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空间之绣女的幸福生活 >

第49章

空间之绣女的幸福生活-第49章

小说: 空间之绣女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增添了不少欢喜之色。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是要守岁的,就连几个小孩子也是强撑着睡意,坚持守岁。本来惠娘是不打算几个孩子跟着折腾的,但是宁玉瑶他们就像齐了心一样,非要扭着一起,于是只有将他们带到正厅,热热闹闹的度过除夕夜。
  而宁父和宁二叔早就挑了一处空旷的地方,真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等到凌晨之后宁父才将火炮散开挂在树上,再从怀里掏出火折子,他将火折子点燃,拿着点燃的火折子慢慢的靠近礼炮的导火线。只等导火线燃完,下一秒,就听噼里啪啦的火炮声脆响了起来梨花村里也瞬间此起彼伏的火炮声响起,弄得一个村子甚是热闹,整座寂静无声的小山村似沸腾了一般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欢喜,而等火炮声渐渐地消迹下去之后,哥哥堂哥们用眼神交流,齐齐的走到大人面前一起喊道:“爹,娘,大伯(二叔),大伯娘(二婶),新年好”,说着还有模有样的行了个大礼。看的几个长辈笑得合不拢嘴,纷纷从兜里掏出用红纸包好的压岁钱。
  宁玉瑶也跟着几个哥哥行大礼拜年,只见小短腿倒腾着走到长辈站定,字正腔圆、吐词清晰、孩子特有的稚嫩嫩的童音“爹,娘,二叔,二婶,新年好,瑶瑶给您们拜年啦!”边说边学着旁边哥哥们的动作行礼。可惜的是,个子太矮,穿的太厚,怎么也弯不下去。看在众人眼里,就是一个穿的红彤彤,白嫩漂亮的胖娃娃,像个不倒翁似的给他们摆年,怎么看怎么乐。乐得宁二婶一把抱起宁玉瑶,嘴里喊着二婶的小心肝的,赶紧掏出了怀里的红包。
  宁父和宁二叔也拿出怀中的准备好的红包给几个孩子,就连最大的宁玉霁都得到了红包,这是大年三十的习俗,名叫压岁。
  时间已经很晚了,惠娘看到几个孩子都快坚持不住了,赶紧将他们带回住处,她与宁二婶招呼一声,让大家早些歇息,自己便也端着蜡烛回了房间。
  房间里暖烘烘的,当宁玉瑶钻进被窝的时候,温暖的气息萦绕在全身。这里的日子如此美好,千万要顺风顺水啊,她幽幽的想到,只是心思流转之间不久便去与周公下棋去了。
  **无梦,宁玉瑶再次睁眼的时候,已经是天光亮了。等全家用完早饭之后,宁玉瑶一群小孩子就跟着宁父和宁二叔去给从未见过的爷爷奶奶上坟。
  这还是宁玉瑶第一次上坟,以前因为年龄太小也就没有跟来,在宁玉瑶看来上坟是颇有讲究的,首先供品必须要认真准备,惠娘在家里早早的就精心备些鸡鱼肉蛋等各种各样的饭菜和碗筷,其次是水果、糖饼、白酒之类的东西,还要准备不少的烧纸和冥币、香烛,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鞭炮。宁父作为主持上坟仪式的当家人,在坟碑前摆放贡品时,他都会一边点香一边念叨,叫先去的亲人“吃”贡品。让在天堂的亲人保佑,才能家庭兴旺盛,财运盛通,生活美满,做官的更是官运腾达。同时还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家人平安的祈愿。
  等摆好贡品后,宁父和宁二叔作为长辈就开始祭拜先人,而小辈的孩子就让宁玉霁带着每人点好一支香,排成一行,下跪磕头,做孝怀念或祈祷祝愿。等全部的人都做完跪拜之后,宁父和宁二叔在坟墓上插满香火,插好坟标,然后点上鞭炮,这预示来年日子越好。至此,宁家的上坟活动才算结束。
  大年初一一大早,而在家里的惠娘和宁二婶把家里买回来的糖果和果脯,还有自己家弄得葡萄干之类什么的拿出来摆在桌子上,这都是那些孩子们的最爱,等会村子里的孩子跟着大人一起来了,也好给一些。
  不过,俗话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等宁玉瑶祭拜上坟回来之后,家里煮好后的饺子,一个个白胖胖的像元宝,香而不腻。吃过热腾腾的饺子,宁父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出去给村子里的长辈拜年,整整一上午,宁玉瑶跟着宁父就觉得人来人往,叔叔大爷,婶婶大娘们络绎不绝,只不过看到宁玉瑶和宁玉渊都免不了捏捏她的小脸,不大工夫小脸就被捏的红通通的。而且一看到自己大娘大婶就抓一把瓜子糖果塞到兜里。宁玉瑶看这趋势觉得估计去不了几家,所有的兜都得装的满满的。
  到了下午,年也拜的差不多了,一群老爷们则聚到喝喝小酒,女人则往凳子上一坐,又开始唠嗑。村子里面的小娃子们则带着满兜子的零食,拿着自家父母给买的鞭炮,满村子的乱蹿,遇鸡炸鸡,遇狗炸狗,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不过在这一天,无论他们怎么调皮都不会挨骂。
  而且因为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而且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所以宁家也算是出现了少有的脏乱现象。
  直至晚上,宁二叔才带着二房的人回到了镇上,热热闹闹的一天过去,宁父和惠娘躺在**上,商量明天惠娘回门的事情。大年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的拜年的日子。所以打算明天先去镇上买些年礼送过去。
  “娘子,谢谢你。”宁父眼里就像是溢满了春日的阳光,温暖迷人,“这辈子能娶你为妻,我死也心甘情愿了。”
  惠娘赶紧堵住宁父的嘴儿说:“你这浑人,大过年的干嘛说这种话,这辈子跟着你才是我文惠的幸福。”
  说完,红色的**帐之间溢满了浓浓的甜蜜,夜还很深,**之间的话还有很多。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惠娘就起来了,忙着收拾回娘家时要带的东西,酒,腊肉,熏鱼,白糖等等,收拾了满满的两篮子。等吃过早饭,大人孩子都收拾的整整齐齐,把大包小包的礼物放到马车上,只不过要先去镇上打一趟之后,才到文家村去。
  正值年关,云镇的集市上特别热闹,街道两旁一排一排的全是小商贩的摊子,卖干货的,卖糕点小吃之类的,卖鞭炮的,卖糖葫芦和糖人的,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
  一路上走走逛逛,宁父先带着去买了一些糕点和糖果糖果,在路过一处卖糖人的小摊时,宁父还贴心的想给宁玉瑶和宁玉渊一人买了一只糖人。
  那卖糖人的老头瞧见宁父带着家人朝自己的摊子走来,就扬起一脸热情的笑容道:“小郎是要为孩子买糖人么?”
  “恩,大叔,来两个年年有余的糖人。”宁父从怀中掏出银钱递给卖糖人的老头。
  宁玉瑶走近之后只见那卖糖人的老头从架子上很多的漂亮糖人,而且加上糖的光泽甚是喜人。
  宁玉瑶和宁玉渊接过宁父手中漂亮的糖人,甜滋滋的说:“谢谢爹爹,你最好了。”小嘴巴像抹了蜜糖似的,不要钱似的从小嘴儿里说出来。
  等采办了所需要的送到文家的年货之后,天色还尚早,惠娘看着还不想走的宁玉瑶和宁玉渊对着宁父说:“要不,我们先去锦绣坊待一会儿,而且这大过新年,我们从锦绣坊里直接拿几身新衣服送给爹娘和哥哥弟弟外甥们一大家子图个喜庆。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特别是宁玉瑶还嚷嚷着自己要亲自为外公外祖母选最漂亮的衣服,等走到了一家锦绣坊铺子门前,宁显瞧见宁父一众人进来了,赶紧热情的迎了过去说:”东家里面请。“又叫跑堂的沏了一壶热茶。
  ”宁显,你去忙吧,我们自己看就好了。“惠娘看到铺子里面还有顾客,就算是过年生意也很好的样子,也不便打扰。
  ”好好,东家,你们自便,我就先去忙了。“宁显想来也知道是东家一家自己想选一些衣服,不需要自己在一旁侍候着。
  看了一会儿之后,惠娘直接用手指着几件棉布袄子对着宁显说:”将几件袄子都给我取下来包好。“惠娘让宁显一次性包十多套衣服,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款式都有。这些衣服都是给文家的人准备的。
  惠娘给文家的人挑好了衣服之后,才看向清芙和清漾还有宁玉霁两兄弟的小厮善文善武俩道:”清芙你们四人也去选一身新袄子吧,大过年的也该置一身新衣。“
  几人听了惠娘的话,心里感动得不行了。她们平时伺候小姐(少爷)没做什么重活粗活,宁家的老爷夫人更是没将他们当下人待,这回又要给几人添置新衣,就像是家人一样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这辈子才能遇上了老爷夫人这样的大善人。
  惠娘话落,几人都异口同声感激道:”谢谢老爷夫人对我们的好,奴婢(奴才)谨记在心。“
  惠娘看了他们一眼,也没有插嘴直接道:”赶紧去挑衣服吧。几人才高兴的在铺子里高兴的在逛起来。
  等把衣服挑选的差不多的时候,宁父就驾着马车向文家村方向驶去。
  今儿个的天气还算不错,年前才下过几场大雨,所以这两日太阳都露了出来,也能称作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但是,这气温却没有提高多少,而且寒风还在呼呼的刮着,惠娘瞧着这四个孩子睡得较沉的模样,无声的笑了笑。然后生怕他们冻着了,便将自个儿身上盖着的棉布,往他们兄妹四人身上挪了大半儿,自个儿却只盖了一个小小的被角,宁父见状无声的握紧了惠娘的双手。
  所以,宁玉瑶兄妹四人睡得都很暖和香甜,直到牛车已经晃悠悠的行到了文家的门口,他们兄妹四人才在外祖母和小舅的叫唤声中醒了过来。
  ------题外话------
  男主党们,下一章男主在花灯会就会出现啦。

  ☆、第五十九章

  美美的补过一觉之后,宁玉瑶兄妹四人俱是精神良好,所以一见到冯氏和他们喜爱的小舅,都显得十分雀跃,宁玉瑶迫不及待的扶着宁玉霁的手跳下了马车,围着外祖母冯氏蹦跳着转悠。这样的情景,也是给往日显得较为平静的文家的院落,增添了许多的生气。
  作为孩子们外祖母的冯氏,早就盼着她的女儿带着几个外孙们过来了,所以一早便起来,时不时的站在文家的门口张望着了。现在,看着宁玉瑶和宁玉渊雀跃的笑脸儿和大郎二郎都知礼的站在自己弟妹旁边,围在自个儿的身旁,她的心里头早就乐开了花。
  宁父和文世宣就在旁边把马车上给众人带的礼物取下来放进屋里,冯氏看到这么多制好的衣服和布匹,还加上大包小包零碎的东西,嗔了惠娘一眼,微微责怪她干嘛买这么多的东西。
  “外祖母,这是我们孝敬给你们的呢,你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亲自去镇上挑的,你喜不喜欢。”宁玉瑶知道在老人家里最怕的就是破费,跳出来一副求表扬的样子想宽解冯氏。
  “是啊,娘,这些东西就是在我们铺子里面拿的,不值几个钱,我还给致知和致道置了两身衣服,也是我这个做姑姑的心意。”
  宁玉瑶看着宁父和文世宣又从马车上抱出几坛酒说道:“外祖母,那是我们家酿的葡萄酒,很好喝,使我们专门从家里拿过来的呢,你可要好好尝尝。
  ”好好好,快进去,别一会儿受了寒。“冯氏招呼道。
  因为冯氏知道今儿个闺女一家子会回来,所以屋子里也是早早的就燃了三个火盆,放在屋子里头。宁玉瑶刚被宁父抱着踏进堂屋里头,便感觉到一股暖气涌了过来,这屋子里头还真是跟外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