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杨家将同人)少年杨家将之潘皇后-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我带了家里珍藏最近的好酒,爹都舍不得喝,这次拿出来给你践行,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亲自给大哥和猪肉荣他们满上酒。
“好酒!”喝了酒,潘豹稍微从强烈的对比中振奋起来,“妹妹,你放心,大哥一定会凯旋而归的!我还有你亲自求的平安符呢!”潘豹摸了摸腰间的荷包。
杨将军和杨五郎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我只来得及远远和他们颔首示意。
送走了大军,很快就冷清了下来,正当我百无聊赖之际,柴郡主来信说是太/祖宝藏有了新的线索。
按我说这个小黑诡异得很,不过杨六郎和郡主都不怎么怀疑他,我们遇袭落入陷阱他又折返相救,让我觉得可能是我多心。
耶律斜坐阵朔州,利用潘豹急功近利的缺点,诱敌深入。
朔州首战,辽军大胜,大挫宋军,潘豹所帅宋军精锐损失惨重。
猪肉荣力能扛山,以一当百,掩护偷神和鼠王救走了潘豹,全身而退,使他免于阵前受辱,也等到了杨家军的增援。
杨业救回潘豹心中暗暗摇头,感叹潘豹的有勇无谋,以及潘蝉对潘豹的了解。
性命虽然保全但是到底让潘豹在军中威望大失,这时候猪肉荣提醒潘豹:“元帅的护身符还在吗?”
潘豹一摸腰间哪还有护身符的踪迹,一脸颓然道:“在乱军中丢了。”
偷神笑道:“元帅莫怪,小的一时手痒偷看了荷包里别的东西,不如让小的告诉元帅。”
“潘姑娘写了一封信给元帅。”
“大哥:汴京府中,你败绩初显,不肯听愚妹劝告。今日之败,权作教训。想我潘氏一门显达,人杰辈出。父亲随世宗太/祖赵炅南征北战一统汉室,武艺高强,智略过人,位极人臣。哥哥幼承庭训,禀赋过人,目之将才。
将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国威不少损失。若能一战成名,便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杨将军从北汉到宋室身经百战,人称无敌,威震契丹,辽人威风丧胆,空穴来风,虚有其名呼?
耶律斜与大哥年龄相当,五岁能文,七岁能武,十三岁成为辽人的巴图鲁,统帅辽军,小儿止啼,所向披靡。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杨将军忠烈勇猛,有智谋,虚怀若谷,胸襟广阔,杨家将勤于操练,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耶律斜贵为大辽皇室子弟,智勇双全,宏谋远略,料敌如神,身经百战,恩结士心,得其死力。
古之名将,安边立功,在德不在众,故谢玄以八千破苻坚百万,今日耶律斜以弱克强。
韩信亦受□□之辱,望长兄铭记今日之辱,卧薪尝胆,勤学苦练,修炼品性。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与兄共勉。
妹怀嬴。”
这封信落到了朔州城内耶律斜手中,他看了觉得实在有趣,适逢太后传召,就呈给萧太后御览。
写信之人,一手飞白体,飘逸灵秀,今草为主,行书辅之,具有章草韵味。
观其落款知道出自女子之手,太后笑道:“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 观其书迹,确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气魄。
耶律斜笑道:“不及太后远也。”
萧太后受用,身为女人在八卦上面太后也不能免俗,调侃道:“耶律斜,这家信当中盛赞你和杨业,将你们二人相提并论,引为典故。此女身为宋人,对你的事迹如数家珍,是否称得上你的知己?”
此时耶律斜对潘蝉的感官比较复杂,两个人年龄相若,都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见过潘蝉剑舞的倾城之姿,少有男子不被吸引,此时读到她再心中对自己推崇备至,深感美人妙语解颐。
所谓枭雄,不可能没有一丝丝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绮念。
可是醉红楼之事如同悬在头上的剑,扎在耶律斜的心中的刺,他虽然不在乎对方是辽人还是宋人,未必能不介意自己刚刚救了她就将祸事引到了醉红楼。
大宋之行,耶律斜接触最多的当数关红,其次才是潘蝉。关红敢爱敢恨,做事认真,口利心软,像一只坚毅勇敢的母狼,很对耶律斜的胃口。
辽人以狼为守护神,狼对危险有一种动物的敏感。耶律斜和关红很相似,他们在第一时间趋利避害选择对于自己更简单有利的对象。
耶律斜像狼一样危险,所以关红开始接受杨五郎;潘蝉像罂粟花一样有毒,他让自己陷入对关红的追逐中,何尝不是对潘蝉的一种逃避。
“好了,言归正传。”萧太后见耶律斜沉默,当他默认,反而切入正题,“这次召你回来就是要让你潜入大宋争夺太/祖宝藏,增强大辽军力。”
耶律斜不甘心错失为醉红楼一干人等报仇的机会,奈何太后倚重,舍他其谁,君恩莫负,只好领命而去。
潘蝉早就通过偷神的嘴,告诉潘豹,辽军可能会撤换主帅,而潘豹的面相是败中有胜。趁耶律斜离开,宋军集结兵力,潘豹上书改由杨家将为主力,重新部署围攻朔州。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3更,╭(╯^╰)╮
☆、太/祖宝藏
我们一行人终于找到太/祖宝藏,却需要金斧权杖才能打开宝藏之门。此金斧权杖却牵扯著当今皇帝弑兄夺位之事。
杨六郎坚持要查明真相:“为了大宋朝纲,金斧权杖理应重现。”
哑叔:“杨少爷,龙威不可犯,金斧权杖一旦重现,非但柴家会找来杀身之祸,潘杨两家也不能幸免。这不值得。”
杨六郎少年意气,受儒学耳濡目染长大,坚持自己的公理信义:“话虽如此,但弑兄夺位实乃天理不容。
名不正则言不顺,更何况他是当今天子,八贤王是先帝嫡裔,理应继承大统。就算先帝没有子嗣,此事也于理不合。这关系到天下苍生,社稷伦常,绝不可苟且了事。”
柴郡主常年受赵炅宠爱,却分不清楚立场地位,此刻显然是被懵懂恋情所引导:“六郎说的有道理,若皇兄是真正的仁君的话,就得承认错误,面对自己的过失,对天下百姓有所交代。”
天下苍生根本不在乎皇位是否合乎天纲伦常,天下百姓也不需要皇帝的交代,我重来一世,不是想要推翻赵炅,霍乱朝纲的。
真宗继位未尝没有对亲兄长暗下杀手,刘娥临朝称制不知踩着多少真宗子嗣的骸骨,这些人名垂青史何人来问罪了?大宋江山也是从孤儿寡母手上夺来的,哪个还是姬周后裔,汉室宗亲?
“柴王苦心孤诣,把这件事淹没下去,郡主真的要辜负他的苦心。”我实在不赞同这么做。
柴郡主:“我已经下定决心,除了宝藏,皇兄是时候对天下百姓坦白一切。”
我尝试着劝说:“太/祖末年,大宋虽然一统,但是还有许多国家未能臣服,包括十国里的吴越、北汉。外边还有契丹、西夏、黄头回纥、西州回纥、黑汗、大理以及吐蕃诸部。
国家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来处理这些事情。当今皇上相对于当时的八贤王来说,显然更加优秀。
弑兄夺位是重罪,但国不能无明君,如果翻查旧案只会损害皇上的威信,进而动摇国本,给辽人可乘之机。”
其实上一世,父亲跟太/祖、曹大人的关系最为要好,他不可能忠于杀害自己亦君亦友的乱臣贼子。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不过是因为赵炅继位没有遗诏,民间杜撰的野史《江南录》一书 “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
战时传位给兄弟,有很多先例,比如孙策孙权、司马师司马昭、成汉的李雄李特、闽的王潮王审知。
上一世没有柴王这个人,柴王既然言之凿凿,证据确凿,只能说明这一世的赵炅确实犯下了弑兄夺位的滔天罪行。
柴郡主和六郎决定将此事追查到底,我的极力反对就只能是分道扬镳。
等我回府的路上,却收到了柴郡主求助的书信,原来小黑是皇帝派来的奸细,他一路追杀,夺走了金斧。
皇帝收到消息,连夜把我召进宫中:“怀嬴,你不需要隐瞒,柴郡主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你认为朕应该怎么做?”
他此刻恐怕动了杀念,我只能尽力劝说,否则连我也不能躲过一死:“皇上,郡主和六郎年轻气盛,不懂时局社稷,彼时八王年轻,皇上继位只会有利于社稷苍生。
谁是明君,只有百姓有资格说话。”
“难为你能为朕说话,”皇上有一些动摇,“恐怕他们不会善摆甘休,早晚卷土重来。”
我恳求道:“郡主他们只是一时糊涂,不能理解皇上的苦心,只要善加规劝,再给一些交代就能善了此事,又不毁于皇上和郡主的兄妹情谊。”
“朕要亲自去打开宝藏,”得到金斧的赵炅亲自前往宝藏,“朕相信宝藏一定能够替朕嬴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你也随驾。”
“是。”
六郎与郡主果然随後赶到,皇上费尽唇舌,恩威并施:“怀嬴,你看见了,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们二人始终无动于衷,恶劣至极。”
柴郡主失望地说:“蝉娘,那个疼爱我们的哑叔死了,你真的要和这个弑兄夺位的虚伪小人站在一边?”
“哑叔没有死,他只是受了伤。”我不想两败俱伤的结果,“文意,你不要冲动。”
柴郡主大喜:“哑叔没死?”
赵炅抓住机会:“郡主,在你眼里,我就是滥杀无辜的人吗?”
“皇兄。”柴郡主动摇得比较厉害。
这个杨六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公平思想,不是说这种思想不好,只是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合时宜:“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死谁都怕,我们不能因为怕死就放弃了自己的信念,”
简直就是冥顽不灵,正在此时,山洞突然剧烈震荡,山石崩塌特别厉害,皇帝旋开开关,打开石门。
六郎护着柴郡主冲出去,我脚下踉跄被碎石击中,皇帝想要扶起,差点被横梁砸中,幸亏柴郡主担忧皇上及时转身,杨六郎飞身踢开石梁,我们才一起脱身。
谁知道一出山洞就看到耶律斜在外面守株待兔,怪不得他不乘胜追击,原来是来夺宝:“潘姑娘好久不见,你好像伤得不轻啊!”
眼见六郎和郡主合力迎战不敌,幸好小黑他们居然及时赶到,耶律斜:“这次就放了你们,潘姑娘,有缘再见。”
六郎和郡主当即逃走。
小黑问:“追不追?”
赵炅恼羞成怒:“追!”
“皇上!”我正要劝阻,却被皇帝的一个反手止住,“不必多言。”
朔州战事还没了解,但是耶律斜既然已经返回战场,攻下朔州绝无可能,皇上下旨召回哥哥和杨家众人,下令查封柴杨两家,逮捕杨家上下,以宝藏为由,海捕郡主和六郎。
皇帝无心追究哥哥贻误战机,功败垂成之罪,反而让我爹去捉拿杨家。
作为唯一的知情者,皇上以养伤为名将我留在宫中,这无疑把我打上了保皇党的标记,逼我和柴郡主等人为敌。
“怀嬴多谢皇上的不罪之恩,可是…”
皇帝抬了抬手:“如果是求情的话就不必说了。”
“皇上,怀嬴不是想为杨家人求情,是为皇上打算。”我还是没放弃劝说,“且不说朔州之战是我哥哥的错,杨将军及时赶到,为朔州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