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 >

第68章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第68章

小说: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哈哈大笑着说道:“这个小兔崽子,我辛辛苦苦将他养大,本想着借个光享个福,结果现在我要死了,他却要去享福?真是岂有此理,我偏不同意,我不同意啊!”

冯父看着张氏此时的嘴脸,心里头一次涌起了厌恶,这么多年,自己怎么就没有感觉她这么狠毒这么自私呢!

此时到底是自己与儿子的血缘战胜了他对张氏的感情,最后向海建峰点点头,道:“我同意!”

张氏听见冯父说出此话,气得大骂:“你个没良心的,我为了能与你在一起,才会去害了人,而且害了两个人。如若知道你是个没良心的,我也不会这么用心!我这是何苦呢!哈哈哈哈…。”

张氏此时竟然有了疯癫之意。

☆、第一百零七章温馨往事求粉

在冯辉昌一周之后回到家的时候,萧大人已经带着小青、张强娘俩以及自己的三个儿子回了京城。

冯辉昌进了家门,冯辉明以及王氏正在地里,没有在家。

家里只有小张氏、小翠和增柔三人。

冯辉昌不见冯家二老,就问小张氏,小张氏哭丧着脸道:“爹和娘被抓到县衙去了,说是…说是…”

小张氏说着话,想起姑母所杀之人乃是相公的亲生母亲,便不知该如何说了,只是眨巴着眼睛、嘴巴张了张说不话来。

冯辉昌一听就明白了,那件事情出头了。

二话不说,冯辉昌急忙赶往凤来镇,因为兴湖县县衙就在凤来镇上。

了解了案件的始末,冯辉昌是欲哭无泪。自己也是心里有数的,不过没有证据,可这个张氏真是愚蠢,偏偏给众人送来了证据。

罢了,一切都有命数。

冯辉昌买了酒菜,给监牢的守卫的些银钱,下到大牢看望了冯父。

冯父看着这个大儿子,老泪流满了脸颊,颤抖着双手握住儿子的手道:“儿啊,为父对不住你啊!现在能为你做的就是将你们三个分了家,田产都给你们三个分了。以后你就当做没有我这个父亲吧!”

冯辉昌呜呜地哭着,他已经没有亲生母亲了,三十多年的所谓“母亲”却是杀母仇人,虽然对于张氏他没有多少恨,现在连亲生父亲也要失去吗?

最后,狱卒劝了他,要把他撵出去,说是时间到了,如果上司发现了,他该挨训了。

张氏见冯辉昌来了,先是破口大骂“逆子”、“这个畜生”什么的,见冯辉昌看了她一眼。就不再理她了,现在转身要走,才又说起好话:“好儿子,娘错了。娘也不想这样的……”

什么都晚了,不是吗?冯辉昌擦干眼泪走出了大牢。

冯辉昌碍着面子,不好意思去衙门找海建峰。

去找了县尉,县尉将案件大致跟他讲了个清楚,说是在等上峰的批示,估计张氏是斩立决,而冯父虽说罪不至死。但性质恶劣,最好的结局也是发配边疆,财产可能是需要充公的,但是在萧大人授意下,海大人的运作下,给三个儿子分了家,都脱离了父子关系。

冯家的田产能有四十顷,大部分都佃出去了。家里只留了几亩地。

这次分家时冯父一个人给分的,没有与谁商量,冯辉昌回到家里。从小张氏那里舀到文书的时候,发现分给自己的就有二十二顷地,也就是说冯父将一半的田产给了自己。

老三冯辉祥的十顷地的田产文书也给了冯辉昌,冯父的意思是让冯辉昌以后好好照顾冯辉祥一家,至少要将冯增笀带好。

冯辉昌的心情糟糕透了,小张氏本来还指望着冯辉昌回来后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解救姑母呢,见事情丝毫没有挽回的余地,也很伤心。

这个家里,只有姑母对自己是最好的,这姑母不在了。自己以后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了。

冯辉明两口子从地里回来后,见到冯辉昌,脸色很是不好看。

正是因为这个大哥的母亲,自己母亲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所以对冯辉昌恨恨的。(他不想想到底谁先谁后,到底是谁的错。)

现在。父亲又将一半的田产分给了大哥,心里认为不公。

王氏还私下里劝过冯辉明,这个异母大哥的舅舅可是个大官,让冯辉明巴结巴结,冯辉明却认为两个人的母亲有了仇,还能指望这个大哥对自己多好吗?

反正自己也是有田产的,足够丰衣足食了。

因为田产一半给了冯辉昌,所以这所宅子冯父分给了冯辉明,现在冯辉昌回来了,冯辉明就舀出文书让冯辉昌搬出去。

本来,冯辉昌还将张氏和两个弟弟分得清楚,毕竟那是长一辈的恩怨,晚一辈没有参与,又是亲兄弟,哪里有什么仇怨?但见二弟如此嘴脸,也就寒了心,第二天就搬了家,搬到了凤来镇上,直接开始读书复习准备秋试了。

冯辉昌和冯辉明算是彻底翻了脸,所幸已经分了家,以后可以不再来往了。

冯辉昌手里有舅舅萧大人给的银子,到了镇上租了处宅子,把萧大人给的两个婆子留在家里照顾小张氏,而自己则来到赵府找增云,他要找到冯辉祥,将冯辉祥的田产文书交给冯辉祥。

而增云在送走萧大人之后,

赵氏在得知冯家所有的这些个事儿的前因后果之后,惊得目瞪口呆的。

这个张氏真是个大胆的,这么多年害了人还能如没事般的生活三十多年,这个冯父也够懦弱的,包庇了张氏这么多年,还将父母活活郁闷死了。

海建峰每次回来并不对赵氏啰嗦这么烂七八糟的事情,增云听赵氏的意思才知道原来海建峰并没有对家人叙说这些个事儿。

增云又将萧导对自己所说的那番话,也就是关于为何对冯辉昌不亲近而对海建峰亲近的不解跟赵氏说了,赵氏揽过女儿,摸着增云的头发道:“真是造孽啊!你父亲也是个可怜的人,当时在府城有歹人骚扰你们的时候,他也曾经护过你。虽说是你失忆了,至今不记得以前的事儿,但你小时候,他对你还是很慈爱的。”

赵氏就讲起了自从增云出生之后,冯辉昌如何高兴,如何抱着增云,如何喂她吃饭,哄她睡觉,领着她玩耍,教她识字,给她讲故事……,讲述了许多以前一家子在一起的时候的温馨和幸福时光。

增云脑子里慢慢有了一个温馨的画面,画面里冯辉昌还算是个合格的父亲的。

渐渐的,增云对冯辉昌不那么排斥了,心里想着如果再遇到冯辉昌就试着叫声父亲。

从赵氏给自己讲述的这些往事的后面,增云也体会到增云能如普通孩子一般的对冯辉昌叫声父亲。

冯辉昌来找增云的时候,增云已经下庄子去了。

在萧大人来之前增云刚刚视察完四个庄子,还有五个庄子没有去,现在有时间了,增云就带着人去了这些个庄子。

冯辉祥在这个杉木庄子,增云对这个庄子很重视,因为灵芝和人参都在这个庄子里呢,也不知是否长出来了。

!】增云先去看了冯辉祥一家,自从他们一家来到这个庄子就没见过呢!

【。kanshuba。org:看书吧!】庄子上的人帮着给盖了木板房,里面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增笀和两个大人是分开居住的。

【书!】冯辉祥和沈姨娘在地里干活呢,只有增笀在家。

【TXT小说:!】不知为何,增云感觉增笀消瘦许多,而且也不开心,就拉过增笀问他怎么不开心。

增笀偎在增云的身边道:“姐姐,我在这里不开心,在镇子上像我这么大的孩子都已经在读书了,可是我…”

哦,自己将这个事儿忽略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在读书的时候,结果随父母来了这里。

此时,冯辉祥和沈姨娘被人找回来了,两人都用面纱罩着面,手上也带着自己缝制的手套,怕受伤之后造成传染什么的,最关键的还是给别人一个心里安慰。

庄子上的人还是淳朴些的,对待冯辉祥一家并没有歧视,所以冯辉祥一家在这里还是能够呆得住的。

冯辉祥和沈姨娘很是感激,如果不是增云找来人给他们治疗,恐怕增笀就要成为孤儿了。

增云对二人提出增笀读书的问题,冯辉祥其实就是私塾的教书先生,这个庄子里也有几个孩子,但增云不知道这些家长们是否会放心将孩子交给冯辉祥。

于是,增云让这个庄子管事的派人去挨家问问,有哪家孩子想读书的,愿意让冯辉祥教的,统计个数报上来,然后自己衡量一下,看看应该怎么办。

增云和冯辉祥一家告了别就随着管事去看灵芝去了,当时郭七是把灵芝种在了杉木林深处阴凉的地方,此时还真长出了子实体,很小,估计自然状况下没有在菇棚长得快。

两人又去了人参园,人参长得够慢的,都经过近三个月的浸种催芽,又播种到土里近一个月了,才发出芽来,但是看着挺壮实的,人参需要生长超过六年,才具有比较好的药效呢!还早着呢!

增云叮嘱管事,灵芝和人参一定要设专人看守,并且注意防止其他动物来采。

其实在自然界里,很多动物都很精灵的,它们也知道哪些是好东西,所以经常在宝物周围有灵兽守着的传说。

即使是在前世,参园最怕的也是动物,不是人类,比如老鼠就是参园第一防范的。

在前世有农药,所以也造成了人工种植人参的农药残留超标,现在没有农药,只能采取人工防范措施来防鼠,只能设老鼠夹子了。

这种老鼠夹子既可以防范老鼠还可以防范

小型的动物,比如松鼠。

☆、第一百零八章建私塾感谢shannee的打赏

 增云在庄舍里又审计了这个庄子的账目。

管事过来禀报各家读书郎的统计结果:一共有二十七个适龄孩子,愿意由冯辉祥来教的有十九个,加上增笀就二十个了,可以开个私塾了。

增云又来找冯辉祥,如果在庄子里给他建个私塾,由他来教书,不知他是否愿意出面来教。

冯辉祥思索片刻,又征求了沈姨娘的意见,增笀则非常渴望地望着父亲,沈姨娘也很高兴,相公没有因为这个病而变成废人,还有值得人尊重的方面,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既然条件成熟了,增云就交代给管事,现在天气也好了,空出一块空地来,建个院子,盖几个大房子作为教室,如果需要增云会再请个先生,开个私塾,如果可以会让其他庄子的适龄孩子也来读书。

又特意嘱咐冯辉祥,在教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让他带着面纱和手套进行授课,一个是他还在传染期,唾液和血液什么的都会造成传染,人家家长信任你,将孩子送到这里来,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对孩子要负责。

增云每个月给冯辉祥补助一两银子,私塾硬件的费用都由增云来负责,每个孩子的束脩由冯辉祥自己来定,收了束脩归冯辉祥所有。

管事家就有一个儿子,已经九岁了,因着身份是奴才,还没有启蒙,现在见小娘子在庄子里开了私塾,乐得不得了。

这些孩子里面有佃农的孩子,有买来的签了死契的人家的孩子。

佃农的孩子读完书是可以参加科举的,而庄丁家的孩子虽说不能参加科举,但是可以读书识字,将来做个管事。所以大家都愿意送孩子过来,那几个不打算送孩子过来的,一个原因是本身没有读书意识,只有两三个是因为怕冯辉祥的病传染。

增云也不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读书是自由的,又不是前世,讲究全民素质,自己庄子有二十来个孩子愿意读书就可以了,作为人才补充,这些就足够了。

从这里出来,又去了那四个荒地庄子。增云打算回去后好好给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