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美人殇-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分析的头头是道,蒙武也觉得句句在理,可是,他始终隐隐感觉有些不安。
楚,楚军大帐。
早在秦军驻扎安陵之时,项燕派出了百余名通晓秦人风俗会说秦话的人乔装打扮打探了军情。此时,他对秦军的情势了如指掌。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燕的总体方略是这样的:弃淮北,保淮南,将郢都以北全部放弃,为保护郢都以南做好充足的准备。
军中有将领不接,问:“将军,您放弃如此多的国土,万一失手,郢都可就不保了!”
“我何尝不知郢都城内大王重臣皆在,此等重要性我岂会不知?”项燕平静的答道,“我之所以放弃周边防守城池是要让秦军孤军深入。”
“可是将军,如此不驻军的诱敌深入也未免太低级了吧?”
项燕摆摆手说:“非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再说,秦军不会因为怕我军退防就停滞不前,要知道,他们这趟可是来灭我楚国的!”
“可……我等始终感到心中不安。”
项燕笑了笑,站起来来到地图前对大家说:“诸位请看,我放弃的城池分部极为广泛,城池空洞且相聚较远。我布下三点迷惑,若他李信蒙武看不透,必败也!”
大帐里众将皆拱手相向,异口同声道:“请大将军指教!”
29。…第二十八章 李信伐楚2
“第一、城中无辎重军用粮草,虽有百姓与军吏,但要维持大军则捉襟见肘;第二、丢失的城池实为投降秦国,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可以立刻倒戈,从背后给秦军以致命打击;第三、这些城池秦军需分兵驻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秦军骁勇,兵力处于劣势都可以险中求胜,更何况二十万秦军主力。我等聚各族之兵十五万已很不易,若兵力再处于劣势,此战凶多吉少。”
楚国将领认真的听着,是不是的点头认可,心中的崇敬悠然而生。如此看来,项老将军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已经将这场战役谋划的针针见血,我等只需听令即可。
项燕接着说:“秦军国力雄厚,善于打持久战,此诚不可与之对峙。我军各族兵勇各自怀胎,时间长久定会出现裂隙,因此我军必须与秦军速战速决。”
“项老将军,末将这就有些看不懂了。”一位将领拱手问来。
“请讲。”
“按理说,秦军远道而来,力求速战,我军以逸待劳,当避其锋芒才对,为何要速战呢?若要速战,为何等到大片领土沦陷,才要决战?”
“将军问的好!”项燕不动如山的说,“此战的确有不和兵法之处,然也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今敌我国力不同,楚国虽没有经历大的战争,但多年来各族内部勾心斗角,庙堂黑暗,没有打大仗的国力。而秦国已灭天下四国,实力倍增,决不可与之消耗。至于为何到现在才开始准备决战,是因为战机还没有到。”
“如果摆开阵势决战,我军胜算几何?”
项燕笑了笑,示意将军们稳稳坐下,说:“秦军虽勇,主要靠刀一般的铁骑冲锋与剑一般的重甲步兵的交相呼应。这种战法,在平原大地上的确天下无敌,屡试不爽。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放弃淮北平原,收缩兵力在淮南的主要原因。但在郢都城外,大家可以看看,地形起伏,密林丛生,河流交汇,这是秦军的冲锋与重甲兵无力施展的地方。现秋季,水面瘴气铺面,秦军定然不明其危害,必然影响军心战力。相反,我楚国将士训练已久,天时地利与人和样样占尽,难道不可与其一战吗?”
“老将军处心积虑,我等愿听军令!”
“传令!全军将士各饮黄酒一碗,驱热解毒,在城前摆开阵势严阵以待。左军五万,右军五万,中军五万。全军备足坚硬盾牌,长矛兵为主力,弓箭手压阵,以本族八万江东子弟为先锋,出发!”
楚国士气高涨,各族兵勇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秦军三路大军会师郢都城下,秦军将士一片欢腾。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秦军战史上没有过的奇迹。会师之日,李信下令全军明火起炊,大吃一顿。暮色中,炊烟袅袅,欢声笑语在秋风中弥散。
蒙武独自一人站在帐外,目光迷离的看着眼前的楚国都城,不算雄伟,但还算坚不可摧。没有咸阳城的气魄,建筑的风格流露着南方城市的安静和与世无争。不知为何蒙武的心一直不能安稳,没有依据,有的只是多年战场的直觉。
李信与将士干了几杯后也尾随蒙武来到大帐外,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位蒙氏后裔的想法,之见他端着两杯温酒,把其中的一个杯子递了过去,微笑的说:“蒙将军,深秋夜凉,喝杯热酒暖暖身子吧。”
蒙武离开拱手接过,弓着身上说:“谢李将军。”
李信把酒杯向前一伸,蒙武自然的将酒杯迎过去,一声轻响两人喝了起来。李信看着蒙武笑着问:“蒙将军是不是还是放心不下?”
“那到不是。”蒙武立刻说,他心里清楚已经定好的方略不能再做改动,假使两位主将都不能一条心,那么这个仗是没法打的。
蒙武接着说:“李将军用兵如神,末将对此敬佩有加,只是……只是在担心一些问题。”
“将军请明示。”李信笑着说。
蒙武没有看他,低着头继续说:“第一、我军攻城掠地,一路纵横驰骋势如破竹,虽然为大秦开疆扩土但也着实占用了一些兵力,这无疑会影响到我大军的整体战力。第二、我军在明楚军在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的局面让我们对项燕主力一无所知,若楚军优势明显与我军决战,真不知结果会如何。第三、郢都城外地形复杂,对我军的骑兵冲锋影响很大,这也许也是项燕放弃淮北平原的原因之一吧。以上三点,不知李将军是否考虑过。”
李信深情的看着已过不惑之年的蒙武,心中的敬佩悠然而生。蒙氏能够在秦国立足,靠的不仅仅是战场杀敌,更多的则是处事周全,心细如绳。但是李信此人虽然狂傲,但不盲目自大,这些问题他也是做过考虑的。
李信说:“蒙将军忧虑则是,此三点的确是决战中我军的劣势。不过蒙将军多虑了,我逐条来回答你的三点顾虑。”
蒙武说:“洗耳恭听。”
“第一,我军攻城掠地,的确分兵,但对大军整体战力影响不大,主力精锐全都一路纵横。重要的事,这些城池隶属我大秦后为我军的后勤补给做出了很大作用,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第二,我军军威响彻楚国大江南北,不叫“明”,而叫“势”,对方只会闻风丧胆,觉没有决战之勇气。而且楚国贵族各自用兵自重,地形崎岖,集中兵力的难度极大,我料项燕的兵力即使占优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第三,淮南地形虽不如淮北平坦,但我骑兵冲杀的力量不会锐减,即使骑兵受阻,我军步兵战力也远在楚军之上,定能将项燕的军队斩杀殆尽。
李信的剖析有理有据,蒙武也无话可说,他只是凭着一种感觉,一种战场上特有的感觉,但是这不能当场军队的作战方略。
不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当然不会明白,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新鲜空气中都含着沼气,一种可以让人浑身发软的湿毒。蒙武不了解,李信更不会懂。
秦军大营安在河流的交汇处,一是为了取水方便,同时也尽可能的避开树林,让地形空旷起来。只是他们不知道,南方的河流不同于北方,被阳光照射过的河面到了夜晚则会产生一种特有的气体,无孔不入的进入了秦军将士的皮肤里。
天微微亮,黎明的寒冷袭来之时,雾气中的火把突然亮起,喊杀声响彻整个秦国大营。
“报告将军,楚军来劫营。”
李信已醒,对禀报之事冷笑一声说:“我没有去找他,他到先来找我了。传令!全军迎战!”
秦军战力果然强的惊人,在经历的稍稍慌乱后立刻稳住阵脚,与杀入大营的楚军狭路相逢,没有一点点被偷袭的狼狈。楚军也是精锐尽出,与秦军对杀时没有半点惧怕,一时间竟分不出胜负。
半个时辰后,楚军有些力不从心了。秦军铁骑已经重新集结,对着楚军集中的地方猛烈冲杀。骑兵对步兵,至少3比1的战斗力,何况这是秦国精锐铁骑。
楚军开始撤退了,一直向郢都城下撤退。李信下令全力追击,因为他看见郢都城下旌旗招展,他要一战灭了项燕。
楚军撤向郢都城下与项燕中军汇合,与此同时楚国数千弓箭射向秦军铁骑,李信眼看自己要吃亏,下令停止追击,于是两军正式对垒。
李信打马向前,对着楚军中军方向一拱手说:“敢问哪位是项老将军,请军前说话。”
楚军沉静了片刻,从中军中走出一人,骑上部下为他准备的战马,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军前。
李信看着眼前的将军,一副桀骜不驯的表情挂在黑黝黝的脸上,没有一丝楚国贵族的娇生惯养。明亮的眸子闪着自信的光芒,晨风轻轻吹拂脸颊,带动着红色的披风,一身正气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项燕先开口了:“秦国真是人才济济,李将军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信拱手还礼,说:“在项老将军面前,晚辈不敢自大,楚国庙堂黑暗,否则也不会让老将军在绝境逢生的浪尖上挣扎。”
“哦?哈哈哈……”项燕大笑,“看来李将军胸有成竹啊!”
李信说:“胜负已分,我军踏灭楚国就在此时,我真心奉劝,秦国爱才,望老将军弃暗投明,我王定亲自迎见。”
项燕没有答话,只是笑了笑,他抬头看看已经初生的太阳,觉得到时候了。对李信拱手一抱拳,调转马头回去了。
李信莫名其妙,但没有放在心上,当他回到军中时,蒙武立刻上前对他说:“将军,有点不对劲。”
“如何不对劲?”
“说不清楚,我总感觉项燕在等什么,否则他不会把我军从营帐中引出又不急于决战了。”
李信笑了笑,说:“那就速战速决吧,免得夜长梦多。”
这个时候,梦已经多了,阳光出来照在秦军将士的身上,体内的湿毒在光合作用下慢慢的发生了反应。渐渐的,很多将士感到头昏目眩,甚至有些体质较弱的士兵开始呕吐,一时间军心打乱。
蒙武大惊,李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心中一震,就在这时,楚军战鼓齐鸣,杀声震天,雄赳赳气昂昂的向秦军杀来。
30。…第二十九章 李信伐楚3
李信大怒,拔剑向前一挥:杀!
前一晚,李信与蒙武对饮了不少温酒,虽不是对症的驱毒黄酒,但也有效的化解了体内的湿毒。军中不少将士昨夜也饮了酒,还保留着六七成的战斗力,当军令一出,全军依旧奋不顾身的冲向前去。
秦军的毅力强的惊人,很多湿毒深重的士兵在上吐下泻的同时依旧可以挥舞手中的长剑与楚军搏斗。有些士兵四肢无力手无寸铁,便直接向楚军扑去,对着脸颊耳朵咬去,活生生的撕下一大块肉来。
秦军在这个时候还遇到另外一个困难,那便是地形的影响。此地虽不是茂密的树林,但树的密度也远远大于他们安营扎寨的河边。秦军铁骑在冲杀时,一来不能够全力冲击,稍不留神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