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蓝印 >

第4章

蓝印-第4章

小说: 蓝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还有旁人在,不会那么尴尬。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旁人,装作陌生人,好像很幸苦。
  季末霖倒是没什么情绪,再正常不过的喝茶。
  印染觉得,他不像是特意来闲聊的,倒像是……倒像是不过占了个位子,专注的做着自己的事,四人围坐在一起,只不过是因为位子的安排。
  印染的同事,在极力的劝说着刚认识的两个人,他们可以回到重庆市区,吃一次正宗的重庆火锅。
  “水源气候不同,都会影响到火锅的口味,来一次重庆,不吃火锅真是说不过去。”李老师从火锅的起源说起,浩浩汤汤的历史被她三缄其口,说的煞有其事,并且一个劲的给印染使眼色,可惜印染根本插不上话,她一个人完全可以胜任一档美食节目的解说。
  很显然,她成功的说服了赵尧。
  不过,印染不是很能吃辣,完全是那种吃点辣,狂喝水的节奏。
  季末霖……
  印染悄悄看向了他,猜到他会拒绝,但也很好奇他不去的理由。
  “我晚上的飞机,恐怕没有时间。”
  语气淡淡的,没有丝毫不妥。
  “北京那边有事?”显然,即使是同伴,赵尧也不清楚他的行程。话音刚落,桌上剩下的三个人纷纷看向了他,李老师的目光透露了她的怀疑。
  季末霖低下声音,手指轻微转动着杯子,“是家事。”
  家事,季家的事……
  一个念头闪过印染的脑海,当年在季宅,听到的和看到的虽不多,但也深知这是个盘综复杂的家族。她在季家八年,期间他一直在国外,从未回季家,现在匆匆变了行程回南京……
  莫非是……
  有些不可置信的抬头看他,疑惑,和不确定。
  一旁的李老师和赵尧,像是一时都等不及,简单的和他们道了别,说是进城吃火锅。
  印染看着他们走远,才敢道出心里的疑问。
  “是不是伯父他……”话没有说全,万一不是,岂不是犯了忌讳。
  “昨天晚上去世了。”季末霖没有隐瞒,也没有介意,目光终于从杯子上离开,看着印染,很平淡,看不出也读不出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印染只觉得心跳漏了几拍。
  真是突如其来的噩耗,偏偏他还远在重庆。
  并且,越来越看不懂身边这个季家少爷。
  李老师他们似乎是包了一辆车,旅馆门口围了好多也要进城吃火锅的学生,竟把那辆银色的面包车围的无法前行。
  印染抿了抿嘴唇,本就不善言辞,现在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那句需要她回去吗硬生生的被咽了下去,在季家八年,她见季伯父的机会并不多,对季家而言,她又何尝不是陌生。
  可能是前几日的感冒,也可能是家中的变数,他的声音有些泛哑。
  “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把你的联系方式留下。”他说的很礼貌,她却拒绝不了。有些呆滞的看着他,询问了句是留微信号好,还是邮箱。
  说完,才反应过来,她又习惯性了。
  “啊,对不起,这里有纸吗,我把电话写下来。”她说的慌张,又很懊恼。
  竟然把他当作了那些平时工作上的人。
  季末霖看着她颇有些着急的样子,露出些笑意,告诉她不必要那么慌张。
  本想说他能记得住,却克制住了。
  最后竟是她胡乱的借了远处拍照的学生的笔和纸,工工整整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一串数字。
  是不是太含糊了。
  她这样想着,放缓了速度把那张被撕毛边了的纸递到他手边,有些不好意思。
  上面她写了两个电话,告诉他,如果私人电话打不通,可以打工作室的电话,比起私人电话,更容易找到她。脑海里不禁浮现桑又抓狂的样子。
  “可不可以,代我向韩叔问好?”她问的小心,不时的转着手里的玻璃杯,害怕这样的举动会不会不妥。
  季末霖看了她一眼,答应了下来。
  自从离开季家,她就像是断了联系,手机里韩叔的电话,她一次都没有拨过,偶尔只是在节日时发去一条简单的祝福短信。
  大学开学的那天,是韩叔送的她去的学校,两个季家同去的女佣前前后后帮她整理着行李,倒是她站在不大的宿舍门口,手足无措,承受着宿友怪异的目光。
  除了某些东西,她在季家的确是生活的很好。
  她还想说些什么,起码,应该对着这个当年带走自己的人,说一声感谢,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又从何说起。
  两个人陷入了无声的氛围。
  远处的学生叫着她,邀她过去拍照。印染抬头看着他,心里有些疑虑。
  好在季末霖轻易的看出了她的心思,没有介意,“去吧。”他看她,握着杯子喝了些花茶。
  来邀她拍照的学生已经走到了跟前,隔着篱笆催着她。
  “那,”印染起身,有些局促,“那你路上注意安全。”
  真是没有了任何的说辞。
  重庆的采风顺利的画上了句号。
  印染带着学生回到了南京,火车足足坐了一天一夜,出站的时候,所有人都苦不堪言。
  她简单的和身边的学生交代了几句,定下了论文初稿的时间,马不停蹄的又坐上了前往上海的高铁。
  火车还在重庆境内时,桑又就打了好多个电话来催,一个个山洞隧道,根本没有信号。
  好在这个时间点,车厢里的人并不多。
  印染安置好了行李,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动关机的手机,借了身边人的拨通了桑又的电话。
  桑又那边有些吵,得知这个陌生号码打来的是她才在惊讶之余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说话,简单的几句说着是戚枫导演那边,还在尝试着邀请她,团队这几天就会从北京到了上海,为了她而来,用桑又的话来说,很有诚意。
  “你说多好的机会,人家跑那么远你要不见一面?”桑又还在极力的劝服。
  印染听着觉得好笑,一语道破她的心思,“就那么粉你的偶像。”
  刚经历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难免的倦意,就连声音都是懒懒的,可落到别人耳里,十足的这个古色古香的美女,骨子里都是温柔。
  身边几个同坐的乘客忍不住打量这个女子,猜测着她的职业。
  印染下意识的在众人目光中侧了侧身子,压低了声音。
  “我可是一向公私分明的,”电话那头桑又立马撇清,沉默了两秒,终于暴露了心思,“虽然,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私欲,不过,就那么一点点,在我心里,你是最重要的。”
  印染的手指轻轻拍打着腿上放的包包,看着窗外渐渐飘过的景色,听到她被逼无奈的“告白”,噗的一声就笑了,“咳咳,这是我借别人的手机,回上海再联系你。”
  她说完便挂断了电话,估摸着火车是出站了,意外的看到她刚才借的女生手机桌面竟然就是刚才电话中谈到的那个人,戚枫……
  学生模样的女生看她的眼神,打定她也是戚枫的粉丝,很热情的冲上来告诉她自己听到的一些小道消息,“据说戚枫明天会在上海,没准我守在机场能碰见他。”
  话还没说完,显然已经很激动了。
  “是不是很帅,关键是这么年轻,爱死他认真的样子了。”
  印染兀自笑笑,喝了口随手带着的水,真是困极了。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行李都没来得及整理,先是洗了个热水澡,去了去身上长途跋涉的味道。
  电脑里惯性的单曲循环,印染拿了条干净的布子擦着头发,走到厨房看看晚上能吃些什么。
  意料之中,冰箱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瞥了瞥嘴,继续擦着头发,想着一会儿可以去楼下买些馄饨,或者,又得订餐了。
  冷不防的,桌上还在充电的手机震动了,是个陌生的号码。
  印染犹豫的拔了充电器,清了清声音,一边对着镜子梳着齐腰的头发。还未开口,就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叫了她的名字。
  有些疑虑的看了看手机上陌生的号码,短暂的沉默,让电话那头的人,又叫了句印老师。
  可能是她的某个学生。
  她这样想着,淡淡的回了句,“你好,我是印染,请问你是……”她实在是想不出这样的声音会和哪个熟悉的名字对上号。
  “你好,我是戚枫。”
  真是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她大概猜到了一些,无论是他这通电话的缘由,还是得知她号码的途径。
  印染克制着,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随便拨了一个台,一边和他简单的交谈,不过是想约她出来详谈工作上的事项。
  “如果可以,或许我们可以明天见一面。”印染听见他说,有稍许的沉默。
  这些年,不乏一些影视团队找到她,希望可以由她担任剧中人物的服装设计,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接下来的却是寥寥。
  影视服装设计不是简单的时装设计,既要满足剧中人物形象,又要符合整部剧作大方向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的兴趣。
  无论制作多大,报酬的金额多的吓人,媒体炒作的多么厉害,她仍旧一直的沉默。
  为此,难免得罪很多人。
  以至于她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慢慢转移到了花布设计和教学上,工作室,更多的是桑又在运营。
  印染有自己的考虑,犹豫着拒绝的理由。
  “或许印老师不用着急拒绝,”电话那头的男人似乎轻易的洞察到她的心思,继续说道,“印老师近些年一直在研究传统服饰,这部戏之所以邀请印老师担任服装设计,也是希望能揉合民族传统艺术。”
  印染有些沉默,握着梳子的手,速度慢了下来。
  “我们可以更好的交流,你再决定。”电话那头的男人,不急不躁,诚恳而不失礼数,最重要的是,她听见电话里的声音说,曾经听过她的讲课,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圈内名导坚持非她不可的原因。
  印染深知自己在设计中的偏执,擅长与不擅长,她一直很清楚。
  沙发边的墙角处,铁制的花架上放着一盆她悉心栽种的蓝草,并没有因为她几天没浇水变干枯,反而郁郁葱葱的。
  她端着有水的杯子,顺着根部浇了点水。
  “我这一个月都会在上海,可以随时在工作室找到我。”印染把杯子放在茶几上,目光停留在腿上的靠垫上,花布的样式,是当初一个学生按着几米漫画制版设计的,倒是很新颖也很别致。
  印染放下手机,想在脑海里回忆出这位戚枫导演的模样,好像在哪见过,又好像……很陌生。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她有早起的习惯,到工作室时,桑又一直咧着嘴对她笑。恭恭敬敬的把盒装的雪菜肉丝粥放在她桌上,糯糯的大米粥的味道,很诱人。
  印染剐了她一眼,顺手把一些未画完的图稿铺在工作台上,娴熟的削着铅笔。
  桑又讪笑,趁着人不是很多,和她聊着八卦,“你难道昨晚没有百度过吗,这个戚枫,那可是出了名的帅,你见过比演员生的还好看的导演吗?”
  “我见过比娱记还八卦的你。”印染把削好铅笔比在桑又的嘴边,意思不言而喻,成功的扼制住某人一大清早的嘀嘀不休。
  “你一会儿见了就知道了,”某人撇撇嘴,“真人比电视上还帅。”
  成功的,不大的工作室因为这条爆炸性的消息一个上午都没安生。桑又泡在会客厅认真、仔细、反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