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小娘子-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傍晚,宋思年差荀哥儿去请柳大夫过来吃晚饭。今日刚到靖边城采购了一番,晚饭自然颇为丰富。
饭桌上,宋思年喜笑颜开地告诉柳大夫:“柳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荀儿的记忆恢复了,他又可以读书啦!”
柳大夫闻言也十分欢喜,随后又疑惑地问:“荀哥儿是什么时候恢复的?怎样恢复的啊?”
宋思年当时只顾惊喜,却也没想到这一层,便也跟着问:“对啊,是怎样恢复的啊?”
荀哥儿目光躲闪,求救般地看向芸娘,芸娘便叹口气,随即笑着说:“今日上马的时候,荀哥儿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将头磕了下,吵了一路上的头昏,到了靖边城后,居然又好了,还说记忆恢复了,想看书,萧大哥便给他买了好些书。”
宋思年自然是口念阿弥托福,连声感谢上天保佑。柳大夫却是将信将疑,他命荀哥儿伸出手给自己诊脉,又仔细看了看他的头,面露疑惑之色,思量了一会儿,又若有所思地看着荀哥儿,荀哥儿便心虚地低下头。
柳大夫见荀哥儿的神色躲闪,心中已是了然,他本就对荀哥儿失忆的症状感到怀疑,现在越发证实了自己的推断,便也笑着说:“我看荀哥儿大概是摔了一跤后,将当时头脑中堵塞住的部分又摔通了,所以恢复了记忆。宋兄,真是可喜可贺啊!”
宋思年闻言越发笑得开心,宋芸娘和荀哥儿自是感激地看着柳大夫。
柳大夫又说:“荀哥儿虽是我徒弟,在学医上也很有些天分,但学医是失忆之时的权宜之计。现在既然恢复了记忆,是继续学医,还是重新读书,也应当好好思量思量。”
宋芸娘面露震撼之色,心知做师傅的人怎能舍弃聪慧好学的徒儿,实在是因为柳大夫是善良大度之人,全然为荀哥儿考虑,没有自己的半点私心。
宋思亮还没有开口,荀哥儿已双膝一沉,跪在了柳大夫面前,“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他恭敬地拜了柳大夫,挺直腰背坚定地看着柳大夫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徒儿一定会继续跟着师傅学医,将师傅的医术继承下去。但是……”荀哥儿看了一眼满脸紧张的宋思年,接着说:“还请师傅允许徒儿在学医的同时,能跟着父亲读书。徒儿认为,学医和读书二事并不矛盾,只要徒儿勤奋好学,一定会两不相误。”
柳大夫、宋思年和芸娘都面露惊异之色,宋思年和芸娘眼里闪着泪光,柳大夫欣慰地捋起了胡子,缓缓颌首赞同,“荀哥儿,做事不半途而言,重情守信,都是难得的品质。你小小年纪能做到如此,为师很欣慰。只是,你以后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你……做得到吗?”
荀哥儿挺直背,昂着头,目光坚定地大声道:“徒儿一定可以做到,敬请师傅放心!”
“好!好!”柳大夫忍不住击掌叫好,宋思年也自豪地看着儿子,百感交集。芸娘悄悄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沁出的泪珠,她笑中带泪地看着荀哥儿,觉得荀哥儿好似破茧成蝶一般,经历了这一番挫折,整个人变得更加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反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有话要说:
☆、徐富贵的礼品
宋家人说开了心思,此刻正开开心心地吃着丰富的晚饭,你给我夹一块肉,我给你夹一筷子菜,小小的餐桌上气氛温馨祥和,其乐融融。
离宋家不远的城门处,萧靖北刚刚和下一班守城的士兵们换了岗,正拖着站麻了的双腿向家中走去。
此时早已经过了晚饭时刻,深秋时节的天黑得格外早,沉沉暮色已经笼罩了张家堡,堡外城墙边的茅屋大都漆黑一片,住在堡外的军户和流民比堡内的更为贫苦,自然是舍不得点煤油灯,往往天一黑便早早上床歇息。
萧靖北走过一间间静寂无声的茅屋,感觉走在一片荒芜人迹的旷野中,阵阵呼啸的寒风迎面袭来,他不禁又冷又饿,连脚步都带了些虚浮。萧靖北今日劳累了一整天,从早上到此刻粒米未进。清晨赶着出门走得匆忙,中午又错过了中餐,傍晚时分,负责下一班守城的几个士兵吃酒吃忘了时间,耽误了好长时间才匆匆赶来换岗。
又饥又寒的萧靖北本就心情郁闷,冷着一张脸走近家门,远远便听到厢房里传出萧瑾钰的哭声,他心情更加烦躁,沉着脸走进正屋,却见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小小的钰哥儿趴在王姨娘怀里,撅着小屁股,哇哇地哭着,一旁的李氏脸气得通红,手里高高扬起一根鸡毛掸子,想打却无法狠心打下去,王姨娘一手紧紧护着钰哥儿,一手忙着拦李氏,正急得跳脚,看到萧靖北走进房门,如看到救星般地叫道:“四爷,快劝劝姐姐。”
萧靖北本就心情烦躁,见到这乱糟糟的场面,不禁大喝了一声: “不准哭!”钰哥儿身子猛地一震,回头惧怕地看了看父亲,一下子止住的哭泣变成了抽泣和打嗝,小小的身子一抽一抽地,泪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看向王姨娘,李氏见状心疼地放下了手里的鸡毛掸子,王姨娘便趁机抱着钰哥儿出了正屋。
“母亲,”萧靖北坐到凳子上,有气无力地揉了揉眉头,疲惫地问道:“钰哥儿惹您生气啦?”
李氏叹了口气,指了指桌子上摆放着的一堆物品,萧靖北这才看到简陋的桌子上堆着大包小包用油皮纸包着的物品,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哪里来的?”
李氏苦笑着说:“这是隔壁的徐富贵送过来的一些糕点、布匹之类的,说是看我病了这么长时间,探望我的。”
萧靖北闻言不解地扬了扬眉头,李氏接着说:“我们两家虽然隔壁挨着,又是一道充军过来的。可我病了这么长时间,他家什么时候来看过?你现在一当上小旗了,那徐富贵马上就过来了,说的是看我,其实还不是讨好你。”
萧靖北厌烦地皱了皱眉头,“那您怎么还收下?”
李氏气道:“我哪里肯收下,那徐富贵放下便要走,打的又是探望我的幌子,只说是一些糕点之类吃的东西。我们两家毕竟是邻居,我想着若过于推辞又伤了和气,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结果那徐富贵走到门口却说,希望你能好好照应徐文轩,给他在城门处安排个轻松的差事。”
萧靖北闻言有些错愕,随即冷笑道:“真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人,他倒是惯会钻营。只是这次只怕打错了算盘,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小旗,哪里有什么能力安排徐文轩去城门守城?”
李氏却笑了,“你还真是小看这徐富贵了,人家早就找通了路子,将徐文轩安排在城门驻守了。不然的话,怎么你们五个人一道充军来的,四人都去了边墩,却只有徐文轩一人留在堡里?徐富贵只怕是看我们是邻居,好打交道,便想将徐文轩安排在你负责的那一班,这才上门套套近乎呢?”
萧靖北不觉气极反笑,“这个徐富贵,还真是有一手,怪不得他们家老爷派他一路跟着徐文轩过来。”他叹了一口气,又道:“不过这徐富贵也算是忠仆了,徐文轩有他在一旁照顾,少吃了多少苦头啊!”他转念一想,又问:“不过,这又关钰哥儿什么事?”
李氏想到可怜兮兮的钰哥儿,不觉又辛酸又生气,“我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徐富贵所托之事万一令你很为难,他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为好。哪晓得我千叮咛万嘱咐,刚转了个身,钰哥儿便将一包糕点偷偷拆开吃了。吃了还不算,他怕我发现,还将吃不完的悄悄塞在床底下,要不是我看见他嘴角的残渣,还真被这小子给瞒过去了。”说罢,想起钰哥儿那又可怜又狡黠的小模样,又忍不住捂着嘴笑。
萧靖北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却又肃然道:“这小子真的要管教,只是他还这么小,太不懂事,还是要慢慢跟他讲道理才好。”
李氏也叹了口气,她想到钰哥儿在京城里也是锦衣玉食地养着,成天一群丫鬟婆子护眼珠子般地看护着,哪里吃过什么苦。家里出了事后,亲娘舍下他不管,充军路上拖着跟大人们一起走一程抱一程,不知吃了多少苦,小小年纪却也十分懂事,知道看大人们的神色,再苦再累也不吵不闹。只是毕竟还是小孩子,又这么长时间吃些粗粮,看到美味的糕点自然嘴馋,自己刚才却也是心急,有些过了……想到这里,又有些后悔。猛然想起王姨娘和钰哥儿出去这么久还没有什么动静,便起身想出去看看。
刚走到门口,却见王姨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片汤进来了,钰哥儿迈着小短腿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旁,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盘馒头,看到李氏站在门口,腿便有些哆嗦,停住脚步怯怯地看着李氏。
李氏叹口气,弯腰接过盘子,和王姨娘一起走进房里,将面片汤和馒头放在桌上,又心疼又自责地对萧靖北说:“瞧我,净顾着拉你说话了,都没想到你还没有吃饭,还是王姨娘心细,快趁热吃点吧。”
萧瑾钰也鼓起勇气走到萧靖北身边,细声细气地说:“父亲,快吃东西吧,是我和姨奶奶一起做的。”他又看向李氏,“祖母,您别生气,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萧靖北拿起筷子,虽然腹中饥饿难耐,此时却有些食不下咽。他忍不住放下碗筷,弯腰扶住萧瑾钰小小的肩头,看着他水汪汪、黑漆漆的大眼睛有些怯怯地看着自己,只觉得心一下子软了下来,便轻声问:“钰哥儿,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萧瑾钰奶声奶气地说:“知道。祖母说这是别人的东西,要还给别人的,不能动。可我还是忍不住拆了一包吃了……父亲,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萧靖北有些心酸,却还是板着面孔教导:“我以前和你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虽然年幼,但也要慢慢懂事,学会克制住自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动,不能任性妄为,你明不明白?”
萧瑾钰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父亲,以后,祖母不让我吃的东西,我绝对不吃。姨奶奶刚才说了,这里的坏人多,喜欢在糕点里下毒,不能随便吃。”说完,又担心地看着王姨娘,弦然欲泣地问:“姨奶奶,那我刚才有没有中毒啊?”
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笑了,打破了屋内沉闷的气氛,李氏忍不住弯身抱起萧瑾钰,在他白嫩的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笑着说:“放心,刚才的糕点绝对没有毒,不过其他的有没有毒就不知道了。以后只有祖母、你父亲、姨奶奶和姑姑让你吃的东西你才能吃,知道吗?”
“哦,我知道了。”萧瑾钰懂事地点点头,歪着脑袋想了想,又问:“那芸姑姑和荀叔叔给的东西能不能吃呢?”
萧靖北听闻芸娘的名字,又触动了之前的心事,刚刚放松了的心情便又有几分郁郁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上西村的郑家
宋芸娘挎着小篮子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这是张家堡的上西村,住的大多是百户、总旗、小旗等官员和少数家境略好的军户。比起宋芸娘住的下东村,这里的石板路更宽阔平整,两侧的房屋更高大宽阔,连路上的行人衣着也更鲜亮整洁。
宋芸娘熟门熟路地来到一家小院,推开虚掩的院门走进去,院子里平整宽阔,十几只鸡正在空地上欢快地啄着稻谷,院子的一侧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着一些时令蔬菜。
郑仲宁的寡母刘氏正在小菜地里忙活,看到宋芸娘走进来,忙笑着走过来,一边招呼芸娘,一边冲西边厢房大喊:“安慧,芸娘来啦!”
许安慧忙从房里匆匆走出来,她穿着家常的蓝色粗布袄裙,发丝凌乱,面色憔悴,眼睛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