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绝代风华 >

第14章

绝代风华-第14章

小说: 绝代风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并不给太子任何说话的机会便退离太子身边,转过身背对着太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耳边回响着九阿哥低语的‘相互依赖’四个字,太子双手握拳,合上双眼静默无语。
  是啊,此刻的自己在诸多方面都是必须依赖或者说要仰仗着赫舍里一族,若是这成了习惯,多年后自己登基会怎样呢,会不会被赫舍里一族操控呢,想到这里浑身一悸,紧握的双手缓缓松开心里有了主意。轻声道:“小九。”
  月亮下站着的人闻言回头,月色打在他穿着牙白色刻丝直裰尚未成年的修长身影上,玉雕般的五官在这一刻呈现出绝代风华,却没有耀眼的光芒,只是温和而安静。
  胤礽笑道:“小九,月色下的你光芒万丈。”
  九阿哥听了笑道:“若太子哥哥将来是耀眼的太阳,小九愿永远是光芒万丈的月亮。”
  这是忠诚的表白亦是作为弟弟的承诺。
  太子听懂了淡淡的笑着伸出修长的手,九阿哥亦然,两双同样修长的手紧紧相握。
  太子奏对完所有的事情,仍然捡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在说,康熙略微抬眼看了太子一眼,道:“今日乏了,梁九功传膳吧,太子留下用膳。”
  父子二人相对而坐,太监们将菜肴一道道传上来,近侍小顺子一道道的试吃,然后按两位主子各自的喜欢摆好,又一道道的撤换,屋子里只有杯箸相撞之声,两人甚至都不曾看对方一眼,只是细细的品着跟前的菜肴。
  一顿膳用了一个时辰才结束,等上了茶,康熙才挥退了屋里的人道:“保成,想说什么?”
  闻言,太子笑了,康熙称呼自己小名的时候就是告诉自己可以无所顾忌的说话。遂笑道:“儿子想娶石文炳家的格格。”
  康熙听了心里也松了口气并没有说什么只轻轻的嗯了一声。
  “或者陌生的人更适合长相厮守。”太子低头看着自己跟前的茶盏道。
  康熙用手抚了抚自己身下的椅子道:“大婚前,朕见过你皇额娘一面,回宫后,想着偌大的皇宫以后有她陪着也没那么空旷了。”
  后来宫里的人越来越多,朕要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后来你皇额娘越来越像皇后。
  后来朕甚至想她是愿意去那冰冷的地宫等朕的,那里最终只有朕和她。
  太子笑着告退,想着自己皇阿玛最后说的一句话,帝王之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太子笑着烧了所有和赫舍里绾真有关的东西。
  李佳氏在旁边偷偷的看着舒心的笑了,谁当太子妃都可以,只要不是赫舍里绾真。
  康熙三十四年三月选秀,赫舍里绾真年十六撂牌子回本家待嫁,瓜尔佳眉馨年十五石文炳之女留用。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瓜尔佳眉馨册封太子妃,入主毓庆宫。
  同年乌拉那氏琴羽指给四阿哥胤禛为福晋,四阿哥胤禛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乾清宫承旨的,这样的事原本就是顺理成章,四阿哥压根就没有过一丝的反感或者说压根就没想过可以自己去选择福晋,只是在谢恩的瞬间脑子里却闪过一张娇憨的笑颜。
  原本是因为她阿玛的缘故才各方打探她的喜好,可是日子一日日过去,随着一张张记录着她日常点点滴滴的消息在自己的案几上出现,那眉眼弯弯灵动活泼的模样却在自己的心里鲜活起来。
  董鄂湘菀爷给不了你妻子之尊,必会用比之更尊贵的东西许你。四阿哥在心里默默念道。
  五岁的董鄂湘菀并不知道有一个男子在将要娶妻之时却对她许下了深重的承诺。
  她每日的课业繁琐之极,上午是琴棋书画分天讲授,下午是女红、礼仪和厨房事物轮换着学习,五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每次她想偷懒的时候,只要想起额娘说的,你如果不尽善尽美将来就无法和九哥哥在一起时,便只贪恋的看看窗外的秋千,花朵又埋头用功。
  这日刚上完礼仪课,湘菀觉得自己的膝盖都不会打弯了,好不容易坐了下来忙吩咐道:采薇快去看看我的灌汤包子买回来没有。
  刚被董鄂夫人指派到湘菀身边的大丫鬟彩蝶听了忙笑着劝道:“小格格,这灌汤包里大多是猪肉,若是食用过多那腥膻味会囤积体内,这几日做的香肤润体的功夫可是又白做了。
  湘菀听了那淡淡的眉毛微微蹙了下道:“我知道,你去取来,我只吃一点,不碍事的。”
  彩蝶听了也不好违拗主子便笑着应了出来,刚走到门口便看见采薇端着灌汤包上来了便笑道:“这灌汤包不过是民间的小食,咱们小格格怎么这般喜欢,过两三日必得要吃一点。”
  采薇听了想起正月十五,那个翩翩美少年和自己的主子分吃灌汤包的情景,暗自叹了口气也不解释只笑着道:“咱们小格格才五岁,每日里除了用膳、就寝连玩的时间也没有,就只这么一点喜好,且她也不贪吃,就依着她吧。”
  想起自己乖巧懂事的主子,彩蝶也觉得心疼便点点头。
  福必居的灌汤包总是一样的味道,从来也没有变过,湘菀轻轻揭开包子皮,那熟悉的香味便沁入心脾,贪婪的闻着,小口小口的吃了几口便停了下来,又看了几眼便让彩蝶撤了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也越来越重,加上康熙有意识的让九阿哥帮太子处理一些赋税和经济上的事物,九阿哥对国家赋税和国库收入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满族入关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最初为了收复民心用大量的钱财安抚三藩,最后不得不平三藩,收台湾哪样不是劳民伤财之举,如今虽说家大业大,却难免出现后力不济的情形。
  准葛尔虎视眈眈,其他边境族民也都蠢蠢欲动,一旦用兵,粮草先行,那样不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
  大力发展经济已经是当务之急,可是如今自己才十二岁人微言轻,即便成年如果没有在这个领域做出瞩目的成绩皇阿玛也不一定会听自己的。
  太子后来之所以对自己的舅舅赫舍里索额图有求必应除了血缘亲情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赫舍里家族对太子给以经济上极大的援助,使太子对后赫舍里家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在索额图被贪婪和权欲所吞噬时,太子便成了他们最好的凭仗,康熙对太子的厌恶与这些也是分不开的。
  还有那个小小年纪便在家拼命努力只为了以后能和自己在一起的笨丫头,自己一定要以万众瞩目的荣光娶她回家做自己的妻子,白首一生不离不弃。
  九阿哥站在人来人往的前门大街上望空呐喊;佛祖赐我一个点石成金之术吧。
  佛祖听到了他的乞求。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章

  
  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几个大的阿哥都出宫开府,娶了福晋,九阿哥更加找到出宫的理由了,有事没事便借着去五阿哥府里的由头跑出宫,在琉璃厂,天桥,前门大街几处闲逛。
  九阿哥自从上元节和莫江认识后便有意的结交他,后来跟着也就认识了莫江的弟弟莫宗和妹妹莫莉,认识莫宗后越发觉得他沉稳敦厚很是欣赏,但并没有直接找董鄂虎台要人,而是和莫宗商量说想要他跟着自己,能跟着一个阿哥对包衣奴才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莫宗虽然感激九阿哥对自己的看重和尊重但也没有马上应承,九阿哥也不见怪让他回去和家人商量,到了第二天莫宗就找到扎尔克见到了九阿哥,一见面二话不说就跪倒在九阿哥面前,九阿哥见了略微点头在他肩膀上拍了拍便往前走去,莫宗也不啰嗦起身跟上,至此莫宗就跟在了九阿哥身边。
  自元宵认识程颐后,九阿哥每次到大栅栏的时候都到程颐书铺去逛逛,偶尔遇见程颐就说几句话,一来二去两人倒是熟悉起来。
  日子久了九阿哥觉得程颐为人实诚,头脑灵活,是个做生意的料,心里便有了些想法,程颐后来自然是知道九阿哥的身份的,也装作不知,来往的多了,倒觉得九阿哥是个重情重义的,这在皇家倒是难得,心里也起了个结交的意思。
  二人心里虽然有些相惜,面上都是淡淡的,维持着君子之交,这日九阿哥又逛到程颐书铺前面,看见程颐正好站在门口,便懒懒的上前打了个招呼,二人闲聊了几句,九阿哥便请程颐去前面的和仙居去小坐,和仙居是大栅栏最大的一个酒楼了,在这里开了二十几年很有些名声,因为上次上元节带湘儿来去里面坐了片刻,喜欢那里的清雅,每次到大栅栏累了就去歇脚。
  程颐听了忙笑道:“九爷还是别去了,这和仙居的老板前阵得了急病故了,酒楼落到他儿子手里,他儿子是个吃喝嫖赌不学无术的,这不欠了不少赌债,人家天天上门讨要,他倒是躲起来了,可是这酒楼这样闹腾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可惜了何老板一生的心血就这样没了,听说他儿子还打算把这酒楼卖了换钱呢,说完还唏嘘了几声。
  九阿哥一听心里一乐,自己天天的闲逛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这做酒楼生意可是自己最拿手的。
  便笑道:“我倒是喜欢做酒楼的生意,程老板对这里熟悉不如帮我打听打听吧。”
  程颐听了这话便略微思忖了起来,小的阿哥们虽然尊荣,锦衣玉食,得宠的阿哥也常有赏赐可是那些都是不能变成银子的,这酒楼就算自己去周旋那也不是个小数,也只有出宫开府的阿哥们才有田地庄院手里才有些钱。
  想到这便笑道:“九爷,我看你年纪不大却举止端方,恐怕也是家教甚严吧,这么大笔的银钱不和家长商量一下吗?”
  九阿哥一听便明白程颐的意思笑道:“程老板放心这银子肯定没有问题,只要酒楼的老板肯卖,爷肯定买下来。”
  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程颐对九阿哥也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他并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纨袴膏粱,想来他虽然没有,但是他额娘宜妃娘娘是肯定是肯给的,便应了下来,自然这事也是要和皇帝奏报的。
  九阿哥见程老板答应帮忙也高兴起来,两人说了几句初步商量了下价格,九阿哥就告辞了。
  这酒楼要经营得好,有两个人是最要紧的,一个是掌柜的,一个是大厨,现在和仙居的掌柜自己看着还不错,精明干练,要留下来应该不难,可是那个厨师自己并不满意,虽说做的菜都还不错,可是并没有特别之处,如果这样就算自己接手了也不可能超越现在的和仙居,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想来此刻最主要的就是要找一个大厨。
  九阿哥心里想着事眼睛四处乱看,脚便往那些小胡同里扎,扎尔克和莫宗对看了一眼紧紧跟上,突然面前的吉祥胡同四个字让九阿哥眼睛一亮,是啊,自己怎么没想到他呢,此刻他还不是大内的御膳房总管,只是这里一个小饭馆的老板。
  马成亮十年后的御膳房总管,此刻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经营着家里传下来的一个小饭馆,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他是膳坊门的传人。
  这个膳坊门传了三百多年,其实追究起根底也还是来自皇宫,宋朝末年他们的祖先是皇宫的御膳房总管马丁才,因为参与了宫中恩怨,被人追杀,马丁才知道了消息便带着宫中的膳食秘方逃出了皇宫,可是他所有的亲族却被仇家灭了门,只活下来一个三岁的侄子,他带着那个三岁的侄子从此隐姓埋名,只以厨艺谋生,绝不显露绝技,但是那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