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大书商 >

第50章

大书商-第50章

小说: 大书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忏悔的泪水和充满留恋的话外,几乎没有其它话题。李铁林不想再说什么,这个人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若大的公司数千万巨款不翼而飞,还说什么?当初如果经理肯听李铁林一句,也不至于陷入这种地步,可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他们相互勾结,欺骗组织,等等,人到了失去自由的时候再说后悔真是什么都晚了。
“时间到!”身旁的警察忽然喊了一声,提醒两人谈话可以结束了。
李铁林准备离开时心里忽然不是滋味,他痛苦地说了一句话:“你先好好思索一下,抽空我再来看你。”
“谢谢你来看我,不管怎么说你是让我佩服的作家,也是最让人佩服的人。”经理说完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望着经理渐渐消失的背影,李铁林也要告辞了,他像对下世纪的人说话一样,没有鼓励,没有希望,只有一颗荒凉而冷漠的心灵。直到走出监狱的大门时,他才回头张望站岗的哨兵。李铁林心想这世界真怪,经理过去也当过兵,也看押过犯人,没想到过去这些年他就从看押犯人的哨兵变成被哨兵看押的罪犯,这过程是多么的遥远又是多么的近啊,仿佛昨天刚刚发生似的。这中间有多少触目惊心的事发生啊,又是一个多么可悲可叹的讽刺啊?李铁林为经理难过,也为经理悲哀,就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人居然进了监狱,看来钱可以改变一个人,却不能造就一个人。假如经理不为钱所动心,不为权所倾倒,此刻他或许正坐在办公室里玩牌呢。想起经理横行霸道的时候,想起公司上上下下都怕经理,那时候谁敢说一个不字呀?谁敢在他的屋里放个屁呀?此刻,李铁林心里什么滋味都有。
正当李铁林低头思索时,耳旁忽然响起一声呼唤:“大作家,你在这里想啥呢?”
李铁林回头寻找,这声音怎么这样耳熟?当李铁林的脑袋尚未彻底转过来时,在此一瞬间他的眼里忽然闯进来一个美丽的女人。是月草!她拎了一筐苹果,身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包,可能是刚下车的缘故,见了李铁林格外地亲。这时相见她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个女人,毕竟还有过那么一段不大友好的岁月,所以见面时就有些紧张。李铁林感到挺奇怪,两人在此相逢是天意吗?于是他问月草:“你怎么也到了这里?莫非你也是来看人的?”
月草看见李铁林,脸上兴奋得有些发红,她急得回答:“不是,我是从这里路过,看见你就想起从前的事,觉得对不起你,所以我就叫了你一声,不介意吧?”
李铁林慌忙摆手:“不介意不介意,正好我也想找人谈一谈呢。”月草比以前略胖,也比以前更漂亮了,看见她,李铁林想起了从前的往事,觉得她胆子真不小,居然敢随意地朝一个大老爷们挤眉弄眼,然后又无所顾忌地将他臭骂一顿,整个过程做得漂亮,做得干净利索,至今让李铁林都无法批评她。时间如水,李铁林也是好几年没看见月草了,冷丁看见她自然是高兴。男女之间心有灵犀是一种幸福,尽管他们平时不大接触,但心里总有一种渴望,总有相互吸引的时候。李铁林与月草偶然相遇,好像十几年不见似的彼此很亲切,各自心里也都激动了一次。
“你好吗?”李铁林声音很轻,像关心一个妻子一个情人似的口吻,温馨亲切,又夹杂着一丛深情。
“不算好,为别人看摊,一个月下来也就是三四百元。”月草说着低了头,这次她把头低了又低。李铁林没有吭声,望着月草思索不止。这是他离开单位后第一次看见月草,他有些兴奋,似乎有许多话要讲,尤其是男人看见漂亮的女人后那种渴望的心情溢于言表,促使李铁林很想和月草多交谈一会儿。当他看见月草有些慌乱时误以为她有什么急事,也不便与她交谈,两人彼此默默站了一会儿,默默对视。直到月草要走,李铁林这才如梦初醒拔腿追了上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月草望了望追上来的李铁林,一种无限的伤感从心底涌出,她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对李铁林说:“我离婚了!!”说完,从她清纯的眼里流出泪水。李铁林一惊,急忙问月草:“为什么离婚?男人对你不好吗?”
“不是……”月草欲言又止把下面的话咽了回去。李铁林还想问月草为什么混到这步田地,一想到自己不也是混到这步田地吗?所以他把下面的话也咽了回去,他不敢问,也不想说了,月草的事与他的事多多少少是有关系的,现在她不愿意说,他也不能强求满腔深情无法表达。他知道不论他做什么或说什么,月草现在也不会对他说出真正原因。女人离婚自有她的道理,至于为什么离婚还是不问好,何必勾起人家的伤心事呢?李铁林接过月草手中的苹果筐与她并肩同行,这时他发现在月草的背后还有一个男人在远远跟随,他误以为是月草的男人也没介意,依然陪着她往前走。大约过了两站地,李铁林回头看看,见那个男人还跟着,他便小声地问月草:“他是你男人吗?”
“我哪有这样的男人?”月草笑着直摇头,李铁林不解,更加小心地问着:“不是你男人为啥跟着你?”月草回头瞅了一眼那个男人,的确不远不近的跟着,于是她不屑地吐出几个字:“我也不认识他是谁呀?”
“这就奇怪了,不是你的男人为什么他总跟着你?”李铁林站住,截住那男人问着:“你为何跟着她?”
“不是我愿意跟她,是她说让我跟着到地方送我一个苹果。”那个男人边说边用袖管擦鼻涕,原来是个傻子,李铁林在心里惊叫,月草,有你的,玩笑开到天上去了。李铁林后来才知道那个男人是月草的远房亲戚,缺心眼,只因他总偷吃苹果月草才让他跟着自己,说到地方后就给他一个苹果吃。
李铁林当时并不知内情,一直误以为他就是月草的男人,结果他也闹出了一串笑话。原想问问月草以前的事被这个男人一把鼻涕甩得他直想吐,不得不提前与月草告辞了。于是,李铁林与月草的感情就像两条文雅的小溪,不知不觉间碰撞着流淌着,默默地对望着,静静地流淌着,是那么的清纯那么的真洁,然而,命中注定这样的两条小溪是到不了一起的。李铁林发现月草对他很留恋,走了很远很远还站在那里回头张望,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李铁林有些后悔,当初他没有继续追月草,如果继续追下去也许月草早已是他的人了。可是那时李铁林确实没有爱月草的心思,连一点点爱意都没有,直到现在看见月草美丽的身影,这才产生一丝淡淡的爱意。也许这就是一个男人的活思想,他走南闯北这些年见过不少女人,但都没有一个让他心动。可是男人也有普通的心病,李铁林也不例外,他对月草独有情钟。然而,事态变革时过境迁,当初没有机会表白现在有这种想法为时已晚,一切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了。
人在中年,对爱情似乎已不像以往那么向往了,李铁林也是如此对女人自然冷淡。但看见月草后他对异性的渴望突然强烈起来,不怕见笑,他被人整来整去都不愿离开这个单位,其目的就是为了月草。月草在,李铁林在,月草走,李铁林也走。月草是太阳,李铁林就跟着月亮走,不是有一首歌吗:“月亮走,我也走,我跟阿哥到村口……”
不同的是李铁林是阿哥,他跟着月亮走。当然这只是李铁林内心想法,现实生活中他是有家室的人,他不能作对不起妻子的事,也不想见异思迁。可是他还是见异思迁了,也许这就是男人的共同通病,更是当代男人的爱情观,不过爱归爱,恨归恨,李铁林内心还是喜欢月草。哪怕看她一眼,跟她说一句话,也不枉他喜欢她一回。这次意外相逢让李铁林心中温暧了好几天,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碰到月草好多次,但她都羞愧地绕过他也不说话,再也没有对李铁林流露出一丝笑容。他断定,月草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从经理那里回来后,连续好几天,李铁林也没有心思采访任何人,也许他是看到经理影响了他的写作情绪,毕竟当过几天自己的领导,事已至此写不写都已失去意义。回顾自己写书出书的经历,李铁林更是心有余悸,《人生有丑》给李铁林带来了空前绝后的麻烦,也带来了灾难,这场官司背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也不会给任何人好处。至于李铁林的小说怎么写,人物形象如何刻画那是以后的事,目前的任务就是放松精神,放松思想,放松生活,放松改造。
李铁林不再为写这部小说感到烦恼,感到沉重,也不再为他采访谁不采访谁伤脑筋,或绞尽脑汁,他认为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现在,李铁林不安的是关于他的未来生活和前程,他不知他将怎样度过中年度过老年,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没有人为他发任何低保,凭着中年的特殊体力他可以打工可以做任何重体力活。然而,他又不甘心这样委屈生存,毕竟他追求文学这些年好歹也有学历,他应该找一个相当自己的工作单位。可是命运不济,他无数次希望着,等待着,无数次地碰钉子,无数次地将希望化为泡影。可怜这些年过去他也没能找到一个机会,不能找到施展他才能的岗位,也不能放弃文学去蹬倒骑驴。
其实李铁林完全可以打工生活,如果不是为写作他是什么苦都能吃的,他没必要非在写作这棵树上吊死。问题是他喜欢写作,他的愿望就是写作,他的理想就是写作,他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其实,不论多成熟的男人也有矛盾心态,此刻,李铁林的矛盾心态与社会有些格格不入。有时,李铁林怀疑自己选错了行业,甚至怀疑自己没有文学天才,每当看见有很多专业作者写不出东西而痛苦时,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文学毕竟是个人事业,若想在此寻求发展必须依靠个人的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效果,否则一切都徒劳。
当李铁林送别月草离开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他忽然产生了这种矛盾心理,在此前他是那么渴望那么迫切地写出这场官司背后的内幕,揭发那些人在执法的同时干非法的勾当。然而,经过这样短暂的人生休整后,他又产生了不采访任何人的念头,不为写作而打搅别人,尤其是那些是真是假争执不休的时候,他对文学界和个别作者更是看不起。当初他为写这部小说时就有这样信念,如果有人让他为钱财而写他一定要拒绝,以后他也多次为了这种信念而努力。
然而,如果说他过去完全是一种报复心态,是对法官的不满,是对社会的不满,也是经过这一阵子的喧泄,经过这暂短的人生休整他的思想终于有了飞跃。这就是谁也不能完全否定文学的虚构性,谁也不能把生活中的事实与作品中的事实划等号,这是没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谁知绕来绕去又绕了回来,而且是他也被绕了进去,甚至忘了虚构这一说。可见人的矛盾心态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像这场官司背后,写来写去还会有新闻发生,还会有奇奇怪怪的事发生。而且是就在李铁林稍一停顿的工夫,在他走路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这就是真实的文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才是亘古不变的。
就在李铁林这种矛盾心态左右摇摆之际,突然传来消息说这里要成立一家报社,李铁林听了高兴得跳起来,凭他的成果和为人,凭他的能力和条件,他调进报社是没问题的。如果真进了报社,当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