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石格里拉 >

第33章

石格里拉-第33章

小说: 石格里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假的?我们现在的钱不够啊!还差十万呢!他们同意缓两天给吗?”林风半信半疑道。
“用不了那么多,八十万就够了,剩下的十万我们日后还用呢!”我笑着道。
“不会吧!?”林风望了望站在酒厂门口的荣姐。
荣姐苦笑着向林风点了一下头。
“呵!石生!真是厉害啊!硬是讲下来二十万!并且还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林风敬佩之极道。
“嘿嘿!不好意思!还多花了三十万呢!以后再和你说吧。你先取十万出来放在车里,剩下的全给我”我挠了挠头道。
回到酒厂的办公楼,杨长江已写好了一份合同,递过来让我看。我哪里认得字呢,随手递给了荣姐。荣姐认真的看了一遍,点了点头,应该都是我说的那些条件罢了,只不过变成了文字。
“没问题我们就签个字吧!”杨长江笑呵呵地道。
“杨主任,你们这座酒厂没有什么债务纠纷吧?比如说建厂的时候和什么人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我有过一次教训了,也自变得谨慎了。
“放心好了,这座酒厂是我们村里的集体财产,除了那个混蛋厂长欠我们的钱,我们不欠外人一分钱。不过厂房是你的,土地却永远是国家的,你每年象征性的向村里交一点土地征用费就行了。另外厂子里那二十多个工人的工资我们会来结清的,原先的工商、税务、水电的费用截止到今天都是我们的,以后就是你那边正常的营业费用了。你放心,和我办事,不会给你留下任何麻烦的。日后你若有什么困难,我们也会尽力帮你解决的。我还真不希望日后能收回你的厂子,希望 你能越办越好,这也会给我们村里带来好处的”杨长江诚恳地说道。
听了这些话,我还有什么犹豫呢,立刻高兴的签了字,付了款。白洪光、荣姐和那几个村干部做为见证人也都签了字。
“好啊小伙子!真是有魄!我就是喜欢你这样能干的人!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做为你优惠条件的回报,我也慷慨一次,酒厂的仓库里有一辆新买的小型货车,原是酒厂用来送货的。酒厂出事后我本打算自己买下来给我儿子跑运输的,他是个司机有驾驶证的,但又不放心他天南海北的四处跑。你要是同意,就让我儿子给你当司机,这辆车也暂时借给你,日后只要你还上了那五十万,这辆车就是你的了。它是村里的财产,我能做了这个主,也算是我的一点小私心吧!哈哈……”杨长江豪爽地笑道。
“太感谢杨主任了!”我高兴地道。这里的环境、这里的人,真的是适合我发展呢!
我和杨长江正式的交接了酒厂,然后谢绝了他请我们吃饭的热情挽留。我和白洪光、荣姐赶回了市里,留下了林风看守酒厂,主要的也是怕他和刘明碰面。
回来的路上,一直沉默的白洪光终于发表了他的言论。
“高!实在是高啊!石生,没想到你还是一个谈判高手!你能在酒厂已经被卖掉和自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硬是将酒厂买了下来,简直是一次完美的收购!这等于是向对方借了二十万再行买下他们的酒厂,虽然三十万的利息高了些,但是值得!那五十万顺利的话一两年也就还上了。那些人只考虑到日后还有可能将酒厂收回来,或者多卖了三十万,认为占了个大便宜,没有想到这里面的玄妙!当然,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利和特别优惠的,对你目前的状况来说更是一个最好不过的局面,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早知道还可以这样,我也来个借鸡生蛋好了!首付个六七十万,三年内就是再付给他们一百万我也认可,关键的是节省下了资金和换来了发展的宝贵时间。”白洪光最后摇了摇头懊悔道。
我听了,笑了笑。此番收购酒厂,仅付出了八十万,为我节省下了资金和换来了发展的时间,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尤其是在资金不足和酒厂已被人预定买下的情况下,我奇计突出,一举而定。真的是很佩服自己呢!
到了市里,天已经黑了,我请白洪光和荣姐吃了顿饭,表示对二人的感谢。由其是白洪光,若没有他给我包销酒的承诺,我还真是不敢冒这个险呢。给刘明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已回到省城了,要他一块过来吃个饭,荣姐、白洪光都在座呢,都是熟人。刘明听说我回来了,很高兴,但是他那边现在有案子,脱不开身,说是改开再来看我。末了,问我请白洪光吃饭干什么?这个奸商,以前对我很不够意思的。我笑着说老朋友聚一聚,并且在白洪光的帮助下,我今天成功的收购了一家酒厂。刘明听了,很是高兴,说我越来越厉害了。随后在电话里小声地告诫我,在生意上和白洪光打交道要注意一些的,他这个人唯利是图,骗我他倒不敢,但是不要让他给坑了。刘明对白洪光的意见真是大呢!
吃完了饭,送走了白洪光,我和荣姐回到了清香茶楼。阿珍见我来了,特地沏了壶“大红袍”给我。荣姐处理茶楼的事情去了,我便和阿珍聊起了天。听说我已买下了那家酒厂,阿珍很是为我感到高兴。阿珍告诉我,为了给我筹集资金,荣姐跑了一天,由于还不够数目,荣姐甚至想将自己的车赔钱卖掉,上午已有几个人来看过车了,但是对方将价格压得太低,所以没有卖成。现在好了,不用那么多钱了,荣姐也不用卖车了,否则明天就会卖掉的。我听了,心中感动极了。暗暗发誓,等到将来有了钱,一定将这座茶楼买下来送给荣姐,不用再租别人的房子了。听阿珍说,茶楼全年的租金就将近一百万。省会之地,真是寸土寸金啊!够我买一座楼的了。
我一个人回到了荣姐的那处房子,夜色虽然深了,但我全身的神经仍在兴奋着,躺在床上怎么也是睡不着觉。我走出石格里走出大山,一直走到今天,竟然稀里糊涂地便有了现在的“成就”,正在后期建设中的石格里拉公寓和现在的酒厂,简直就象是在做梦呢!一切虽然刚刚开始成形,并有着许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在里头,但我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我随后给林风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他那边的情况。林风说他那里一切安好,晚饭还是杨长江请他到自己家里吃的呢,这里的人真是友好热情。我听了,满意地笑了笑,天时、地利、人和,在这里做生意比在县城强多了。自从经历了和王进那一档子事后,我对一切已经无所畏惧了,没有人再能拦住我前进的步伐了,因为我的手中和心中都有着一块坚韧的石头,它能抵御住任何的不良攻击,而且可以进行反击。和城里人打交道,我已经学会了狡猾,或者叫做智慧。
第二天,杨长江到了市里,联系上了我,然后我们一起去公证处进行了收购酒厂的合同公证。接着我和他一起返回酒厂。路上,杨长江向我介绍了一下酒厂现在的人员状况,现有二十几个工人,其中有十几人是有一定经验的酿酒工。厂里还有一个技术人员,也就是酿酒师叫康平,出身于一个酿酒世家。杨长江特别提醒我,要想让酒厂发展壮大,必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酒,最好能请康平的父亲康三柏出来。康三柏是省里有名的酿酒师,祖上传下来的酿酒技术,原在省里一家大酒厂任职,后因疾病退休在家,现在就住在他们的村里。村里当初能建这座酒厂,多是听取了康三柏的建议,因为他承诺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为发展村办企业振兴村里的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想到酒厂建好后,刚生产出两批酒,还没打开销路呢,由于村里用人不慎,便发生了聘请的那个厂长携款逃跑的事。这件事对康三柏的影响很大,有些心灰意冷了。
我意外地得到了这个消息,真是高兴极了。我对酿酒一窍不通,正愁着怎么办呢,没想到杨长江的村子里还有一个懂酿酒的高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位高人我请定了。我忙让杨长江的车在路边停了一下,下了车跑到一家商店里买了一些高档的礼品。
到了酒厂,发现院子里聚集了一些人。原来是厂里的工人听说酒厂被村里卖了,换了一位新厂长,并且这位新厂长还是前不久租飞机上了新闻的那个人,大家伙便都赶过来看个究竟,同时也来探个虚实,都在担心自己的去留问题。杨长江见状,便向工人们介绍了我。
“呵!还是个孩子呢!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
“真是上电视新闻的那个租飞机的人!叫石生吧?以后就是石厂长了”
工人们在小声地议论着。他们将我的名字当成了我的姓,日后都在这么一直叫着。
杨长江笑着让我给工人们讲几句话。我不知讲些什么好,憋了半天,便红着脸说了一句,“今天就这么地吧!大家明天都来上班好了!”工人们轰然一笑,各自放心地散去了。
林风和两个年轻人站在办公楼门前望着我这边。见我头一次和工人们见面,就说了这么两句话,林风摇头苦笑不已。
杨长江随后向我介绍了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儿子,叫杨亮,很帅气的一个人。一个就是那个康平,文文静静的,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们两个人都已经和林风熟悉了,见了我,都感到很惊奇,因为我比他们都要小上几岁。
杨长江对康平说了我要去拜访他的父亲康三柏。康平听了很高兴,说他的父亲昨天听闻我以独特的方式买下了这座酒厂,并且还是那个租飞机上新闻的人,赞叹我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想要见见我呢!我听了,欢喜无比,请康三柏出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第四十一章酒厂(3)
    康平领我来到了他的家,见到了他的父亲康三柏,一个满头白发精铄的老人。
刚听了康平的介绍,康三柏立时热情地道:“原来是石厂长!欢迎!欢迎!你可是我见到的年龄最小的厂长!”他也将我的名当做姓了。
“康伯伯,叫我石生好了,今天是专程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这点小礼物不成敬意!”我毕恭毕敬的将手中的礼品递了上去。
“石厂长,你太客气了!能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也就行了,干吗买东西啊!可就准这一次,下回不要了”康三柏有些嗔怪道。康平笑着将东西接了过去。
落了座。康三柏重新打量了我一遍,点头赞叹道:“石厂长小小年纪便有此作为不简单啊!对了,你竟然租用了飞机向山区空投粮食,你们那里怎么那么偏僻啊?”
我于是将石格里的现状大致说了一下,并说了正在后期建设中石格里拉公寓,之所以买下这座酒厂是为了保障石格里人的日后生活。康氏父子听了,感动不已,对我尤增敬意。我随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聘请康三柏出任酒厂的技术顾问,共同打造出一个品牌酒来。
康三柏没有犹豫,点了点头道:“石厂长所做的一切应当算做公益事业,你能有这份责任心不易啊!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真是太难为你了!本来酒厂出事后,我的一腔热情也自冷了,不打算再参和酒厂的事了,准备在家养老了。不管谁接手酒厂,有康平也就够了。今天看到石厂长费了一番曲折才将酒厂买下来,并且不是为了自己,我被你的精神感动。既然石厂长看得起我,我这把老骨头也能发挥出点余热来,以后我们爷俩就跟你干了!”
“多谢康伯伯!”我欣喜若狂。用不着三顾茅庐了,一请便搞定了。
康三柏随后告诉我,他当初建议村里建这座酒厂,除了想发挥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外,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好,尤其是地下的水质最适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