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数字生命 >

第209章

数字生命-第209章

小说: 数字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璇坐在那个舒适的椅子上。
    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感想才好。
    如果有了这种技术,那么,如果羽族愿意,他们就彻底成为了他们正在努力成为的人了。
    想到椴儿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吕璇的心里就仿佛有一个火苗燃烧了起来。
    可是,他知道,一旦有了这种技术,恐怕,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地问题,能够让人类社会崩溃地。
    植入式芯片或者生成式芯片什么的。
    那倒是无所谓。
    毕竟哪怕就是这种技术成熟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这种技术地。
    而要是有人控制了一个生化人大军。
    或者通过一些拥有强大能力的生化人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念……那么,潘多拉的盒子就被打开了。
    罪恶的渊薮越来越临近人类……
    吕璇觉得整个身体都在发冷……他花了4个小时大致浏览了一下资料,并且仔细看了其中的几篇东西。
    他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将他吓坏了。
    他逐渐从资料堆里爬出来,开始重新注意周围的时候,椴儿已经在帮着叶山绫处理文件了。
    椴儿的效率是在太高了,只要对着文件扫一眼,就不会错过任何细节,然后,她自然就会根据文件需要的处理权限,做出处理或者为叶山绫做出标注……
    椴儿显然很能自得其乐。
    淡淡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吕璇看着椴儿。
    他知道,在那轻柔的肌肤下面,在充满了人性魅力的身体里,是理性的技术凝聚而成的陶瓷和半导体,玻璃,水晶……以及极少量的金属。
    那里没有跳动的心脏和能够回馈他的柔情的内分泌……虽然他很确信椴儿是喜欢自己的,但是,他同样了解,椴儿永远不会有漏*点,她所有的感情,她所有的决定都是完全理性的,情感在她的大脑中仍然是可以分析和处理的。
    ……这是完美的吗?不是,当然不是。
    可是,那种可怕的培植生化人的技术就是完美的吗?恐怕也不是……当人类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在造物的神祗的地位上的时候,从来就制造不出任何完美的东西,人类自己的欲望才是最大的不完美的因素。
    吕璇再次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劈头就问:“我们没有在发展那个技术吗?”
    吕璇感觉到,父亲好像是深深叹了口气,说:“没有……我们没有。
    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做那种事情。
    ”
    吕璇好像是松了口气,又好像是内心有了一点遗憾,有了一点怅然。
    他迷惑极了,他实在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自己会有这样的心情。
    “……儿子,下个月,黄金联赛上海站的时候你回来一次吧。
    知道了这些东西之后,我想,我们有些话题可以谈谈了。
    ……你要记住,你的发现和这些资料并不一定是相联系的,可能只是巧合而已。
    不过,你现在要想的事情恐怕很多……想清楚,但不要耽误你调查其他事情。
    既然我把事情交给你,那就是相信你的。
    ”然后,吕振羽就挂上了电话。
    相信?“可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吕璇在内心里说。
    “我喜欢这个工作,”在回家的路上,椴儿忽然对吕璇说。
    吕璇笑了。
    椴儿的喜悦对于他来说有着明显的改善心情的作用。
    “那最好了。
    我可是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你了。
    ”
    “还好阿。
    这些东西其实蛮有趣的。
    看着每个人写的报告,他们的措辞,他们的对于各种问题的陈述和抱怨,好像能够看到他们每个人不同的表情,能够看到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东西……我知道,这些都是因为我身体里有一个行为学和语言学的数据库,和那个很有趣的分析工具,可是我还是很享受这些。
    能够和这些还不太熟悉的人交流的感觉……以后,还有那么多同事……不过好像他们中间大部分都要听我的。
    ”
    “呵呵,”吕璇笑了起来,赞同道,“是啊。
    总裁秘书本来就是一个有着很大权力的工作,虽然很多人并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一点。
    ”
    “你好像不是很开心啊?你和你父亲说了什么了?”椴儿问道。
    ……吕璇沉默了一下,说:“椴儿,你知不知道有一种方法可能能够让你拥有一个几乎和人类没有什么区别的身体,能够让你不必依靠任何机场和安检手段里我们动的手脚就能够自由来往?”
    椴儿同样沉默了一阵,说:“我想……我知道……你这么一说,我也知道你大概看了些什么资料了。
    这些东西以前加密级别没有那么高,而且也没有那么敏感……大概也就是3,4年前,才变成绝密文件了。
    ……不过,说实话,我们对于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身体,恐怕好像都不是那么积极。
    岳羽,青青,达摩,阿翔还有我,都是。
    好像拥有一个人类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吸引我们的地方……难道,这个想法吸引了你吗?”
    椴儿侧着脸,带着一抹盎然的笑意看着他。
    那眼神里仿佛带着疑问又带着挑衅,又仿佛是某种吸引或者是**,又仿佛带着对于吕璇的过渡联想的责问……天哪,这样的智慧又需要什么人类的身体。
    吕璇笑了。
    他将椴儿搂在怀里,紧了紧。
    椴儿已经是完美的了。
    不是吗?


第一卷 神说,要有光 七.夜读

    七.夜读
    将图形搜索引擎的代码交给了父亲之后,吕璇仍然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
    这是他挑战自己的能力的事情,同样也是他为自己挣得多过于生活费的事情。
    吕璇的公寓里已经堆积着相当多的和他现在用来作为掩护的身份不相称的东西。
    一些是关于生物科学,基因工程,脑外科和神经外科方面的和墓碑一样大的典籍,而另外一些则是从叶山绫那里拿来的所有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人的档案和其他资料,比如他们的出差记录,他们的工作方面的报告,每个人的涉密范围和权限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等等……那些被叶山绫抱怨暴露了公司办公室里很多大大小小的故事的小报,也一期不漏地被收集在了一起。
    这些资料足足装了好几个纸板箱。
    吕璇并不非常喜欢深夜里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面看这些东西。
    那些大部头的典籍还好,这些年来,当电子出版物逐渐取代传统出版物的进程里,只有值得收藏的书才会用纸张印出来。
    浅米黄色的蒙肯纸在任何颜色的灯光下都能温和清晰地将印在上面的字体清洗地衬托出来,那些精心设计的装帧和对于字体和字体大小的几乎吹毛求疵的挑剔都保证了这些“墓碑”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
    除了……吕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章节。
    相比之下,那些显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漂白剂的A4幅面地办公表格。
    则在冷光色工作灯的照射下,显得有些刺眼。
    看了不到一个小时,吕璇就觉得好像那些纸张上的字体都被圈上了紫色的边缘……吕璇知道,这些东西实在是很伤害自己的视力。
    吕璇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决定首先在脑子里拼凑一下自己已知的所有事情,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联系起来。
    其实,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事情不可以联系起来吗?自从所谓地蝴蝶效应出现在人们作为解释方法的框架里。
    大概就没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事情是不能互相联系地了。
    蝴蝶效应在吕振羽那里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个是学术的。
    那代表在纯粹的数学和物理领域,在混沌科学的领域里,代表着对于起始条件的敏感的依赖性。
    而另一个方面地解释,则是玩笑的和形而上的,它代表对于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解释。
    基本上那是在扯淡……曾经有过一些社会学家研究过,表示最多通过12个人就可以将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人联系在一起,有时候。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联系结构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推论了。
    有时候甚至未必需要事实依据。
    “过度诠释的关键在于过渡诠释,”这是吕振羽地一位研究文学的朋友对这种无所不在的联系进行的总结。
    吕璇不敢轻易将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因为,一旦联系在了一起,恐怕一个庞大的阴谋就会在他的脑子里被推论出来。
    吕璇还是倾向于将发生在数字图腾日本分公司方面地事情单独拿出来研究。
    数字图腾日本分公司固然是全世界所有分支机构中和数字图腾总部最为亲密的,但同样也是所有分支机构中唯一没有完全采用数字图腾总部的任务发布体制的分支机构。
    完全采用这种已经非常成熟的任务发布机制的,实际上只有索尼民用产品研发中心而已。
    那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何况像者更能适应这种具有极大弹性的机制。
    而在负责日常营运的块垒里,虽然应用了一系列数字图腾总部开发出来地管理工具,和能够用来提高办公效率地专用软件和硬件,但却仍然沿用了和绝大部分普通公司差不多的运行机制——上司说了算。
    在总部或者其他分支机构,任务发布机制地功能能够在两个方面上体现出来,那就是。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都能看到自己对于整个公司,整个集团来说是多么重要,可是,公司却不会因为缺少任何一个人而坍塌。
    因为一定会有一个急切想要发挥更大作用的人迅速接过那些任务,为了那些积分,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数字图腾总部的管理结构是非常扁平的,层级不多,很多人宁可留在自己最能胜任的基层岗位也不愿意升任更高的职位。
    但是。
    日本分公司的营运部门则不是这样。
    从路因和方悠均开始,一直到叶山绫。
    在20多年的日本分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她们一直在尝试将总部的任务发布机制引入日本分公司,但却一直失败了。
    事实证明,似乎是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不适合那么大弹性的工作方式,日本每年还是很多人过劳死,对于公司的忠诚和对于工作的认真拼命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
    日本分公司的人员流动率是全世界所有分支机构中最低的,除了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公司的人,或者是因为出现了重大错误,为了承担责任而被开除或者自动离职的人之外,几乎只有人进没有人出……可是,那些启用了任务发布机制进行试运行的日子里,这些无比拼命的员工仿佛是突然失去了目标,他们忙作一团却不知道从何忙起,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转,不断问上司和上司的上司他们到底该怎么办,而他们的上司似乎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一直到几年前,叶山绫才最终放弃了在日本全面采用任务发布机制进行管理的尝试,转而采用了传统的层级关系结合任务积分机制的一套极为复杂的管理体系。
    任务积分机制似乎有点像若干年前曾经流行过的benchpoin,或者平衡积分卡之类地考评方式了。
    叶山绫撰写的用于解释这种折衷主义管理方法的文档厚大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