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丫也是白痴,我们吃了那么多,就算把藤埋了,那么大一片空地,谁看不出来?”我振振有词地申辩道。
“妈的,吵个屁,我们就等着被抓吧!大不了升旗仪式上念检查,我代表你们念就是了,反正不是第一次!”细洋二大义凛然又装腔作势地拍拍胸脯,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不过这个蜂巢卖掉后我要拿四块钱!”
妈的,奸诈的小狗日的!
6、龙游河边的鸟、蛋和蛇(上)
《土生土长》是小松的第一本书,数的框架已经全部完成,第一卷主要就是试图写童年时候的农村美好生活,可是美好不可能伴随着我们一生一世,所以从第二卷开始就会出现很多让大家不可思议的事情!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小松谢过!
·····················
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因为这关乎这人么的生存健康。可是我不得不说,很多人对环境治理抱着的态度太过乐观了。比如上海的苏州河污染非常严重,但随着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苏州河边污染严重的那些纺织厂相继消失了,可是悄悄的,郊区的某些地方却出现了它们的身影,苏州河治理出了成绩,可郊区的甲河,乙河再次步上了苏州河的后尘,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当郊区的人们无法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提出强烈的,不容忽视的抗议的时候,治理这些被污染的河流又会花去不计其数的金钱和精力,同时裁撤的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或许又在转着念头,思索着该转向哪个经济更贫困的地区吧!污染是流寇,治理污染是正规军队,这注定是一场不停流动的战争。
家乡的龙游河也是一样,它曾经是我童年的乐园,龙游河很长的一段距离上都曾经留下了我的足迹。可是现在,我甚至不敢到河边行走,因为那气味很让人难受,那河岸在阳光中显露出来的黑色肌肤,实在让我有些后怕。
“细雄鸡,这个周末有什么打算?这几个周末都去寻那马蜂窝,实在太没意思了,我们是不是找点更有趣的事情做?”细洋二垂头丧气地跑道我身边,看他这样子就知道最近一定很少玩得痛快。
“问问茄子有没有什么好地方,我爸还叫我这个周末去外婆家看望外婆外公呢,其实我也不想去,枇杷什么的都吃过,外婆家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去了还会遇到小舅舅,不停地考问我的学习情况,烦都烦死了,要是有什么好玩的,我就坚决不和老爸他们一起去,嘿嘿,大不了我一早就起床,溜……”提到出去野,我劲道十足。
“没有!要不再去偷江瓜爷爷地里的瓜,现在外面没得卖了,就他地里的瓜成熟得慢,我们去摸他几个来爽爽!”茄子倒是挺神气,好了伤疤忘了痛。
“你丫就是个笨蛋王八蛋,去年被抓的是谁?还去偷,小心他这次用装满大粪的料勺扣你。我坚决不去,我想吃直接去要就是了,才不偷偷摸摸!”我正义凛然地拒绝道。
“那去哪里呢?”我们一个个愁眉不展的苦苦思索着。
“龙游河边的芦苇荡子里怎么样?”我弱弱地问了一声,“我曾经在那里看到过一条破船,我们过去找找,找出来了,就放下水,应该很好玩。”
“好,好久没去南边的那段芦苇荡了,听说里面还能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什么翠鸟啊、野鸡啊、野鸭啊之类,有时候还能找到蛇,可以玩上好一会儿呢!”汗。。。鸟类也就算了,怎么还有蛇啊?其实,不用奇怪,年幼的我们对蛇这种动物丝毫没有恐惧感,甚至在我们看来,蛇是带给我们无穷快乐的动物,因为,每当油菜收获的季节,菜地里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现几条菜花黄(蛇类的一种),这是年幼的我们最喜欢看到的事情了,一旦发现,我们会马上拔出油菜根(上半段已经被农家收割了,只剩下下半段约七八十公分的主干),噼里啪啦一通乱杂,先把这小蛇揍晕,再用拇指食指拈住它的尾巴,将蛇儿倒悬在我们手中,不停地晃悠,刚开始蛇儿的头还是会不停地想要傲立起来,可是我们怎么会让它得逞呢?连续不断的晃动终于让蛇儿那三角形的头彻底耷拉了下去,这时候我们就失去了继续玩乐的兴趣,甩甩手,将一团棉花似的蛇儿扔掉。
“星期天的早晨我多么快活,带着月票上了汽车,二拇手指头一兜手,一兜就是二百多……”我们哼着流氓歌曲,无比欢乐地跑到了大岸上,这里之所以被称为“大岸”,完全是因为龙游河的主水道,为了交通方便,东西延伸的龙游河两岸都修上了大马路,由于修路所用的土几乎都来自于拓宽龙游河时候的河泥,沙质,所以这路的另一侧有些人家搬过来居住之后,就被村里人称为大岸上的人,其实,同在一个村子里,只是根据住址不同给与不同称呼而已。
芦苇荡在外面看来白茫茫,随风飞舞,非常地好看,甚至有些迷人。那感觉就让人想到一句话“天地一沙鸥”!可是钻进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河岸上芦苇荡里有很多陈年的芦苇根茎,一不小心就会把你的脚丫子戳破;芦苇的也非常锋利,你可千万不要用脸蛋去挑战它那长长的叶片边缘;由于潮涨潮落,河岸边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有积水或者绿苔,所以你千万要注意脚下,或许不经意间,你就踩得满腿烂泥抑或更加不幸地,你摔了个四脚朝天,身上还得被枯老的芦苇根戳上几下……
对于这芦苇荡来说,我们是常客,长筒塑料鞋(靴子),长袖衬衫,长裤,除了一颗大好头颅和即将进行劳作的双手没有保护,其他地方都严密地包裹了起来。可是,我们一走进这茂盛的芦苇荡似乎就忘记了我们来此的本来目的,寻找破烂水泥船的事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的娘哎,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哦,娃哈哈……是他娘的鸟蛋,三个,还是暖暖的,也不知道是麻雀还是水鸟,今天有的吃了,嘿嘿!”刚前进了没几步,细洋二就骚包地叫唤了起来。早些就曾提及,在这长长的芦苇荡中,有很多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在里面玩一圈,每个人都会有满意的收获,这不,这小子先中了大奖!
“一人一个正好分,你们都带了塑料袋子没有,要不要我保管?”细洋二不怀好意地说道。
“保管个屁,保管到最后还不是被你墨迹了,拿来拿来!”茄子毫不犹豫地拆穿了细洋二的鬼点子,伸手抓来两只小小的鸟蛋,放了一只在我手里。
“找!今天晚上好好吃上一顿,娘的,吃蛋补蛋啊,我看见我爸的蛋比我的大多了,我他娘的就要补补,以后就会比他的大了!”细洋二兴奋地大呼大叫。
“什么你爸的蛋,你的蛋?”茄子迷糊地问道。
“日妈妈的,卵蛋!你的也不大,我们上厕所时候我观察过,我们差不多大,娘的,都是特小号,不知道我爸怎么长的,又大又长。”细洋二愤愤不平地继续吵嚷着。
“只要能尿尿就好了,不过那些女孩子没有这个不是只要蹲下就可以屁股里面尿尿吗?我们这个也不知道什么用,我爸说,是用来娶媳妇的,将来给媳妇看,没有的话,娶媳妇怎么办?”茄子的好学精神上头了,大大发挥他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优良作风!
“谁知道呢!少年堂堂,站在路旁;手捧香肠,大哭一场!嘿嘿,说的不就是我们这玩意,看那些大人都很宝贝这东西,可能很有用,你们要保护好!”我故作深沉提醒大家关注这个相当“严重”的事实。
“我们认真找,决不放过一个,今天回去大家一起补蛋!”
我们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决不放过一寸土地上的芦苇荡,细细密密地向前搜索。芦苇荡在秋风中淅淅沥沥地响着,仿佛风儿那轻快的步伐,又仿佛是母亲温柔的低语,我们的心情更加轻松欢快。
“这里有个鸟窝”茄子一声大叫,将那根有他三四倍身高长度的芦苇弯折下来,小心地保持着鸟巢的平衡(没办法,为了保证里面的蛋不掉下来摔烂,我们必须保持平衡),“我掏掏,哈哈,四个蛋,咦,竟然有一个蛋是透明的,都可以看到小鸟的形状了,这个要不要?”茄子转过头来问道。
“不要!”我和细洋二异口同声地回答。已经在孵化出小鸟的蛋蛋怎么吃?(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蛋其实也是可以吃的,而且非常畅销,但是就算现在的我也还是无法接受这种吃法,没什么,即使感觉特恶心)
“天哪,你们快过来,看看这个窝里我发现了什么!”我大声惊呼,茄子和细洋二很不情愿的走了过来,细洋二很不爽地说道:“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总不会发现个钱包吧?”
“你脑子里都装什么,掉钱眼里去了!你看看!”不管细洋二的不满与唠叨,我伸出了我的右手,在我的右手中那是——一只鸟,活生生的鸟儿。
7、龙游河边的鸟、蛋和蛇(下)
我这本书原本不知道放置在起点的哪个板块,就这么随便找了个地方栽下了苗,哈哈,现在问过起点编辑,他说放“品味生活”比较合适,我本想麻烦一下编辑将本书换个位置,可是私下想想,这是大象的第一本书,没必要那么“精打细算”,放在哪里还不一样?多认识些朋友,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不好么?在什么板块也就无所谓了。
·····················
“这是个麻雀么?”细洋二盯着我手里的小鸟,以便问着话,以便用手抚摸着小家伙的头。这个小家伙个头是在太小了,除了翅膀上和背部长了些许毛绒,其他地方光溜溜的,眼睛迷迷糊糊,似睁似闭,嫩黄小嘴张开又闭上,仿佛是在等待着母亲的哺乳。
“好像是个麻雀,这么小,还是放窝里面吧。这种小鸟没办法吃,人们常说‘麻雀腿虽小,可那也是肉’这句话,意思就是,就算最大的麻雀,那肉也是很少很少的,何况这个刚出生还在吃奶的小麻雀,没吃头!没嚼头!”细洋二惋惜地长叹一声,要着头继续他的寻蛋之旅。
“嗯,同意,这么小的鸟,养不活,过不了一天就会完蛋,还是放几天,等半个月再来找,身上的毛长全了,再抓比较好玩。”茄子点了点头也走开了。
“日妈妈的,你们都是什么人啊,我其实就是想,敲破个蛋给这小家伙喂食,不知道这么小的家伙是怎么吃东西的,在电视上看到小鸟吃东西的时候脖子伸得老长老长,那脖子的柔韧性似乎比我们跳的那个橡皮筋也不差,我就是想看看……”我愤怒又心虚地说出一番伪道理。
“屁,浪费一个蛋,我就少了一份儿补,不行,它的鸟妈妈会给他喂虫子的,你在这里等就是了!”细洋二不理我,继续向前搜索。
我无奈地将小肉鸟放回它的巢,哎,我的烤小鸟计划彻底落空!
坚持在芦苇荡中搜寻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前进了至少有两里路程,每个人手里的塑料袋子都沉甸甸的,看来收获都不错。
“到拐弯处了,这里是龙游河向北的支流,要么先上岸去,过了龙游河大桥之后再下来,继续沿着东西方向芦苇荡里走,要么我们直接拐弯向北,往北的芦苇荡没有东西方向密集,不过多了一些芦竹,里面可能会有蜂窝,芦竹比较高,我们要仰着脑袋才能有收获!”经验丰富的茄子自以为是地给大家介绍起了龙游河,可是我和细洋二根本理都不理他,因为,我们至少和他一样熟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