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青春祭坛 >

第23章

青春祭坛-第23章

小说: 青春祭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洌澜缟匣姑挥蠫C党,哪来的修正主义?中G中央在《9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就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名句:‘上苍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能说《9评》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吗?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这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公认的。马克斯和列宁都很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革命导师都喜欢的东西能说是封资修吗?再说了就算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嘛。要不中央为什么把《清宫秘史》、《武训传》这些电影拿出来放呢?有比较才有鉴别。你要擒魔降妖,就得知道妖怪是什么样的。如果都像唐僧那样把白骨精当成好人,到时候怎么被妖怪吃了都不知道。”
“诡辩!强词夺理!”何田田不服。
“要说封资修,我看你那名字倒是大有问题。上次我负伤住院,你说你的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江南可採莲,莲叶何田田’。后来我专门查了一下这首诗的出处,才知道原来是汉魏六朝时期描写老百姓在良辰美景中嬉戏游玩的场景。按理说在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哪里还有嬉戏游玩的闲情逸致?这不是公然为封建统治者唱赞歌吗?你爷爷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为你取这样的名字是何居心?”姜军忽然用戏谑的口吻问道:“何田田,你是不是长得很茂盛绵密呀?”
姜军这一席话前面的大家都能听懂,只是最后一句让人费解,人怎么会长得茂盛绵密呢?
铁戈不解地问道:“这话怎么讲?”
“‘何田田’就是多么茂盛绵密的意思,看看余冠英选注的《乐府诗选》就知道了。何田田现在不是人类而应列为植物一类。”姜军肆无忌惮的取笑何田田。
“沈倩,你也不管管他。”何田田叫道。
“沈倩是姜军的什么人?能管得了吗?”铁戈在一旁起哄。
“两个家伙都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沈倩恨恨地骂道。
“阿弥陀佛,”姜军双手合十,两眼微闭,故作虔诚状道:“贫僧今日为众善男信女解惑释疑,乃是口吐莲花,字字玑珠,何来狗嘴象牙一说?请问二位女施主,贫僧这番话究竟错在何处?二位如能驳倒贫僧,则算贫僧狗嘴难吐象牙,如何?”
何田田穷追不舍道:“那也不能把人说成是植物呀!”
姜军笑道:“不过是一时玩笑而已,岂能当真?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经常引用欧洲许多著名作家的名篇和神话故事,比如说地中海海妖塞壬的歌声、息息法斯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等等。毛ZX引用的中国古典名著和成语典故更是不胜枚举,鲁迅先生也是如此。比方说,毛ZX说‘东风压倒西风’,这句话实际上是《红楼梦》里王熙凤比喻家庭内部矛盾时说的,毛ZX引用过来比喻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就非常生动贴切。毛ZX又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来形容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与阶级斗争却是完全无关,毛ZX只取前面一句用。这些都是古文里面的东西,能说这是封建主义的糟粕吗?凡事都要自己思考一下,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盲从,所以我很赞同马克思怀疑一切的观点。”
沈倩反唇相讥:“你是为自己看四旧的东西诡辩,我哥也是这样,我总是辩不过他,反正他就是有理。哼!”
姜军扔给铁戈一根烟,然后说:“文Ge刚开始破四旧时我也觉得是对的,这些毒害青少年的东西不破不行。舞台上演的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哪有我们劳动人民的形象?有一次我们查封校图书馆时,随手翻了几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不是吸引,怕是中了毒吧?”沈倩说。
“别打岔。”姜军正色道:“比方说《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我看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皇村中的回忆》、《自由颂》和《致凯恩》这些诗,就觉得眼前一亮,这么好的诗,怎么会是封资修的四旧呢?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还要不要历史?是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封资修的糟粕?我把这些想法和沈冲谈过,沈冲也觉得历史是否定不了的,历史和现实的传承关系任何人都掐不断。所以我和沈冲白天带人查封图书馆,晚上却去偷书,偷了好几个晚上,弄回来了几百本书,回家躺在床上看得真过瘾。”
“好啊姜军,你和沈冲还敢偷书?”何田田大声嚷嚷道。
“小声点!隔墙有耳。”姜军制止道:“何田田同志你难道不想开开眼界吗?铁戈这一年多来可是看了不少这样的书呢,沈倩也没少看。”
“你快说说都有什么书?”何田田问道。
“看看,大家看看,就这一会儿何田田也被拉下水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封资修的东西的魅力有多大,它们的存在又是多么必要!没有它们这个世界就是残缺不全的,生活就变得索然无味。”姜军笑道。
“好啊沈倩,竟敢背着我看这些东西。你老老实实坦白交代都看了什么书?”何田田问道。
“都是我哥和姜军在我家分赃时被我发现了,他们才让我看了一些书,不瞒你说真是好看。田田,你要是想看的话,我可以借给你看,但你一定要保密,万一传出去事情就闹大了。”
铁戈也跟进来说:“这一年多我偷偷地看了很多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名著,谁都不知道。看完一本还了以后姜军再借我一本,这就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重在保密。”
“想不想看?”沈倩问道。
“想,怎么不想?这年头除了报纸还能看什么东西,太想看了!”何田田激动得满脸通红。
“明天上我家吧,我家有好几柜子书呢。”姜军说。
“没人抄啊?”何田田问。
“谁敢抄我哥的家?反了他了!”
姜军看了看表说:“才聊了一会就到中午了,铁戈你跟我到食堂打饭。沈倩何田田你们把写字桌抬到床边来,等一下我们边吃边聊。”
不一会姜军和铁戈打饭回来,一小盆红烧肉,一大海碗红烧肥肠。
姜军这间卧室很简陋,除了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子和两把靠椅,连个洗脸架都没有,脸盆和洗口缸子都塞在床底下。他和沈倩坐在床上,铁戈跟何田田则坐在靠椅上。
姜军从办公桌里拿出半瓶散装白酒倒在洗口用的搪瓷缸里说:“各位,条件简陋,非常抱歉。革命者身无长物,只能用这缸子轮流喝酒了。”说完喝了一口,把缸子递给铁戈。
铁戈却说:“都是一条战壕的战友了,这样更显得亲密无间。”喝完把缸子又传给何田田。
何田田抿了一小口说:“我本来不爱喝酒,今天算是逢场作戏,仅此一口。”又递给沈倩。
姜军夹了一块五花肉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我爸说刚解放时没有工资,是供给制,每人每个月的报酬折合成多少斤大米。我看过张春Qiao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好像叫《论战时GC主义经济》,看来他很赞成这种供给制,大家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我倒是同意这种观点,就像今天这样很有战时GC主义的味道,解放初期的供给制有什么不好?”铁戈认为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生活很有意思。
沈倩倒是有不同意见:“解放初期的战时GC主义为什么没有实行到现在?为什么后来改为薪金制?这说明那种供给制还是有问题,只是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就对了,”姜军点头赞许道:“我刚才说过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战时GC主义供给制到后来改为薪金制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必须把仅有的物资掌握在政府手中分配,以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使国家政权能维持运转。这种供给制在苏联刚取夺政权时也实行过。大家都看过《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瓦西里说的那句‘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就是战时GC主义经济最精彩的注脚。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都是为了生存而战,什么‘等贵贱,均贫富’,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都是平均分配的一种理想主义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谁能做到绝对平均?比方说,我们初中生的粮食定量是每月三十四斤,我和沈倩、何田田一样多,看起来很平均,实质上不平均。我是男生,饭量大,每个月不够吃,女生大多数吃不完这个定量,对于像我这样的男生就是一种不公平。如果给男生每个月定量三十八斤,女生三十斤,女生也会认为不公平。所以男女生同样的定量和不同样的定量都是不公平的,因此也很难做到绝对平均。”
“改成薪金制以后不就改掉了供给制的不足之处了吗?”铁戈问。
“薪金制也叫工资制,它是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虽然它克服了供给制的不足之处,但同时也带来了等级制度的其他弊病。”
“伙计,”铁戈由衷地赞叹道:“我对你是越来越佩服了,你从哪里知道这些东西?”
“政治运动、读书加思考,这就是我目前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只可惜我们年纪太小,没有什么阅历,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还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只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去体验了……”
正说到这里,窗外响起了剧烈的枪声!
有分教:
偷却浮生半日闲,坐拥美女似神仙。
忽闻窗外枪声起,战火倏然燎眼前。
正是:事出有因打打嘴巴官司,闲来无事聊聊风花雪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施巧计铁戈冒险突重围
第二十二回
施巧计铁戈冒险突重围
舍生死姜军拼命救战友
书接上回。
姜军正和大家闲聊,战校东边老山包也就是铁戈住的地方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姜军触电似地跳起来,抓起床头的小牛皮武装带扎在腰间,紧接着又飞快地从墙上摘下冲锋枪递给铁戈,急促地说:“都跟我来!”说完拔出手枪飞也似地冲出房门,朝学校新盖的教学大楼跑去。
这时西边地区医院方向的枪声也如同爆豆般地响起来,战校已被两面夹击。
姜军一行人气喘吁吁地冲到教学大楼边的学生宿舍时,迎面撞上了沈冲,他身后跟着校革委会副主任陈治军等人。
“发生了什么事?”姜军急切地问。
“我也不知道,”沈冲说:“但从枪声的密集程度来看,估计是‘县总司’的人杀回来了。”
“如果是那样就糟了!你跟外面联系没有?”姜军心急如焚。
“电话被切断了,”陈治军说:“看来肖国雄从六月二十三号起就准备大规模报复了,君子报仇十年,小人报仇眼前,狗日的来得好快呀。”
“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目前我们只有几十个人,学校是守不住了,古学范和邰大庆又联系不上。最可怕的是情况不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突出去再想办法。”沈冲焦急地说。
这时一些文攻武卫指挥部的队员纷纷围上来,乱哄哄的提出各自的建议,有的说固守待援,有的说突围是上策,大家七嘴八舌各说各的主见。
王白毛说:“我们现在还有七八十人,我看应该分兵把守。教学大楼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只要我们把它控制住,看谁冲得上来?”
沈冲沉思了一下,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教学大楼还没有竣工,水电都没有,如果对方围个三四天,不说饿,渴都把人渴死了。而且那个方向没有打枪,大家不觉得可疑吗?我估计‘县总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