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文卫纪事 >

第17章

文卫纪事-第17章

小说: 文卫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丽敏,不让别人欺负她,最后很郁闷的上的马。江容不肯去送丽敏,心里空空的很难受,但就是哭不出来。

  定姑婶婶雇了四辆大车,千叮万嘱的同车夫讲要仔细,给了银子给丽敏,让丽敏到了请车夫喝酒请侍卫喝酒。估计那些车夫还在想,花这么多银子送到京城只是送腌菜坛子去。所谓礼轻人情重吧。

  最后装车算账,把素来看钱只当数字的江容都吓一大跳,四大车的咸菜,明面上是八百多两银的咸菜,铺子里账面上赚了有一百多两银,瓜尔佳氏喜不自胜,要是她知道实际上居然有一万多两银,一定会吓死人。这些账目的事,只有江容明拙定姑婶婶知道,是经九洲杂货走的,所谓咸菜,只是幌子。江容再三向定姑婶婶解释说,只有这一次有许多是特意做的赏玩的玩意,卖的都是有钱人,自然就贵些。以后都是走水运走到杭州再走京杭大运河到通州再下去的。那样运费也便宜些。全部都是便宜咸菜来着。让俊风舅舅千万记得,谨慎保密,象这种暴利的钱只能赚一次,千万不能贪多,小心驶得万年船。清单写了四份用油纸包着,放在每车中间底部。货款交付一直与四海杂货有来往的一家江浙商行,腌菜铺里的八百多两就给丽敏(江容再三强调那是江容的私款,不要同瓜尔佳氏与乌尔登与国尔敏讲,货款会挂在寺里账上,寺里会同瓜尔佳氏结帐)。

  江容同丽敏强调写信是写给九哥的,不准提有个妹妹,到了京城收到银子第一件事是想办法就在宣武门外崇文门外拣便宜的买铺子买地,要是有老实本份的人也买了放在铺子里干活。瓜尔佳氏已经同丽敏强调许多次外祖父母舅舅祖父母叔叔姑姑都不可靠。

  丽敏上京沿途种种不予赘述,一路披星戴月兼程赶路,四月下旬即到了京城。俊风舅舅拜思哈在宣武门外提货,重重打赏那几个车夫,安排车夫到客栈吃住。拆掉包装看到货后,更是狂喜,不提如何送人如何卖货,总之俊风舅舅拜思哈在端午节前就卖光收到货款,赚到饱的拜思哈付款给指定商行,并多付了银钱说是订货所用,还请商行帮忙捎五百两银子与定姑婶婶。

  寺里窑日夜赶工,又出了几批货发往江浙,因江浙一带风雅极盛,直接船运过去,运输更为便利,做的玻璃器皿更加精致动人,江老头等人原籍本来就是江浙一带,江老头亲自压了头批货过去。等五月江容与明拙收到京中与江浙来信时,惊叹天下虽穷人遍地,但有钱人亦处处皆是。

  四月底明拙与铺子里结账,按合作分红约定,扣除掉所有的寺里的菜钱,寺里应收四百多两将近五百银子,明拙大方的只收了四百两,说多余的九十多两是给瓜尔佳氏的辛苦费,瓜尔佳氏高兴得不知南北。老王家老李家除了工钱每人一月二两外应该各分五分的红利,就应该五两五钱的样子。瓜尔佳氏大方的每家分了十两银子,加上工钱,老王家老李家都有将近二十两银子了。大家都很高兴,干活更加勤力肯用心。

  第二十六章 格物致知

  文卫纪事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格物致知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菜贩阿九 书名:文卫纪事

  四月二十八日僧学开讲,江容有了个牌仔证明是来僧学听讲经义的汉人,可以自由从小北门出入,江容很是高兴,现在感觉更加自由了。。江容时时在南新门,北新门进出,因为熟了,根本没人管她进与出,上次三进保带她在小东门亮过相,骑马很多次进出,可以自由出入小东门。现在只有一个门不能自由进出。

  来听课的学生**十名女子,汉人姐妹两人,旗人瓜尔佳氏姐妹二人,富察氏姐妹三人,钮祜禄氏姐妹二人,再加江容。汉人男子十二名,旗人男子六名。合计二十八名。江容上课是穿男装,那几个旗人女子都长得还不错,八卦的猜想那些个旗人男生主要是因为那几个旗人家的小姐上学,所以才来上学的,因为旗人根本不需要这些义理经学的,他们直接翻译就好了。那些汉人男生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应该各有目的吧。

  反正不管别人来上学是什么情况江容是一点都无所谓。身为女子,在这个年代,识字,会算账,有自己的钱,有趣有闲有钱,就是能达到的最高的幸福了。江容很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努力的为此奋斗,其他的不管。

  第一节课讲了格物致知,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是,主讲的恒印大师还是令底下的学生听得入迷。讲完课后,恒印住持走了,学生还坐在底下交头论耳。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另一儒家经典《中庸》中,孔子的孙子子思指出了儒家所主张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叫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之所以博学,其治学方式不能有异于此。由此,《中庸》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格物致知学说的注解。即通过广泛学习,细致研究某事某物,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去实践体会,就可以获得真知。所以,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考察、检验或穷究,来获取正确认识,这可以认为是其本来的含义。

  下午是格物的实例讨论,明拙负责,明朗与明德亦在旁听着并做记录,明拙问大家过来僧学的学习目的,以方便寺里有针对性的讲课,大家也可以针对性的听课,只要有人提过的,就不要再重复了。

  有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是童世杰,我家是商人,我要发扬光大我们家祖业,要把我们家的生意做到更大,做到全天下都知道。我听说寺里的大师算学极为精湛,特意过来修学算学。”

  明拙点头说“很好,算学已经安排了。”

  又站出来一人说,“我是张家成,我们家是耕读世家,以读书藏书传世,寺里有许多古籍珍品,希望能有机会抄读。”

  明拙也点头,说“大家每天下午可以让明德带着去取书,记下名字与书名,还书时再销掉,只在寺里抄读,不可**。”

  甘士杰说,“希望能修习丹青。“

  明拙动容,“修习丹青需要很长的时间练习,要想有所成就亦是很难,你想达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只是一般的话,你可以在家中画画,带画好的画来到寺里,请大师阅过再予以评点。”明拙接着宣布,“大师只讲总论。你们可以每天下午相互讨论,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拿出来大家讨论,明德会收上来,上交大师,大师次日上午来讲解。今天是第一天,你们不清楚上课如何,于是你们可以互相认识,也可以放学了。明天上午讲算学。”

  江容给自己选的是印染,江容前世学过现代的印染,也试着织过几米布,一直对古代手工印染感兴趣的江容在这一世决定仔细的满足自己对染布的兴趣。并且好的印染师傅不好找,手工印染一直很赚钱,染一尺布的价格差不多一尺素布的价格。

  在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江容在满大街的书铺里找到全套的天工开物,欣喜买下的江容又要求帮忙多找几套,一定要给自己留备份。书铺老板估计都非(炫书…提供下载…3uww)常的莫名其妙。(天工开物被誉为是十七世纪的科学百科全书,在文字狱的影响下,中国居然失传了,又是从国外找到原版才重印刷的。)还有齐民要术,考工记,本草纲目,多能鄙事,这些以前的课本都有提过有染色技术的,这些书江容也一起找出来了。然后搬到寺里去,仔细的抄下关于染色织布的地方,不懂的问随便抓个和尚问,反正这几个和尚都比江容有学问。

  每天下课了江容就赶快骑马去北门外的染房去,江容着了自己去试验染色,看到出来的布满心欢喜,然后看着感叹。如果天天都可以这样高高兴兴的染布,然后高高兴兴的看着自己染好的布,江容觉得这就是幸福。

  接着几天江容都只是上午听课,下午去染房自己试着染布,其实现在都不算是染房,还没有请到合适的师傅,加上大家都忙,根本没顾得上染房这摊事。染房这边只有一个四海杂货的江容以为是哑巴其实是不怎么说话的瘸腿老头子,据说叫李四,武功高强,搬过来住在这边。那块地原来的佃农老王家继续租给他们,老王家的大媳妇二十多岁,帮忙做些扫洒洗衣的家务,每月给五百个钱。

  所有需要的染料已经记录下来了,红花,茜草,冻绿,菘蓝,蓼蓝,马蓝,木兰,栀子,黄檗,姜黄,郁金,石榴,槐花紫草,乌桕,苏木,明矾,绿矾,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桕叶等,江容每样都试着,并且记录试验结果。

  书本上以前是说,植物染料在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

  古代常用的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和“藏红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每天江容试着不同的染法印法,试得不亦乐乎。有时会试下不同的手法,有时也让李四帮忙。比如说,洗了晒,晒了洗,用火烤。李四有时也会一丝笑容出现。

  第二十七章 计划置产

  文卫纪事第一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