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晋不太冷-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就会使唤人,一点都不心疼人。”扣了一大排扣子的若澜本来想歇一下的,一听某四的话,即便没有罢工,但这嘴上的抱怨还是有的。
“再说一遍,爷没听清。”胤禛听见若澜的抱怨,却不动声色地笑问一句。
“婢妾是说爷最好了,婢妾这就侍候爷。”若澜到是没有想到胤禛的耳朵这么尖,这么小声抱怨都能被他逮个正着,为了不招来麻烦,若澜很是自觉地凑到胤禛身边连声谄媚,企图蒙混过关。
胤禛瞧着若澜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心里好笑,面上却一直冷着一张脸任她侍候。虽说这小声抱怨的事胤禛没再提,但是就若澜接下来的侍候可是被胤禛挑了不少毛病。
“侍候爷漱口。”
“是。”
若澜可谓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虽说这侍候人的活儿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不过被侍候的人显然很满意,甚至还有些乐在其中的感觉。
“爷,婢妾侍候得怎么样?”
“马马虎虎,以后得多练练。”面对若澜求表扬的小脸,胤禛伸手捏捏若澜白嫩的脸颊,盯着她气鼓鼓的样子,笑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锦盒递给若澜道:“爷赏你的。”
“什么?”若澜小心地接过胤禛递过来的小锦盒,等打开之后看到里面装着白玉蝴蝶耳环,脸上顿时绽放出一抹异常明亮的笑容来。“这是爷给婢妾买的吗?”
“多话。”胤禛想着自己当初买这对耳环时的想法,冷俊的脸上闪过一丝不算明显的绯红。
若澜被某四轻斥一句也不恼,相反地她喜滋滋地将锦盒递到某四的面前,笑着要求道:“爷帮婢妾戴上好不好?”
“恩。”胤禛看着若澜将锦盒递过来的瞬间,还以为她不喜欢,谁知她居然是要自己帮她戴。说不清是什么感觉,胤禛没有拒绝,相反地是很自然地接过锦盒,拿着里面的耳环帮她换着戴上。
若澜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待胤禛帮她戴好后,她没有走到镜子前看效果,而是笑意盈盈地拉着胤禛的大掌询问,“爷,婢妾戴这对耳环好不好看?”
胤禛看着若澜,发现她此时穿着一身蓝色旗装,色彩清新,配上这对白玉耳环更显清丽优雅。“很好看。”
得到胤禛的夸奖,若澜伸手摸摸戴在耳朵上的耳环,偏头笑道:“婢妾就知道爷的眼光是最好的,不过若是爷能常常送婢妾礼物的话,婢妾会更开心的。”
“贪心。”点点若澜的俏鼻,胤禛心里想着找个时间给她设计几样首饰,以前他以前为恩宠到是给弘晖画过不少衣服,至于首饰,送人是第一次,想着跟女人画也是第一次。
“爷最好了,婢妾知道爷最疼婢妾的。”扬唇笑笑,若澜打量着某四已经梳洗完毕,转身对着镜子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这才他一起出了内室。
待他们一同走了出来,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的苏培盛立马迎了上来禀告道:“爷吉祥,侧福晋吉祥。十爷和十三爷正在大厅喝茶等爷过去。”
“知道了。”胤禛对两个弟弟还是相当重视的,回头跟若澜说了几句话,这才往大厅走去。到了大厅,胤禛一抬眼就看到说说笑笑的老十和老十三,瞧着两人的气色和精神应该休息得很好,完全看不出来有醉酒的痕迹。
“十弟,十三弟。”
“四哥,你来了,快坐。”胤俄和胤祥瞧见胤禛过来,立马起身招呼。
他们两人一觉醒来没像从前喝醉酒那样觉得头疼不说,相反地精神还很好,两人觉得奇怪的同时也感慨若澜把他们招待的很好。
从这一点他们可以看出,胤禛和若澜对他们都很重视,至少胤俄之前喝醉了,不管是在八哥府里还是在九哥府里,都是一脸头疼地被送回府,又或者自己回府的,那里像现在这样醉酒之后不觉得头疼,相反地还一脸精神奕奕的样子。
“你们也坐。”
“好呐,四哥,弟弟是个藏不住话的,就直说了,还望四哥一定要答应。”胤祥爱酒,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过这酒醉后的头疼也是他最大的心病,现在好不容易遇上能治这毛病的方子,他哪里可能放过。
“四哥,弟弟和十三一样,不过既然十三弟先行开口了,那就顺带着也捎上弟弟吧!”说到酒,胤俄不比胤祥差,两人都是泡在酒坛子里的人,这方面的想法大同小异。
胤禛瞧着两个弟弟瞪着两双眼睛直愣愣地盯着自己,一时到是不知道怎么反应了,不过四四就是四四,哪里可能一直失神,不过几秒的时间他就已经恢复平常的冷俊和理智,之前那几秒的怔愣就像人眼花了一样。“什么不情之请?”
“就是这解酒汤的方子。”胤祥不好意思地抓抓头,然后才道:“四哥,你知道的,弟弟爱酒,但是这酒后的头疼也是大问题,但是这一次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嘿嘿。”
“老十的不情之请也是这个?”
“对。”
胤禛得到回答的瞬间到是觉得哭笑不得了,他当什么大事,闹了半天就是为了一个解酒汤的方子。“这个四哥不清楚,应该是你们小四嫂弄的,四哥让她给你们一人抄一份就是了。”
目的达成,胤俄和胤祥对看一眼,很是高兴地盯着胤禛道:“谢谢四哥。”
“自家兄弟,不必客气。”不擅长抒情的胤禛有些干巴巴地回了两人一句,不过这并没有打消老十和老十三的热情。
若澜听到高无庸的话时,一阵好笑,这解酒方子是她前世从一个老中医口中偶然得知的,当时她是为了谁才千方百计地讨得这个方子的她自己都忘了。不过她到是知道这个方子的妙用,比起一般解酒方子,这个效用可是相当地不错,在家时,她曾将这个方子抄给额娘舒舒觉罗氏,阿玛他们用过之后可没少夸这个方子好。
嫁入四贝勒后,一开始若澜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心,守着胤禛给自己宠爱,到没过要像现在这般掏心挖肺付出,另外某四自她嫁过来也没在她面前醉过酒,所以这个方子也一直没派上用场。
今天,老十和老十三过来,两人又正好喝得酩酊大醉,她这个暂代的女主人哪里可能干看着他们不舒服。她想着自己总得有个地方比乌拉那拉氏周到才能赢得别人的注意,所以这个时候醒酒汤的方子就成了她的一个机会。
只是她没有想到老十和老十三会开口要这个方子,也好,他们若是要了,尽管不是她亲手送到他们手上的,但是她可以肯定只要他们有用这方子一天,他们就会记她这个人情一天。
嘴角微扬,若澜提笔将方子写下,一式两份,确定无误后让人给胤禛送过去。
胤禛接到方子之后就直接给了老十和老十三,两人见胤禛和若澜如此大方,心里都记下这份情。
“四哥,时间不早了,弟弟和十哥就不多打扰了。”胤祥起身又对着胤禛挤挤眼道:“四哥,乘着休沐多陪陪小四嫂和小侄子他们也应当。”
敢这么跟胤禛说话的人也只有眼前的老十三了,他们兄弟相处这么多年,胤禛知道胤祥的xing子,虽然时不时地会被打趣几句,好在他都已经习惯了,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到是一旁的胤俄看着被胤祥调侃的胤禛,心里直呼神奇,他本来还以为四哥脸上永远只有一个表情,就像八哥一样,一个永远面无表情,一个似乎永远都在微笑,没得让人看得别扭。
现在他到是觉得四哥比起八哥看着不好接近,可是莫名地他竟觉得四哥比起八哥更真实更好接近一些。
“四哥,老十三说得也不错,要是有时间,咱们兄弟一起去打猎,这时日正是打猎的好时候。”
“十哥说得是,四哥,要不咱们找个时间去你的漪澜小筑住两天。”
胤禛到没有想到胤祥他们会把话题转到这个上面来,他已经准备好要带着若澜去庄子住上几天。现在,他们提到了,就一起去好了,反正多他们两个也不多。
“那就明天一起过去住两天。”
“啊,太好了,真是知我者四哥也。”得到答复,胤祥愣了一下,随后很是高兴地看着一旁的胤俄道:“十哥,要不要咱们明天再比比谁打得猎物多?”
“有何不可。”
☆、123 一起去庄子(一)
若澜得知此行老十和老十三会一起去的消息时,某四已经决定了,会告诉她也不过就是顺便提个醒,免得到是见了闹出笑话来。
真是万恶的沙猪主义。
若是早知道某四会带上两个兄弟,若澜怎么也不会撒娇卖萌像个白痴一样哄着某四带自己出门的。
她的一双儿女都还小,不过五个多月将近六个月的样子,虽然身子骨不错,但是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一点小病就得要人命,她就算再有自信她也得多注意。
这些天她瞧着天气不错,气候也干爽,她就想着趁此机会出去散散心,外带让儿女跟某四多培养一下感情,谁知这某四完全不懂风情,她好不容易才促成的一家相聚的美好时间就被他大方的举动彻底破坏了。
切,有谁见过一家四口出门游玩,身旁还跟着两位叔叔的,又不是家族一起行动,若是那样的话,这跟来的可不只是叔叔。
唉,也罢,她先前还想着跟老十扯点关系,加深一下他们兄弟之间的联系,然后把人从八爷党里分化出来。现在看着某四的举动,说不定他心里也有跟她一样的打算也说不定。
“爷,既然十爷和十三爷都一起去,那就把雨芙格格和弘昀阿哥一起带上吧,几个孩子都难得出一回门。”若是不能有单独相处的机会,给个顺水人情也好,即便不能让李氏记她半分好,至少能让雨芙和弘昀记住她的这份心,以后即便真的对立,只要他们念着她这份善意对她的孩子手下留情也不枉她现在这般费心。
她是个自私的人,也是一个自私的母亲,她不讨厌孩子,但是她永远无法把别的女人的孩子视如己出。
“什么格格阿哥,称呼他们的名字就是。”胤禛虽然不喜欢若澜的客气,但是若澜的周到却是让他万分满意。
他的确很在意若澜和她为自己生得一双儿女,但这并不表示他就一点儿都不在乎李氏为他生的一双儿女。
都是他的子嗣,即便偏心也不可能完全忽视,当初李氏对若澜的一双儿女如此狠心便让他不留情面地把她处理了。现在若澜如此周到地照顾雨芙和弘昀,若非她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胤禛又不想让她成为后院所有女人的靶子,他怕是真动了将弘昀他们也记到她名下的冲动。
不过胤禛到底是理智的,其实即使若澜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他也不会将弘昀他们交由她来抚养,一是因为李氏害过若澜的关系,二是他只想拥有只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
“爷,虽说婢妾是他们的姨娘,但是身份上到底不是亲生额娘,走得太近别人只会认为婢妾是心怀不轨,离得太远又怕引起爷的误会,现在这样不远不近最好,大家都安心,相处起来也自然。”若澜恬淡一笑,完全没有把胤禛的话听进去。
两个孩子又不是没有亲生的额娘,她掺和什么,而且他们都已经记事,现在记得她的好,不代表以后不会因为利益冲突而起争端。
说到底,这皇家的兄弟连一母同胞的都能争得你死我活,何况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她真心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把这两个孩子教无欲无求,一心只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