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文卫纪事 >

第64章

文卫纪事-第64章

小说: 文卫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禄让佛顺去庙里看看,先捎点杂粮回京城。下次再捎别的。

  佛顺去到庙里,各式各样的杂粮都有。一堆庄户人家刚弄了些杂粮过来,闹哄哄的。有几个学子让大家排队分类登记打包。佛顺很好奇的问收多少钱。江二说那些学生是免费帮乡亲们做事的,现在学会做事了,以后去哪家铺子里做事都不用做学徒了,直接就可以上手了。

  佛顺看着那些杂粮不禁发笑,有的红薯干,萝卜干的都拿来了。佛顺对江二说,“江二哥,我要高粱米十斤,包谷十斤,红薯干十斤,萝卜干十斤,每小包打包,再打成大包。我共要十个大包。”

  高十九过来说,“不如一斤一斤的分开包,在纸上写上品名。四样一中包。十个中包一个大包。”

  佛顺称好。

  一堆杂粮包好后,居然还象模象样的。

  高十九很是高兴,旁边的庄户人家也恭维高十九说十九叔真是做了件大好事。高十九一转头说,“应该感谢佛少爷帮衬才对。”

  江容很高兴很快安排好这件事,这样让江容也很方便,同信息更加畅通,地里产出的粮食很快就卖出去了。

  于是江容享受生活的层次有所提高了。

  一个自由的无人管束的小富婆,在没有化学污染的世界,比如说,天天躺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再苦闷的事,晒晒太阳心情都好了。心情不好了再出去走走,散开了心就回家宅着。心情再大不好了,就背着包走远点,让山山水水抚慰一颗无病呻吟的心。

  但现在出去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九,江容叹息。从不认命的江容,继续努力的积攒钱财,努力的锻炼自己的身体柔韧度反应能力与拳脚速度力量,江容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自由自在的随心所欲的生活。

  在高十九送比较近的货时,江容缠着高十九要一起去玩,高十九没办法,就同意了,江容就带着几条狗瞒着高老头一家跟着去玩。慢慢的,高十九走比较远的关外也肯带着江容一起去。

  塞外在冬天时是很荒凉无边的,但是在夏天时非(炫书…提供下载…3uww)常的美好,远看牛羊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自由自在活动,近处看马蹄下的绿草中有各种小花朵点缀。

  

  第82章 油坊收入

  榨油坊建起来了。

  明心设计的,选址选在小山坡上,在旁边修了仓库,在悬崖上设了转轮,用粗绳拉上油菜籽大豆等上去,特别忙时工人的饭食与饮水也可用吊篮员上,悬崖下面修了仓库,挖了井,路重新修过,上山道与下山道分开,安全第一。

  高老三的房子就修在下山道旁边,三进的四合院,二十二间房子,马房什么的都齐齐全全的修好。江二在江容手里借的银子,借条上在分红里扣。江容自己的房子终于还是没盖,因为那里住得很舒服,也方便,如果只住黄三两口子加江容加三只狗狗加安仔,是很舒服的。

  高老头召开家庭会议说要分家,所有祖上留下的地与祖产全归高老大,高老头两口子跟着高老三过,攒的钱是给高老三娶亲用的,江二自己能赚钱,就不分啥了,以后江二还要多照顾老三。

  江二与张氏都同意。

  刘氏却不同意,“说老二家开铺子,收入也不少的。老三榨油坊,收入也不少的,只有我们家穷,孩子又多。爹娘应该多照顾我们才是。”

  张氏急说,“我们家的铺子赚多少钱?几十文几十文的赚的,我带着两个孩子大着肚子都在看铺子,赚的全是辛苦钱。你在家里啥也不做,连饭都是侄女做的,你还好意思说你们家穷。要是象我们这样辛苦,你不知道有多少钱了。六生姓江,已经一分钱不要了。老三的房子还是六生自己垫钱盖的。”

  江二制止住张氏,“爹娘请家族的老人们来分家吧。”

  如高老头所说的分家,族老们当然同意,江二没带走一分钱,祖产祖屋全给高老大,高老三搬到油坊那里的住所,高老头两口子同他一起住。

  高老头本有些不放心江容一个人住,江容说同黄志礼夫妇一起住着呢,还有三条狗看家呢,不怕的。

  江容坚持自己住。高老头拗不过江容,又担心高老三笨做不好事,让江容亏了本钱,就还是搬过去了。

  五月时济兰收到荆州寄过来的信,说是乌尔登受伤了,得养好'TXT小说下载:。3uww。'久才会好。瓜尔佳氏本来要回来看看丽敏选秀,于是走不开了,请济兰多多留意。

  六月就开始出油了。江容谨慎的只榨了自己种的六七亩油菜的菜籽,头一批运往京城的油很快就销光了,济兰的狐朋狗友们家里也是要吃米吃油的。于是成了头一批食用者。济兰很快就让高十九的小车行捎回来货款一百八十多两银子。

  去掉收菜籽的成本,油工的工钱,运费,基本上没赚钱,也就十来两银子,另赚的就是油饼,可以做肥料的油饼,当然豆子与花生会赚得多些。

  江二欣喜无比,一亩地租金也就几钱,自己种地的话,通常最多也就能有一两左右银子的收成,现在这样相当于是一季油菜籽就赚回来了一年的钱了。并且还是江容套种的地里长出来的油菜籽。

  江容心中很平静,同江二讲,大豆出来时要好好收大豆,别人六钱银子收的话,我们就六钱三厘收,但是大豆得好。

  诸事均顺,于是高老三的婚事就开始密集的受到关注了。

  高老头高氏都没有什么头脑,也没有什么能力,根本也想不到替老三安排娶老婆事宜,刘氏是当初的高家老人娶进门的,好象刘氏娘家那边当初家风还不错,刘家还有女子是嫁给旗人的,只是没想到刘氏娶进来会是这样的。江容常问江二一堆事,江二讲给江容听时,时时会加上自己的看法,对这桩婚事的评价就是,真是看走眼了。

  张氏是同江二两人看对眼了,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更穷这样就成了,当时也没有人操持,简单的就成了,所以江二一直感激乌尔登当初资助的那一点点银子与米。幸亏那一点点雪中送炭,不然,会更寒酸些,张氏会更抬不起头,更让那刘氏说三道四的。

  现在不是有房有产业了么,于是高老三再也没人嫌他头脑不灵活反应不快了。

  但是高老三一直没看中哪一家的闺女。

  张氏又安排了十几次相看,高老三也没相中人家的闺女。

  张氏为了怕刘氏说闲话,根本没安排自己娘家亲戚家的女儿给高老三。

  刘氏说要介绍她娘家堂妹给高老三,江二夫妻二人坚决不肯同意。

  刘氏哭哭啼啼的说江二不当高老大做老大,自己不肯把张氏娘家的闺女嫁给高老三,还不准刘氏嫁刘家闺女给高老三。存心看着高老三娶不到老婆。

  “老三是娶不到老婆么,是他根本没有看中哪个。”江二拂袖而去。

  高老三终是没成亲,天天过着想喝酒就喝酒,想赌博就赌博的快活日子。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想。

  不能不说江家的血脉里总是若有若无的有一种自由放纵的气息。

  七月张氏生下第三个孩子,第二个儿子,因为忙,江二请了两个农妇帮张氏管家。

  高老三既然有收入稳定丰厚的油坊工钱了,那最穷的就是高老大家了,高老头又让高老大天天跟着自己帮江容看着地里的庄稼和树。慢慢的把这份看地的工钱让高老大领了。

  丽敏参加了这年夏天的选秀,舒穆鲁家的族长很希望丽敏能被选上,但是家世摆在那里呢,最低级的马甲之女,马甲之孙女,(马甲是旗丁的一种,就是大头兵),很正常很无情的在第一次初选就刷下来了。这其实是比较好的结果,意味着丽敏现在可以自由的谈婚论嫁了。最惨的是留了牌子待选,就是也不指婚,就是留了牌子在那里,然后不得议婚嫁之事。

  济兰托仁义及堂兄堂嫂帮丽敏留意条件相当的人家未婚子弟的品性。

  八月时江容收到文颜的信,长达二十三页纸的信,也不知道文颜是如何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江容很感动。两人中断的友谊又连上了。江容也时时捎信过去文颜。

  荆州那里的肉类养殖很争气,估计是生了蛋就孵成小鸡小鸭,数量很多。(刘大全每月都有寄信过来说明经营情况与养殖数量)滦州这边冷得早,风大,江容让刘大全仲伙过了把肉类早点腌好,腌好了装坛送过来滦州这边风干再包装起来卖。

  秋末冬初时,大豆花生下来开始榨油了,江容自己又开了个豆腐坊,让黄志礼的老婆带着一些婆姨们做豆腐,豆腐皮,豆腐干,一开始是在江二的铺子里卖,后来再送到京城济兰的米铺去销。再后来又开发出来贮存时间较长的绿豆皮,包谷豆皮,大米豆皮之类的。

  女人们的劳动能量爆发出来也是很惊人的啊,江容感叹。

  为了鼓励劳动力的持续爆发,江容大方的分一成利给黄志礼的老婆,许诺自己一长大,立刻就还回她家的卖身纸,并且与她在京城合伙开爿豆腐店。

  更加充满积极性的黄志礼夫妻更加勤力,努力试制花生酱与大豆酱等。

  在榨油坊做事与豆腐坊做事的人都收入较稳定,比起种地来讲,要稳定许多,收入也丰厚许多。最少那些工人比起没在作坊做事的人脸色要红润许多,不那么黄瘦。因为吃得好。从前估计都只吃吃玉米糊糊,连盐都不舍得吃。江容深表欣慰,光吃玉米与红薯的人当然是弱夫了,有肉吃有蛋吃自己就强壮许多。

  江二在榨油坊的头一年也有赚近三千两银子,因为油没有完全卖光。但次年就多些了,几年下来也会有万贯家财了。

  给高老三开的薪水也过了半年下来有一百两了。高老大的薪水也差不多,江二说高老大怎么也得比高老三高点,于是江容多开了五十两与高老大。刘氏看在银子的份上,再不曾日日撒泼吵闹。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吧。

  榨油坊开得中不溜秋不显山不露水,济兰的米铺也是,但是在低买高卖,一点原料也不浪费的指导精神下,济兰与江容江二都很算是殷实小康了。

  象豆腐皮之类的,又方便又美味,十斤大豆出三斤油,出五斤豆腐皮。豆油价一斤是七八十文,豆腐皮一斤十五文。不做豆腐皮的话,直接做成豆饼,豆饼也是两千文一石。一石大豆六钱,去掉人工及各项消耗可以赚出二两银子出来。如果是包谷豆皮就更赚钱了,包谷才多少钱一斤。

  济兰另在内城开了四家米铺,冬天帮江容卖这些豆皮豆腐皮腊肉腊肠之类的,每斤赚两文。四家铺子,光卖豆皮类的一个冬天就赚了近千两银子。外城济兰向卖菜的,各家大小饭馆推销的豆皮每斤赚一文,也赚了足有两千两银子。光豆制品一项,济兰就赚足三千两银子。当然收入更多的是江容,济兰每赚两文时,江容赚八文。

  济兰在采育里也卖东西,那纯粹是赌气便民的,就摆在车马店里,让小二帮忙看着,给小二每月二两银,有啥都拉一份过去卖,就是向仁诚炫耀,哼,离家了过得更好,车马店的掌柜白得五两银,并且生意多了许多,也是乐的合不拢嘴。

  有时京城往滦州捎的东西多,济兰就让下人直接装好车赶到车马店等着高十九的车队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