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商-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李铁林的书销往天南海北漂向海外,他的情绪突然高涨,不知不觉之间更加刻苦起来,而且对妻子有了说不出的感激。近期以来李铁林连写带校对几乎成了连轴转的机器,从早到晚没有空闲,不时地往外地报刊投一些稿子。编辑和朋友约稿他能不从吗?何况作家就是写东西的,如果他不靠写作扬眉吐气谁知道他受过多少苦难呢?如果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还有谁肯买他的书呢?每当他看见电视里有某某作家由于写出一本书被炒红时他心里就发毛,再不出名他这辈子真的就要被毁真的一事无成了。
为了更好地调节自己,李铁林利用当作家这个牌子接触人多将自己的出分送他们求得帮助,然后缩小朋友的包围圈尽力少接触人少接触事,如果需要找朋友帮助他尽力坚持每个朋友处只打一站或简单唠几句便赶紧忙于事务,毕竟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他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节制自己他真的写不出东西了。
曾几何时,朋友抱怨李铁林现用人现交,他听后无可奈何自己就是这种人,可是他又不能解释,话多失言他还是少说为佳,所以朋友们的话他只能是听之任之。他知道如果不这样他写不出作品,再说他一个小百姓发出那么多言论干什么,莫不如节省时间写出精品。现在的李铁林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自己写,自己编,自己出版,自己发行,一条龙服务;一条是创办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成立自己的公司,以自己的实力闯入市场。这两条路不论走多远都有时间限制,都有精力限制,都有一份稳如泰山的回报。这回报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风雨雷电水土人情都会帮助李铁林,否则他将一事无成。
不过话又说回来,筹备公司对李铁林来说仍旧是两手攥空拳,一无资金,二无钱财,三无地方,有限的资金都被他投入出了书,而且造成积压资金收回率非常低,即使这种情况李铁林也没有失去信心,他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现如今作家的大势已去若不改变这种状态都将没有抬头之日。还像过去那样依附别人过日子的岁月恐惧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靠自己的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勇于探索靠自己的不断拼搏,这些才是作家最实际的精神体现。眼下李铁林面临的就是创业的艰难险阻,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建成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如果没有可观的经济实力想在社会上混出一个模样来是绝对不行的。这也是一个文人或作家如何生存的关键问题,中国的文坛早已不像十几年前那般轰轰烈烈了,作家的身价一跌再跌,日子过得贫困潦倒,如此恶劣的环境不改变行吗?
为这李铁林发誓非要建成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不可,创一番事业这似乎比写出一本书或出一本书要难得多,更加体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创造能力。可是想法虽然好,李铁林又面临过去的重复问题,办公司只能是一般商业性公司,想办文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之类是不能的,如果办这种不对口的公司不如不办,不如像现在这样自由写作自由出书不用交任何费用。何况自费出书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将书销掉可以赚钱销不出去也没关系,等到中国老百姓都有了钱后兴许有好前景,李铁林在心里多次这样安慰自己。这时他已从痛苦中挺身而出,不再为过去而烦恼,一切随缘。
第一百零九章、经营炒作
东北的天冷得邪虎,连续几场大雪封天封地,渐渐地把人的思想情绪都冻结了,李铁林也是如此每天面对积雪发愁。尽管马路上有人扫雪,但一些街道和山区的路仍旧不能走,只能是望雪兴叹。这时节李铁林在家里写东西很不顺手,主要表现他心情平静不下来满脑子都是销书的事,整天思索办公司的事被钱搞得一筹莫展,没钱什么也办不成一切都是空想主义。李铁林明白为了积蓄办公司的钱财他只有勤奋写作多积蓄一些稿费,然而他的心情就是难以平静,只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调整。殊不知这一调整就是一年过去,李铁林仅得稿费三千元,不及打工者的半月工资。
李铁林羡慕那些年轻人,他们可以随波逐流四处打工钱都不少赚,而他不行。上有老下有小,他的父母老了他对老人相当重要,即使外出打工他也要先安排老人的生活,他不忍心离开老人。当年他就是不想让老人为自己担心,才离开部队,让老人天天看见儿子放心生活,现在他有些后悔离开报社,不然他也可以有一份稳定收入赡养老人。可是后悔也没用,他做什么事都感受到力不从心,他想办公司没有钱,他想出书没钱付印费,还想尽儿子的孝道还是没钱,这个时节他被钱苦死了,他真正感受到钱对人的重要,感受到以往他所保持的清高太苍白了。世上的人需要钱呢?谁不在为钱四处奔波呢?惟有他还在傻瓜似的写作,长此下去他还能写下去吗?他病了怎么办?他老了怎么办?能道他就不想吃一点好东西?不想住一点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坦率地说,这时的李铁林是真的后悔了,他后悔他当初为什么走上了文学之路,如果写点新闻似的东西写点领导满意的作品他也不会落到今日之下,如果没有那场官司他也不会走投无路至今也没有一份稳定工作。可是后悔有什么用?他还是他,还要往前奔,朝前闯。市场经济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作为想写下去的作家来说面临的任务就是一个字:变。变思想,变观念,变手段,变写法,变出一切可变之法,写出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然而写作是容易的事吗?现在许多作家都在炒作,李铁林依然如旧。
李铁林发现前一阵子文坛上不在意谁写出多少作品,而在意读者知不知谁的作品,这是由于炒作而发出的一种内心呼唤,而且是由网络炒作成功的。为此李铁林不赞成这种炒作,如果一个作家真有这样的读者群,真有这样的叫好声,这是好事说明这个作家有威信,怕就怕没有这些叫好声而是人为的炒作,这就让人望而却步了。李铁林后悔涉入文坛并不是他对文学本身的后悔,而是他对自己的才气不足后悔没有打好基础,眼看纯文学没有多少市场了,而他还在写纯文学,不写离奇古怪的故事,这就是他的清高所致。现在李铁林忽然想通了,他在后悔中振奋起来,他清楚办文化公司比登天还难,于是他再次想到他的书,生活再次把他推上了书商之路,惟有销售自己的书才是上策。
怎样销售自己的书呢?李铁林遇到了一个他一生最大的一个难题,他知道推销书就是一个求人的过程,这对于万事不求人的他来说也是一个坎。不求人怎能行呢?怎样迈过这人生的坎,怎样迈出这人生的第一步,对他来说仍旧是一个新的考验。首先他得装孙子,还像过去那样为人处事是不行的,不论官职大小有权无权他都要求人家买他的书,既然是求人家就要说好话说软话用冷脸去贴他们的凉屁股。有时李铁林感到这样做有些缺德,可是不这样做他更觉得没面子,违法乱纪的事不想干又想把自己的书销出去他不委屈求全行吗?何况赚的是钱不是面子,想赚钱不低三下四谁肯赏钱呢?
在生存的低谷中李铁林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将前几年积压的书打到一个销售目录上往全国各地发出信涵,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收到几份订单。他觉得这种方式就像出租车捡客一样多捡一个就多收到一份的钱,销书也是如此只要有订单就会有款寄来就会有收获。李铁林把这种方式叫积少成多自负盈亏,稍闲不足的是这种方式需要时间需要机会也需要市场,他始终不渝认为自费出书最能检验作家的真功夫,用庄稼人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作家自费出书好不好受不受读者欢迎放在市场大潮中检验一下就知道了。图书市场不因为你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而崇敬你,也不因为不是作家会员而冷落你,只要你的作品写的好市场有反应就有读者。现在的问题是你敢不敢把你的作品拉出来检验,敢不敢接受读者和市场的检验,这就需要胆量和勇气。眼下李铁林面对的就是一个市场,他要把他的书推向市场,也要象做生意一样与人讨价还价。如此厚脸皮除了李铁林还有谁肯低三下四呢?
以前李铁林曾经说过自费出书是一种高级乞丐,如今真应了他的话甚至比乞求还不如。因为李铁林销书是在一种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他不敢张扬担心那些人会找他麻烦惹事生非,渐渐地他觉得秘密销书有些做贼似的感觉,他为什么不能名正言顺地求人销书呢?清晨起床李铁林顶着严寒冬季的风霜拎个装满各种书刊和旅行包往自行车后座货架上一放就骑车远去,有时到机关有时到乡下有时到厂矿还有时到学校,只要是个单位有公款进出的企业他都要服务上门,成功与不成功全凭运气。
一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口干舌燥嗓子发哑,往床上一趴再也不想起来整个人如同拆卸的机器成了一堆废物。看见李铁林疲于奔命妻子心疼了一次次地劝他别出去了,大不了积压几本书就当你从来没有这些书没有赚过这些钱,可是妻子的劝告更坚定了李铁林的信心他不相信这条路走不通。就在李铁林为销不出书发愁时,在法院工作的贾雨露来找他说她们要成立一个图书馆需要许多书,可她们不知买什么书好于是想起李铁林是个书商就找他来商量。同时给李铁林带来一个消息,说他的举报信受到重视,已经把人大主任逮捕了,丑女和她的孩子也被收入监狱,李铁林可以扬眉吐气了。
可是李铁林并不为这件事高兴,因为这样下来他又伤害了几个人,他本来是一个文化人,一心一意写作,一心一意生活,从来不想与谁争什么,可是生活中就是有人对他看不起,如果不是他们谋害自己他也不会对人产生报复。既然如此,李铁林知道机会来了,他将自己的书挑出几本卖给法院,然后又把他的书与一些朋友出的书换了几本再卖给法院,这样李铁林的书增添了品种,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法院也成全了朋友,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贾雨露把一张支票交给李铁林时,她惋惜地说:“可惜呀你没有娶我,如果你娶了我就不会遭受这些挫折。”
李铁林将支票揣入怀里,笑逐颜开地说:“未必,如果我娶了你说不上比现在还惨。”
贾雨露脸色一下就变了气呼呼地说:“你还是这样固步自封,看来这辈子你是不想改变了。”
李铁林点了点头默默地告辞了。他知道贾雨露哪样都比妻子强,可是他不能抛弃妻子再娶另外一个女人,不论什么情况下他的人品不能倒。他与衣飞的事足够他醒悟一生,还有于红这也是让他思索不断的女人,他更不能将北京的不愉快带到家乡,若真如此他在这里就真呆不下去了。贾雨露将李铁林送到楼下,两人在街头缓缓走着边走边谈笑风生,过往行人不断地回头张望。他们当中有认识李铁林的,一看他与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法官并肩而行便窃窃私语,李铁林知道他们说什么,因为这分明是贾雨露的安排所以他不怕别人说长道短,谁愿意说什么由他们说去他心里没鬼什么也不怕。
“听说你出的书都积压了,是不是让我帮助你销一部分?我有许多关系说一句话够你跑半年的。”贾雨露在僻静处站住,回头对李铁林说:“你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还是让我来帮助你吧。”
李铁林头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