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式孝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家怎么会答应呢。”
“我是我们家老二嘛,又是女孩子,所以家里也不反对,再说两个人自己的事现在也没那么严格了。”
“是嘛是嘛。你看你多幸福,比那些又要读书还要挣钱的学生强多了吧,可以安安心心地在这儿学习,多亏你的好老公才是啊。”小尧觉得像明善这样专心学习的留学生还真是不多,如果自己不是有这次的机会,断然走不出这一步的。
“是啊,我现在有时还是要打工,晚上十点左右回家吃晚饭,老公还挺不好意思,说自己赚的钱太少了。”明善一脸的幸福。
“真的啊,你老公真是太有责任心了。不过,也不要着急呀,慢慢来嘛,刚开始大家不都一样吗?心疼老婆跟着自己还要辛苦,这样的男人现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光这点心意就已经足够了。”说起他人事,小尧仿佛历尽沧桑。
“其实,我老公不是觉得工资少,只是觉得苛捐杂税太多。”明善看了一眼迷茫的小尧,继续说,“你看所得税就不说了吧,现在接纳外国人的条件那么宽松,是为什么?还不是他们老龄少子现象太严重了,可能你也知道。可是,无论本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工作的都必须缴纳养老年金。当然,本来这是很自然正常的事情,可是很多外国人都有可能不会在这里工作到退休的,总之要回国的养老保险也就白缴了,像我们这样的最后还是要回国的人,又不能入籍享受跟本国人同等的待遇,最不划算了。我老公到现在的养老年金差不多可以在中国买套房子了。”明善有点无奈。
对于这个国家的老龄少子问题,小尧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而且早就听说这边的养老制度很完善,可是没想到具体操作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样啊。哎,看来我们都得赶快写出论文来,早点毕业才行啊。我早一天毕业,就能早一天和老公重逢;你早一天毕业,你老公就可以早一天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盘剥中解脱出来了。”小尧觉得明善很和气,居然打趣起她来。
“可是,我们都不是天才啊,我老公家里人就很是不理解,怎么拿个学位需要那么长时间?每次回去见到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解释,我还不用像其他人那样天天打工赚学费,你看我现在肯定得延期,哎,更没法跟他们说明白了。”明善毫不掩饰眼前所前面临的烦恼,其实明善不过是正在经历留学生活必然部分的一段而已。
小尧看着明善说话,可是心思却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该怎么办才好?如果我也要延期的话,没有了奖学金,就没法活了。可是,就这样半途而废地跑回去,怎么向家里人交代啊。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小尧在明善的介绍之下,很快结识了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会的很多人,小尧好像掉队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班级,心里暖烘烘的。之后,小尧经常到留学生会转悠,没想到后来还认识了几个老乡,学校里像明善这样的东北人很多,但在这里能碰到自己的家乡人还真是难得啊。眼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了,小尧通过老乡们接到了在竹水市居住的中国人每年一度的端午节团聚会的邀请。端午这天正好是周末,下午时分,小尧也跟着老乡们凑了一分子,去中心参加聚会,明善因为要打工所以没来。
大伙儿进了会场一看,中国人还真不少,至少有一百多人,很多都是拖儿带女的,会场里小孩子跑来跑去,热热闹闹的。每张桌子上都摆上了粽子、瓜子什么的,这些可是在这边不多见的东西呢。等了一会儿,有主持人宣布团聚会正式开始,大家一一自我介绍过,看看孩子们的表演,然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小尧跟着老乡在一起吃着东西,后来就有人拉着小尧往会场另一边走去,来到一个中年男人跟前,就跟小尧介绍道,
“小尧,这位是我们老乡里头的最大的前辈,韩宁,我们都叫他韩老爹,你们好好聊聊。”
“你好,前辈,我叫田小尧,”小尧冲着韩宁笑了笑。
韩老爹看起来干净利落,“你好你好,来来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夫人,许努辛。”韩老爹转过头去对他夫人说道,“你看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多了一位老乡呢。”
“你好,许大姐,我叫田小尧,往后还请多多关照。”许努辛身边坐着一个小女儿。
“你好你好,这是我们的三个孩子,快过来,叫姐姐。”许大姐叫着刚从表演台上下来的一个大点男孩和一个女孩,两人都穿着礼服,很隆重的样子。在场的中国人家庭一般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
“还是叫阿姨吧,许大姐你还这么年轻。”小尧一想自己都快三十的人了,怎么还能当姐姐呢。
“叫阿姨不是把你叫老了,来,孩子们叫姐姐,啊!”许大姐不接受小尧的请求。
“姐…姐…好。”孩子们,尤其是小一点的发音都不好,像外国人说中国话,小尧笑哈哈地直逗几个孩子。一说起来才知道,原来两个女儿都是在竹水市生的,许大姐和韩老爹都为孩子们的中文发愁,和附近几家中国人凑到一块儿办了个中文班,请人给孩子们教中文,可是孩子们都太小了,一周一次课哪能学到什么呢,孩子们在家里能听懂父母的话,但是都不会说,反正家里人只要能分辨清意思也就无所谓了。
大家说说家乡话,互相寒暄之后,韩老爹摸着大儿子的脑袋问小尧,“你现在学什么呢?”
“文学,近代文学”小尧答道。
“又是一个文学的,努辛,你看。”听口气,好像韩老爹又抓住一只扑火的飞蛾似地,小尧等着听老爹的下文。“文学专业不容易拿到学位吧,前几年也是你们学校来的人叫张遐蕾的,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读了两年就后来转去读法律了。”
“张遐蕾,好像听说过,是我们专业的,高我们几届。真的吗,她也在这儿?”
“她现在就职了,在东京一家法律事务所。”
“是的,我们这个专业大家好像都说不容易呢,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前辈,您是学什么的呢?”
“我以前学物理,后来换成了生物。现在一家都立研究所上班,有点公务员的性质,可以不用像一般的工薪族那样加班加点。”老爹踌躇满志地说起自己的工作。
“是么。真是羡慕你们一家人呢。好幸福啊。”无论从哪方面说,小尧在老爹面前确实是小辈。
“噢,对了,赵伟亮,你们几个待会儿到我家去坐坐嘛,大家好久没聚了,这边散了就去买点啤酒回来。”老爹冲着刚才给介绍小尧的人说到。
果真,端午聚会不一会儿就宣布散会了,各家分了些粽子、糕点,大家就纷纷准备离开了。老爹招呼着人收拾垃圾、桌椅等,不一会儿会场就空空荡荡,人声俱寂。小尧跟着赵伟亮等人一起去超市买了啤酒和零食,一伙人浩浩荡荡去了韩老爹家。一行人走到一幢高级公寓楼下,在灯火通明的接待处按下了门铃,一会儿,进出大楼的玻璃门就自动打开了,小尧尾随着人群走着,不停地上下左右观看这座公寓,心里还在跟自家的电梯公寓比较呢。小尧看了半天对赵伟亮说,
“韩老爹家住在这儿啊,好像很不错啊,是他们自己买的房子吗?”
“是啊,好几千万呢。韩老爹一家人都归化了,当然要买这样的房子住才行呢。”
“归化?你是说入籍了?一家人都?”小尧竖起了自己的耳朵,好像没听清。小尧以前还是接触过很多定居在这里的人,可是像韩老爹家这样的还是头一次听说。
“是啊,要不然,我们怎么叫他韩老爹呢。”赵伟亮的话中好像有很多话。
赵伟亮一行人很是熟悉公寓的结构,拐来拐去上了电梯。电梯停在八楼,大家在韩家门口脱了鞋,说声“打搅了”就鱼贯而入。走进客厅,看到餐桌对面坐着一位老人,韩老爹返过来及时介绍,
“这是我父亲,大家就叫爷爷吧。今天去秋叶原了,没去参加聚会。”
孩子们拉着大家玩起各种游戏来,小尧因为是第一次登门打搅,就挨着韩爷爷旁边坐下了。韩爷爷跟小尧慢慢聊起天来,
“我今天去秋叶原买东西,下周就要回国了,得准备点礼物带回家去。秋叶原真是个好地方,那么多电子产品,不得了。你去过吗?”爷爷跟小尧介绍起来。
“去是去过的,韩爷爷,您可真厉害啊,那些东西我都一窍不通呢。”不管在哪儿,小尧平时买电器都是看好了别人用的东西,自己才买,很少动过脑筋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用提什么在这个电子业天国随时保持走在时代前沿的事情了。
“爷爷以前就是电气专业的,即使语言不通,也不要紧,何况爷爷现在每天都在学习呢。爷爷最喜欢去市民图书馆学习了。”韩老爹走过来插话。
“市民图书馆?”小尧不知所以地重复了一遍。
“对,就是我们家楼下那个图书馆,你们骑车过来都能看到的。”
“韩爷爷,您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您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了。”这是小尧的肺腑之言,韩爷爷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有如此浓厚的学习兴趣,搞得小尧自己很是惭愧。
“来啦,大家都过来坐着休息一会儿,喝点茶。”这时,许大姐端出了红茶和甜点。
孩子们一听说有吃的,互相呼喊拉扯着跑过来了,迫不及待的坐上桌就吃起来。孩子们互相兴奋地交谈着,韩爷爷在旁边慈祥地盯着孩子们专心地看了半天,忽然对小尧说,
“这句我听懂了,他们在说好吃呢,是吧。”
小尧品着甜点,端着茶杯呷着红茶,仿佛没听到爷爷说什么。韩爷爷在旁边也不急着吃甜点,就一直笑咪咪地盯着孩子们,好一阵子小尧才反应过来,原来由于语言不通爷爷不明白孩子们在说什么。小尧赶紧放下手里的茶杯,在爷爷旁边当起了翻译,可是孩子们很快吃完了,尤其是老二特别调皮好动,吃完就溜下桌缠着其他人玩去了。小尧突然明白韩爷爷去图书馆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了,在家不能跟自己的孙子们随意交流让爷爷不得不去学习。
不一会儿,伟亮走过来一屁股坐在餐桌边,喘着粗气说,
“不能再玩了,让哥哥歇会儿好不好?”伟亮拿起了许多茶杯中的一个“咕咚咕咚”喝起来。孩子们见伟亮心意已定,也就不过来纠缠了,而是转移目标到其他人身上了。
“下个月,我爱人他们放暑假了可能要过来玩。”歇了会儿,伟亮像是缓过了气来。
“噢,她的签证都办好了?”小尧兴致盎然。
“上次来的时候就办好了,只要来了再办一个多次再入国就可以了,很方便的。你也可以办啊,只要你的签证有多长,配偶就可以签多长。”伟亮跟小尧解释。
“真的啊,那我马上就去给我老公办。”小尧兴奋地自言到。
“为什么你们的可以签那么长的时间呢?我这个为什么只能签三个月呢?”韩爷爷听完伟亮解释发问到。
“你只能办‘家族访问’,人家办的是‘家族滞在’,人家是配偶,不一样的。”韩老爹赶快过来跟韩爷爷解释。小尧和伟亮点着头看着老人,老人仿佛有点不明就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小尧看着老人有点不忍心,就说,
“您回去了还可以再办过来的嘛,现在不像以前了,挺方便的,如果不想多跑路,还可以花点钱请人办呢。”
“我今年也要回国一趟,”韩老爹岔开了话题,“我们家的房子,就是爷爷家,还是我们学校给专家院士盖的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