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谋婿 >

第3章

谋婿-第3章

小说: 谋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薛婧萱娴熟地给药草松土,拔去周围的杂草,时不时地用衣袖擦擦脸颊的汗水,彦伯仲嘴角漾起一丝笑意。

    五月的天,太阳渐渐露了头,薛婧萱一张粉嫩地小脸泛着红,专注地做着手头的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伤了柴胡的茎叶。

    “萱儿,你可知这味柴胡有何功效?”

    “可用于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亦可用于调理女子月事。”

    每当婧萱与彦伯仲打理药草时,彦伯仲总会考考婧萱有关药草的药性或是药效。

    这已是四年的习惯。

    “彦叔,萱儿还是不太明白您前日所说的石膏入药一说,萱儿见村子里王叔还用石膏糊墙了,如何能入药呢。”趁这个时候,薛婧萱问出了记挂了一整晚的疑问。

    彦伯仲放下手中的小撬,拍了拍手中的泥沙,起身弹了弹衣服下摆,言道,“跟我来。”

    看到坐在门口的冰菊,彦伯仲点头示意,随即入屋。

    彦伯仲所住的小屋并不大,小屋全用木头搭葺而成,用木板隔出了一个里间算是卧室。

    木屋虽小,但好在五脏俱全。客厅除了矮几和两张小木凳,便是一个九宫格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各式的医书。

    彦伯仲从书柜最底格拿出一本医理札记,递予薛婧萱,“第二十六页,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

    “这是我游离各地,搜罗到的民间方子。我每遇到一个新药方,便记下,久而久之,就有了这本札记。”彦伯仲又拿出一本《本草纲目》,“你翻到第九卷,上面是否写着生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

    彦伯仲叹了口气,“你到底是年纪还小,阅历不足。往往我们觉得很平常地一件东西,却会在特定时候起着关键性作用。不要小看任何一件东西,亦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一件事。”

    见薛婧萱神情有些迷茫,彦伯仲亲昵地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这些道理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一转眼,你都十岁了。想当年,冰菊姑娘背着你到我这里求医时,你不过六岁大,烧得满脸通红,身上也长满了疹子。”

    说到这里,彦伯仲顿了顿,“起初我也以为你怕是得了天花了,等我细细诊脉,才瞧出来你不过是风寒高热夹杂着一般性的出疹。若我不细细诊脉,观你眼耳口鼻,疹子情况,询问吃食,纵是我也是诊不出来的。”

    “所以诊病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能妄自断出结果。需得细细诊脉,观察入微,才下定论,开方子。做人做事都需这样。”彦伯仲说到这里住了口,叹口气,“说了这么多怕是你也听不懂。”

    薛婧萱突然出声,“彦叔,萱儿明白的。您经常教导萱儿行医做人的道理,萱儿都牢牢记在心里。”

    彦伯仲复又摸了摸薛婧萱的头,只当是这是小孩子话语。

    随后,彦伯仲一一将薛婧萱记下的不明之处做了解答,随后又教授了一些新的医理知识。

    薛婧萱安静地消化着这些深奥的医理,而彦伯仲则拿起旁的医书细细品读起来。

    “冰菊姐姐…”

    坐在门口的冰菊远远便听到有人唤她。

    不一会儿,又传来一阵喊声。

    声音由远及近,逐渐清晰明了。

    “冰菊姐姐…呼呼…城里来人了…呼呼…”狗蛋“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跑了进来,待稍微顺气后忙道,“城里来人了,现在就在你家院子外呢,我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马车,可贵气了。”

    说着,狗蛋还夸张用的手比划。狗蛋是村长的小孙子,人长得虎头虎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马车,眼中有着对马车浓浓的好奇。

    听罢,冰菊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欣喜,“一定老夫人派人来接姑娘回府了,一定是。”随即转身进屋,眸中噙满了喜悦的泪水,“姑娘,老夫人派人来接您回府了…”

    薛婧萱乍一听还有些愣神,接着一行清泪滑下脸颊,但嘴角又是无法抑制的笑意,看了看冰菊,复又转头看向彦伯仲。

    “好孩子,回去吧。莫忘了熟读医书。”彦伯仲温润的笑笑,随后将原本就准备好的药草递给薛婧萱,“虽说你回府后锦衣玉食,亦不缺这些,但这都是之前备好的,你便带走吧。”

    复又行至书柜前,将好几本心爱的医书及那本手札都拿上,交给了薛婧萱。

    “彦叔…”临行前,薛婧萱又喊了一声,直到彦伯仲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薛婧萱方才戴上斗笠与冰菊一起离去。
004 回府
    二人急急忙忙回到别院时,已是一刻钟以后了,此时正值巳时。

    薛婧萱额间的齐刘海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甚至有部分沾上些汗珠,黏于额上。

    冰菊忙帮薛婧萱整理好仪容才走向别院。

    院外果如狗蛋所说,停了一辆马车,马车出奇的豪华贵气,车轮边檐与车檐都鎏了一层金,在阳光下更显得金黄耀眼。

    薛婧萱看到马车,心里更是高兴。

    但观冰菊,却是皱着眉,望着马车出神。

    之前的喜意被这马车去了大半,反倒露出一片忧色。

    冰菊记得以前在府里当差时,时常随老夫人外出上香,所用马车虽大,却远不如眼前马车这般贵气。

    如今这马车不但比以前府里的马车大了些,而且还鎏金,比之以前,不知奢华了几倍,冰菊一时难以相信。

    冰菊忙上前与前来的婆子及车夫打招呼,一问方知,果真是来接薛婧萱回府的。

    对马车疑问甚大,冰菊忙旁敲侧击,想从中问出点由头,但二人老实木讷,冰菊一时也未打听出什么。

    只知府中大夫人亲自派人前往别院接六姑娘回府,府中已为六姑娘准备好了接风宴。

    冰菊思绪重重,却不忍破坏自家姑娘的喜悦,便扬起笑脸对着婆子道了声,“劳烦安嬷嬷稍等片刻,奴婢带姑娘进屋换身衣物便回府。”

    安嬷嬷不似萧婆子那般势力,身子只是有些微发福,见冰菊这般客气,忙和气地应了声好。

    冰菊从箱底找出了去年除夕夜薛婧萱穿过的衣服,粉色云纹对襟月华裙,那是生活还殷实时置办的新衣,冰菊当时还细心的绣上了几朵素色兰花。

    趁着给自家姑娘扎双头髻的空档,冰菊细细叮嘱,“姑娘,如今府里大夫人当家,比不得之前老夫人当家,您定记得莫冲撞了大夫人,见到大夫人时一定要规规矩矩地叫母亲。”

    薛婧萱自听说要回府便一直喜笑晏晏,但见冰菊这般严肃的表情,也收起笑容重重点头,“冰菊姐姐放心,萱儿记住了。”

    冰菊这才放下心来,带上收拾好的包袱,牵着薛婧萱上了马车。

    一路上冰菊细细地向安嬷嬷询问了这四年来薛府的情况,安嬷嬷大都一一作答,如二姑娘晗姐儿已经与城东李府的大公子定亲,三姑娘如今才色双绝,如今年方十一,前来提亲之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年轻才俊,又提到大公子已经娶亲,大少奶奶乃济南府知州大人庶长女何氏云云。

    却始终不曾提及薛婧萱姨娘锦姨娘之相关,亦不曾提到老夫人。

    这让冰菊原本放下的心又重新提了起来,对回府亦充满了忐忑与担忧。

    马车行了好几个时辰,方才进了淮京城。

    虽已是申时末,偌大的淮京城仍不见冷清,周围的商铺亦大开着,不时有客人关顾,偶尔亦有几声吆喝。

    薛婧萱已四年没有见过这般热闹的地方,儿时的记忆并不清晰,薛婧萱便对商铺及小贩充满了好奇,小心地撩开窗帘偷偷往外伸头,冰菊忙拉住薛婧萱,摇摇头。

    薛家乃书香世家,祖上曾经出过太子太傅,亦出过一位贵妃,但那是百年之前的事了,如今虽不似百年前那般鼎盛,但地位仍是不可动摇。

    曾担任督察院右副都使的薛老太爷虽已去世,但薛家大老爷如今不过三十八,便升至正五品郎中,其前途不可限量。只可惜二老爷是个不中用的,到现在也未曾谋个一官半职,日日流连花巷。

    马车轱辘轱辘穿过好几条大街,终于在一栋灰色青砖府邸门前停下。

    府邸前两尊石狮栩栩如生,两个六棱角纱灯上有着清晰的“薛”字,朱红色大门顶端悬着黑漆金丝楠木牌匾,上面龙飞凤舞的题着“薛府”两字,透过院墙隐约可以瞧见几株碧绿的大树枝叶。

    府邸并不高贵奢华,但胜在大气,蕴透着一股书香气韵。

    冰菊扶着薛婧萱小心的走下马车,再回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薛府,二人皆是感叹近乡情怯、物是人非。

    门房早在马车停下时便前往府中报信,待薛婧萱与冰菊站在门前时,已有了婆子前来领路。

    满眼带笑的萧婆子上身着藏青色直脸对襟外褂,下身穿深灰色绣卷草纹路褥裙,拖着肥胖的身子带着薛婧萱主仆二人穿过朱红色大门,绕过画着梅兰竹菊四景丹青的玄关,穿过回廊往正厅走去。

    薛婧萱主仆二人早已习惯了萧婆子刻薄的嘴脸,如今她满脸带笑,态度亲昵,薛婧萱主仆二人反倒是有些不习惯。但见萧婆子如今穿着布料越发好了,便明了如今萧婆子在府中定是十分受大夫人宠爱。

    还未到正厅,萧婆子便大声的叫唤了一声,“六姑娘回府勒。”

    片刻,便见一丰润妇人姗姗而来,只见她外着深红色合脸对襟云缎马甲,内里着桃红色花鸟图案镶着金丝的细纱凤尾裙,头上梳着流云髻,仅在发髻处别上一支蝶纹金簪,额间镶着金边的翠玉抹额在金黄色余晖下熠熠生辉。

    妇人举止颇有大家风范,原本毫无表情的脸到了薛婧萱眼前便已带上十分笑容,亲热地拉过薛婧萱的手,“哟,这便是萱姐儿呀,不过几年没见,竟出落的这般好,快随母亲进屋。”

    这便是薛府大夫人饶氏,左侍郎饶常忠嫡女春柔。

    薛婧萱肤色本就白皙,配上冰菊选的绣着兰花的粉色云纹对襟月华裙,更显得皮肤温润如白玉,细嫩如鸡蛋,确是美人胚子。

    对于这位嫡母,薛婧萱很是陌生,加之极少与人这样亲近,便下意识地往后缩手。

    饶氏并不意外,只是增大了手劲,回眸深深看了薛婧萱一眼,虽仍是满脸带笑,但薛婧萱看到了她眼中的凌厉,明白若继续缩手必将惹恼饶氏,遂不再动作,且规矩地唤了声母亲,便跟着饶氏进屋,冰菊则背着包袱与萧婆子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一进主厅大堂,薛婧萱眼睛便有些湿润。

    儿时的记忆虽不清晰,但薛婧萱对于大堂还是有些印象的。大厅四角立着四根红漆柱子,入目处皆是红漆橡木桌椅,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