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天长久词 >

第24章

天长久词-第24章

小说: 天长久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乙骇一跳,公子已下了床,急匆匆开门出去。
  小乙连忙跳下床,跟了出去。
  只见沅姑娘睡的那间屋,被屋后那棵青杉压倒屋顶,坍塌了大半土墙。那棵杉树还着了雷火,点了稻草,熊熊烧起整间屋子。
  小乙慢了半刻,公子已要闯进那火里去。
  却不料有人叫道:“我在这里。”
  公子与小乙皆回过头,只见井亭下,阿沅站着一动不动,手捧着一个四尺长的白布包裹,一脸雨水,一双眼睛冷得很。
  赵洵看阿沅完好无损,想说什么,又说不出什么,有些魔怔了。
  小乙才晓得虚惊一场,他看看沅姑娘,又回头看看公子。
  公子不曾穿鞋,雪白罗袜踩在泥水里,又脏又湿,他也忘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说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千万不要爱上什么人,不是什么好事。
  

  ☆、妙人何往

  小乙走到阿沅近前,打量她所捧之物。阿沅一言不发,递到他怀中。小乙接过,沉得很,隔着发旧的白布,还有一点异香。
  他不解,迈步进了未塌的屋子,将那物搁在桌上,层层解开,厚茧一般的裹布,足有丈余长,到最后揭开看清,小乙脸色骤变。
  那旁的几户人家听得动静,又见火光,纷纷出来看觑。
  小乙正迈出门来,向他家公子道:“那白布里裹着的,是一个幼童的尸首。”
  赵洵回过神,往屋里走去,阿沅听了这一句,自然也进了屋。只见桌上停一具干瘪的尸首,肌骨尚存,年纪不过十岁左右,是个男童。
  赵洵不语半晌,方吩咐小乙道:“让人进来认认。”
  小乙领命,稍迟,外头几个村民都要来看,几人进了屋,看见桌上一具尸首,有些惊慌,再细认一番,都说是叶寡妇家失踪的乌头。
  阿沅见那尸首并无伤痕,只有那异香愈发重了,道:“小乙,你摊手瞧瞧。”
  小乙尚不解,只是老实摊开双手,众人一瞧,只见他手上肌肤发黑,小乙骇了一跳,撸袖一瞧,那毒已漫到手肘,如染了黑墨一般。
  小乙不禁哀叹,他出门未看黄历,才一日就中了两回毒!
  幸而这毒不大厉害,他也还受得住。
  只是他回过神来,有些不妙,若适才沅姑娘不将乌头的尸首递与他,他不会徒手解开,若不徒手解开,他不会中毒……沅姑娘竟拿他试炼未知之数?
  此时,阿沅打量他一眼。
  却说那些村民晓得人命关天,赵洵一干人等的底细又不明了,索性上前拉扯住赵洵,要押往村里,寻主事人裁断。
  赵洵不与他们计较,轻轻一避,坐在一旁稻草床上,道:“几位稍候片刻。”
  公子气度慑人,那些山野村夫不敢小觑他,也肯静候在一旁。
  赵洵脱罗袜,穿上鞋,振振衣裳,吩咐小乙道:“你且等在此处,我正有些话要打听。”
  他忽而又向阿沅道:“你替我瞧瞧,可有凌乱之处?”
  阿沅看他一眼。赵洵本就生得俊美非常,如有鬼神附体一般,此时眉眼里含着笑意,愈发光彩照人。只是他衣冠有些不整,若去见外人,有些失仪。
  小乙见机,伶俐道:“小的手上有毒,有劳姑娘了。”
  阿沅并无言辞,近前几步,踮着脚尖,抬起手轻轻扶住赵洵束发的玉冠,将那几绺逸出的头发抿齐整了,又将衣襟揩正,她神色淡淡,再看他一眼,道:“好了。”
  赵洵点点头,道:“你在此处歇一会罢,我随他们去去就来。”
  说着倒像他领那几个村民见人一般,迈步先去。
  阿沅坐在稻草堆上,沉默而已。
  小乙却是中毒也不肯清闲,问道:“姑娘从哪抱来的这——”他目光落在那白布裹尸上。
  阿沅道:“屋子塌了,自梁上隔板落下来的。”
  此乡一带屋宅,墙略高出寻常几尺,添了横梁隔板,作避潮之用。小乙想道,这沅姑娘命带灾星,果非常人!只是这乌头也非死了一日两日……
  他纳罕道:“这凶手也奇,杀了人,抛尸也可,埋尸也可,怎的偏偏藏尸此处?”
  阿沅目光冷冷,道:“巴中有一派医家,若他们手上死了孩童,为免来世冤孽,暗暗发墓,将那孩童尸首,用白布裹得严实,口含丹砂,封住生魂不得投胎。”
  小乙听得这一句,近前看那尸首,嘴唇微露,他轻轻一捏,果然口中含住一丸丹砂。
  他沉思道:“姑娘所说的医家,可是云中门?”
  阿沅点头,又疑道:“云中门弟子多半隐居在鬼婆峰,怎会来这小小的七柳镇?”
  小乙听了,不再言语。
  阿沅打量他一眼,他瞒着什么要紧话不说?阿沅才要问,小乙道:“姑娘折腾半宿,请歇息片刻,小乙去门外守着。”
  说着小乙步出门去,掩上门,站在檐下。
  阿沅见小乙走了,问是不必问了。
  那乌头的尸首停在桌上,她也不在意,索性靠着稻草养神静候。
  却说不知赵洵向那白水村的人,如何巧言令色一番,将近天亮,那村里人竟肯送来马车、船夫,也肯让赵洵带走乌头的尸首。村里主事人盛情,还备下一桌接风洗尘的午宴留客,赵洵倒是婉拒了。
  这时,天上长唳一声,一只雪白的海东青盘旋落下,小乙看了,折臂接着,那海东青略扑楞翅膀,便在他臂上歇住不飞。小乙取下鹰脚的竹筒,有一封霍珍的飞书。
  他恭敬递与公子细看。
  原是霍珍一行到了月塘镇,崔家并不见崔碧珠、小泥鳅姐弟,和尚机敏,挨门挨户,在崔家远亲找着了崔碧珠。
  崔碧珠既现身,必有些要紧话说,飞书上不曾多言,只道“真相大白”四个字。
  赵洵看过,递与阿沅看。
  阿沅看过,晓得有些线索,至于此处白水村里,也打探不出什么,不如回七柳镇去。
  于是,一行人即要离开,小乙用村民送来的竹篓,收好乌头的尸首,盖好毡布,后背背着,随公子、沅姑娘坐上门前马车,径去码头坐船。那些村民驾牛车,一路相送,小乙稀奇,问公子是何故。
  赵洵道:“捐了义学。”
  小乙道:“公子善举,造福一方。”
  赵洵点头而已,阿沅听了,微微一笑。
  几人到了码头,将要上船,忽而有一个粗布衣裳的女子,自那坡上远远挥手叫道:“几位可否搭个便船?”
  说着那女子赶上前来,迎面瞧清是赵洵与阿沅,有些不信,又认了一认,笑道:“巧极了!原是你们这对妙人!钱塘阔别多年,二位可还好呀?”
  阿沅细细认她,竟是钱塘绝歌台的青娘,五年前,她原是那绝歌台首屈一指的歌妓,大曲、杂歌、散调,无不精通,但她也有一些痴,因母亲去世,即发愿抄写佛经万卷,曲自是不唱了,钱塘之人都说可惜了她那歌喉,送了她一个“阿佛姬”的名号。
  阿沅微微一笑,道:“青娘要往何处去?”
  青娘笑道:“说来窘迫,我因手边钱财散尽,还剩一件首饰,要到镇上当铺换银子、买些米粮度日。”
  说着青娘取出袖中一个帕子,揭开一半,露出些光彩,可巧那霍珍的海东青,最喜金银闪耀之物,从那天上骤然扑下,大翅凛凛,转眼将那金钏叼着,扑愣一声,旋翅飞去了!
  骤然一来,青娘怔住了,回神方才叫道:“我那金钏儿!”
  小乙见了,呼哨一声,却也驱使不动那海东青,只得道:“姑娘莫急,那鹰是我霍大哥的宝贝,左右飞不出七柳镇,姑娘的金钏,一定原物奉还。”
  青娘听了神色稍缓。
  赵洵见此情形,道:“这也是前缘,七柳镇上还有个故人,甚是挂心你的安危。”
  “哪位故人?”青娘不解。
  小乙一听公子称呼她为“青娘”,悟出来,笑着请道:“姑娘先上船罢。”
  青娘左右没有出路,点点头,跟着阿沅一行,上了那船。
  船夫撑开大船,此时雨势停了,水涨却未下,峭壁间激流浑浊,也有些颠簸。
  青娘坐在船上甲板,稳些了,方才向小乙问道:“哪位故人要见我?”
  小乙笑道:“姑娘于某年某月,是否曾在浔阳楼唱过一段大曲?听说那曲有扼云之势、撼楼之威,闻者无不悚容。”
  青娘听了,谦道:“他人过誉了。”
  小乙却摆手,笑道:“姑娘太谦,彼时,浔阳楼有个厨子,因当班做菜,听姑娘大曲,心向往之,却不得见姑娘一面,引为撼事。后来,这厨子慕姑娘之名,游玩钱塘,却不料姑娘孝义为大,已罢曲而隐,不巧得很。”
  小乙侃侃而谈,他口中的厨子,正是程莲。
  青娘听了,并不言语。
  小乙却要卖弄程莲的本事,道:“姑娘不晓得,这厨子的手艺也是当世一绝,他本是浔阳楼的大厨,为了得见姑娘……”
  赵洵轻轻咳嗽。
  小乙听了,回过神来,青娘与程莲尚未谋面,若他将话挑明,恐青娘生了厌烦之心,幸而公子精通风月,出声提醒。
  阿沅瞧这情形,笑而不语。
  小乙收了这段话,转而向青娘道:“不知姑娘可曾听过那龙肉做馅的饺子?”
  青娘闻言笑道:“世上还有这等奇物?我却没福得见。”
  小乙笑道:“这是那厨子的拿手好菜!”
  青娘不解,小乙道:“数年前,我家公子与门下十来个伴当,慕浔阳楼之名,曾包下他家一处雅间。众人拣大桌落座,不分贵贱。因我家公子要试那厨子的清浊,命下人出了几道题目。”
  “什么题目?”青娘听出兴味,笑着问道。
  小乙道:“因众人杂坐,却要请那程莲,寻出众人的头领来,且寻人不可靠猜,要说出一番道理。”
  “他可猜准了?”青娘笑问道。
  小乙笑道:“程莲不慌不忙,下楼做菜去了,一道一道端盘传上来,都是世间罕见的功夫!却说那席菜,最后一道,是一碗饺子。”
  “这碗饺子又有何玄机?”青娘问道。
  小乙笑道:“饺子并无玄机,只是众人才用了几口,那程莲便正色禀道,浔阳江上今早钓起一只金色鲤鱼,一半已化作龙身,当真罕异!
  他费了一百两银子,才将那鱼买下,用那一半龙肉作馅,包了饺子,过水煮了,只给合桌上下,身份最显贵的客人呈上,旁人的饺子,只受用一些寻常鱼肉。”
  阿沅听得这一句,微微一笑。
  赵洵看她一眼,他被人戏耍,本不光彩,但见她会心,他也不免微微一笑。
  小乙笑道:“众人一听是龙肉作馅的饺子,都要细瞧,一瞧,便瞧到了公子的碗里。那程莲笑着向我家公子作揖,道,贵客在此,题已解了。”
  青娘听了,也轻笑道:“你口中这厨子,原来也有些黠慧。”
  小乙道:“等姑娘到了七柳镇,与他见上一面,才晓得他的人品呢。”
  青娘笑着点头。
  几人闲话着,船行急流,载着一行人,向那七柳镇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画壁盗马

  霍珍、和尚早回到七柳镇上一步,歇在城隍庙。
  霍珍瞧那海东青飞回,也向常步影说了一声。常步影引了几个伴当,到码头接公子爷等人。
  霍珍另有一事,也不待公子吩咐,向秦花娘、乐放道:“贺家老二贺瓒大抵是得了贺大的飞书消息,也从扬州城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