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官路多娇 >

第80章

官路多娇-第80章

小说: 官路多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开了门。

    一副黑漆漆的棺木赫然入目。

    “这原是给我太公准备的棺木,都是选上好的木料作的。可棺木在完工后,下边的树木却发现有一根已腐烂,真是令人好生奇怪!于是,只好留了下来。山人的说法是棺木代表旺财,太公是想把财永远的旺下去。”陈歌月道。

    “我们可以打开它吗?”

    “好。”

    秦伟东、郝馨予开了棺木。

    一本书闪了出来。

    明太祖实录!

    上面有细楷记述云云。

    《明太祖实录》,记录中国明朝明太祖、建文帝两朝皇帝事迹的史籍。根据《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明太祖实录》共有二五七卷。

    太祖实录凡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准、杨荣为总裁官,至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成。朱棣两次重修太祖实录,删去了明太祖的过失以及建文朝遗臣对成祖的指斥,又歌颂朱棣“靖难”之功,以图自解于天下后世。但反复删改,使《太祖实录》所记四十八年史事只余二百五十七卷,显得过简。万历时允科臣杨天民请,附建文元、二、三年事迹于后。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

    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啵Вㄍ袄场保殴琧hun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

    高祖“德祖”、曾祖“懿祖”、祖“熙祖”,累世积善,隐约田里。宋季时,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

    父“仁祖”讳世珍,元世又徙居钟离之东乡,勤俭忠厚,人称长者。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

    明ri,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ri丁(影印版写作“子”)丑也。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常遭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ri,疾遂愈。

    后复疾,仁祖念前梦之异,yu俾(使)从释氏(佛门),不果。既而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庄之孤庄村。

    太后常谓仁祖曰:“人言吾家当生好人,今吾诸子皆落落不治产业,”指上曰,“岂在此乎?”

    及上稍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既就学,聪明过人,事亲至孝,侍奉左右,不违意。

    一ri黎明,仁祖坐于东室檐下,上侍侧。有道士长髯、朱衣,持简排垣栅直入,遽(ju突然)揖仁祖曰:“好个公公,八十三当大贵。”

    仁祖初见道士突入,颇不悦,闻其言异,乃留之茶。道士不顾而去,既出门不见,时莫知所谓。及上即位,追上遵号,推其年数,适符其言。

    岁甲申,上年十七,值四方旱蝗民饥,疾疬大起。

    四月六ri乙丑,仁祖崩。

    九ri戊辰,皇长兄薨。

    二十二ri辛巳,太后崩。

    上连遭三丧,又值岁歉,与仲兄极力营葬事。既葬,念仁祖、太后常许从释氏,乃谋于仲兄。以九月入皇觉寺,仅五十ri,寺僧以食不给,散遣其徒游四方。

    上遂西游,至合肥界,遇两紫衣人欣然来就,约与俱西。数ri,上忽病寒热,两人解衣覆上身,夹侍而卧,调护甚至。

    病少差,复强起行。行数ri,至一浮图下,两人者辞去,谓上曰:“姑留此,待我三ri。”后三ri,疾愈,两人亦不至,上心异之。及行至六安(地名),逢一老儒负书箧(xia小箱子),力甚困,上闵(通“悯”)其老,谓曰:“我代翁负。”老儒亦不让,偕行。

    至朱砂镇,共息槐树下,老儒谓上曰:“我观贵相非凡,我善星历,试言汝生年月ri为推之。”

    上具以告,老儒默然,良久曰:“吾推命多矣,无如贵命,愿慎之。今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告以未然事甚悉。”

    上辞谢之,老儒别去,问其邑里姓字,皆不答。上遂历游光固汝颖诸州,凡三年。

    时泗州盗起,列郡sao动,复还皇觉寺。上所居室,夜复数有光,僧皆惊异。

第166章 两条盘盘龙() 
棺木内的书,说是太祖实录,但也就这些文字,再无其它记叙。

    其余所有纸张都是空白。

    棺木内的太祖实录到底是暗示什么呢?

    还有先前的20张发黄的纸片,到底包含哪些信息?

    秦伟东、郝馨予等也想不出所以然。

    “郝局,要不我们把它带回去,好好研究。夜已深了,你和干jing们就在乡招待所休息休息。”秦伟东道。

    “我们还是连夜突破为妥。你们另外还发现了20张发黄的纸片?”郝馨予道。

    “是的。”秦伟东把20张发黄的纸片给了她。

    “秦书记,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郝馨予肯定地说。

    她没有说为什么。但秦伟东感觉得到郝馨予的话里有深意。

    狂雪是珍奇的宝物,想夺而居之的绝不在少数,天涯门也许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秦伟东总认为郝馨予很是神秘。联想到她是从特种部队转的业,郝馨予任吴县公安局副局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刚才消失的三个神枪手,也是令人好生不解。

    三个神枪手肯定不是吴县公安局的干jing。

    他们是从何处来,又归何处?

    但秦伟东也就在心里犯惑,嘴上没说罢了。

    这样的事,是不能问的。

    “秦书记,郝局长,您们到我房间去研究!”陈歌月道。

    “好的,谢谢!”郝馨予笑道。

    秦伟东、郝馨予、毛大勇、马寒一行来到陈歌月的卧室。

    房间不大,却干静整结。

    还有,阵阵香气。

    陈歌月搬来四个板凳,生起了栗炭火。

    小巧的房间立马暖融融的。

    房间有一个梳妆台。上面除了有梳子、化妆品之外,还有一个绿se的观音相。

    墙面上有一串佛珠。

    秦伟东、郝馨予、毛大勇、马寒看着发黄的纸片,以及刚到手的太祖实录。

    半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是没找出能说服人的东西。

    发黄的纸片和太祖实录,到底隐藏怎样的信息?与狂雪有怎样的关联?

    梳妆台上的观音与墙壁上的佛珠,不断映入秦伟东的眼帘。

    “歌月,观音相和佛珠是你买的吗?”秦伟东道。

    “哦,不是。是我丈夫明巾生前买的。明巾平素对佛教很感兴趣。他买了许多有关的书籍和物品。在下葬之时,绝大多数都伴随了他。我只留了两件。”

    “他对佛教方面的书籍痴迷?”

    “可以这样讲。”

    明巾痴迷佛教。他为什么对佛教那么痴迷?

    还有,发黄的纸片与太祖实录不断出现皇觉寺内容。尤其是太祖实录在说到庙宇时,就突然停止。

    庙宇!!

    “歌月,你们明王湾有家庙吗?”

    “过去是家庙,现在四面八方的信客都来。”

    “在哪里?”

    “就在横江山脚,叫黄脚寺。”

    “黄脚寺!!”秦伟东、郝馨予有些激动。

    “陈小姐,你能不能给我们带带路?”郝馨予道。

    “就现在吗?好的。”陈歌月道。

    横江山是方圆几百里最高的山。

    陈歌月的家到横江山脚有4里路。

    陈歌月加了一件军大衣。长长的军大衣,更突出她窈窕的身段。

    大约40分钟左右,大家来到了横江山脚的黄脚寺。

    雪夜中的黄脚寺静谧安祥。

    掩映在一大片竹林之中。

    清心静心,哪里不是宁静优雅一片;恬淡娴雅,哪里不是佛堂深处一隅。

    竹林凄凄,风吹叶舞,一瞬而过即是和着恬淡清音。清幽雪夜,点点寒露,衣滑袖过即是淋着雪水飘飘。

    光线暗淡,叶脉清晰,一浪翻比一浪高,汹涌不似静默感,杂念太多因而如是幽静之所都含着凄吟。唯有竹林送清风,唯有轻轻叶之音,无人踏过此间清幽处。

    明家家庙黄脚寺始建于明朝,历经沧桑战乱,清代作大规模的修缮,清朝咸丰八年重修。家庙门额上“明王湾家庙”五个隶书大字,乃咸丰戌年嘉平年黄培芳所书。门口两边镌刻行书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为史官王映斗所书。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jing湛优美。

    陈歌月快步走到庙门前。

    一双柔嫩的小手敲了几下厚厚的木门。

    也许是夜深了,也许是寒冷。庙内没有人应声,更没有人来开门。

    在如此寒冷的雪夜,把熟睡的僧人从暖和的被窝叫起来开门,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陈歌月见庙内没有反映,轻轻地走到庙的左边的一扇木窗户前。

    “九叔,我是歌月,快开门!我有急事!”

    “哦,是歌月啊!”一个苍老的男音含糊地应道。

    厚厚的木门开了。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站在了大门后。

    “九叔,苦竹乡的秦书记、县公安局的郝局长,想到黄脚寺来看看。”

    “秦书记、郝局长,好,好!”老人把大家让进了庙内。

    黄脚寺的四大天王都站立着,与皇觉寺一般。皇觉寺对天下寺院影响最大的是天王殿中四大王塑像的坐姿。据传,本来各地寺院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都是“顶天立地”站着。而皇觉寺寺的四大天王首先坐下来,从此,天下各地新建寺院的四大天王也纷纷坐下来。至于四大天王为何采取坐姿,这其中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民间传说。据说,明皇幼时生一怪病,昼夜啼哭不止。他的父母无钱求医,只好求佛,情愿皈依佛门。以后孩子的病居然好了。所以明皇十岁时,便入皇觉寺当了和尚。他从最低等的勤杂活做起,每天挑水打柴扫佛堂。在扫天王殿时,由于四大天王顶天立地站着,腿像柱子,扫地不便当。他就一边扫,一边喊:“脚抬起来!”果然是“君口玉言”,四大天王居然把脚跷起来了,说着便坐了下来。而后,天下新建寺院便纷纷效仿,四大天王也由立而坐了。

    黄脚寺除了四大天王,就再没其他的摆设了。

    太祖实录暗示的黄脚寺,哪里藏着解开迷团的钥匙?

    郝馨予望了几眼庙外的竹林。

    然后不久,她的手机来了一个字的短信。

    到!

    谁到了?

    庙内的香炉正燃着香料。

    一个铜制明代香炉。高:15c,足高:1。2cm。

    秦伟东轻轻地提起香炉。

    把香灰全倒了出来。

    却是一无所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