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琅邪王妃 >

第32章

琅邪王妃-第32章

小说: 琅邪王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声音紧张至极,见她没有丝毫反应,突然慌乱起来,更加用力的抱紧了他,“给我时间,不会让你等太久。”

    她的脸上平淡的没有任何表情,他松开她,双手颤抖的捧着她的脸颊,端详许久,轻轻吻上她的嘴唇,却被她冷冷的别过脸,转身离开。

    她竟一句话都不肯对他说,她平静的如一滩死水!

 【047】王太妃

    孟央第一次踏进王府的佛堂,这是一个单独的院落,在王府最僻静的角落。院子很大,里面种满了梧桐树,却也只有高大的梧桐树,整齐而寂寥。

    佛堂里干净宽敞,摆着几座高大的佛像,她走上前缓缓跪在佛像前的禅坐上,虔诚的磕了几个响头,抬起头就见旁边站着一位妇人,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司马睿的母亲,琅邪王太妃,夏侯光姬。

    她一身灰褐色素净的衣料,像是僧人所穿,面上带着微微的笑却也严谨,发髻端正整齐,鬓间藏着几根银丝,眉眼清净,看得出年轻时是个很美的女人,而此时,她的手上飞快的转动着一串佛珠。

    见她打量自己,孟央赶忙行礼下跪,“王太妃。”

    她点头示意她起身,“你是怜珠?孩子,起来吧。”

    起身,点了点头,“太妃娘娘,怜珠给您请安了。”

    “日后你就叫我老夫人吧。”她温和的说道。

    “怜珠不敢。”

    “称呼而已,有什么敢不敢。”

    王太妃走上前,细细的看她,然后叹息一声:“好孩子,既来之就安心的诵经念佛吧,佛祖自会保佑与你。”

    佛堂两侧是住人的房屋,里面简单的摆着桌椅,床榻,极其朴素。她与绿秀住在东侧的两个厢房,整个院落地方不小,王太妃身边却只有两个宫人服侍,其中一个年幼的才十二岁,名字叫彩凤。另一个宫人年纪略长,看上去比王太妃的岁数还要大,应是一直服侍她的贴身丫鬟,彩凤和王太妃都叫她碧姑,她与绿秀便也跟着这样称呼。因为人少,这里很是冷落清净,孟央却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每次清晨随着王太妃早早的起床诵经,用过斋饭后就自个洗衣打水,打扫整个佛堂。绿秀通常都会抢过她手中的抹布,可她总是不管不顾的再抢回来,日子一长,绿秀竟也习惯,不再抢着劳作,繁重的挑水砍柴却怎么也不让她着手。

    彩凤才十二岁,却很沉稳,平日里帮衬着绿秀做了不少事,碧姑人也很好,慈眉善目,这里的一切都令她感到安然。

    午间得空,她便捧着佛经细细的诵读,渐渐学会敲打木鱼,对佛家道学有了兴趣。很多时候她是不喜欢诵经念佛的,可一旦养成习惯竟不觉乏味,很多的佛学竟也参透其中,就连王太妃也微微点头赞许。

    可她看向她的眼神总是怜悯哀叹,有一次她拉着她的手,在她手腕套上一串佛珠,说道:“好孩子,你性子平和又乖巧,实在惹人心疼,可你眉宇单薄,不像有福之人,只怕福气恩厚却无法消瘦。”

    孟央淡然一笑,佛堂的日子很清苦,可她日夜诵经念佛,不求佛祖庇护,只愿上天怜悯,可怜这天下可怜之人。很多时候,她觉得,人生像是一本很厚的书卷,上面清楚的记载了每个人的命运,冥冥之中一切尘埃落定,挣扎不开,也躲避不了。

    午间,孟央在佛堂敲完木鱼,起身揉了揉跪的麻木的双膝,走出佛堂就见王太妃站在院中,目光沉沉的望着那些葱郁的梧桐,站了有一会,她才走上前,低声叫道:“老夫人?”

    她回过头来,用帕子擦了擦湿润的眼角,“人老了真是不中用,看了一会树木眼睛都酸涩了,让你见笑了。”

    她这样说着,孟央浅笑着摇了摇头,夏侯光姬是夏侯世族的小姐,从小养尊处优,有时她真的会不解,身为王太妃的她为何要栖身于这清苦的佛堂?她并不老,只是眉宇间有着淡淡的凄凉,显得整个人孤零、沧桑。

    她的沧桑,使得面容略显愁苦,便显得年老。“这样日复一日的,可觉得有些烦闷?”

    孟央赶忙摇了摇头,“整日诵经,自己也收获匪浅。”

    王太妃点头赞许,孟央赶忙扶她到一旁坐下,她抬头又望向那梧桐,声音顿了一顿:“你看,这梧桐长势多好,睿儿小的时候,我们住在洛阳的王宫,宫门前就种了几棵梧桐,他最喜欢在树下玩闹。”

    这是她第一次提起司马睿,眉眼间的疼惜不禁流露,孟央私下也听说她整日在佛堂诵经,司马睿有时来看她,她却不愿相见,想起斛律浚所说,司马睿灭了夏侯世族,她的家人死于自己儿子手中,也难怪她整日整夜的诵经念佛。

    传闻说夏侯光姬年轻时是个轻挑放荡的女人,可眼前的她神态安详平和,根本看不出过去的痕迹,也令孟央觉得坊间的传闻不攻自破。她似是有了谈兴,脸上挂满笑意,“睿儿自小调皮,性子却刚毅的很,有次打碎了武皇帝御赐的琉璃碗,我很生气,罚他跪在院子。他呀,就不说一句求饶的话,后来我也觉得心里难受,让他回屋子歇息,他那时多小啊,硬是不肯起身。跪了整整一夜,过后就受寒大病一场。就连王爷都心疼的狠狠责怪了我。那时我陪着他站在院中的梧桐树下,后半夜小心的哄他回屋,他像个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的说,母亲不要劝了,做错事就要惩罚,他还说,母亲你别站在这,看你受寒睿儿心中难过……”

    她说到最后,眼角隐隐有泪花闪耀,孟央见她这样,不禁有些动容,“王爷自小就懂得疼人,老夫人有福气。”

    王太妃连连点头,又拉住她的手,笑道:“好孩子,睿儿自小就多磨难,性子难免狠了些,可他心肠不坏,是个可以托付的好男儿。”

    她眼角已经有了细小的皱纹,脸上的神色却使人动容,孟央只是轻轻的点头微笑,没有说任何的话。

 【048】冲冠一怒为红颜

    几日后,王太妃又请她到佛堂,上了香火,说道:“孩子,华清寺的天竺高僧巳已师父云游归来,近日要开坛讲座,得空你就陪我去一趟吧。”孟央答应了一声,她又转过身子,叹息一声:“己巳师父是位高人,正好让他为你祈求佛祖恩典,顺便也替睿儿求支好签。”

    说是开坛讲佛,寺庙的大钟响了又响,才见一僧人缓缓走上高台,敲打木鱼,先是碎碎的念了一会佛经,方才开口讲诉佛学。

    孟央见那僧人很是一般,所讲的东西自己在经书上也看过,渐渐有些坐不住,心下有些疑惑,这僧人莫不就是夫人口中的高僧,这水平也太一般了,不过是按着经书诵读罢了。寺院里坐满了密集的听讲者,有寻常百姓,也有达官贵人家的老妇人,她们面上亦是有些浮躁,隐约传来议论声:

    “大师怎么还没到?”

    “都这会了,不会不来了吧?”

    ……

    传闻己巳大师乃是天竺僧人,已有七十五岁高龄,自然德高望重,道行深院。若能听他指点,必会受益匪浅。孟央稳住性子又坚持坐了一会,看了看身前的王太妃,她倒是一脸虔诚的听着,丝毫不受影响。

    最终她还是按耐不住自己,只觉越听心越烦躁,小心的起身走出人群,想去别处散散心,刚走到寺院大门,绿秀就紧步跟上来,“娘娘,您要去哪?”

    知道她必会跟着,于是微微一笑,“你也难得出来走走,当然是去这山林中走走。”

    绿秀先是犹豫,最后也是觉得这佛经无趣,索性点头跟着走了出去,她脸上亦是有些兴奋,嘴上却不住劝告,“娘娘,咱们在附近转转即可,千万别走太远,老夫人等会找不到会担心的。”

    孟央把食指竖在唇边,长长的嘘了一声,她大概也觉得自己扫兴,赶忙闭上嘴巴,高兴的跑上去追她。

    华清寺位于城郊的深山处,林子里自然是树木繁茂花草盛开。一路走来虽然山路有些坎坷,但两人却是一脸的欢快,不一会便到了一处宽敞处,放眼望去,群山环绕,郁郁葱葱的树木,气势磅礴,绿秀兴奋的拉着她的衣袖不住叫唤,“娘娘,您看,您看那几只小鸟飞的多高!”

    她不禁笑出声来,“绿秀,那是老鹰,要是飞下来会用爪子把你捉上天的。”

    绿秀啊了一声,立刻小心的躲在她的身后,露出半只眼睛害怕的望过去,好像真的怕它们飞过来,孟央忍不住笑她,“骗你的。”

    这山林树木茂盛,林子深处更是几乎遮住了天空,虽是春日也有些阴寒。又走了一会,绿秀见她没有停下的意思,赶忙说道:“娘娘,还是回去吧。”

    走在前面的孟央突然站住了脚,惊喜的叫她,“快看前面有溪流,肯定有瀑布。”

    绿秀赶忙跑过来,果然,前方一条清澈的小溪涓涓流下,四周都是大块的石头。石头的缝隙处溪水缓缓流过,阳光照下来水光潾潾,煞是好看。

    当下也不提回去的事,兴匆匆的跑了过去。孟央提议继续前进寻找瀑布,绿秀虽然想去,却还是阻止了她,二人只好原地休息。挑选了一块整洁的大石头,她坐在上面,脱掉鞋袜将脚伸入水中,极是高兴的样子,绿秀却是急忙阻拦,“哎呀,这溪水多凉,娘娘当心受寒。”

    她摆摆手,指着天上的太阳:“你看这日头,那样暖和怕什么。”

    绿秀拗不过她,只得随她去,见她又从怀中掏出本书看,无奈的跑去一边玩耍,却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一边看书,一边感觉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溪水从脚底流过,水中的卵石光光滑滑,踩上去很是舒服。看的正出神,突然感觉有道目光正注视自己,她以为是绿秀,扬着笑脸抬头,却忍不住惊呆了,第一眼觉得这人惊为天人,眉眼,嘴唇,下巴,鼻子,说不出的好看,整个面颊璀璨灵气,他面上有些笑意,带着一种大彻大悟的洒脱,更重要的是,他穿着纯白的僧服,光亮的额头上六个清晰的戒疤。

    她面色一红,慌乱的收起双足,一边穿鞋袜,一边虔诚的叫道:“师父好。”

    这僧人忍不住大笑,声音异常清幽,“哦?你知道贫僧是谁?”

    她茫然的摇了摇头,继而又迟疑道:“师父是华清寺的僧人?”

    “阿弥陀佛,贫僧乃是云游四海的僧人己巳,华清寺不过是暂时的栖居地。”

    她心中暗惊,传闻中的己巳大师已是古稀之年,可眼前的僧人如此年轻,带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赶忙的穿好鞋袜,她立刻合上双手恭恭敬敬的行了礼,“早就听闻师父是得道神僧,只是想不到这样年轻。”

    己巳大师满面的笑意,目光落到她手上的书卷,开口道:“孟姑娘看得懂《易经》?”

    她一阵诧异,不由得心惊,结结巴巴道:“师,师父怎么会知道我的姓氏?”

    “阿弥陀佛,贫僧是佛门弟子,受我佛明示,这世间的一切都看在眼中。”他含笑说着,突然走上前,突然伸出食指点在她的眉心处,孟央愣了愣,他叹息一声,说道:“你天资极佳,可惜与佛无缘,冤孽呀冤孽。”

    孟央不解,“请师父明示。”

    “不可说,不能说。”他含笑摇了摇头,又说道:“孟姑娘与我佛无缘,却与己巳有缘,贫僧有意渡你疾苦,你可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