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和他的女人们-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李敖帮萧孟能度过了难关后,便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深居简出,读书、思考、
写作是他日常的主题。但是即使再忙,他也没忘记给会云电话,在电话里,会云的
声音总是有些颤抖,能让李敖听到她的心跳。
有一次会云在电话里对李敖说:“你为什么那么神秘呀!”
李敖说:“我神秘吗?我从来没觉得呀!要知道神秘也是一种不可靠的东西。”
会云说:“你是说你不可靠吗?”
李敖说:“我说的是神秘,当然我也是不可靠的。”
会云放下电话在心里说了句:不是越来越神秘,而是越来越糊涂。
有一次李敖把会云请到家里来,李敖看见会云脸色有些憔淬,便问她最近忙什
么怎么忙得气色如此不好。
会云不说话,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李敖。
李敖说:“那么厉害的嘴巴怎么一下子变得沉默了,是被男人骗了,还是你骗
了男人?”
“当然是被男人骗了。”
李敖一本正经地问:“那人是谁呀,我可打抱不平。你听说过我李敖一生的
‘双龙抱’,一是抱女人,一是抱不平。”
会云笑了起来,说:“那人就是你呀!”说着就躲着李敖的追打。
李敖拥住了会云,仔细地亲吻着她的眼睛和鼻子,最后堵住了她的嘴。
李敖和会云开始同居了,这里有了会云的全部寄托,李敖在精神和肉体上也都
有了一种归宿感。
李敖说,这就是奇迹。会云说,这就是神秘。
李敖和会云的感情发展出乎周其新和萧孟能的意料之外,萧孟能有一次对李敖
说:“Maltha是台大高材生,周其新花了大价钱请过来,如果你们的关系发生什么
意外,让刘小姐伤了心,她会离开周其新公司的,这会让其新很惋惜的。”
李敖不解地看着萧孟能,萧孟能又补充了一句:“李敖,我不会干涉你私生活
的,不会的,我的意思是祝福你们,好好待Maltha,让她开心,这对其新有好处!”
李敖理解了萧孟能内心的矛盾和顾忌,但他没有回答萧孟能,他觉得连萧孟能
这样的人也如此神经过敏,足实有些可笑了。
李敖对会云如何,自己心里最清楚,他喜欢女人,但他不是如萧孟能想象的那
么随便的人,他爱会云,他爱她的清纯和美丽,也爱她的善良和灵气。
在李敖隐居的日子里,会云知他最深,爱他最多,护他最力。有一段时间李敖
一连五个半月不下楼,都是会云照顾他的。为此李敖常常独自感概:会云真是个了
不起的女人。
忘了我是谁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正当李敖在会云的陪伴下在家隐居将近两年半的时候,一个资深的出版家在台
湾满世界地寻找李敖,他就是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先生。
沈登恩先生久仰李敖很久,早就有一个心愿,就是出版李敖的作品。
沈登恩对经营李敖作品的个人推断是这样的:李敖基本上是一位伟大的文人,
虽然历经“告别文坛”、坐牢、隐居等过程,但总有一天会回来,这一天到来的时
候,远景出版社一定要抓住先机。
于是他多次向李敖表达自己的愿望,隐居中的李敖息交以绝游,对于沈先生的
心愿一直低调处理,甚至不予相见,直到沈登恩第三次登门,李敖才决定见他。
那天沈登恩来到李敖家,李敖先拿出在中学时代沈登恩写给李敖的仰慕信给他
看,沈登恩对李敖细密的记忆表示出极大的震惊。
沈登恩原本只想出版李敖当年未被查禁的两本书——《胡适研究》和《胡适评
传》,可是李敖说:“李敖十四年被封锁,如今重返江湖,只出版两本出过的书,
未免太寒酸了,总该出一本台湾没出版过的。”
李敖建议:他在受难时,香港出版过一本他的《借古不讽今》,如加以增补,
改名《独白下的传统》不是可以出版吗?
沈登恩是出版界反应一流的人,他立即表示赞成。
李敖在远景出版社的《独白下的传统》的简介中幽默地说:
李敖自写《传统下的独白》闯祸起,被迫诉讼多年,一直翻不了身,这本《独
白下的传统》是书名翻身,不是他。
李敖在这本书的扉页上还写道: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
是李敖,李敖,李敖,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沈登思不但是一流的出版家,也是一流的李敖推销家。他在出书前夜,找到
《中国时报》副刊部的高信疆,秘密透露他为李敖出书,明日上市。高信疆对李敖
仰慕已久,他立即请沈登恩延后一天发书,使他有机会说通老总余纪忠为李敖做一
个宣传。
在余纪忠的默许下,在出书之日,忡国时报》副刊大幅刊出李敖的《快看〈独
白下的传统〉》,接着又刊登出长篇李敖访问记《李敖变了吗?看他怎么说!》,
这是台湾报纸第一次重笔浓彩地大胆介绍李敖。
至此李敖复出的消息不胫而走!
李敖结束隐居生活,复出文坛,最高兴的自然是刘会云,这个深爱着李敖的女
子,从街上买来了一大堆刊登李敖复出消息的报纸,把李敖都快吓坏了。然而当19
79年下半年电影明星胡茵梦闯入李敖的生活,会云从李敖的生活中消失了,她去了
美国。
会云去了美国后没几天,9月18日,《中国时报》发表了李敖的歌词《忘了我是
谁》: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里都是你,
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时候心里跳,
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这个歌词是李敖四年前在景美军法看守所创作的,当时,看守所里不准看报,
一个外役搞到几张破报纸,对李敖说,他很喜欢搜集歌词,以备他年做谱消遣,如
能写几首歌词给他,这些报纸可以作为交换。为了能知道外面的消息,李敖立即写
了几首歌词,这是其中的一首。
此歌词后由新格公司作为“金韵奖”第一名推出,由邱晨作曲、王海玲演唱。
李敖认为,这个时候发表这首歌,正好表达了她对会云的思念之情。
第七章 死亡与童女之舞
胡茵梦:卿本佳人
李敖的《独白下的传统》出版,各界震惊,佳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
在李敖“复出”的这股热潮中,一位美人,当年在大学时代,曾把“文星”出
版的《传统下的独白》插在牛仔裤后,招摇而过辅仁大学校园的,这回也赶来买了
一本。
——这位美人,就是电影明星胡茵梦。
更让人惊异的是6月17日的《工商日报》上还发表了一篇胡茵梦的引人注目的评
论文章《特立独行的李敖》:
李敖又公开露面了。不但公开露面,还出了一本新书,不但出版了新书,并且
又创作一本“最伟大的小说”。
在一阵“寻根”、“自我肯定”、“老王卖瓜”、“乡土”这虽正确却不甚精
彩的开倒车潮流中,卷来了“李敖逆流”,使得爱国的读者们再度被惊醒,在拍案
叫绝声中又年轻了十岁。
据载李敖出书的第二天,各大书局、报摊已经找不到《独白下的传统》的踪迹,
书局老板都以惊讶又带点兴奋的口吻说:
“一天之内就卖了三十多本,现在已经再版中。”一个星期后,我终于购得再
版的“独书”,封底最后一行写着:“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
在都有了。”这一行字看得人百感交集,有伤感,有希望,也有怀疑;伤感为作者
的过去,希望是看到作者的未来,怀疑却是怕被出版社和自称“最高明的宣传家”
的宣传术所愚弄。
看完全书,放心地松了一口气,李敖仍是李敖,虽然笔调和缓了一些,文字仍
然犀利、仍然大快人心、仍然顽童性格,最重要的,这位步入中年的顽童还保有一
颗赤子之心……
胡茵梦的文章发表后,李敖还蒙在鼓里,《中国时报》的陈晓林打电话给李敖
说:“看报吧,报上有一篇关于你的奇文。”李敖这才找来一看,但是李敖还是不
知道胡茵梦是何许人也,他已经八年没看电影了。
李敖看到胡茵梦的确文笔不凡,尤其是最后几句“李敖仍是李敖,虽然笔调和
缓了一些,文字仍然犀利……”令李敖非常感动。
胡茵梦原籍东北吉林省,1953年生于台中市,辅仁大学德文系肄业。1986年即
去纽约H.B.工作室进修,后去新泽西州的西东大学就读,主修亚洲研究。从美国
回台后供职于官方党营机构“中央电影公司”,主演过《云深不知处》、《梅花》、
《海滩上的一天》、《觅桥英烈传》等,是许多台湾男士的“梦中情人”。
胡茵梦《特立独行的李敖》发表后,却惹了麻烦,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
行文给“中央电影公司”,批评胡茵梦为“异己分子”李敖讲话,并警告胡茵梦今
后不得再发表吹捧李敖的文章。
胡茵梦接到警告,表面上没表示出什么,但她内心不予理会,反而有一种强烈
结识李敖的愿望。
胡茵梦在大学时代就读李敖的书,李敖是中国文人中最令她崇拜的偶像,虽然
她学的是德语,但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校的时候,她的读书笔记就有好几
个本子,关于李敖《传统下的独白》的读书笔记就有一大本子。
胡茵梦家在台中存信巷,离李敖家很近,她还时常听她表哥光夏和母亲谈论李
敖的奇闻逸事,比如说他不肯在父亲的葬礼上落泪,不依规矩行礼,甚至还传说他
从台北扛了一张床回家送给他母亲等等。胡茵梦想这么怪的人写这么好的书,会给
人产生很多的遐想。
而这时李敖因刚刚复出,深居简出,不轻易见人。不过当他听说胡茵梦因为他
挨了批评,受到警告,不禁对胡茵梦另眼相看。
1979年9月15日,李敖应老友萧孟能的邀请到花园新城他的新家作客。令他意外
的是,当他和刘会云到了不久,胡茵梦和她妈妈就跟着来了,那是萧孟能有意的安
排。
李敖和胡茵梦都是萧孟能的老朋友。当年萧孟能在文星书店认识胡茵梦的时候,
胡茵梦大学尚没有毕业,更没有成为明星,但胡茵梦的才华让萧孟能很是心服。胡
茵梦的文章发表后,萧孟能在电话中问胡茵梦何以写这样一篇不讨好的文章,是不
是对李敖有兴趣了?胡茵梦则把想见李敖的愿望告诉给了萧孟能,于是他特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