天下春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打点行装,准备回国,宋君在宫中设宴款待,又派了诸多官儿拜访宴饮,足足烦了七八天,众人才能起程回国。
这时田力腿上的伤也无大碍,但蒙猎因为伤在胸口,终是不能远涉,伍封便将蒙猎和赵悦留在宋国,又留下了几个家将,命赵悦好生照看蒙猎的伤,待伤已大好时才回齐国。
一路上,卫国的消息不断传来。
蒯瞶谥称卫庄公,原来,卫庄公蒯瞶夺了卫君之位后不到三天,便杀了浑良夫,逐走了桓魋。那浑良夫助蒯瞶入卫前,蒯瞶曾答应他,日后饶他三曾不死。
浑良夫与桓魋合谋,趁鲍息撤军回国之际,与蒯瞶穿上女服,偷偷将蒯瞶载入了帝丘,藏在孔夫人的卧室。当天孔俚朝议回府,孔夫人招他入内,孔俚才入母亲房间便被浑良夫、石乞、孟厌这卫国三剑劫持,逼他与蒯瞶立下血盟,立刻派兵由浑良夫领着攻入公宫,卫君仓惶逃出了城,据说赶往鲁国去了。桓魋的大军当时便进了城,与石乞、孟厌紧守住城墙,还杀了子路。
浑良夫和桓魋被封为上卿。蒯瞶立了其次子公子弃为世子,自己的长子、被逐的卫君虽然未死,也被他给了个谥号叫作“卫出公”。周制,从周文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其后从周孝王开始用谥号,死后由群臣按其在世之功,评以谥号。此制也沿用于各封国诸侯,只有楚武王熊通在位三十七年后,自称武王,其后的楚王也用谥号,不称王职者便不谥王号,如楚文王之长子在位三年,无一政所出,死后谥曰“堵敖”,其弟谥“楚成王”。谥号皆是死后才有,唯这卫出公却是尚在生时便有了谥号,在其时是绝无仅有。一君在世,自然还无谥号,譬如齐平公死后才叫齐平公,小说家为述事方便,按历代小说习惯,均以谥号直称,读者勿以为怪也。
蒯瞶见宫室重宝尽被卫出公带走,便想设法追回来,浑良夫却说:“出公是国君之子,不如就招他回来,宝器也就回来了。”蒯瞶便真的派人去招卫出公,这事被世子弃知道后,派人杀了使者,带兵进宫,迫着蒯瞶与他歃血为誓,不再作招回卫出公之念,且须杀了浑良夫,逐走军权在握的桓魋。
蒯瞶道:“不招出公容易得很,但桓魋手握重兵,而浑良夫与寡人又有誓言,饶他三次不死,甚是难办。”
世子弃便定下计策,请桓魋和浑良夫入宫宴饮,桓魋一出大营,便被世子弃派人持兵符接掌了兵权。桓魋虽然军纪严明,毕竟是卫国逃臣,且到卫不久,军心不附,是以被世子弃顺利夺了兵权。桓魋在途中得知消息,逃出了帝丘。
浑良夫却蒙在鼓里,他小人得志,十分地嚣张跋扈,穿着紫衣狐裘,配着长剑进宫,坐下便喝酒。
世子弃命埋伏的力士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绑成了一团。世子弃道:“臣下见主公有常服,侍侯主公饮宴应该解剑。你穿紫衣一罪,披狐裘二罪,不解剑三罪,均当斩首。”
浑良夫忙道:“臣与国君早有约定,饶我三次不死。”
世子弃哼了一声,道:“亡君出公是国君之子,却以大军拒父于外,大逆不孝,而你却想召他回来,这不是第四罪又是什么?”不由分说,命人将浑良夫推出去斩首,他剑法虽强却也是无法救回一命。
石乞和孟厌与浑良夫同列为卫国三剑,与浑良夫素来交好,浑良夫被杀之时,正在浑良夫府上,二人得知消息,连忙逃出了帝丘,投向楚国而去。
那孔夫人一场辛苦,指使情夫劫持儿子,设法帮弟弟夺回君位,谁知三天不到,反累得情夫被杀,儿子也被卫人戟指唾骂,羞愧伤心之下,仰药自尽。
众人听见卫国的这些消息,不住的摇头,伍封道:“我还担心桓魋会沿途暗杀,如今也无须在意了。”
众人北行五六日,到了陶城,这是以前曹国的都城,城高壁厚,伍封见众女体力较弱,不能让她们与自己这班大男人本书由ωωω。ūмDтхт。сοм提 供下载一样匆匆赶路,与公子高商议后,便在陶城停了下来。陶城的宋国大小官儿见大国使者经过,自然是忙得上下乱走,不必细述。
伍封请宋官将他们出使时存放在高唐的巨舟驶到陶城附近的济水岸边来,宋官满口答应。
第二天,陈音便向众人告辞,道:“本想送高大夫回鲁国去,但沿途既有封大夫照应,在下便先行告辞,到越国去看看。”
伍封叹了口气,道:“陈兄何必这么急呢?不如先到在下府中稍稍休息一些时日,再到越国去,岂不是好?”
陈音道:“在下其实只是赴越看看,若是事有可为,便暂留下来,否则,再到齐国找封大夫吧。”
伍封知道陈音身怀奇才,若不让他找个地方一显身手,他这一生也会挹郁不乐,也不好强留,备了若干礼物,请他代交越国的范蠡。
众人将陈音送出三十里,才回陶城。
出城途中,妙公主对伍封道:“范蠡送给封哥哥一口‘映月’宝剑,封哥哥却给他送了个会造兵器的人去,范蠡可是大占便宜了!日后他若是商营,说不好比渠公老爷子还厉害哩!”
伍封笑道:“其实占便宜的是我,你没看见我将那口‘映月’宝剑送给月儿时,月儿多么高兴的样子。只要能让你和月儿高兴,我便开心之极了。”
二女听他说得嘴甜,十分开心。
伍封却想:“陈音去了越国,对吴国便会大有妨碍。若非是我,他怎会有前往越国之念?我这么做究竟对是不对呢?”
楚月儿见他有些心事,道:“其实只要公子开心,我们便会开心了。”
妙公主叹了口气,道:“听月儿这么说,我便知道日后大大麻烦了。若是他喜欢上其他的女子,我们要哄他开心,是否便只好由得他拐了一大堆女子回府呢?”她聪明得很,见伍封若有所思,心情挹郁,以为他与好友分别,因而不乐,是以故意这么说,已宽伍封之心。
伍封果然大笑,道:“其实只要有你们二人在身边,我便心满意足之极了,还有什么其他女子能让我动心呢?”
妙公主哼了一声,道:“你敢说对那位‘关关雎鸠’一点也不动心么?嘿,连‘君子好逑’也说出来,居然还敢卖乖嘴!”
伍封一时语塞。
楚月儿嘻嘻笑道:“我看那‘关关雎鸠’赵大小姐厉害得紧,公子若能将她‘拐’进封府,那可是大大厉害哩!公主,有赵大小姐一起作伴,不是很好么?”
妙公主见伍封满脸无奈,笑道:“赵大小姐当然是可以的,其他人可就难说了,要是我看不过眼,便用‘精卫’赶出门去!”
伍封见楚月儿悄悄吐了一下舌头,样子十分可爱,笑道:“也好,日后真是这个样子,便先让公主过过目罢。”
妙公主“呸”了一声,白了他一眼。
在陶城休息了两日后,巨舟已由高唐驶来,众人在陶城北岸上了船,将大小车仗尽数搬在舟上,扬帆东行。虽添了七十多卫女,巨舟依然能容纳。
伍封记得当日也是乘此巨舟西行时,担心赵氏父子的安全,心中焦虑不安,无暇细看两岸风境,此时回舟,一则顺水,二则心宽,终日与妙公主和楚月儿在船头看两岸风景。
众女因闷得无聊,也由六剑姬领着在舟沿上看着两岸景色与济水中的大小船只。弄得济水中来往的船上行人常常侧目,几至落水。
伍封将高柴与公子高也请到船头,一边饮着宋人送的美酒,一边看着众女兴高采烈的模样。只有高柴因子路之死,虽然事隔了多日,仍有些难以释怀。
妙公主看众女在船沿处叽叽喳喳说着话,笑道:“封哥哥,这六名剑姬这次不仅跟着冒险,还受了伤,回去后恐怕要大大嘉奖罢。”
伍封见鲍兴正十分赖皮地往众女中间挤进去,忍不住笑道:“这是自然,如后三十六剑姬便由公主差遣,除了让赵悦和蒙猎教她们剑术,还得教她们用弓箭,日后便是公主的一支亲兵,岂非更好?”
妙公主大喜道:“你可不许反悔,这三十六人日后就算是我的人了。”
公子高愁眉苦脸地道:“这样岂非再也看不到她们的剑舞了?”
妙公主笑道:“剑舞还是要看的,只是须我答应后,才许她们演练剑舞。”
这时,却见众女笑嘻嘻地将鲍兴推出了人堆,伍封笑道:“公主,这些剑姬日后的婚配你也得安排妥当,若让她们在我家变成老姑娘,也不大好。”
妙公主道:“我早有了打算,若不在家中给她们配好夫君,说不好你哪晚摸进她们闺房之中,如鱼得水。哼,此事不可不防!”
公子高等人闻言哈哈大笑,惹得舟上众女都看了过来。
楚月儿笑道:“那日公主说卫国多出美女,说不好公子回时会带一大堆回去,极有先见之明哩!”
妙公主得意地道:“那是当然。他的心思我怎会不知道!月儿知不知道,封哥哥小时候最有趣哩!记得有一次……”,伍封喝了一声:“公主,儿时的事怎能乱说呢?”
妙公主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笑道:“那我以后只说给月儿一个人听,总是可以的吧?”
伍封大感头痛,公子高幸灾乐祸地笑道:“哈哈!你可知道公主的厉害了吧?日后有得你受哩!”
伍封见高柴也忘了子路的事,开怀大笑,没好气地瞪了妙公主一眼。
众女虽然随伍封不久,却见他为人没什么架子,跟在他身边心神轻松,是以十分高兴,不在一起喁喁私语,便在一旁叽叽喳喳。
众人有诸多美女相伴,途中便不觉乏味,数日后,不知不觉已在鲁国境内。
本书由电子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第十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更新时间:2005…8…911:08:00本章字数:33322)
这日高柴向伍封辞行,要回到曲阜见师父孔子。
伍封心念一动,对公子高道:“我早就想去拜访孔子,孔子是当世大贤,不如便去拜访一下,听些教诲。”
公子高点头道:“我以前也见过孔子,拜访他定会大有收获。只是我们这么多人到曲阜去,不免惊动鲁国上下。”
伍封道:“那就只好拜托大舅在此带众人等候了,我带月儿悄悄去就行了。”
妙公主嗔道:“为何不带我去?”
伍封道:“公主可万万去不得,孔子是个重礼的人,你这公主一到,岂非让他忙个手忙脚乱?”
公子高点头道:“封大夫说得是,孔子从不逾礼,若知公主去了,定会禀告鲁君,到时候弄得人人皆知就不好了。”
妙公主道:“你若去了,我岂非闷得紧?便留下月儿陪我吧!”
伍封摇头道:“我还要去见柳大哥,柳大哥是月儿师叔,她怎能不去?”
妙公主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口中咕咕咙咙道:“哼,这人定是恼我将剑姬要了去,坏了他的好事!”也不再提出异议。
伍封哭笑不得,命鲍兴驾上铜车,又命鲍宁另驭一乘轻车,自己与楚月儿分别乘坐。须知这鲁国与齐、卫、宋地不同,最为守礼,鲁礼禁男女同载,是以要男女分乘。伍封让楚月儿乘铜车,并在车顶华盖上挂着垂落的帷帐,如一间小屋子一般。
伍封备了一份大礼,将柳下跖托他转交柳下惠的凤鸣琴带上,才与高柴一起上车,赶往曲阜。
一路兼程,第二天时便到了曲阜。
高柴道:“夫子重礼,如今有弟子丧毁,有大哭之俗,封大夫若同上门去,恐怕惊了封大夫。在下先去报丧,再禀告封大夫来访之事,封大夫慢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