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刑徒 >

第171章

刑徒-第171章

小说: 刑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阚。阿阚”

  女人在车上,兴奋的向刘阚招手。

  刘阚也不由得笑了,一催胯下赤兔马,只听希聿聿一声战马长嘶。飞一般的就应了过去。

  骑队在奔行之中,自动分成了两行。让出中间一条道路。

  车停,马住!

  刘阚跳下马,大步流星的走过去,一把将车上的女人抱下来,“阿,这一年来可想念我吗?”

  那女人,正是吕。

  被刘阚抱着,粉靥羞红,但眼中却透着无限地欢喜。她连连点头。“阿阚。你总算是回来了这一年来,娘担心地紧呢前些时日。郡守派人送信过来,说你这两日就会抵达。

  曹大哥他们,也都盼你盼得有些发狂!”

  刘阚微笑着轻轻点头,却没有说话。

  这时候,田垄中那些正劳作的人们,也聚在一起,看着官路上地兵卒,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那个人就是仓令?”

  “废话,不是仓令的话,夫人怎会和他如此亲热哦,不能说是仓令了,如今仓令已经升为泗水都尉。听人说,都尉这次在北疆立下大功,前些日子郡守还亲自派人来向老夫人道喜。”

  如今的楼仓,真的是不一样了。

  人口已经过万,一千八百户百姓,甚至比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县城更加热闹。

  其中,刘阚名下的雇农,就有五百多户。除去本地和当初迁徙过来的那些移民之外,在一年之中,楼仓人口增加了近七百户,使得当年荒凉的楼仓,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增加地七百户人口之中,有一大半是从淮水两岸过来的流民。在府衙登记之后,就算落户楼仓了。

  刘阚拉着吕的手,登上了轺车。

  赶车的是王信,虽然他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可从他那一直咧着嘴傻笑地表情就能看出,他这心里有多高兴。赤兔马的缰绳套在车辕上,王信驾着车正准备走,吕释之却跑了过来。

  “二姐,你怎地只看见阚哥,却看不见我?”

  吕第一眼差点没认出来吕释之。

  也难怪,从尸山尸海中走出来,一年之中数次大战,吕释之现在地模样,和离开楼仓时的样子几乎是判若两人。吕惊奇的叫道:“你是小猪?天啊,你怎地变成了这般模样啊”

  吕释之绰号小猪,其形象基本上是可以想象出来。

  可是如今站在吕面前的吕释之,却早没了当初那份少年的青涩和纯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稳重,是一种庄肃。人比早先要瘦了很多,圆乎乎的胖脸,如今也变得有了棱角,颇显阳刚之气。声音也不似一年前那般的带着童声,略显嘶哑之音。举手投足中,流露出一股杀气。

  这种杀气,若非经历过惨烈搏杀的人,很难具有。

  也难怪吕刚才没认出吕释之来。不仅是她,相信所有认识吕释之地人,都不会把眼前这个身穿黑兕皮甲,头戴兜鏊地干练武士和那个胖乎乎、圆嘟嘟的小猪联系在一起吧。

  刘阚笑道:“阿,你可不能再小猪、小猪地叫释之了。他现在可享有簪袅爵位的三等爵。”

  这下子,吕更高兴了。

  伸出手狠狠的拍了拍吕释之地兜鏊,轻声道了一句:“父亲和母亲现在都在楼仓。若是知道小猪有这样的出息,一定开心的不得了。”

  “恩!”

  吕释之闻听,用力的点点头。

  “二姐,我先和陈大哥他们率部回营,安顿妥当之后,再回家拜见父母。”

  对于吕释之这般懂事,吕自然非常开心。小猪长大了,懂事了也知道这事情的轻重缓急。

  早在刘阚他们抵达之前。楼仓就已经为他们修建起了一座小寨。

  和原先楼仓军的小寨一左一右,分列楼仓城两边。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

  刘阚在车上,了解了楼仓现在的情况。

  总体而言,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楼仓基本上是一切正常除了正常地粮草转运之外,在曹参等人的主持下,楼仓地发展相当迅猛。特别是在年初和秦曼联手煮海之后,楼仓还承担起了盐运,主要负责淮汉以南等新建郡县。同时。随着南方战事日益平静,百越的重点也就渐渐的从军事,转为民生建设。为了加强对百越岭南的控制,始皇帝在年中再次下诏。

  自山东北部各郡。迁八万户向百越,并着手开始修建南北驰道。

  另外。尚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工程也在筹备之中,以至于楼仓的事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的忙碌。

  往来于南北的粮草转运任务,变得越发沉重起来。

  楼仓军不得已,已增加到一千二百人,分成三队连续运转。到后来,如果不是秦曼从盐城又调拨出了一直五百人的护队,又把秦周临时借调过来,以钟离昧一个人。非要被累死不可。

  “曼姐姐因为有事情。现如今还在东海”

  吕轻声说道:“不过她说了,等东海地事情稳定之后。再来向你道喜阿阚,曼姐姐似乎很在乎你呢。这一年来,她给我们了很多帮助。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她出面,真的很麻烦。”

  说完,吕的目光中闪过一抹狡佶之色,“阿阚,你一定要当面感谢才是。”

  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曼妙的身姿。

  刘阚先是一怔,点了点头说:“这是自然。另外,等我这边地事情都稳定下来之后,还要去一趟巴郡,拜访一下清老。上一次清老请我过去,正逢我应征北疆,想起了倒是有些失礼。”

  的确,以秦清目前在大秦地地位,很少会主动的邀请人过去。

  在这件事情上,总归是要给秦清一个交代。

  “另外,咱们的田庄也已经建成了,还招收了不少食客”

  “食客?”

  刘阚一蹙眉,开口正要询问,轺车却已经来到了楼仓城门口。曹参周昌。蒯彻苦行者,还有钟离昧等人都在城外迎接。刘阚也顾不上询问,连忙下了轺车。大家已经一年多没见,重逢之时,自然有许多话要说。相互寒暄了几句之后,刘阚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起走进了楼仓。

  “他回来了!”

  在距离楼仓城门口不远处的疏林中,一个中年男子静静的看着刘阚的背影消失在城门中,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扭头对身边的青年道:“一晃才几年,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成了泗水都尉。

  你说,屠子会不会”

  青年说:“不会的,屠子那个人我很了解,不是个朝秦暮楚之辈。我看了,屠子没有随他过来,想必已经回转沛县,咱们回去吧。”

  “回去!”

  中年男子有些失神,许久之后,他再次幽幽一声叹息,有些落寞地转过身,什么话都没说。

  超级群已满,没有能加入地朋友,可以入超级2群,可容纳五百人。

第一九0章 … ~韩信(一)~

  楼仓官署的规模,丝毫不比相县的郡府官衙小。

  由于是新建的城镇,所以在建设之处,就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而刘阚后来又计划兴建田庄,于是在官衙建设的时候,两者被连在了一处。官衙位于楼仓的东面高地之上,围墙高耸,足有两丈。正位于田庄和仓廪堡垒之间,官署的后院,直接和田庄的后院相连,一道城墙把田庄和堡垒联系起来,相互之间可以通行,能迅速的从田庄或者堡垒调集兵马往来。

  而田庄又和楼仓连在一起,相互之间成为有机的整体。

  可以看出,在规划楼仓的时候,设计者的确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遇到突发事件,凭借官署院墙,就足以抵挡住上千人一整天的攻击。以至于刘阚在巡视完毕之后,也是连连称赞。

  “这是行者的功劳!”

  曹参笑道:“若非苦先生在这一年中辛苦劳作,只怕楼仓也成不了今天这般气候。另外,他还从大末县请来了一位工匠,据说是越人铸器大师欧冶子的直系传人,名盘野老,据说能铸造出可比拟干将莫邪一般的利器。不过盘老如今不在楼仓,说是去寻找适合淬炼兵器的水源。”

  苦行者看上去好像胖了。

  原本略显瘦削的面颊,如今曲线柔和。闻听曹参的赞誉,苦行者呵呵的笑了,“楼仓能有今日规模,又不是我苦行者一人的功劳?

  曹仓掾和周仓掾也功不可没。能在开春之际招揽来两千民夫,才使得工程进度能够如期完成。还有都尉留下来的筑城秘法,如果不是那模型在,我苦行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好。”

  刘阚坐在主位上笑道:“各位也莫要推辞了楼仓能有今日之局面,在座各位都是功不可没。刘阚过去一年中忙于北疆战事,有劳各位尽心竭力。感激不尽,唯有以薄酒一杯谢之。”

  说着话,他起身举起酒杯。

  **上众人也纷纷站起来。与刘阚同饮。

  “诸君,阚此次北疆之行,收获颇丰。如今被委任泗水都尉,更感重任在肩。根据命令,楼仓自即日起,将与县平级。另外需设立从事假佐各两名,以协助刘阚公干。曹大哥,你性情稳重,可为我之从事;周大哥刚直不阿,能直言进谏。我想请为假佐,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假佐、从事

  这两个官职可是比早先的仓掾要高出许多。秩比七百石,几乎和县尉平级,算是位高权重。

  曹参和周昌,当初愿意跟随刘阚,也有博取功名的心思。^^首发。水都尉,居然连吕文都比不上。当然了,这里面不泛有其他地因素。

  这里曾经是楚国的领地,而自己却是老秦的官儿。

  不晓得这一百七十二个人里面,能有多少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人呢?

  刘阚一边思考,一边随着王信两人走。眼看着就要出了过道,前面一拐弯儿,就算进了田庄。

  可就在这时候,刘阚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小子,今天老夫人给赏钱,听说你得了个双份儿。

  长了一张白净面皮果然是有好处,把少夫人都看上了你这小子不和你废话,把钱掏出来,要不然的话,可别怪我不客气。”

  刘阚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眉头微微一蹙,向外面看去。

  在过道的拐弯儿处,有一棵大树。三个男人,把一个少年团团围住。

  那少年,年纪在十四五岁的样子,应该和王信、司马喜的年纪差不多大。手里攥着一柄剑,正看着那三个男人,一言不发。这少年的模样很清秀,眼睛大大地,透着一股子灵性。

  四个人都没有看见刘阚,仍在对峙。

  “怎么,拿着把剑就了不得了?”一个男人指着少年笑道:“有本事杀了我,要是不敢地话,就把钱给我留下来,从爷们儿的裤裆下钻过去。还有,要是敢去告状,爷们儿饶不了你。”

  少年地眼中,并没有流露出畏惧之色。

  可是却迟迟没有拔剑

  “又是这些家伙!”司马喜轻声道:“主人,那三个男人都是咱家的食客,我听人说他们三个原本是凌县的地痞。年中跑到了咱们这里,整天惹是生非,还经常欺负那些弱小的人。

  少夫人早就有心赶走他们,可又怕坏了主人的名声。

  那个少年是淮阴人,整天拿着一把剑,可是从没有见他拔出来过。是在两个月前投奔这里,人挺机灵,就是有点怯懦。之前少夫人也曾教训过这三个人,结果他们明地里不敢了,可是在暗地里,却变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