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大的骏马在卫宁的胯下,却没有了往日那般不匹配,甚至便连他也没有发现,在久经战事之后的现在,浑身那点淡薄,却是真的淡薄了许多,多了一份上位者的气势。
陈宫,徐晃,张杨,一干安邑大小诸将,默默的站在城门,看着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缓缓进来。
曾经的战友,现在却似乎是另外一种身份回到安邑。能怪他不忠么?虽然卫宁抗命不尊,但也没有表现反意,毕竟还是杨奉囚禁了他满门上下,甚至,在没有逮到他的直系亲属时,还屠戮了上百的卫氏族人。
在汉末,一个门阀士族森严的年代,卫宁并没有举兵反叛,杨奉这样的作为,便是罄竹难书的大罪。
“公台……公明……许久不见了卫宁在宿卫亲侍的搀扶下,跳下马来,多少有些尴尬,语气也带着些微的颤抖。
徐晃别过头去,不语。而陈宫也只能苦笑一声。
气氛陡然沉闷了下来,一干安邑大小文官,却不管这些,慌忙上前“认祖归宗”,大说自己对卫氏如何忠义,如何宁死不屈。
仿佛这些人都当是苏武转世那般气节。却浑然没发现,徐晃别过头去的脸上,浮起了骇人的杀气。
卫宁淡淡的挥了挥手,心如明镜。能跟随他卫家共患难的,已经被他的父亲当作弃子,成为了杨奉泄愤的目标。而这些墙头草,能够活下来,便是他们所谓“气节”的证明。
这便是乱世中的残酷,也是一种绝对的讽刺。便比如任何一个君主战败逃亡的时候一样,为其断后的,往往是最为忠心的将领。
卫宁淡淡的挥了挥手,敷衍了几句,面对陈宫与徐晃的冷淡,还是不得不强自问道,“……将军可好?”
“砰!”此话一出,徐晃猛然一拳挥在城门之上,硬出一个硕大的拳印,大步而走。
陈宫也低下了头,摇了摇,道,“公子,还是先入城吧!”
说完,也不顾卫宁,兀自叹了口气,抢先入了城中。
卫宁留下,独自错愕,而见两个碍眼的家伙离去,一干安邑官吏,纷纷簇拥了上来,一阵阿谀,甚至逾越的话,奉送了上来,使得卫宁心中也大为厌恶。
卫军,已将安邑控制在手,卫宁也不需要再做什么。
他在等待,一个能够让他彻底安下心来的消息。
而却在这时,猛然间,却见安邑城中数百私兵纷纷喊杀了过来,“卫宁!今日,我杨氏族人全数在此,你要入安邑,当踩我等尸身入内!陈宫,徐晃二贼何在?快快拿命来!主公带你等不薄,身陨十日,你二奸贼,竟然秘而不宣,反引饿狼入室!如此不忠不义之人,有何面目可见天下!”
“杨奉死了!”卫宁脑中霎时一阵惊愕……
第二百七十八章(下)
郭嘉先前,连环相诱,虚实相诈,又借看破曹操奇兵轻而占尽先机,使他误判了卫宁手中兵马的实力,步步为营,便如同曹操这般人物,也不知不觉渐渐陷入了他的算计。
林中所埋,有两万人马,正是作为郭嘉撒网多日,而收回成利所用。也正是如此,才是郭嘉最终的杀手锏。
看了看天色,郭嘉缓缓将手中酒樽引完,随意掷于地上,拍了拍身上尘灰,郭嘉这才站起身来,双眼中,一片闪耀的兴奋火花,“兄长……是时候了!”
卫宁收回心中那点千丝万缕的感怀,同样点了点头,回头看在旁恭敬侍立的二将,卫宁凝声肃然道,“有劳两位将军了!”
徐荣在旁心中浮想联翩,他着实没曾料到,卫宁名满天下不足奇,但这一场诡谲的算计与谋划,一步一步引人不知不觉便陷入了全套,仿佛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这样的布局和操控力,却是出自另外一个同样年轻的青年。
同样,他一个再降之将,不仅卫宁让他能够继续统领手下兵勇,还能将一切不瞒于他,更赋予他重任,这份胸襟却是他生平少见。
徐荣似乎这一刻发现,似乎选择卫宁并没有错。
徐荣感激的抱拳恭敬回道,“卫侯放心!有末将在,必然使曹操插翅难飞!”
卫宁点了点头,徐荣在历史上,不禁以正面作战布阵强悍,伏击也颇有心得。以他全权统御这场战事,卫宁并不担忧。在郭嘉连番用计争取来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上,徐荣这个名将还不能大胜,那却是万万说不过去了。
对徐荣放心,对身边另外一员大将,卫宁也同样颇为赞赏。那魁梧的身材,一丝不苟的表情,是一个真正军人该有的东西。
可是,卫宁心中还是有一些害怕,毕竟他的成败。关系到了卫宁一家老小地安危。
“汉升……!一切保重!”卫宁张了张嘴,但却只能自嘲的苦笑了一声,时到如此,除了无条件的信任,还有退路可言么?
黄忠也察觉到了卫宁那丝不安,猛然举起拳头向胸膛锤去,沉声回道,“公子放心!末将纵死也当打破箕关。连开两路!”
卫宁点了点头,缓缓举起手来,对拱卫外围的宿卫高声令道,“传我军令,全军收缩,伏于阔阳道!依计行事!”
“喏!”
“徐晃将军伤势如何……?”安邑城中,陈宫面沉似水,缓缓走近徐晃官邸,抓住一个侍卫便问道。
“将军身中三箭。但幸在未伤及筋骨,已渐渐有所好转!”侍卫见是陈宫。不敢怠慢,当即恭敬回道。“军师可是要入内探望?”
陈宫点了点头,侍卫当即打开房门,放他入内。
“军师何来……?”徐晃见陈宫进来,慌忙撑起身体,问道,“莫非曹军又来图我安邑?”
徐晃见陈宫久久不语,那脸色明显便是万般苍白。心中一凛。徐晃奋力拉开被子,站将身来。“快速速取我衣甲……”
“将军!”侍卫脸色颇为为难,却见徐晃一声闷哼,脸色颇为痛苦,一声惊呼,慌忙将他扶住。
“该死!若非曹军诡计,曹仁半道埋伏,我军便早与公……卫宁两军汇合了!”徐晃愤怒的推开侍卫,狠狠一拳砸在床榻上。
陈宫骤然听到卫宁二字,眉头微微耸起,半晌深吸了几口气,陈宫脸色严肃对那侍卫喝令道,“你且退下吧!”
侍卫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陈宫,这才小心翼翼的退出房门,把手在外。
“公台是否有紧要事与我说!?”徐晃见了,脸色微变,靠着床榻低声问道。
“……唉,此事不但紧要,若泄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陈宫终于浮起一丝苦闷,缓缓上前,附着徐晃耳旁小声将话说完。
等最后一个字的结束,徐晃早已失魂落魄,眼眶大大鼓起,半晌不见动静。
“…………”徐晃麻木的抬起头来,早已经六神无主,“那先生之意如何?”
“河东危难,若此事出,必然回天乏力……我等只能秘而不宣,等击退曹军,安定民心,才可宣告……我一人无法,将军可助我一臂之力……”陈宫沉沉的吸了口气,这才退后几步,长稽一声。
陈宫带来地消息,足够使徐晃脑袋混乱,而陈宫的用意,也使得这个敏感时期,浮起徐晃的担忧。
静静的看着陈宫长稽不起,徐晃终究闭上眼睛,“便依先生所言吧……”
陈宫终于松了口气,徐晃为杨奉心腹,他能相助,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卫宁既留兵败我军,其锐已丧,必然难料我军能趁夜来追!若能赶上,要擒卫宁也非困难!”曹操看着大军匆匆向前,已入小道东进。
三万人马一时难以拉开,形成一条红火的长蛇。
郭嘉已经连续三番用计,曹操已经断定,他再没有了后续的措施,而且虎豹败在镇峡口,想必来说,一路也应该安全。
前军入口,曹操随中军已到阔阳,看着那低矮的石碑,便如同曹纯当初所想一般,嘴角微微翘起。
环顾四周,单面陡峭背山而立,一面密林四作,却又终究眉头微微跳动了一下。这地势却是险恶,倘若有兵伏于此处,大军必然陷入危局。
但一想到曹纯曾在这里停留歇息,而未见半个伏兵,曹操也缓缓舒展开了眉头。郭嘉,卫宁之辈,纵然再智慧绝伦,又如何能知道,他曹操正是以虎豹作为诱饵前来探路,又如何能知道,他曹操早便作准了打算,先败惑敌,懈怠其军心,而复赶追击,才为他真正的布置?既然他麾下最为精锐地虎豹骑也不曾在这里遇见伏兵,那么这里便应当是安全的了。
曹操终究觉得自己连番五次在郭嘉卫宁手上吃瘪不已,这一次毕竟还是他骗过了对方,一扫昔日的晦气。
他已胸有成竹,蓦然举鞭遥指那块石碑,高声大笑道,“阔阳,阔阳!今日,便却是本公,放眼河北之日了!”
其余众将见曹操意气风发,不禁高声赞道,“主公英明!”
“传我军令!全军……”曹操微微一笑,正待举鞭催促帐下加速追赶,却猛然见前方一阵骚乱,语气一滞。
曹操蓦而皱了皱眉头,不满的对身旁裨将道,“前军为何骚乱不前,速速探来!”
裨将不敢怠慢,见前军堵塞,慌忙勒马前去,却见前面竟是许多砍倒树木挡住要道,更有无数大石层层堆积,大军故而不得继续向前。
“前路被挡!?”曹操皱了皱眉头,心中一惊,“这断然不是大战过后留下的痕迹,乃卫军所做!莫非他看破我再追之
“……呜……呜……”却在这时,一声高亢的号角声蓦然从四面八方响起,仿佛印证了曹操的想法。
“……放箭正待所有曹军惊惧万分的时候,又听一声高喝,霎时响起。
曹操大惊失色,循着声音望去,背山小崖之上,蓦然窜出无数人头碾动,高举的卫字大旗依着月色,分外清晰!
而那一声催命般地喝令,漫天羽箭,纷纷如雨般从高处下来。带着死亡的气息弥漫,带着决战地杀意!
曹操已经面如土黄,“……又中卫宁诡计矣!竟能算到如此地步,鬼才之名,名副其实啊……”
随着震天的喊杀正式响起,林中稀稀拉拉地声音一片,无数卫军杀将出来,黑夜之中,不分多少敌军人影。
凄厉的搏杀之声,终于敲响了这血色夜晚的第一幕。
曹军终于乱了,陡然杀出的敌军,陡然射出的箭雨,以及被人伏击带来的强力心里落差,身体的疲惫,地理地险恶。
注定……曹军地溃败已近在咫尺。
曹操双眼通红的看着山崖上,依稀可见地白色身影,不敢的怒吼一声,“听我军令!全军后撤,敢有骚乱者,斩!”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杨奉确实死了,在内忧外患,战伤未愈的情况下,能够挺下接近一年的苟延残喘,也不过是靠着董平妙手压制。但心绪不宁而脾气日渐火爆怪异,始终是难以回天。
而他病逝之时,却正是曹仁围城,徐晃战败而回的时候。陈宫秘不发丧,便是担忧安邑好不容易能够延缓的时日,却因为这样的恐慌,而落入曹军的手中。
遥想当年,平庸的杨奉,却是让卫宁感觉到了小人物也该有的一种光芒,这些被耀眼巨星所掩盖,但却坚韧的在这个乱世中表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正是这样,能够让卫宁提起兴趣,出手相助。而事实上,杨奉比卫宁预料中的,还要走得久远。
昔日的长社一战,那个憨厚,老实,对他言听计从的没落将军,终究还是止步在了这样一个时刻。昔日的情谊,似乎正当是一种讽刺的意味,撕扯的支离破碎。
没有对与错,卫宁唏嘘不已。
残存的杨氏族人,不过只是一些平庸之辈,在骤然冲进郡守府,看到的那樽棺木,已经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