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子之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抵制”外国作品之前,是否反思过自己的不足?
如今,也许是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发展动漫影视业。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家也期待着看到中国动漫影视业美好的明天。
第四种现象——效仿外国影视作品拍自己的影视作品,邀请外国演员加盟中国影视成风,中国特色不在,本国人才被埋没。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当今的影视界里,中国特色仿佛越来越看不到了。台湾的一部改编自日本漫画作品的偶像剧《流星花园》,不知怎么的就让中国人爱上了极力效仿外国作品,甚至把外国作品的地址、人物姓名一改,就原封不动的搬过来,成了中国的电影或电视剧。也许是当今很多观众喜欢日韩电视剧,尤其是在青春偶像剧上,日韩偶像剧在中国颇受欢迎,使制片方看到了“商机”。效仿外国也就罢了,前不久的一部《大清后宫》,居然和香港的清宫电视剧《金枝欲孽》甚为相似。难道中国真的没有优秀的作品了吗?连中国人都要效仿中国人?
影视作品很多题材来自文学作品,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不仅可以带动影视业,也可繁荣我国的文化,以至更好的发展第三产业。中国人口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成千上万。而所谓的影视成功人士,不去挖掘自己国家的特色作品,而要去搬外国的影视,甚至重复不断的翻拍同一部作品。有的片商不惜重金聘请外国演员来加盟中国的影视剧,试问中国这么多演员,就没有一个能胜任某个角色吗?外国演员根本不熟悉中国文化,谁敢保证他们一定能演好中国人的角色?为何非要浪费资源,去搞这种所谓的“外交”?这无疑是中国影视界莫大的悲哀。
中国特色渐渐的走远了,中国更多的人才和作品白白被埋没掉,中国的影视业代表的到底还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是否已经沦为了表面风光、实则才是真正无趣的商业游戏?如果现在不改变一些观点,也许等到后悔莫及的时候,想补救也无能为力了。
番外卷…散文随笔杂文
在众人目睹的怪现状之下,中国影视业到底该何去何从?面对这一切的现象,我们必须说:“我们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崇尚的是纯粹而真正闪光的文化。”——作者按
最近颇多的影视节目“新鲜出炉”,无意之间引发了笔者对此的一点思考。影视节目是大众必然观看的,但其中一些节目的质量不能不说差强人意。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到底能不能让我国的影视业更好的发展,无疑需要深思。笔者亦目睹了当今中国影视业之怪现状,或许只是无心之说,但也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种现象——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翻拍多个版本,演员的演技不敌旧版,离谱的改编让人失望。
这可说是中国影视界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今年提出的《红楼梦》翻拍计划,更让许多人目瞪口呆。重拍经典并非一定是错误,但经典之所以定位为经典,本身就意味着无可取代的意义。像《红楼梦》、《封神榜》、《西游记》这样的名著,翻拍到底好不好?也许影片中的演员更帅气、更漂亮了,但经典却不复存在。再以《红楼梦》为例,旧版的《红楼梦》剧组中的演员几乎都不是专业演员,而是经过集中学习红学,在集中培训下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那样的演员,身上不带任何商业味道,古典气息自然洋溢,清雅而纯粹,并非简单的找专业演员就可以“演”出那种味道。因为有曾经的经典,当今的翻拍上,演员无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商业味道要消除,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演员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是改编。翻拍通常会遇到改编问题,这在历史剧和武侠剧中比较突出。
中国内地的历史剧向来是不错的,而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贴近历史,让观众感觉很真实,是古老的再现。但最近的一些影视剧中,竟然犯下了一些本不该犯的常规错误,不能不说叫人震惊。例如,杨家将系列很多,翻拍的版本也很多,其中的人物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人物的辈分总不应该随便改吧。熟悉杨家将的观众都知道,孟良、焦赞是杨六郎结拜的异姓兄弟,但在最近新拍的一部《少年杨家将》中,这两个人居然成了杨六郎的叔叔辈。或许这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仔细想想,却是令人啼笑皆非,更不要说离谱的情节了。
再说武侠剧,大都是根据武侠名著来拍的,但完全把情节改动,实在是让观众很心寒。这类代表的其中一部就是内地版的《萍踪侠影》。说实话,这部片子中的演员不错,选的地点不错,特技也用得不错。但最离谱的是,情节完全与梁羽生的原著脱离。笔者也看过这部电视剧,甚至可以这样说,这部电视剧已经不是《萍踪侠影》了,而完全是另外一部作品。试问“改编”是意味着名字不改而内容全改吗?还有一些武侠剧翻拍了不下五遍的,且香港、内地、台湾都在拍,改编也各式各样。但取得的成效是什么?不忠于原著的影视剧,几乎都是让观众失望,甚至不断的翻拍给人极端厌烦的感觉。而对制片方来说,翻拍的原因在哪里?也许只是借着名著来炒作而已。
第二种现象——古装影视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和语言刮起一股现代旋风,到底是时尚还是不伦不类?
古装影视作品,顾名思义,作品的背景是在古代,并且有的背景有一定的历史性。不知道是为了跟潮流,还是制片方想体现出自己的另类,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古装片里开始吹起了现代风。也许当今时代崇尚娱乐吧,娱乐没有错,但“无厘头”到底是否适合所有的影视作品?周星驰的电影引导了“无厘头”之风,是一种另类的文化,但这股风覆盖了别的影片,就不是一种好现象。
单纯的娱乐片就算了,但一些本来应该很严肃的历史剧,似乎也开始“现代”成风了。比如拍一部唐朝背景的电视剧,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唐朝的文化,从而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造什么样的型。就拿《封神榜》来说,这是一部历史背景性极强的作品,商朝到西周是奴隶社会,内地旧版的《封神榜》在造型方面就很考究,让人感觉到的那时候的风俗和文化。而后来翻拍的呢?服装明明就是封建社会宋朝、明朝时的造型,能看出是奴隶社会吗?话说回来,封建社会时代的女子所穿的服装应是非常保守的,但一些片子里好像是为了时尚,故意要弄点露背装、露脐装,演员的发型做成现代的各种时尚发型。这样一来,背景文化完全消失了,观众所看到的,只是所谓的大众娱乐。既然如此,就像某位艺人所说的那样:那就让中国人全部都去娱乐吧,不要管什么文化和道德了。
曾经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有一天,古装片的造型将会回归到原始社会,也就是古装片的演员们干脆都用树叶和草来造型,而语言就成了动物的语言了。”
第三种现象——电影追求所谓“高级艺术”,动漫被称为“低级趣味”。到底“高级艺术”是不是大众?儿而“低级趣味”果真低级吗?
电影是影视业的先驱者,随着社会发展,拍摄的科技先进了,华丽的电影往往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电影人士也越来越开始追求艺术。于是,“艺术”的定位越来越“高”,以至于“高”到让群众看不懂。很有一些热炒热卖的大片,花了超乎想象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来搞宣传,吸引观众的目光。结果如何呢?观众去看了这些电影,才发现其实电影本身和宣传所说的完全是两回事,因此现今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人们的素质参差不齐。电影是一门艺术,却到底是为谁而拍?无疑是广大的观众,电影制片方所期望的也是很高的票房收入。但一味的追求艺术,就是否可以忽略观众?并非每个喜欢看电影的人都懂得所谓“艺术”的,所谓艺术,只不过是少数人才了解的。如王家卫的电影,通常是崇尚一种“含蓄美”,很多时候用旁白的手法来表现语言,用场景气氛来渲染主题。因为是大片,炒作热烈,所以很多观众都会去看,这些观众当然包括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学历、职业。大家满怀热情走进电影院看一部电影,结果唉声叹气的走出来,说是“看不懂”、“没有明确的情节”。
多数人还是认为,情节才是一部电影叫座的关键。为什么一部并不算大片的喜剧,有时候往往可以比“艺术”类的作品更叫座?因为情节精彩,因为可以给观众带来欢笑甚至感动,因为它是许多人都可以一看就懂的,而不需要我们去我猜这部片子到底是在讲什么,要表现什么。相反,普通的观众去看那些所谓大片,多数观众都是冲着情节去看的。当你把某部大片告诉你的朋友时,朋友通常会问:“这部电影好不好看?”,你会说“好看”或“没什么看头”。其实所谓的好看与否,就是指情节,而不是指那种只有少数人才能了解的“高级艺术”。大片失败的根本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在此关联性的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相对于“高级艺术”来说的“低级趣味”。中国影视中的所谓“低级趣味”,很多人把它定义在了动漫影视作品上。或许是因为中国的一些传统,让多数人认为动漫是小孩的专属物,代表的是“幼稚”。因此,当日本、美国的动漫在国际上当道,甚至韩国的动漫影视业都崛起的时候,我国的动漫影视却始终发展不起来。
并不是笔者崇洋媚外,相信很多看过日本、美国动漫作品的观众都知道,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和电影、电视剧并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不同,只是动漫中的人物是虚拟的,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是真实的而已。他们的很多动漫作品,完全不输给真实拍摄的作品。由于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热血上进的思想、甚至动人的情感,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以至于有的企业家和名人也偏爱看他们的动漫作品,因为从中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而我国呢?因为“小孩专属物”一说,动漫影视作品的观众就已经定位在了儿童这一类,不是儿童这一年龄阶层的观众几乎没有,这本身就是我国动漫制作人的失败。中国没有自己的代表性优秀动漫影视作品,那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会去看国外的作品,而中国动漫人在“抵制”外国作品之前,是否反思过自己的不足?
如今,也许是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发展动漫影视业。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家也期待着看到中国动漫影视业美好的明天。
第四种现象——效仿外国影视作品拍自己的影视作品,邀请外国演员加盟中国影视成风,中国特色不在,本国人才被埋没。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当今的影视界里,中国特色仿佛越来越看不到了。台湾的一部改编自日本漫画作品的偶像剧《流星花园》,不知怎么的就让中国人爱上了极力效仿外国作品,甚至把外国作品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