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宜室宜家-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灼还想到方氏那里去转一圈,但一想不妥,母亲还在招待喜婶儿,等九慧把父亲的话传过去,还不知道母亲会怎么反应,自己一来,父亲就走了,到时候母亲问起,她要怎么说?
还是去看看弟弟,反正弟弟的房间就在西跨院的东厢,母亲见喜婶儿,必然也在西跨院的花厅,中间就隔着几步路,想打探情况,再容易不过。
走到半路,七巧回来了。
“平管事让二管家拉去喝酒,刘嬷嬷去了夫人那里。”
知道刘嬷嬷是去向母亲禀告父亲发脾气赶走平管事的事情,华灼没多在意,只是想着等九慧把父亲走了的事情禀报给母亲,恐怕母亲又要头疼了。
华焰这会正醒着,被四喜抱在怀里逗着玩,双成姨娘坐在榻边,一边望着华焰笑,一边缝着小衣服。华灼进屋的时候,谁也没瞧见她,还是华焰的奶娘齐嫂眼尖,叫了一声:“小姐来了。”
四喜连忙把华焰送到奶娘怀里,拉了一下衣襟,上前行礼。
华灼上前逗了逗华焰,这一逗不要紧,小娃娃居然哇地一声哭了,吓了她一跳,心虚地怀疑是不是自己逗得过分了,把弟弟给惹哭。
奶娘伸手一摸,“哎哟”一声,道:“尿了。”赶紧就抱着华焰去换尿布,四喜跟去帮忙,华灼松了一口气,不是她逗哭的就好。
双成姨娘笑道:“刚吃了奶就尿,小少爷怕不一会儿又得饿了。”
“能吃能睡便是最好的。”华灼笑着应了一句,凑到双成姨娘身边,道,“听说母亲那里有客人,姨娘不去支应着,怎么有闲心在这儿给弟弟缝衣裳?”
写文不易,大家觉得还行的话,请帮忙推荐票+收藏,谢谢大家
第二十八章 打探情况
双成姨娘的注意力都在缝小衣服上,漫不经心地答道:“是本家来的人,一个内管事媳妇,哪里用得着在意,若不是夫人想知道她的来意,哪会让她进西跨院,打发刘嬷嬷去应付就成了。”
“两家都十几年不来往了,这次本家突然就派了人来,姨娘不觉着奇怪?”华灼又故意问道。
双成姨娘笑道:“哪有什么可奇怪的,年前夫人备了些祭品送过去,那边一定是觉着咱们家要修好,这不就派人来了。也不知夫人是怎么想的,这事儿肯定不成,老爷心里恨着荣昌堂,哪会那么容易就修好,只怕是白来一趟。”
“可是爹爹还是同意把祭品送过去了。”华灼听出点意思,双成姨娘是母亲的陪嫁丫头,可以说,除了母亲之外,她是伺候父亲时间最长的人了,有些事情,说不定还是双成姨娘看得更通透。
“那是以小姐和小少爷的名义送去的。”双成姨娘随口一答,忽然想到什么,惊咦一声,放下手中缝着小衣服,“不对,事情不对,小姐你在这里坐一坐,我去夫人那边瞧瞧去。”
这话正中华灼的下怀,她说了这半天,就是打着请双成姨娘当探子的主意,没想到双成姨娘这么主动,她的话风还没转过去呢,就已经主动去方氏那边察看情况了。
不过,双成姨娘说什么不对呢?华灼有些想不明白。
八秀反正对本家人没好感,双成姨娘一走,她就抓起那件还没有缝好的小衣服看上面的针脚。
七巧安静地站在华灼在身后,见她沉思,心中了然,低声道:“小姐,祭品是以你和小少爷的名义送的,这样荣昌堂的人应该能看出老爷并没有与他们修好的意思,不过是替你和小少爷尽一尽孝罢了,两家原是不相干的,何必特地派人过来,还送了那么多珍贵的药材?”
华灼恍然,本家来人的目的是要接她,自己心中清楚,可是旁人却不知道的,这会儿见本家居然为了一点祭品而特地派了人来,哪有不心生疑惑的,怪不得父亲和母亲慎重以对,分别在书房和西跨院的花厅里接待平管事和喜婶儿。
当初母亲肯接收她的建议,给本家送祭品,本意不过是试探本家的态度,谁知这一试,倒把本家的人给试来了,在父母的眼中,本家这是反应过度,难免有什么阴谋,不能不小心以对,双成姨娘原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眼里只有小少爷了,直到华灼提起,这才突然想通,自然是吓得赶紧去花厅了。
想到这里,华灼赞赏地看了七巧一眼,这丫头心思太通透了。
“爹爹已经去绘芳园了,几日内不会回来,不管本家打了什么主意,当家人不在,总归是行不通的,你不必多虑。”
华灼越想越觉得父亲这个决定下得绝妙,颇有清风拂山岗,风动山不动的意境,禁不住就笑了。反正自己其实也没有做好去本家的准备,能不得罪而又可以不去本家,两全其美,再好不过。
正偷着乐的时候,双成姨娘回来了,一脸气愤道:“荣昌堂欺人太甚。”
她声量略高了些,四喜在里屋听见了,忙出来道:“轻声些,小少爷正要睡。”
双成姨娘立时收了声,对四喜挥挥手道:“你和齐嫂只管在里面照顾小少爷,外头的事不用理会。”
四喜便又缩回头,真的不再管外头的事情了。
难道喜婶儿也漏了口风?
华灼心头一跳,忙探问道:“怎么说?”又向七巧使个眼色,“给姨娘倒杯茶来。”
七巧会意,赶忙倒了茶,送到双成姨娘面前,轻声细语道:“姨娘悄悄气,是什么事儿,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一人计短,三人计长,总能过得去。”
双成姨娘吃了茶,果然气顺了些,才道:“你们道本家这次来人是做什么的?真真是贼心不死,竟还想接小姐去荣昌堂住一阵子,可气可恼,还嫌咱们家的女儿死得不够……哎呀,呸呸呸,瞧我这张嘴,乱说些什么,小姐你只当没听见。”
八秀吃了一惊,手里的小衣服也掉了,叫道:“不去,小姐,咱们绝对不去。”
“行了,小姐不会去的,你就别叫了,拿好你的小衣服,继续看针脚去……”七巧把八秀拉开了。
华灼低下头,从双成姨娘的反应来看,荣安堂里没有一个人肯让她去本家,刚醒过来那会儿,她还想着以一己之力,让两家的关系恢复如初,果然是一厢情愿了。
“八秀说得是,绝对不能去。”双成姨娘有些紧张,紧紧地抓住华灼的手,唯恐一松手,人就没了。
“姨娘放心,我不去。”感受到双成姨娘的关心之情,华灼心中暖洋洋的,“再说了,爹爹已经去了绘芳园,本家的人见不着爹爹,自然就没法子带我走。”
“咦?老爷去绘芳园了,什么时候的事?”
双成姨娘一脸迷茫,刚才她去花厅的时候,九慧已经走了,只听到喜婶儿吞吞吐吐地说想请八小姐到荣昌堂去,当时就变了脸色,悄悄退出了花厅。
华灼在荣安堂中虽是长女,但在华氏豪族中却排行第八,所以喜婶儿将她唤做八小姐。
“就在我来看弟弟之前……”
华灼的话还没有说完,双成姨娘已经急急掀了帘子往外走,边走边道:“不成,不成,我得派人把老爷用惯的笔墨、爱喝的茶叶、换洗的衣裳都准备好送过去,老爷也真是的,走得突然,也不让人来知会一声,这下子手忙脚乱的,还要安顿本家来的人,本来人手就不够……”
双成姨娘这一走,华灼却傻了,谁帮她继续打探情况去?
七巧低声提醒道:“小姐,刘嬷嬷也在花厅呢。”
华灼眼睛一亮,是了,双成姨娘走了,还有刘嬷嬷呢。
“七巧,你悄悄地去,不要让母亲看见,只在刘嬷嬷眼前晃一下,她是精细人,自然就会找借口出来了。”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二十九章 七巧的嘴(第一更)
七巧自然明白该怎么去做,蹑手蹑脚去了花厅,绕了一圈,却见四周窗户都闭紧了,以防冷风吹进去,她一时没法子,便在门外躲了一会儿,看到六顺从里面出来,手上拿了一个托盘,上面放置着几片茶盏碎片,连忙轻唤一声“六顺姐姐”。
六顺见了她,不由笑道:“大冷天你躲在柱子后头做什么,也不怕风大,吹闪了腰。”
七巧啐了一口,然后才道:“六顺姐姐,谁把茶盏打碎了?”
六顺脸一沉,没好气道:“也不知那个喜婶儿方才说了什么混帐话,气得夫人摔了茶盏,我在外面听了,都吓了一跳,赶紧进去收拾,这会儿刘嬷嬷正在里面劝着呢,那个喜婶儿也是,一点眼色也没有,刘嬷嬷劝着,她就在旁边干看着,也不说陪个罪什么的。”
六顺满腹怨气,七巧却吓了一跳,暗暗拍着胸口暗道:幸亏没有冒失地进去。不过这样一来,就没法子把刘嬷嬷叫出来了,该怎么办呢?
眼珠子转了转,七巧看到六顺拿着茶盏碎片正准备离开,忽然灵机一动,道:“六顺姐姐,一会儿你还要送茶进去吗?”
“那是自然,你问这个做什么?”
七巧便殷勤地抢过托盘,笑道:“我倒要瞧瞧,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竟然敢招惹夫人生气。六顺姐姐,你且歇着,我替你送茶进去。”
六顺抢了几下,没抢回托盘,只得由她去了,七巧手脚飞快,跑到旁边抱厦里换了热茶出来,便大大方方地走进了花厅。
“喜婶儿,你不必再说了,方才九慧过来,你也听到了,我家老爷去了绘芳园,一时半会儿不回来,我是个妇道人家,这等子大事做不得主。刘嬷嬷,你领着喜婶儿下去,好好招待了,回头我书信一封,喜婶儿你带回荣昌堂,给惠氏嫂嫂看了,这趟差事自然就没了你的干系。”
七巧刚放下茶,耳边但听着夫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她心思通透,自然就明白,夫人这是拒绝了本家人要接小姐过去的要求。真是难为夫人,明明刚才都气得摔了茶盏,这时却还要好声好气地跟喜婶儿解释。
喜婶儿是个三十上下的女子,身上穿了一件藏青花袄子,做工精细,但用的是寻常布料,瞧着并不打眼,头发整整齐齐盘着,以两根雕工极细致的桃木簪子束着,鬓边插了一朵红花,面若银盘,唇似涂漆,肤白手嫩,体态丰润,实实在在是个福相之人。
方才夫人发怒,她只低着头不吭声,这时听夫人这样说了,才不紧不慢回道:“是我不会说话,想来四夫人误会了,生了这般大的气,实是罪过。我家夫人派了我们俩口子来,原是一番好意,荣昌堂与荣安堂,毕竟一脉同根,这些年生分了,教外人看了不少笑话,荣昌堂上下早就想和好的,只是多次探问四老爷的意思,却总是不得音信儿,时间一长,荣昌堂便也心冷了。不想前些时候,贵府以八小姐和十五少爷的名义送了祭品来,勾起老祖宗的心事,对身边人道,四老爷便是个孝子,生了一女一儿,这么小便也懂得孝道,比起嫡亲的孙女儿们,不知好了多少,真该接来让她们也瞧一瞧,学一学。因此,我家夫人才派了我们俩口子来。四夫人且放宽心,两堂过去之间的那些不愉快,实在是个意外,这次若接了八小姐,咱们必然如珠似宝,哄着捧着,万万是不敢再让八小姐受到半点伤害的。”
一番话,呛得方氏直吸气,却挑不出半个不是来,合着错都是荣安堂的,他荣昌堂半点错也没有,人家要修好,是荣安堂不予理会,现在他荣昌堂来了,也是荣安堂先送的礼才招了人来,再扣一个孝道的大帽子,让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