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清九福晋 >

第135章

大清九福晋-第135章

小说: 大清九福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十奇怪的看着胤禟,到底说了什么,九哥怎么变的这么快。
    胤禟到家了,只先回书房琢磨,几次想提笔写信,都不知道该些什么,让筠心回来,肯定是不成的,甭说他不想,就是筠心也是不愿意的,可是有什么借口?
    正想着,董鄂妙伊带着筠灵过来了。
    筠灵倒是第一次来胤禟的书房,看着很是新奇。
    胤禟只先对筠灵说了皇上收她为养女,又对筠灵说皇上认识高竹,知道她是高竹的女儿,高竹对皇上有恩,不必过于紧张等等。
    筠灵只道:“阿玛,您就是我亲阿玛,我是不会认高竹的。”
    胤禟无奈道:“我知道你的想法,阿玛也不劝你,只是高竹曾对皇上有恩,皇上念着这个也会对你好的。”
    筠灵还是道:“阿玛无妨,便是没有这个,皇上还虐待我不成?我不怕。”
    胤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了,直瞅着董鄂妙伊。
    董鄂妙伊道:“你阿玛也是担心你,皇家无情,将来出嫁你就孤身一人,何苦如此较真?”
    筠灵还是摇头,道:“其他的也就罢了,就这事必须较真。”
    胤禟叹口气,道:“也罢,只是没有必要为这个和皇上争执,其他的随你吧,你年纪不小了,阿玛琢磨着你恐怕是第一个出嫁的,以后要处处小心,阿玛给你准备了银子,你别省着花,该花就花,等到指婚的圣旨下来,阿玛看看你指哪去,再给你好好安排安排。”
    这话说的筠灵眼泪已经流出来了,她这么大了,其实不爱流眼泪了,但是听阿玛这么说心里怎么不敢动,阿玛其实和她打交道的时候少,但是真的是把她当亲闺女看待。
    胤禟见她哭了,有点不知所措,忙道:“怎么哭了?心疼阿玛的银子?你放心,你阿玛就银子多。”
    董鄂妙伊瞪了眼胤禟,道:“要离开家了,还不能哭会?”说完就拍着筠灵的后背。
    胤禟道:“好好,你们娘俩最有理。”
    筠灵忍不住破涕而笑。
    胤禟这才对董鄂妙伊道:“皇上询问,心儿什么时候回来。”
    董鄂妙伊一愣,很是担心,问道:“怎么就突然想起心儿了呢?这怎么办?”
    胤禟道:“我也不知道,我先写信问问吧。”
    虽然之前董鄂妙伊还说有难同当,但是也绝对不能让筠心回来,既然跑出去了就别回来了,比不上他们这些没有跑出去的。
    筠灵擦擦眼泪道:“等女儿入宫了帮阿玛问问?”
    董鄂妙伊与胤禟不说话,对视一眼,胤禟才道:“阿玛先看看心儿的意思,然后再告诉你,若是有需要你在皇上那说几句的话,你也要看形势,宁可什么也不说。我看着皇上的意思,并不是非要筠心回来的,皇上的意思从来都不会那么简单的。”
    筠灵点点头,道:“放心吧,阿玛,我明白的。”
    三天后,筠灵便以公主的身份入宫了,这一入宫,再出宫的时候就只能出嫁了,虽然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但是还是舍不得董鄂妙伊的。
    陈氏也是跟着筠灵入宫,以嬷嬷的身份,她本来就是董鄂继伊的侍女,她的任务就是一直在筠灵身边,守护她。

  ☆、196秘密立储要账本

或许是因为与胤禟和恒亲王的态度很满意,快到年底的时候,便传出,宫中的太妃们可以搬到儿子的府邸居住。
    这自然将胤禟高兴坏了。
    若是能宜妃搬出来,他当然是高兴的。
    宫中四妃,德妃娘娘已经是仁寿皇太后,自是不用搬出来。
    惠太妃的大阿哥虽然被软禁了,但是却可以办到廉亲王府上,这也算是皇上的试探。
    荣太妃可以搬到诚亲王府。
    至于那些年轻皇子的生母,皇上倒是没有放话。
    也简单,年长的兄弟皇上想拉拢又想打压,便不给爵位只给实惠,而年纪小的弟弟们皇上则还想制约着又想使唤,就给了爵位,但是生母们在宫中,等过几年干的好了,自会让他们接到家中。
    但不管怎么样,这招还是很管用的。
    胤禟肯定是没有走的打算了,而筠心那边也回信了。
    筠心这边的态度很简单,暂时不会离开广州,她在那边的事也不少,除了做生意,偶尔也要应付那些洋人,而大清换了皇上,这些洋人了解的并不多,因此她在那边也算是为大清做宣传了。
    还有,之前董鄂妙伊买的那座岛屿已经盖的差不多了,筠心已经去过了,很不错。
    这一点,向来是筠心是希望他们回去的。
    当年,董鄂妙伊为了寻找他,还买了一艘船,经过洋人贸易法,这船正好光明正大的成为他们自己的了,其实,如果真的想走的,也是可以的。
    或许筠心也是这个意思的。
    只是,不能,宜妃现在可以出宫了,他若是一走了之……
    胤禟叹口气,只回信也说了下这边的情况,筠心想来聪明,是能察觉出他们不会离开的。
    果然,筠心很快就回信了,心中说早就猜出阿玛不会丢下大清的,因为阿玛是皇子,她能理解,而她自己做的也不是抛弃大清,事实上恰恰相反,她是为了大清。
    胤禟摇摇头,筠心的心智很成熟,想的很多,也明白自己想的什么,要是一男子……
    看到最后,胤禟才知道原来筠心还写了个折子,已经送入宫了,大意是自己不愿意出嫁,女子也可以干一番大事,说要在广州待一辈子,为了大清要和洋人打好关系,还将这几年观察的洋人的记录交给皇上。
    胤禟都愣了,连忙入宫去求皇上。
    想来皇上已经收到这折子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怪罪。
    胤禟进了宫,见了皇上,直接跪下,只道:“皇上,都怪臣弟吧孩子惯坏了,她又处处和洋人打交道,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了那些心思,臣弟已经写信过去责骂。”
    皇上看着胤禟慌张的样子,笑道:“不必如此谨慎,你养了个好闺女,不愧是皇室的女孩,就该有这种魄力。”
    胤禟想说什么。
    皇上继续道:“只是也不敢拿自己的幸福做赌注,大清也不必牺牲她的幸福,朕自会对她说的。”
    胤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想说都已经被皇上说了,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亲自对筠心说?这两人写信交流?
    胤禟心中更是担心。
    皇上只道:“好了,你也起来吧,朕自有分寸,你也该和恒亲王商量商量,宜太妃出宫的事了。”
    胤禟终于得到个准话,哪里还管皇上卖的什么药,就是毒药,他也认,也不用起来,直接就谢恩,道:“谢主隆恩。”
    皇上点了点头,又道:“起来吧,倒是还有一事找你商量。”
    胤禟这才站起来,慢慢坐在一旁,道:“不知道皇上何事?
    皇上顿了下,倒是不急着说话,只慢慢喝了口茶,道:“听说九弟的在江南也有产业?”
    胤禟脸色不变,他其实早就等着皇上询问了,也早就想好怎么回答了,他手中握着几个大买卖,皇上问来也是正常的,现在才问还算问的晚呢,只回道:“是的,只是并不多,丝绸胭脂之类的,还是以卖洋货为主,臣弟是打算将其中两股……”
    皇上一挥手,正色道:“九弟,你生意做的是大,不过朕也看不上你那两股。”
    胤禟脸色有些不好,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想让他都交出去?那不可能。
    皇上见胤禟领会不了,只道:“朕听说九弟那里有几本账本?”
    胤禟一听,脸色唰的白了。
    皇上没有说话,只慢慢喝茶,给胤禟时间。
    胤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这账本并不是普通的账本,也不是什么收益账本,是每年江南那边向各位皇子送礼的单子。
    当年他就是把这个账本暗中交给先皇,二废太子才这般顺利。
    而皇上现在要这个账本……是要他自己的,还是要八贝勒的?
    胤禟现在要拒绝,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也知道皇上的手段,要是不交出来,怕是筠心和宜妃都……
    胤禟想了了一会,才道:“皇上,这账本关系道臣弟的全家的安危,便是拿出来也需要些时间。”
    皇上道:“你放心,朕会派人好好护着你的。你先下去吧。”
    皇上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将账本交上来,胤禟倒是有些安心了,他回去还要想想怎么弄,都叫出来不可能,不交出来也不行……
    待到胤禟出去,皇后才进来,对皇上笑道:“九弟这么多年还是这个样子,一点都没有变。”呆呆傻傻的,说什么都轻易相信,倒是个至纯至孝的人。
    皇上点点头,道:“这样也让人放心,他家三格格的事你记得表彰一番。”
    皇后微微屈膝道:“皇上放心吧,臣妾记得。”
    皇上才道:“你也快坐下吧,最近辛苦了你了。”
    皇后道:“能走到这一步,皇上才是最辛苦的。”
    皇上脸上有了些笑意,道:“朕打算立储……”
    皇后一愣,过了会才道:“全凭皇上做主,臣妾没有意见。”
    皇上握住皇后的手,道:“若是晖儿还在,自然应该立晖儿,只是……“
    皇后反握皇上的手,道:“皇上放心,臣妾都明白,皇上不必顾忌臣妾。”她能为弘晖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为皇上管好后宫,保护好皇上心爱的人,这样皇上才会记得自己的好,才会记得弘晖。
    皇上点点头,道:“果然是朕的皇后,朕有你这样的皇后,真是朕的荣幸。”
    皇后自是忙推辞,心中却如滴血,却也无可奈何。
    皇上又道:“你觉得昀儿怎么样?”
    这说的就是齐妃的第二个儿子弘昀,是个懂事的孩子,有弘晖之风,她看着也是好的,只是……皇后忙道:“皇上,这毕竟是国家大事,臣妾……”
    皇上笑道:“你是他们的嫡母,自该帮着朕掌眼。”
    皇后这才道:“现在看着还是不错的,就是怕以后,毕竟之前……”有废太子的先例。
    皇上眼神冷冽,也想到废太子了,过了一会,只道:“朕有别的方法。”
    八月十七日,雍正帝在召见文武大臣时,宣布了秘密立储:“立储一事,有关社稷安危,不得不预为之。但考虑自己的孩子尚幼,不便公开,因此决定采取秘密立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由皇帝将选定的继承人亲笔书定后密封,藏于匣内,然后置于乾清宫上由顺治帝亲笔所写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因此,诸君是谁,本人不知,群臣不晓,仅皇帝一人清楚。
    宣布之后,诸大臣表示赞成。
    随后,雍正帝留下总理事务大臣,按所说的方法,书写后将密封锦匣,当着他们的面,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八爷等人倒是没有想到皇上这么快就立储了,这让他们措手不及。
    八爷已经很明白,皇位怕是离他越来越远了。
    八爷心中只有不服。
    现在,立储倒是一个机会,皇上一共五子一女,其中弘晖夭折,其中二阿哥和三阿哥是齐妃所生,想来这太子之位就在这两人之中,四阿哥是熹妃所生,最小的是裕嫔所生,裕嫔所生的五阿哥年纪太小,倒是四阿哥或许可以利用一下。
    胤禟也没有想到的,难怪皇上朝他要账本,看来是想赶紧把八爷给弄下去。
    可是这账本是给还是不给呢?
    他与八爷总归是兄弟的,可是八爷做事也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