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此,潘伯伯成了市里面那群领导最不愿意去招惹的顽固分子。但不过,他们也挺庆幸。那回只去了潘伯伯一只老螃蟹。倘若连余婆婆也去了。那场面恐是会闹得愈加不可开交。
余婆婆是谁?旧社会里出了名的风云人物。家里墙头上挂满了和某些重要人士的合影。先别说省里面的,就算是京里的某些头头下来了,见到余婆婆都要客客气气的尊称一声“余女士”。
要不是市里面的人三天两头寻上门去找她商谈关于祠堂拆迁的事,她也不会爆出自个儿身份,直言点名让某某亲自来跟我谈。只要他说得有道理,她就同意搬祠堂。
负责游说的人倒是个见眼色的人,见余婆婆说话挺硬气的,回去一调查,不禁暗叫侥幸。想不到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太婆的来头竟如此大。他赶紧把这事上报上去,上头的人一看,顿时慌了手脚。原来京里省里有不少人关照过,如若寻到了余婆婆,定要妥善照顾。并通知他们。
余婆婆的身份暴露了,她们家的日子也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水电方面的人开着专车跑来要帮她们家免费通电,免费装自来水,不等余婆婆答话,代理市长周新宇带着一群领导干部下来慰问老前辈……实在受不了隔三岔五有人来吵扰,余婆婆面孔一板,冷冷说一句:“我老太婆也没多少好日子好活了。求求你们这些贵人。让我过几日清净日子吧。”
说完。余婆婆反转身回余家老宅,睬也不睬那些个权大势大的领导,把门当众一关。也是从那回起,余家的老宅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哦。璇玑姐姐,你等会还回来吗?”陈默语抬起头来,下意识地旋转手中的圆珠笔。
林璇玑垂眸估量了下等会要做的事,抬脸笑着说道:“大概回不来了。你过一会儿就把店门关了回家去复习吧。对了,你要带什么东西吗?我正好要去超市里。”
说着,她整理柜台上的东西,数了数抽屉今天的营业款,和账册上的对了对,剩下点零钱依然放到抽屉里去锁好,大票全都放进自个儿包里,等一会去镇子上的银行柜台机上现存。
陈默语歪过头,看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喃喃自语道:“想吃然姐姐拿手的糟鹅掌鸭信了。”
“那玩意现在吃不大好。要到冬日里吃,味道才好。”林璇玑一怔,随即笑道:“我给你弄到卤菜吧。卤什么呢?要不给你卤猪脚爪吃。把猪脚爪炖烂点,卤得入味些。婆婆也挺欢喜这道菜的。”
“好啊。既然弄卤水了,璇玑姐姐不如多卤点吃的。”难得遇到林璇玑肯下厨弄荤菜,陈默语借机狮子大开口。
林璇玑拎起布包,偏过头笑道:“好的。我去超市里看看有什么好卤好糟的,多买点回来,卤了放在冰箱里,你好每天上班带饭吃。”
说完,她扫了一眼店里的东西,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见东西都放在原处,转过身,和陈默语说了声,推开玻璃门,踏着门口的石阶,沿着石板路慢悠悠地往镇政府里,寻潘赞善问事情去了。
一路上,碰到不少熟悉的乡里乡亲,彼此互相问候了几句家常,听说林璇玑要去乡镇府里边寻潘镇长问余家祠堂的事,乡亲们难免关心几句,毕竟余家祠堂的存在,关系到镇子里每一个镇民的切身利益。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余家镇镇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旅游业衍生出来的周边产业。倘使作为金字招牌之一的余家祠堂搬走了。镇民的收入难保不会受到影响。
不多时,林璇玑来到仿造明清建筑新建出来的镇政府门口,守在门卫上的陈老头看见她,忙笑着从门卫室里走出来,说道:“林丫头,醒过来了,身体好点没?没留下来啥后遗症吧?”
林璇玑温温柔柔的笑道:“陈伯伯,我没事。范医生已经给我搭过脉,开过药方子了。潘伯伯在办公室里吗?”
在她与陈老头说话的同时,两辆黑色的轿车先后从她身后开过去,停在里面院子里的停车场上,陈老头瞥了一眼车子后头的车牌号码,不屑一顾的说道:“大概又是市里面的领导干部下来检查了。顺便做做思想工作。”
紧跟着,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忙对若有所思的林璇玑告诫道:“林丫头,等一会你见到那些个市里边的领导不要睬他们。你是余家的人,后台比他们硬气多了。不用怕的。”
闻言,林璇玑噗嗤一声笑出来道:“陈伯伯,你说什么啊?又不是旧社会,可以随便诬告了抓人。现今是法治社会。领导也是要讲道理的。”
陈老头性子耿直,最最看不惯年纪轻轻欢喜摆场面的干部,他啐了一口道:“讲道理的话,会一天到晚盯着我们余家镇的祠堂。哼!黄梅天要到了,他们还是去关心关心河道里的事。看看后山那条直湖江里的水,又黑又臭,都怪上游的安阳镇开的啥个化工厂,把污水都排放到里面。害得我们余家镇也跟着一块儿受罪。”
林璇玑温和的劝说道:“不是说那家化工厂已经关掉了吗?既然关掉了,河水也会变清的。”
一提到这个,陈老头心里边的火气蹭蹭上窜,瞥了眼打开车门走出来的市里领导,故意提高了嗓门喊道:“清啥?林丫头,我告诉你。为了这事,潘镇长没少去环保局里寻那个陈局长讲道理。那个局长每次一见到潘镇长去,就像是耗子见了猫,躲都来不及。那有啥闲工夫扯这些个。林丫头,我同你说那。现今的领导都是寺院里边的菩萨。木头做的脑袋,泥塑的身子。不经推敲的。”
见陈老头话越说,情绪越激动,林璇玑赶紧止住话题,微微笑道:“放心吧。潘伯伯会处理好这事的。陈伯伯,不同你多说了。我先进去寻潘伯伯了。”话还未完,她径自越过站在轿车旁边听他们谈话的几个西装笔挺的人,踏上石阶,直奔位于三楼的镇长办公室。
看着她摇摇离去的背影,一个穿着浅色西装,容色出众的年轻男子,眸光动了动,转过脸问道:“她就是余婆婆收养的四个远亲中的其中一个。”
此人名唤水嵘,京中人士,是XX市新上任的市长。也算是历史上最最年轻的市长。根据有关人士透露,水嵘的来历不凡,后台颇硬。
“是的。水市长。”站在他身后头,脸庞稍圆,鼻子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的青年点头回答。他叫韩伟,是市政厅秘书处的秘书,专门安排市长的日常出行事宜。
“呵呵,我们进去吧。对了。小韩啊,你回去后,同环保局的陈局长通个电话,让他想办法解决掉余家镇山后头直湖江的污染问题。老潘同志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假使不想人家一趟一趟寻上门去,我们也要干点实事出来,让人家看看的。”水嵘沉默了一下,自我调侃的交待韩伟。
“好的。水市长。但不过,余家镇和安阳镇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陈局长夹在里面,日子也不好过的。”韩伟抬手推了推镜架,说明事情并非同水嵘想得那般简单。里面牵扯颇深。
水嵘见此,也不强求,收回前头的话,说道:“哦。既是这样。那回去后。你把具体的资料拿过来我看看。再做打算。”
他踏上青石板铺成的石阶,进入装饰得很古朴的乡镇府大厅。水嵘抬起头,环顾一周,发现里面的布置倒也别具特色,很有仿古的味道在其间。
“嗯。那些资料都是现成的。我回去后,马上可以整理出来给你的。”韩伟笑着跟上。
“这就好。我们且上去会会那块难啃的骨头。”水嵘年轻的脸孔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听到他的话,跟在后头的几个人,纷纷笑出声来。
☆、林璇玑(黛玉)4
林璇玑慢慢顺着楼梯走上三楼,今儿是周六,乡镇府里放假了,所以很多办公室的门都是关闭的。她淡淡瞥了一眼正对着楼梯口打开一扇门的会议室,大概是窗户没有开,所以看上去有点烟熏雾绕的。
她见到里面有不少认识的乡邻坐在环形的会议桌旁,默不做声的吃茶抽烟,气氛显得十分紧张。林璇玑眉尖微微一蹙,拎着布包的手不由得一紧,心下生疑,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停车场刚碰到从市里面下来的,上面的会议室里……
“林丫头?”
潘赞善穿着一件咖啡色夹克衫,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脚步匆匆地从自己办公室里出来,待要转进会议室,视线无意间瞧见拎着包立在楼梯口的林璇玑,他心中一喜,忙上前去打招呼。他正愁等会市里面的人来,没余家的人撑场面呢。原打算派儿子时良去接余婆婆过来的。这会儿看见了林璇玑,忽觉信心大振。
林璇玑淡淡然然一笑,踏上几步,站到潘赞善跟前说道:“潘伯伯,婆婆让我来问问关于余家祠堂维修的事?”
潘赞善目光如凛,大手一挥,呵呵大笑道:“林丫头,你来得正好。市里面正好有人下来。你坐在旁边听听他们这回又想刷什么花招?”说着,他大步跨入会议室内。
方一踏入,一股子冲鼻的烟臭味熏得他连咳了几声,坐在窗口边的人见了,赶紧放下茶杯,打开所有的窗子,通通风。而其他人见状,纷纷掐灭掉手中的烟,停住口中的讨论。
潘赞善好不容易止住咳嗽声,皱紧眉头,呵斥道:“同你们讲过多少遍了?公共场所,注意点影响。不要像几百年没吃过香烟似的,一天到晚叼着根香烟不放。上趟组织的体检结果,你们又不是不晓得。一个个还抽得这么起劲!”
话未完,他转过头,出声阻止款步踏进来的林璇玑道:“林丫头,你身子不好。先在外面待会。等里面的空气清爽点了,你再进来,也不迟。”
林璇玑一愣,笑了笑,说:“没关系的。烟味一会就散了。”
“不行。假使你在我这里出什么事了。余婆婆头一个饶不了我的。”
潘赞善是个执拗的性子,基本是认准了死理不肯放的。他生平唯一佩服的人便是余婆婆,对她的话,奉若神明。当年余婆婆一个人拉扯四个丫头,饱一顿,饥一顿的困难时光,潘赞善总欢喜偷偷摸摸的暗中接济,送点自留地上种的蔬菜什么的。
他嘴上总挂着一句话“没有余婆婆当年的一棒,就没有我潘赞善的今天。”
原来,潘赞善此人年轻时,是余家镇上出了名的小混混。一日到夜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他父母弄他没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见他改半点。看他搭的道越来越乱,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他父母兄弟怕他犯了事连累到他们,索性狠狠心分家了,分给潘赞善一间房子,三分多的自留地,两亩四分多的稻田,从此与他断了关系,不再来往。
潘赞善倒也争气的,心想着,你们不同我往来了,就不往来好了。我偏偏要你们看到我出头的一天。
这话说说倒是容易的,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是困难万分。潘赞善想了很多法子,也没想到能令自己一步登天,成为人上人的方法。
有一天夜里,坐在小酒馆里吃老酒时,和他平时比较要好的几个混混朋友凑在一块嘀咕说,手头上有些紧的。听说余家老宅子里,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