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抬着双手,仿佛是一个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维持着,不要倒下去,而事实上,她正在做的事情很类似,甚至更难一些,当然,这样的难度只是针对她个人来说。
垂下的头发已经因为汗水而牢牢贴在了她的脸颊上,湿润得变成了细细的一簇一簇的刘海在她的眼前晃动着,切分着她的视线。
她将双臂稍稍放松。
她做着深呼吸,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变得不那么紧张。
她的双臂向下摆动了很小的幅度,随后,青青抬起了头,又看了看正前方的摄像头。
她的温和而坚定的眼神让坐在监控室里的陈昌儒心中一动。
随即,她的头又微微垂了下去,看着她面前的地板。
她已经站了起来,但是,她当然不会满足的。
她将在这里迈出她的一小步。
青青仿佛是要集中精力,才能够在脑子里想着将自己的右腿迈出去的动作,这份想象似乎是那么怯弱,以至于。
大家所看到的这一步,仅仅是青青地右腿拖在地面上,向前微微挪了10公分左右。
然后,青青挪着身体,把左脚靠了上来。
这一小步仿佛是用尽了青青全部的力气,青青的的汗珠顺着头发流上了脸颊,又顺着脸颊在因为瘦削而显得不那么圆润的下巴聚集。
滑落到了地板上。
青青又重重呼了几口气,然后。
她的左腿以比刚才更坚定一点的动作迈了出去,大家能明显看到,她地脚离开了地面,然后又安稳地踏在了略多于10公分地位置前。
……
然后,在大家地殷切目光中,青青又一次抬起了右脚,以极大的决心控制着右脚。
踏在了左脚位置地前方……这才是完整的一步。
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外面看着的媒体工作人员,还有在门口看着门房间的电视进行的直播的前来鼓励青青地人们一起跳了起来,欢呼了起来。
他们的跃动并不是因为要显示他们的运动能力超过青青,而仅仅是一种内心喜悦的表现。
青青看了看周围的这些喜悦的人群。
她的脸庞上也满是欣喜的,受到鼓舞地表情。
她将自己的目光聚集在了正前方的摄像头上,顺着两条支撑架之间的狭小的防滑通道朝前迈了一步,又是一步。
步点虽然不大。
但已经足以证明了她已经开始熟悉了这两条腿。
她能感觉到这两条腿,是可以信赖的。
陈昌儒这个时候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骗人地方面,虽然他已经知道这个主意是陈静出的,而主要的策划人是陈宁,但是,青青的这些表现。
都是在吕振羽的直接关注下进行设计的。
再也不会有一个人,在弄虚作假方面能有吕振羽那么敬业了。
他应该已经成功地欺骗了几乎所有人。
工作人员,记者将他们的鼓掌变成了整齐划一的节拍,鼓舞着青青。
虽然已经迈出了几步,但整条防滑通道可是有足足5米多长呢。
青青小心地迈出了一步,又是一步,每一步地成功都仿佛带给了她极大的成就感。
她的步子并没有加快,但从每个步点里都能看到她地信心在不断增强。
大约走出了3米不到一段,青青在踏出右脚地时候稍稍一软,整个人都朝着一侧倾倒了过去。
吕振羽连忙一把抱住了青青。
而纪容立刻将轮椅推了上来,让青青重新轻轻地把自己埋在了轮椅柔软蓬松地靠垫里。
青青的脸上。并没有懊恼或者不满,她地脸上满是成功的喜悦。
她冲着隔着玻璃窗的记者们高高扬起了右手。
而右手正笔着一个跃动的V字。
毫无疑问,这个被捕捉到的瞬间将在明天成为许多报纸的头版。
大概,再也不会有比这一次更成功的医学测试的直播出现了。
虽然是在上班时间,但是,看到这次直播的人不会少,而录像回放,可能会有不止一次。
这总20分钟左右的一段内容,包含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奋斗与她坚忍不拔和乐观的性格,也包含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顶尖的技术,至少,除了数字图腾,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机构和国家掌握或者宣传掌握了这样的技术。
吕振羽没有出席时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吕振羽对这类活动的不热衷早已经是尽人皆知。
而记者们则将铺天盖地的问题堆在了叶嘉映——振羽慈善医院义肢项目组组长的面前。
然而,回答了半天乱七八糟的各种问题后,终于有一个记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请问叶先生,你们这次能够对青青小姐采取截肢后再安装义肢的治疗方法,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们也可以对健康人进行用义肢改造的工作呢?”
叶嘉映先是愣了一下,这样的提问并不是非常友好。
然后,他点了点头,说:“是的。
原则上是可以的。
”
一片哗然。
叶嘉映示意大家安静,随后说:“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和我们会不会去那样作,是两回事。
先不说截去健康的肢体,换上义肢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合算之类的问题。
我们在将义肢技术基本实现的时候,从上到下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项技术应该用在使得那些因为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人,而受到了损伤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上。
任何对健康人体地改造或者类似的行动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在这里我可以代表我,代表我们医院和整个数字图腾集团,郑重保证这一点。
……我们也可以同时保证,这项义肢技术是无法被复制和被模仿的。
哪怕是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这整个系统的完全的奥秘。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先进的,伟大的技术,怎么运用这项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话题。
我们将严格控制这项技术的使用。
”
而后,整个发布会的话锋一转,几乎全都冲着数字图腾对这项技术的控制上去了。
这让叶嘉映着实有些郁闷。
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个lun理的问题。
人类总是一边创造着各种各样可能会颠覆自己的lun理体系的东西,一边又在顽固地恪守着某些东西。
义肢用于健康人改造,那太超出所有人的道德体系了,只有极为疯狂的人才会朝这个方向去想,去切实考虑这个可能性。
但是,那些不那么出格的呢?不正在被整个社会悄悄接受吗?
叶嘉映,也有些惶惑。
在应付了颇有一些让他焦头烂额的新闻发布会之后,他不得不组织公关人员去和各个媒体进行个别的沟通,以保证这些关于义肢技术能不能用于改造健康人的内容被媒体方面正确理解,并且不要被报道出来。
这些内容虽然是事实,但并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所幸的是,大家的关注仍然在身残志坚的青青身上。
而其他的东西,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噪音而已。
吕振羽他们这些成功制造了整个伟大骗局的人们,是不是因为对所有的媒体众口一词地称赞数字图腾开发了一项伟大地技术,造福了很大一部分人,还有对青青的坚强品格的赞美而感到高兴呢?似乎并不是这样。
当所有这些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网络新闻被收集起来,呈送到吕振羽,陈宁,陈静和青青等人面前的时候,他们都知道,固然,他们是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这个骗局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第一卷 神说,要有光 167.线索
167.线索
事情不能都交给庞海来处理了。
能干的庞海被在美国方面的乱七八糟的事情缠住了。
虽然这个尚不知道是谁的对方是如此“古典”但是他们仍然使用了现代的武器,而武器的线索是可以追查的。
从出厂的标号,流向,一直追着各种渠道,总是能够发现一个一个的经手人。
而这些经手人,也一定会把那个最终使用者暴露出来。
对于数字图腾连续遭到各种袭击,美国的警方似乎并不特别关注。
他们提供的各类情报也非常有限。
而庞海的强势介入更是让他们觉得遭到了冒犯。
对于庞海,他们提供的情报并不比他们提供给新闻媒体的多多少。
于是,为了追查整个事件,庞海不得不在美洲大陆上借助陈家的力量。
陈康儒倒是对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他调动了手下好几个小组的人分头去追查各种线索。
他们在街头小贩,军火商,走私贩子,手工艺人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关系,而这些,就是地头蛇的好处。
虽然华人的整个群落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不太高,但无论是谁,面对着明显有着强大武力和良好财政支持的人,首先考虑的不会是对方的社会地位,而是自己是不是还能活在这个社会上。
那些各个门类的人,尤其是那些原本以为他们掌握的资源足以保护他们的军火贩子失算了,数字图腾和陈家的决心非常大,对于提供线索的提供了极高地悬赏。
而对于明显知道线索但是不合作的人,则非常直接地采取了武力。
庞海,这个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号的刑讯专家在(炫)经(书)历(网)了几年不太让人振奋的工作后,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庞海从一个军火贩子的嘴里撬到了一条消息,最近整个市场上从军用和警用渠道里流出来的火箭筒类地武器只有3具。
虽然恐怖分子比较猖獗,但对于重武器,还是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地。
毕竟藏一枝枪什么的在美国这种枪支横行的地方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
重武器就不一样了,天知道哪支火箭筒是警方或者军方故意流出来用来来追查恐怖分子或者其他极端主义组织的。
而这种事情,貌似美国政府还比较喜欢做,至少这几年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绝无仅有。
这个不知道什么来头的组织买下的那支,是一个警用武器试验场里地一个测试员弄出来的,在军火贩子手里转了两圈之后被一个圈子外的人买下了。
由于那个人是新面孔。
为了保证交易的可靠,那个出手这个火箭筒的军火贩子在圈子里很是询问了一番,而庞海拷打的这个家伙的电子信箱里就有一张那个人的偷*拍地照片。
虽然清晰度并不是很高,200万象素都不到,但对于追查这个人来说,这张照片却拍得很巧妙,有那个人的脸的很多细节。
庞海将这张照片发回了总部,而在总部负责调查工作的则是陈昌儒。
陈昌儒有着更多的资源可以调动。
因为上面直接授意给他,可以使用必要的一切资源来保护数字图腾不受到进一步地损害。
数字图腾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更是中国的技术力量的一个象征。
陈昌儒自己仔细看了看那张照片之后,就将一个副本发送到了国家安全局的一个特殊的部门。
这个部门储存着从全世界各地,历时数十年储存起来的人物档案和照片。
这些照片是在各种各样的国际聚会,外交会议。
私人宴会等等场合上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起来的。
几乎整个世界上稍微有点名气或者影响力地人物都有存档。
有地人,可能只是某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