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初长成-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他,一直只是一笔交易。然而如今,这个女人又是这样毫不遮掩的表露爱意。
自从他的所爱出嫁之后,他便常常以为婚姻中可以无爱,但是爱情之中却不容许另一方的缺席。“然而对于你的爱,我却注定了要缺席”,之维淡淡地看了不远处的女人一眼,心中缓缓道。
正无言中,那边传来了秦母的声音,说是要去个人帮忙抬橘子。之维没有说话,几步跨出就朝着声音源处去了。
之维走后,纷纷杂乱的心绪有些定下。阿宿却被这一上午的事搅得没有任何心情摘橘子了,这时便转着橘叶走到纷纷身旁道:“我还不知道你竟然还会害羞呢?”
纷纷不禁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可不是像你一样,那么脸皮厚。”
“纷纷,你再这么看我,我就以为你是故意要给我抛媚眼了。”阿宿又笑纷纷给他的白眼,“我敢打赌你这么看你那个未婚夫一眼,他马上就会为你倾倒了”。他又满是自嘲地、或者是别有深意地补充道。
纷纷以为他这是在笑自己在之维面前不含蓄,想了想便抬起眼眸,对着阿宿认真道:“我就是喜欢他,为什么要遮遮掩掩的?”
阿宿看着她说这一句话时脸上泛起的红晕以及发光的神采,不禁抬手抚到她的脸颊。他不知道自己说些什么,只疑问道:“是吗?”
纷纷看着他恍惚的神色,忙拍下他的手,狠狠道:“当然了,我骗你干什么?”
阿宿被纷纷拍得回神,笑得有些疏懒:“我看也是,你确实没有必要骗我,瞧瞧,脸都红了。”说着他就又抬手要抚上她的脸颊,并带着一副笑嘻嘻的浪荡子神色。
纷纷一边躲着他的手,一边道:“阿宿,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阿宿却没有停下动作,似玩笑般的大手追着她的脸颊,碰到了就捏捏。她躲开时,大手便又追着捏了上去。“不客气,你要怎么对我不客气?”阿宿边笑着问道。
这时旁边传来了秦母故意的咳嗽声,“纷纷,那边树上的橘子红的比较多,你去那里摘吧。”秦母见两人听到声音都忙回过头来看她,便对女儿道。
纷纷看到了和母亲抬着一大筐橘子的男人,突然有股把头埋在地里的想法。“他一定看到了,他会怎么想我呀?”纷纷在心里急急地问自己。
秦母又对纷纷说了一遍,她才像回过神似得突然“哦”了一声。秦母便又对阿宿道:“阿宿,你也帮着把你们摘好的这两筐扛到前院吧。”说着朝着相邻树下的两筐橘子示意了下。
阿宿点了点头,应了声:“好的”。不着痕迹地看了眼微低着头的纷纷,他扛起筐子就率先走了。
秦母摇了摇头,便也和之维抬着橘子出去了。
“大黑小黑,快回前院里看着家去”,秦母在前面院子里倒了橘子回转时,对跟着她过来的两只大狗轻斥道。
纷纷听到母亲的声音,便小跑着迎了过去。两只正要转身去前面看家的狗,见了纷纷过来又都摇着尾巴凑了上来。
纷纷推着大黑凑到她手边的脑袋,问独自一人回来的母亲道:“之维,和阿宿都回去了?”
“阿宿回家去了,说是怕一会儿他娘担心”秦母笑着说道,然后稍停了下。“之维呢,还没走呢,在前面洗把脸就过来了。”
纷纷听了又故作不在意地轻斥了大黑小黑,要它们去前院里看家。
正说着之维就走了过来,纷纷朝他看了看,没有说什么话。之后三个人便在一处摘橘子,秦母不时地说一两句话活跃一下气氛。
其实秦母倒是想走开想让这两个人在一起摘的,不过想着刚才的事又怕她走开了,留下女儿一人会不好意思。
正午时之维不顾秦母留饭,坚持要快点回去。“家里正浇地呢,我还是快点回去”。之维对留他吃饭的秦母这样道。秦母想了想便不再坚持,只是道:“明天你们家里忙就不要过来了。”
之维道:“没什么的婶子,只有北地里那几亩,今天一天就能浇好了,种麦之前还有几天的空闲时间。”说着就走出门去。
纷纷忙对母亲道:“我去送送他”。然后也追了上去。纷纷叫住了前面的人,解释一般道:“我和,阿宿只是好朋友,我只拿他当哥哥的。”
之维停下脚步,转身看着纷纷,他有一股冲动,想对她说:“我没法爱你”。可是又觉得这样说有些太突兀了,想了想便隐晦道:“我知道,这些你不用跟我解释的。”
纷纷脸上一些会发光的东西因为他的这句话有些暗淡,不过转眼间她就又恢复了,问道:“你明天还会来的吧?”
之维点了点头,似乎有些无奈。“嗯,我先走了”,他这样说过就转身离去了。
☆、十九 农家乐事(1)
秦老爹在未时末就驾着车子到家了,当时纷纷在房间里歇午。秦母一人坐在院门口树荫下边纳凉边做针线活,两只黑狗卧在她的近旁,将长长的嘴巴放在前爪上眼皮微微合着,看模样甚是惬意。
这里虽已是九月天气,但是午间的时候还是很热的,橘子也不适宜在这个时候摘。
秦老爹的车子一转进村南大道上,秦母看见了,然后就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等着。两只狗早就恢复了活力,先后站起身,朝着远处秦老爹的车子奔了过去。秦老爹未到门口就问道:“纷纷呢,又出去玩了?”
秦母迎着上前,笑道:“没有,这会儿正在屋里睡觉呢。”秦老爹听了又笑问道:“真的在家跟你摘了一上午的橘子?”
“可不是,我看咱家纷纷越来越像个大姑娘了”,秦母一边跟着秦老爹的车子进了大门,一面道。“咱们跟老任家这门亲事是定对了,女儿也跟着收了心了,再不像个假小子似得满山乱窜了。”
秦老爹听了话满脸的笑意遮都遮不住,毕竟当初是他坚持要为女儿定下这门亲,如今见以前强烈反对的女儿这么喜欢,他当然很有成就感了。
“纷纷,快出来,爹回来了。”秦老爹刚把驴子拴好,喂上草料,走到院子里就这样大喊道。“再睡晚上就睡不着了,快出来,看爹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你可别这么大声叫了,睡得好好儿的被你喊醒了要跟你急的。”秦母从厨房里端出一碗水递给他,笑着道。“在镇里吃了些什么,用不用我再给你做些吃的?”
秦老爹摆了摆手,语气平平道:“和一些老伙计在小馆子里吃了碗面,现在还饱着呢,不用做。”停了一会儿才又像是接着秦母上一句话道:“这会儿睡了,晚上睡不着了又该折腾人了。”
秦母见丈夫的语气虽不热络,但比着以前也要好了很多了。便想着是女儿说他的一些话起了作用,可是她心中仍然有些疑惑:“到底你是听了女儿的话才要对我好些,还是你本来就想对我好些,只是借着女儿的话才慢慢转变的。”
二十几年的夫妻不是白做的,秦母自认在心中是很了解这个丈夫的。
纷纷精神奕奕的走了出来,丝毫没有大睡初醒的朦胧。“爹,你看你,不就是以前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要你带着我去山里玩了吗?”她笑着撒娇道。
“还不就是?”秦老爹故作惊讶道,“那时候大冬天的,让爹半夜里跟着你满山乱转,你就不怕狼把咱父女俩给叼走了?”
纷纷不禁被父亲认真的样貌惹得大笑,“爹,你天天喝酒,身上的肉都臭了。狼可不喜欢,才不会叼你呢。”纷纷止了笑道,“再说了,不是还有阿宿吗?阿宿可是很厉害的,虎豹豺狼都害怕他呢。”
“那小子也就那两下子还可以,整天穿着打扮就跟镇里的小混混儿差不多。”秦老爹被女儿说自己臭,脸色也变得臭臭的,接着道。“那个小子整天的也不把个脸洗干净”,秦老爹很是看不上的补充着。
纷纷怔了怔,他脸上确实不是这里沾些灰尘就是那里沾些,应该是故意为之吧?纷纷看着不忿的老爹,心想:“要是他把脸洗净了,头发梳得整齐了,还不知道要有多少女孩子看见他走不动道儿呢。”
纷纷决定换个话题,伸出手笑着问父亲道:“爹,你不是说给我带了好东西,是什么啊?”在秦老爹摸着往荷包里掏东西时,她才注意到了父亲满身的酒气。
“爹,你偷喝了多少酒啊?不是说只能喝一壶的吗?”纷纷也顾不得要东西,掐腰质问道。
“哪有什么偷喝呀,在镇里遇到了几年不见的老伙计,爹能不喝些吗?”秦老爹满有理的反驳道。
“哼,我看至少又多喝了半葫芦。”纷纷哼声道,随后转向一直笑着也不插话的母亲道:“娘,今天不要让爹进房,让他一个人抱着酒葫芦睡厨房吧。”
秦母听了这话,忙拉住纷纷,似责备又似教导道:“都多大的姑娘了,说话还这般没遮没拦的,被外人听了可是要笑的。”秦老爹眨了眨眼,不说话,只解荷包,从荷包里拿东西。
纷纷咕哝了一句:“知道了,娘”。然后就趁父亲不备,抢过了放在一边的酒葫芦,道:“今天这葫芦我先保管,明天再给你啊,爹。”
秦老爹似乎没反应过来,随即不在意道:“来看看,这是什么?”秦老爹手里拈着一双小小的耳环,正对着纷纷,蛮有把握的以为女儿见了耳环就会放还酒壶。
纷纷抱着酒壶,然后接过耳环。下面只坠了一个星点大的小花,虽不精致,胜在小巧可爱。“嗯,漂亮,女儿很喜欢”。纷纷边看着耳环边道,心中觉得很幸福,父亲每次外出都会给自己带些东西,不论大小。
秦老爹先是满意的笑了笑,然后才道:“把酒壶给爹,你去屋里带上在镜子跟前照照好看不”。虽然他现在酒瘾没犯,并不想喝酒,但是酒葫芦在自己手上才算放心啊。
纷纷笑着摇了摇头,却是看见了老爹前襟处露出的一点红布。纷纷暗自猜测,这不会是父亲专门给母亲带的东西吧。
她没有犹豫,就一伸手将红布扯了出来,原来是一个红布包,里面包着的仍是一对耳环。不过这对耳环比起纷纷手中的,多了几分典雅的感觉。不用说,这肯定是要送给母亲的了。“爹,您给娘也带了呀?”纷纷笑着揶揄,“不过怎么不拿出来呢?难道是要偷偷地送给娘亲?”
秦母笑得有些幸福,这老秦虽然平时对她没有几句好听话,但是这些首饰之类的东西他偶尔外出时倒是都给自己带的。不过眼下她却是责备女儿道:“才刚说过,大姑娘说话可不能这么没遮没拦的。”
秦老爹咳了一声,把话题扯到了今天的橘子价格上。原来今天的价格又下降了些,成一文钱七斤了。
☆、二十 农家乐事(2)
往年还有客商下到乡下来直接把橘子收走,再通过大船,沿着运河往上,输送到京城等北部一些不适宜种橘子的地区卖出。
可是今年周余县北,京城以南的一些地区橘子大丰收。再加上北部又受了灾,客商们收橘子也都是到了郦城县就停了,那里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橘子园。不像周余县这里,种橘子的农户根本不集中。不仅不能招来客商,反而要受到郦城县南下的橘子冲击。
今年北部地区又受了灾,橘子销往北方本来就受影响。如今又有郦城县的橘子大量上市,周余县这一片的橘子价格被冲击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往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