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初长成-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饭的过程中,纷纷倒是恍惚间记起前世这个时候家里的橘子确实放了许多没有卖出去,一直到过了年才处理干净的。
她那时几乎不管家里的事,对这事也记得恍惚。只记得那时她的婚期都近了,她有一次还见父亲拉着一车橘子出门。
这些恍然间出现在脑海中的事情,让纷纷知道:希望橘子价格涨上去,恐怕是没有希望了,说不定还要降。
一家人边说着话,边各自想着事,边吃着饭。晚饭结束时,天上的月亮早已是又圆又亮的了。秦母收拾了碗筷去厨房洗刷,纷纷对又一次问她酒壶在哪里的父亲道:“爹,我去帮娘刷碗了。您今天就别想喝酒了,明天一早我保证把酒壶还给你。”
“爹,你要是去拿了酒壶偷喝酒,我真的会很生气生气的。”纷纷走到厨房门口时,回头强调道。
“知道了,知道了,快跟你娘刷碗去吧。”秦老爹摸着大黑的脑袋答道,而大黑也是乖顺的卧在那里,两只耳朵微微地耷拉着。
秦母听见父女二人的谈话,回头对进了厨房的女儿道:“就几只碗,娘一个人就行了,去跟你爹说话吧。”
油灯已经从外面桌子上移到了屋内,照着厨房里黄黄的,暗暗的。纷纷看着灯光下母亲微含笑意的面容,边走过去边笑道:“我在这里跟娘一起说话,顺便帮个小忙。”
秦母听了从心底发出笑容,“好吧,你只在旁边看着就行了”。虽然母亲这样说,纷纷还是挽了袖子要上前帮忙。她确实不喜欢这厨房里的事,可是如今让她和父亲在外面乘凉,留母亲一人在厨房洗碗她又做不到。
------题外话------
有没有点儿清新田园风?
☆、二十二 农家乐事(4)
母女两个快结束厨房里的洗涮工作时,秦老爹在外面喊道:“纷纷,好了没有?”
“就要刷好了,爹你怎么不出去外面乘凉唠嗑呀?”纷纷在厨房里对着外面回答道。
“爹等会带着你去南边大路上散步去,出来的时候带着打火石”,秦老爹在外面大声道。
秦老爹虽然喝酒,却从不抽旱烟的。如今听见父亲要打火石,纷纷不禁疑问道:“娘,爹抽烟了?”
“没有,谁知道这个时候又要打火石做什么呢?”秦母拿抹布抹着手中的盘子道,“你出去吧,问问你爹干什么呢。”
纷纷见也没什么活了,便从灶台上拿着打火石出去了。到了外面就见父亲正坐在凳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两只黑狗一左一右的卧在他身旁。
“爹,要打火石干什么呢?”纷纷走到父亲身边问道。
“爹带你去烤火”,秦老爹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然后就唤着两只狗往外走。
纷纷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大热天烤什么火呢?“爹,您是不是整天喝酒把脑袋喝坏掉了,大热天烤什么火呢?”纷纷追上带着两只狗走出门去的父亲问道。
“爹的脑袋坏掉了?”秦老爹见问,回头看了看女儿,随即笑道,“是你这个丫头没记性才是,你忘了往常夏天知了多的时候,每到晚上爹都带着你在树下点上一堆火。那树上的知了被树下面的大火一烤,就一个个儿的往火堆里掉。……”
“哎呀,我只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嘛,那咱们快去吧”。说着纷纷就拉着父亲快步过了木桥,直到南边大路边一棵很粗的杨树——这样的有一二十年树龄的大树,上面的知了是最多的——边才停了下来。
这里的知了很多,往往要到十月中下旬才会销声匿迹。而这里的人们并不认为那从地下钻出来的虫子可以做来吃,除了有小孩子们会捉些拿回家喂鸡鸭,大人们只有在被树上的知了吵得心烦时,才会注意到这些日益繁盛的东西。
于是夏季夜晚人们没事时,就会找棵树龄高的大树,在下面点起一堆火苗蹿得很高的火。不消一会儿树上的知了,就如下雨一般的往下落了。
农人们则远远地围着这火,谈谈家常,讲讲这在午间叫得人心烦的知了。
而纷纷最喜欢这样的活动,看着一个个黑色的知了从树上落下,她就感觉很有趣。对于被火光吞噬的知了,她几乎没有升出过什么同情之感。
秦老爹和女儿选好了大树以后,就从路边地头晒着的玉米秆中抽出一捆,拉到树下边来。纷纷则在一边就着月色,捡些树上落下的枯枝。
大黑小黑这时早撒欢儿地跑到了旁边还长着庄稼的地里,在里边噗噗通通的乱窜一番。两个家伙在这样的夜色中,似乎特别的兴奋。
等父女二人把火点起来时,秦母也走了过来。“这是拿的谁家的玉黍秆子?”秦母远远地就向秦老爹问道。
“应该是铁柱家的吧”,秦老爹一面答一面回头朝着刚才那玉米杆子的地方看了看,然后确定道:“就是铁柱家的。”
秦母这时走到了火堆跟前,“哎呦,那明天可就等着铁柱娘在咱们门口转悠着骂吧”。她看了看才着起来的火堆笑着道。
铁柱娘可是梁河村里有名的一号人物,若论骂街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想当初她家少了一只母鸡,那可是整整在村里骂了半个月。干过农活回家吃过饭就站到大街当众骂开了:“哪个天杀的偷了老娘的鸡啊,昧良心的……”一直骂到该去地里干活了,才收起架势走开,下地回来再继续。
每当家里少了点东西,这女人就当了活似地,推了碗就去街上骂大街。虽然这地头晒着的玉米杆子不值钱,秦母还是想到了铁柱娘骂街的样子。
“明天你见了她跟她说一声,再把咱家的橘子给她兜个一二十斤不就得了。”秦老爹显然也是想到了铁柱娘的厉害,便这样道。
秦母点了点头,忽而又道:“说起来家里的橘子熟了,纷纷她二伯娘也没有来家里摘过橘子呢。要不然明天我去给他家里送些去。”
纷纷二伯娘和大伯娘是很不一样的人,她娘家里光景很是不错,如今两个儿子跟着他爹做木匠,家里很是有些闲钱。所以纷纷这二伯娘是很不屑像大嫂那样占她家的便宜,不过你若给她送去她也不会不要的。
但是纷纷家里给送去橘子,和她上门来摘感觉上又是不一样的。纷纷二伯娘或许是很喜欢这种优人一等的感觉,几乎每年都是秦母把橘子整了一筐给她家里送去。又或许是她就算准了秦老爹不会不让媳妇给她们送的,总之是这二伯娘从来没上门来摘过橘子。
“你明天中午凑个空给他家送去吧,”秦老爹道,“他是哥我是弟,橘子熟了他不过来摘着吃,我不能不送过去。”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秦老爹又补充道。
秦母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家里摘下来的橘子还有多少?”秦老爹停了会儿问道。
“柴房里还有两筐”,秦母答,后又问道:“你明天去县里还要带着橘子吗?”
“不带”,秦老爹道,“你把那两筐挑着好的捡出一筐来,我明天去县里时顺便拐到你们村里给纷纷她二舅送去一些。”
纷纷的姥姥还健在,如今跟着大舅一家住在县城里。或许是想到了这一层,秦母道:“要说好的家里倒有一筐,昨天纷纷她大伯娘摘得那一筐个个儿都是好的,被纷纷扣下了,现在还在柴房里放着呢。不过给二哥家的和大哥家的同等份儿,大嫂知道了又要说了,再说了娘又跟着他们住,咱们又找他们办事。”
“这样吧”,秦老爹想了想道,“给大哥家里送去两筐,二哥那里一筐。这都是些个不值钱的东西,大嫂想来也不会多说什么。”
纷纷一边看着火堆,一边暗笑父亲的粗线条:哪个人跟你一样,把什么都看的不值钱呢?
秦母想了想这样也好,她本来想说就那两筐里随意挑出一筐给二哥那里送去的。“这样也行,我回去就把那两筐挑拣一下。”她随即道,心中却暗叹了一口气:种了这么些东西,每年成熟了都要想着给亲戚家里送。也没见过谁家的麦子熟了要想着给亲戚家里送的,谁让只自己家里种了橘子呢。
☆、二十三 农家乐事(5)
纷纷这里一边听着父母的闲话,一边不时地抬头朝树上看看。或许是树高,或许是火不够旺,总之纷纷瞅了这一会子也仅有十几只知了落下,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壮观场面。
见父母这时都停下不说话了,纷纷便道:“爹,再添些柴吧,火不够旺”。
“好,今天非把这一树的知了都给烤下来。”秦老爹听了女儿的话就大声应道,说着就又要去拉玉米杆子。
秦母见了忙道:“可别拿那铁柱家的了,再走两步不就是草儿家的?”看着秦老爹依言绕过了铁柱家的地头,秦母又笑着补充道:“草儿娘可要比铁柱娘好说话多了,要再拿她家一些,明天你就是给了她橘子她照样要说的。”
纷纷也跟着父亲去草儿家地头拿玉米杆子,大黑小黑此时早从地里窜了出来,兴奋劲头儿也稍减了一些。不过这时仍是调皮的跟在纷纷和秦老爹身后,一只扯了一根玉米杆子,歪着头向着火堆跑去。
这下面纷纷和父亲加足了柴,倒没一会儿火苗就蹿得老高。树上的知了没一会儿就哗哗的往下掉了,一个个黑色的知了就像下黑冰雹一样,掉到了火堆里。
“这些知了真傻,刚才火小的的时候也不说飞走。”纷纷看着这一下子不下百只的从树上掉下来的知了,笑道。
“哈哈,就是说,这些笨知了哪能像我家纷纷一样想到这些呢?”秦老爹跟女儿说话时,往往没几句就哈哈大笑的,这时又是大笑着打趣。
“爹你说我说的不是吗?如果这些笨知了像我一样了”,纷纷说着两步来到母亲身边,“那不是说你也和知了一样了吗?”
一家三口都笑了起来,来只狗许是闻到了烤知了的香味了,围着火堆转来转去。
“白日里只听到这些知了乱糟糟的叫,吵得人头昏脑胀的,也不知个数目,这样一看还真不少。”秦母微笑着道。
后来秦老爹又说到了他们小的时候几个人,背着大人去摸些知了猴烤着吃的事情。纷纷被父亲这句话一提醒,想起了以前和碧儿在一起时——她们是白天睡觉的,树下的蝉鸣吵得她们不能好好休息。——她在无法休息时跟纷纷提到的,在他们那里这知了猴都被人捉来吃,只剩下了很少。
纷纷听她说怎样把这知了猴烹炸了吃时,一直觉得不可思议,这种只有鸡鸭吃的虫子,人怎么能吃呢?这时听着父亲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们小时候烤知了猴吃的事情,她心内竟也起了尝试的想法。
纷纷跟父母说了要捉了知了猴吃时,母亲强烈反对,父亲却如往常一样很支持女儿想法,虽然他并不以为那种东西好吃。
“爹,我去家里把小鱼篓拿过来,等会儿捉了知了猴好放在里面。”纷纷见父亲同意,便兴奋着说道。那个小鱼篓还是秦老爹特地伐了竹篾给女儿编的,原因就是那一段时间纷纷迷上了捉鱼。
“纷纷,你要捉多少啊?”秦老爹问。“还要再跑回家里拿鱼篓。”秦老爹这样问是因为他相信,女儿捉了那知了猴至多吃一只就不会再吃。
当然了,在秦老爹的想象中,那知了猴仍是埋在火堆里烤烤,然后被女儿捏起来皱着眉头尝一尝。
见父亲一脸“你捉两只尝尝味道就行了”的神色,纷纷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