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

第52章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52章

小说: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转身拍拍屁股走人。
  “太医大人,你的胡须不如剃掉了,让它重新长吧。”
  原来慕辰的胡须粘得不大牢,出了门来,风比较大,一吹歪在一边了。
  经此一役,不光是慕辰收获良多,黛玉也大约了解了点他的品性为人,心里亦有了些计较。对他态度不像之前那般的排斥了。倒是林融的心思蓦地转到治水的事上去了,整日念叨着将来做官非河督不做。黛玉听后,笑而不语。弟弟有志向是件好事。她很是欣慰。

  ☆、平稳过渡

  慕辰回到王府中,换过衣服后,立即赶去书房中见坐立不安吃了一大茶壶水的张友士,俩人碰头一合计,决心连夜召集府中的清客们详细讨论关于林家姐弟提出的束水冲沙方案。一群人在书房里各抒己见的讨论一番,草拟出具体的计划,看天色晓亮,上朝的时辰到了,慕辰匆匆写好奏折,更换朝服,胸有成竹地坐着轿子入朝。
  见了皇帝,他送上奏折,皇帝一瞧,龙心大悦,当即命他为治水总监督,各府州县一律听他调度,务必要将今年的水患损失减少到最低。慕辰拍着胸膛保证,说定不负圣上厚爱,有生之年必将水患控制住。皇帝很是欣慰,说若能治好黄河长江的水患,他这辈子算是无愧于民心了。在旁的其他大臣听了,忙溜须拍马说尽好话。
  见此,慕辰微微笑着冷眼旁观,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同样穿着朝服立在一步之遥的北静王水溶,见他面冠如玉,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心里头不禁生出一阵狐疑。心道:这水溶到底在想些什么?整日里在家中与京中的文人雅士交集往来,倘使皇帝多心点,岂不自找苦吃。慕辰与水溶并不大亲密,平日里除了年节互送礼物外,其余时光基本是点头之交,一笑而过。更何况,上趟因洛神图之事,俩人间生出了不小的嫌隙,慕辰心里更不大愿意同水溶有过多的接触了。
  一来是考虑到那副画,二是由于黛玉若嫁与他为郡王妃后,不免要参与宫里的交际应酬,只要一想到自家王妃有可能会与水溶偶尔碰着,他心里便非常不舒服,酸水翻腾。三呢,水溶此人的立场看不大清,外面看着宽厚仁爱,谦虚有礼,然真实的情况是啥模样儿,人心隔肚皮,任谁也猜不准的!慕辰不想去惹太多朝廷里的麻烦事上身,一心想着将黛玉迎娶过门,俩人安安分分守着东平郡王府,养一双儿女过过清净的小日子。
  思及此,慕辰脸上的神色愈发的谦恭,一双黑眸恍若古潭,不见半点波澜。
  这时,水溶偏过身子,温温和和的笑着说道:“为兄先恭喜贤弟您了。古人常云: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您能想到此等根治水患的法子,真是江山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实在是可喜可贺也!”
  慕辰淡淡一笑,含蓄回礼,虚掩道:“世兄言重了。若非圣上英明决策,我等即便是有鸿鹄之志,亦是无法施展的。”他话里无声讽刺水溶结交风雅人士,表面不问政治,当个闲散郡王,内里暗藏文章。说是中立,实则并不中立。
  水溶听这话一怔,随即笑道:“贤弟所言甚是。”
  俩人接着虚言几句,表示忧国忧民的心态,不一会工夫,皇帝宣布退朝,命慕辰进去详议了大半天,直到未时,方意犹未尽的放慕辰出宫。
  慕辰回到郡王府中,猛地想起答应给隔壁头送去的药方子,他还没写。於是急忙取出昨晚张友士为他备妥的药方子,认认真真地抄写起来。抄完,忽又想起自个儿冒充的是宫里的太医,所用的笺方纸和笔墨应是太医院里专用的,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为了避免给隔壁头的黛玉带去麻烦,且林家的奴仆虽经整治,但依然是龙蛇混杂,除了林家从江南带过来的旧仆,着实弄不清其他人身后的背景,慕辰略一思索,遣门外伺候的小厮去唤了大管家钟诚来,与他耳语数句,令他想办法去太医院里弄一点笺方纸和笔墨来,重新抄写完毕,才命小厮送去给玉竹嬷嬷。由她带过去给黛玉煎服。
  这边东平郡王府里慕辰忙活得连觉都没得睡,那边黛玉却是解决了烦心事,一夜安睡到天明。
  吃过晚饭后,刚刚回去不久的玉竹嬷嬷忽然又转回来,笑眯眯地送慕辰亲开的药方子。黛玉略微惊奇地伸手接过方子,仔细瞅瞅了上面的笔迹,眸底溢出一丝浅笑,心道:这人倒是心细。晓得我跟前的人都习惯先生的笔迹了。遂不敢直接把先生的方子弄来糊弄人,而是自个儿亲自抄写一遍后,方让嬷嬷带过来。
  玉竹嬷嬷小心观察了一会子黛玉的脸色变化,见她眸色柔和,面上似有几分愉悦,心里十分欢喜,晓得自家小主子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了,林家的这位姐儿经过昨天一役,对小主子的印象大为改观。
  想当初,她初到林府里伺候,看到黛玉好像对慕辰的殷勤示好漠不关心时,很是担心。唯恐慕辰费尽心机却得不到黛玉喜欢,搞到最后,俩人佳偶不成,反成一对老死不往来的怨偶。现观黛玉的心思似乎慢慢松动,不再同开始般拒人千里之外了。玉竹嬷嬷悬在半空的心稳当了许多。只是,俩人的婚事一天不敲定,她的心是不会安下来的。再者黛玉上回决绝的表态,也令她心神难安。作为王府里的管事嬷嬷,她不能明摆着站在黛玉身后帮腔,替郡王府多多开枝散叶不仅是小主子身为慕家唯一后人的责任。更是黛玉这个未来郡王妃贤德的表现。倘使黛玉明白表示心中的嫉意,不许小主子纳妾。到时太后责难下来……
  玉竹嬷嬷联想到有可能会发生的后果,禁不住脸色发白,后背一阵寒凉。看看小主子对林家姐儿的重视程度,她若是有个好歹,东平郡王府离家破人亡也就不远了。
  黛玉放下手中的药方子,歪过头瞥向坐在身侧位子上的玉竹嬷嬷,见她面色不大好看,心下有些奇怪,她当然不清楚才一瞬间的功夫儿,玉竹嬷嬷的心思便转到其他事上去了。看了看玉竹嬷嬷,她别过头,吩咐端着茶水上来的紫鹃道:“紫鹃姐姐,烦你把这方子给奶娘,让她去出几贴药,煎了送过来。”
  闻言,紫鹃放下茶盘,笑着答应一声,拿起药方子,退出屋子,转道奶娘孙嬷嬷住的院子去。期间,她也打开药方子仔细检查了一遍,虽说她不识字,但见得多了,张友士的笔迹还是能认出来的,看到纸上的笔迹不同与张友士的,顿时心安下来。对隔壁头的印象也大为改观,心道:那位小郡王倒是个明白人。清楚做事不能给人留下把柄。不过,上趟在大门口棍责刘管事,做得有些过了。假使他不怎么做,贾府的老太太就不会第二天便遣人来过问此事。姑娘她……
  紫鹃叹息一声,为了这事,姑娘独自抑郁了好几天,老爷和小哥儿想尽一切办法都没能让她开颜一笑。后来老爷生气了,说要同贾府断绝来往,省得大姐儿受这闲气。小哥儿也说,宁可不做亲戚了,也不愿林家的家务事由贾家来指手划脚。姑娘她才勉强展颜笑开,恢复如常。然经此一劫,姑娘心里对贾府的人存下凉意,不愿再同她们过多亲近。除了隔三差五地派人送点东西过去孝敬各位长辈和问候姊妹们,她本人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涉足贾府半步。
  不多时,紫鹃来到孙嬷嬷的屋子前,推门而入,发现孙嬷嬷坐在烛台前,眯着眼睛缝一个月白色的肚兜,上面绣着粉白色的荷花花样。她笑着上前去问安,说明来意。孙嬷嬷忙放下手中活计,接过药方子瞧了瞧,连呼几声阿弥陀佛,感谢慕辰的医术高超,马上转过头吩咐一旁的小丫鬟墨燕拿去给府里专门负责物品采办的高管事,命他速去办妥了,拿回来给她。墨燕应声,收好药方子出去。
  见她走了,孙嬷嬷拉着紫鹃坐下来,仔细询问黛玉今日的衣食寝居,吃得好不好,夜里睡得安不安稳,衣裳有没有多穿两件,隔壁头来的宫里嬷嬷对黛玉好不好等等话题。紫鹃微笑着一一答来,孙嬷嬷知道紫鹃为人老实本分,心眼憨厚,不会讲虚话空话,听她说黛玉过得极好,玉竹嬷嬷照顾得甚是体贴周到,心上的担忧霎时一扫而空。她拉着紫鹃讲了一会子话,顺便将手中月白色肚兜的最后两针缝好,折叠起来用一块大丝帕包住,交给紫鹃带回去给黛玉穿,俩人接着絮叨会,紫鹃看看时辰不早了,起身告退。
  按着药方子吃了一段时间的药,黛玉的精神明显比原来好上许多,而桐城县那边也回了信息过来说,林如海已收到了她转托隔壁头带过去的东西(平安书信和藏在衣服夹层里,黛玉暗中变卖一些烫手的产业得来的两万两银票。),并回复说河堤的加固加高方案不日即将动工,以前在扬州的盐商同好们听闻他要为民造福,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与他。遂钱粮之事目前暂时不愁。倒是大姐儿身子怯弱,需静心休养,万不可积郁在心,弄垮了自个儿的身体。黛玉看罢信后,心情立时开朗,转而关注郊外庄子的田租上去了。
  原来管理田庄的朱骏被她撵出去后,换了一个新的叫方明的管事,那个管事一上任,便将庄子里收留的难民们细细盘查一遍,凡是品行不佳,欢喜喝酒赌博的,一律给了几百大钱做盘缠,撵出庄子。剩下的,也都仔细做花名册,每月付五百大钱为工钱,正式雇佣。他倒是吸取了上任朱骏的事为教训,不敢手脚不干净,颇为安分守己的管理着庄子。
  只是,朱骏管理多年,庄子里的奴才比较服气他。方明是个新人,做事虽雷厉风行,手段颇狠,但底下的奴才做起事来,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从不拿他当盘菜,搞得他事事受挫,春播都无法顺利进行。林修善之前派在庄子里潜伏的下人瞧见了,秘密上报给黛玉,望她想法子彻底整治下庄子里良莠不齐的奴才们,免得留下后患。
  思虑良久,黛玉决定亲去庄子里看看实际情况,而非坐在家中听底下的人胡编乱造。细细一想,她起身唤外间伺候的丫鬟相思去准备出行的衣物饭食等,又吩咐丫鬟戴胜去对紫鹃说声,让她去找刘伟准备车马。后转念一想,弟弟林融听到了,定会吵着一同去,再说,很多时候,弟弟这个小主子出面比她强。遂命丫鬟云雀到林融所住的院子里去交待甘草半夏收拾行李,明儿一块去。
  隔天一早,七八个小厮骑马在前开道,刘管事骑着马领着几个忠心耿耿的手下,护在林家姐弟所坐马车的左右旁边,随身伺候的丫鬟婆子们分坐在紧跟其后的五辆马车上,末了还有十个玉竹嬷嬷非要安排的穿着林家奴才服饰的王府侍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城门,沿着官道,向林家位于郊外的庄子进发。
  走了大约半天的功夫,到了庄子前,闻讯赶来的方明管事率领手底下的一群小管事们,神色紧张地立在大门口迎接。
  黛玉眸色淡淡地隔着窗纱打量外面的情形,见庄子里探头探脑的皆是妇道人家和小孩子,心里马上明白过来,庄子里的莽汉等想必是被方明得信后,遣人轰撵干净了。对于此番扰民的动作,黛玉眸色一闪,也不好多说什么,她晓得方明是按规矩做事,错不在他。谁让她是官宦人家养在深闺里的千金小姐,不能叫人瞧了去。体谅到这一层,她端坐在车内,命弟弟林融下去应酬接见,自个儿坐在马车里听俩人寒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