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唐往事之叹银杏-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秋雨一阵凉,地上还没来得及收拾的落叶开始腐烂,行人不小心踏上去,藏在落叶下的积水便挟持着刺骨寒气乘机而入。
所以这个季节也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
兰陵公主大病了一场:她缠绵病榻近一月,虽然不过是普通风寒,但时好时坏的,也拖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完全康复。
听说廋了一大圈。
听说皇上长叹一声,不置可否,由着她自生自灭。
兄妹之间的情分,终归是淡了。
汉王杨凉被囚禁数月后,病重身亡。皇上虽然留了他一条性命,却弃之不顾,衣食虽然丰足,却没了自由。
听说也是死于普通的风寒感冒,听说他拒绝服药,由着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安然而逝。
听说他临终前长叹一声:“终于可以再见父母兄弟了。”
有时活着是种折磨,死亡反倒成了解脱,生死之事,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心态。同是被囚,废蜀王杨秀就活得很好,听说每日纵酒,喝醉了或是酣然大睡,或是打骂下人。
不喝酒时,也会在院中练几套拳法,或是耍一耍兵器。
心情如何虽然难说,身体倒是健健康康的。
皇上的四个兄弟,也就剩这一个了。
唯一风光的只有皇姐乐平长公主。那一日皇后娘娘亲出宫门迎其回宫,几百米的仪仗,多大的面子,多大的荣耀啊!
各种各样的传言谣言在京城里飞扬,象满街乱跑的落叶,扫也扫不干净,今日飘扬在空中的,明日也许就沦落于泥里了。
老百姓们对皇族的生活永远抱有极大的兴趣。在他(她)们心中,皇族的子女们个个丰神俊逸、才识丰富,过得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享有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
什么叫神仙日子?他们过的不就是快乐无忧的神仙日子?
象乐平长公主那样的尊贵荣耀,也不知是修了几世才有的福报哦!
乐平公主原本打算静悄悄地回宫,但一收拾起来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光静训的衣裳、玩物就是几十个箱子。她的贴身嬷嬷姓周的左劝右劝,她是一丁点也不肯留下。
她仰着头很认真地说:〃宫中不比祖母家,缺什么都好到街上去买。〃
宫中规矩多,缺什么都得往上报,再经皇后娘娘统一审阅后交由太监统一采购。
这一来一去就得好一阵子,哪有自己府上来的自由?
以前宫中自然是无人敢驳乐平公主的单子,但时过境迁,她这张老脸是否还有同样的份量?
这孩子,说不懂事,也懂事了;说懂事吧,终归还是个孩子。
〃随她吧!〃乐平公主叹了口气,心想:这一入宫,不知何时才能再出来了。
她们的住所安排在清阴殿。
清阴殿的确是个极清雅幽静的庭院,地处偏僻,四周种满了青青翠竹和参天大树,人在其中会觉得自己身在山林,飘然世外,浑然忘了这是全天下最富贵豪华的皇宫。
静训满脸喜色,她最害怕的是宫中的规距,最喜欢的恰是这一派自然风光。
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杨丽华的脸色不喜不忧,她沉默地打量着这座庭院,面无表情。
阿竹的脸涨红了,她暗暗瞅了公主好几次,没敢吭声。
倒是她身后的月嬷嬷微笑道:“此处如此清静,倒正适合公主清修呢!”
这月嬷嬷脸色发黄,上面星星点点地长了不少雀斑,眉间的川字纹、讥讽的笑容、还有微暴的门牙令整张脸呈现出一份愁苦凶悍。
看上去就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年嬷嬷,是那种争强好胜却又偏偏境遇不佳因而牢骚满腹的老女人。这种女人到了中年往往会长出一脸横肉,哪怕明明在笑,也充满了敌意和嘲讽。
这位月嬷嬷据说是乐平公主早年在北周宫中的侍女,当年宇文赟欲杀公主时就是她拼死报信才救下了主子。后来她离宫嫁人,倒也常来信请安、问好。最近丈夫得病新亡,她膝下无子,无依无靠,所以又来投靠旧主了。
长相虽然差了些,言谈举止却无可挑剔,不愧是在宫中待过的老人。
不但阿竹对她很客气,就是长公主本人都敬她三分。
不过一看就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当然谁也没想到这位月嬷嬷竟是前朝五大皇后之一的元乐尚乔装打扮而成。
而一向沉默寡言的元乐尚肯出言相劝是因为这地方静则静矣,其实是专为失宠妃子所设,而且是那些需暗地里严密监视的失宠妃嫔。
这竹林、这大树,都是再好不过的隐身场所。
别人不知,可这秘密如何瞒得了这两位前朝皇后?
这安排之人,不知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看来杨丽华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了,她的诉说也不全是谎言。
那个湿润如玉的少年如今竟这样心狠手辣?弑父杀兄、逼死妹夫、幼弟,如今连家中厥功至伟的长姐也不肯放过?
那他又岂能放过戚家村?
这一次会不会是羊入虎口?她带来的人可能平安返回戚家村?
元乐尚这次一共带了三个小丫头来:一个是俏丽活泼的小娟,最善收集情报-小娟在厨房里帮忙,几日下来便东家长西家短地与大家混熟了;一个是精干廋小的小青,轻功一流,专司传递情报,平日里帮着洒扫跑腿,丝毫不引人注意;还有一个是长相平凡的小兰,一手暗器出神入化。她平日里混迹于绣坊,看上去就是一个勤勉老实的绣女,任谁也想不到她挥手间可取人性命。
戚老大的脸虽然绷得紧紧的,事情却安排得面面俱到。
乐平公主以入宫为由,遣散了一批下人,又买入了一批人,这三人便陆陆续续地进了府,除了月嬷嬷和乐平公主,谁也不知道这三人是谁。
连乐平公主的心腹阿竹也不知道。短短几日,这三人已彻底融入乐平府中,如滴水归海,全无痕迹。
而元乐尚归来后的表现也令杨丽华颇为放心。
事已至此,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如果只求自保,总是可以的吧?
所以乐平公主微微一笑,淡然说道:〃月嬷嬷,你说得很对。〃
作者有话要说:
☆、重蹈覆辙
日子如水般地淌过,秋去冬来,树上的枯叶所剩无几,余下的几片在风中瑟瑟发抖,无言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但遒劲的枝干却沉默着继续最后的抗衡。
它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已然逝去,横在它眼前的不过是寒冬,漫长的、孤寂的寒冬,连这最后的几片枯叶也终将离去。
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没有心情来多看它一眼。
很快,大雪将把它完全掩没,寒风将吹进它的每一条缝隙,这世上已没有任何东西能给它些许庇护、丁点温暖。
可它依然倔强挺立,默然承受。
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难以击垮的。
乐平公主初回皇宫时的忐忑终于渐渐平静下来。这院内院外就算危机重重,表面上看来却是风和日丽,一片和祥。萧皇后不但当日便亲亲热热地前来看望,还安排了不少仆役过来侍候,场面上真是给足了面子。
同行的还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曾为宫廷护卫官,出入后宫本是平常,但时过境迁,他早已荣升为太仆少卿,是皇上身边数得上的红人、心腹。他怎还会在后宫转悠?
她一看见他冷漠阴森的目光心中就暗暗发寒。
此次入宫与宇文化及难脱干系。
难道这两个孩子竟不小心将杨玄感所说之事泄露出去了?自己一再叮嘱此事干系太大,不可透露半分,他们竟置若罔闻?
她心里暗暗叫苦:他们以为她真能只手遮天?他们难道没看到皇上对自家亲人的冷血无情?
他们难道没看到宇文家族今非昔比,已不是她一个区区皇姐能得罪的?
这两个孩子竟不懂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萧皇后笑眯眯地说:“此次修缮清阴宫,宇文少卿出了不少力。他特来向皇姐请安,顺便问问皇姐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她瞧见宇文化及似乎是无意地抬了一下头,正遇上她探询的目光。她清楚看到他眼中闪过的一丝嘲讽之色。
他很快又恭敬地低下头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她冷冷说道:“此处如此清静,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宇文少卿真是费心了。”
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她淡淡扫了一眼身旁的月嬷嬷,她看见月嬷嬷正警觉地打量着宇文化及。她想:很好,元乐尚避世多年还是宝刀未老。
如果能早日找到宇文化及与刺客勾结的证据,宇文化及就难逃一死。
那样,这个贱奴出身的宇文家族也将轰然坍塌,杨素家族将再次独占鳌头。
这才是杨玄感的如意算盘吧。
她心中明了,所以想介身事外,但如今看来已是不可能了。宇文化及一天不倒,她们一天不得安宁。
宇文化及是杨玄感的肉中刺,却是她的眼中钉,而且是一枚剧毒的钉子。这枚钉子一日不拔,她寝食难安。
她脸上浮现出一派和暖的笑容:“美娘你看,孩子们转眼就大了,能够替你分忧了。我们只等着享他们的福了!”
皇后脸上的笑容虽然还是那样亲切,却慢慢、慢慢地僵硬了。她冷冷扫了一眼低着头的宇文化及,淡淡说道:“可不是吗?”
长安城的风越来越冷,叫啸着预告着冬天的到来,行人的脚步越来越匆忙。年初的雄心壮志还有泰半没有完成,一年四季却只剩了最后一季,怎能不令人心慌?
怎能不令人想念江南的风光?此时的江南当是江水绿如兰,江花红似火吧?天高气爽,秋风拂面,恰如江南女子温柔多情的眼波。
新帝筹划已久的江南之游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所有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匠们在对几百艘船做着最后的检查和修整,特别是那座雄伟壮观、四层高、能容纳几百人的龙舟。
乘着这样华丽恢宏的龙舟沿着运河巡游江都,这是要流名青史的壮举啊!
还有几百人的侍卫队、几百人的仪仗队……他们代表的是赫赫大国的赳赳雄风,能有幸入选的个个英俊挺拔。这段时间这些人更是日日操练,一切都务求尽善尽美。
皇上慷慨激昂地高呼:“朕要的不是游玩之乐,朕是要通过此次巡游来昭示本朝实力,来震慑四方邻国。”
宇文化及应声高呼:〃皇上圣明,皇上这是不战而胜,是上上之策哪!〃。
群臣一片奉承赞扬之声。
先帝励精图治,戒骄戒奢,国家虽然兴盛,官员们的生活却清苦。新帝上台后气象一新:东都洛阳开始兴建,运河开拓行将动工,再加上这即将开始的江南巡游,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
众官员被禁锢已久的心都跃跃欲试了。随着京城楚国公府的大建,各处官员也纷纷开始修缮自己的府邸。
高颍、贺若弼、宇文弼等一班老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却又心有不甘。一朝君王一朝臣,他们何尝不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然过去,但浴血奋战打下的天下就这样听之任之地由着新帝挥霍糟蹋?
难道在有生之年他们又要见证北周历史的重演?
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宫中清阴阁的方向:这天下是杨家从宇文家夺来,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比乐平公主更有资格来劝说皇上?
但乐平长公主却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