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姝秀 >

第134章

姝秀-第134章

小说: 姝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氏清楚这个,忙道:“有的,也在东城,之前来的时候乔夫人也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想着先透透风,所以也就没有住到那边去了。”

    赵元朗却是知道其他原因。

    “我去那边看过,宅子似乎收拾过了。”

    岳氏道:“这是小姑子的意思,我也派人去看过了。”从两家明确传出婚事之后,赵氏就为此做了准备。

    岳氏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开始正式定亲,且看现在的样子,出嫁的日子也要提早。赵氏的做法,倒是便利。

    赵元朗点点头:“过两日我去城门口等着,先接了乔家人回府。”

    赵老爷子点点头。

    赵成思也是同意,想了想说道:“最近天气寒冷,也没什么要紧事,到时候我跟着你一起去吧。”

    “爹……”赵元朗轻蹙眉头。

    赵老爷子却是赞同,看向赵成思道:“你也好好看看那乔大人。”

    赵成思点点头,日后既然是姻亲,也算是一荣俱荣了,先看清楚人品也好。

    赵元朗是知道乔大人的,也不担心父亲不满意。

    事情定下,很快就传了消息到枣子胡同。

    乔悦哈哈笑道:“只可惜敏姐儿脸皮薄,都不肯过来了。不然我肯定要好好看看她……”

    薛宁无奈,就你这样子,表姐脸皮当然会薄。

    你可是小姑子啊。

    见乔悦一点也不当事,薛宁只好想着日后有谁能收拾了她才好。

    乔夫人接到好消息的同时,也知道乔大人和乔之信也快到了陶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哎呀,赵妹妹,日后我一定要包个大大的谢媒礼给你。”乔夫人同赵氏说笑。

    赵氏也是高兴;“我娘家那边也就这么一个侄女,不求乔姐姐什么大礼,只希望俩孩子能和和睦睦。”

    薛宁一听,不乐意了。

    “娘……这谢媒礼可是一定要的,至于和和睦睦嘛。乔夫人都把表姐当成亲生女儿疼了,我只怕日后悦姐儿都要失宠了。”

    乔悦轻哼一声:“我乐意。”

    乔夫人掩着嘴笑,向赵氏保证道:“赵妹妹,你放心吧。我可是真的喜欢那孩子,也许这就叫做投缘吧。”

    赵氏点点头,她也是看出来了。

    乔夫人心里高兴,又因着乔大人未到也没有先回了自己的宅子依然住在了枣子胡同,甚至拉着赵氏去丁老夫人那里说起聘礼的事情。

    薛宁和乔悦两个人自然不能听这个话题,直接被赶了出来。

    薛宁拉着乔悦去园子里看梅花。

    这座宅子里,只有园子里种了几株的腊梅,平日倒是觉得一般,只有刚下过雪或者下雪的时候去看,觉得别有一番意境。

    乔悦同薛宁道:“宁姐儿,你说四姐姐能回来吗?”

    薛宁一怔。

    乔悦继续道:“赵姐姐肯定也希望四姐姐回来的,况且这天气也冷了,我有些担心。”在府里,丁老夫人和赵氏从不吝啬采买银炭、蔬菜这些。薛宁和乔悦一向是吃好穿好的,但是去了外头的话?

    薛嘉当时离开的匆匆忙忙,也没有带上什么厚衣服。

    薛宁也是一直不敢送了东西过去。

    毕竟若是庄子里没人的事情被知道的话?

    薛宁脖子一缩,有些怕后果。

    “看看吧。”薛宁轻声说道,心里已经开始琢磨要不要去把薛嘉接回来。

    “嗯,不是听说那周二爷都收了好几房的妾室了嘛……”说起镇安侯府的事情,乔悦有些厌恶。

    薛宁同意皱了皱眉头,也不知道怎么得,最近陶安里同在船周二爷把勾栏院里的人带回家收了做姨娘。

    原本名声很差的周二爷,如今的名声越发的难听了。

    薛宁想了想,这个时候薛嘉回来,应该也是可以了吧。毕竟之前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况且当时她离开只说去诵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四章 乔家事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乔家事

    (感谢annna1978和一字无题打赏的平安符)

    十月初十,赵成思和赵元朗在城门口直接接走了乔大人父子,让后一拔赶到的人直接扑了个空。

    “二爷,这可怎么办?”下人模样的人问一裹着狐狸毛的氅衣,面相同乔大人有些许相似的中年男子。

    被人称为二爷的人冷哼一声:“我就不信了,他们来了陶安就不回府。”

    下人心里苦笑,没看大太太来了陶安大半个月一次都没有回过府里吗,但这话却是怎么也不敢在这二爷面前说起。

    岳氏等在门外,看马车到了,忙同身边的一陪嫁妈妈小声说了几句。

    那妈妈点点头离去。

    “娘,乔大人和乔少爷来了。”赵元朗先下了马车看到岳氏之后说道。

    岳氏连连点头,翘首望后面的马车看去。

    先下来的是一十八、九岁玉面公子,站稳后就伸了手想扶里面的人。

    乔大人瞪了乔之信一眼,心里想着自己又不是七老八十的,扶什么扶,但又想着这是未来亲家的府里,很多人看着,也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给自己的儿子没面子。

    乔之信心里偷笑扶着父亲下了马车。

    “赵世侄,叫我乔叔就是了。之信比你小,兄弟相称并是。”乔大人下来马车后就说来这话。

    看来赵元朗方才同岳氏的话,他也是听见了。

    赵元朗微笑:“乔叔,之信。”

    乔之信也是大大方方地喊了赵哥,等到了岳氏的时候,脸一红有些结巴地喊了一声婶婶。

    岳氏可谓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乔之信只叫了一句她却是连连哎了几声。

    赵成思咳了几声。

    众人这才不干站在门外进了五。

    堂屋里摆着好几盆的银炭,屋子里面熏得暖和或的。

    乔家父子虽一路上穿得多,但身子里面却也是冰冷冰冷的,一进了堂屋整个人才稍微暖和起来。

    丫鬟们早上了热茶。

    众人各自捧着热茶分坐在一旁。

    乔之信悄悄打量了一圈屋子,没见到和自己要定亲的人,心里有些失望,却突然感受到一道目光看着自己,忙抬起头,发现未来大舅兄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忙低下头专心看着手中的茶盅。

    赵元朗微微一笑,虽说方才乔之信的行为并不合规矩,但他却也不是迂腐的人,能心里念着自己的妹妹,至少把妹妹放在心里了。

    而乔之信的为人,赵元朗也是打听过了。

    虽说实情是因着当初想给薛宁找夫婿顺便打探了一下四房周围认识的人,诸家人自然被赵元朗否决,乔之信却一直在考虑中。

    只不过从表妹夫变成妹夫,想想也不是不行。

    赵元朗甚至觉得,这样配对更适合一些。薛宁那个表妹,倒不是乔之信能驾驭的了的。赵元朗捧着茶有一口没一口的啜着。耳边是赵成思和乔大人商议婚期的事情。

    “我看过两个日子,一个是十二月二十三,那个是好日子,还有一个是年后初七。”赵老爷子从两家确定之后,就派人算过日子。

    “我看还是年后好。”以往男子之间说事情,岳氏一向不插嘴,但这次事关于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少不得多嘴一句。

    赵老爷子和赵成思在这个时候也不会多说什么。

    女儿眼看着要嫁人了,岳氏的心情自然是多留一日是一日。

    “也好,就听世伯的意见。”乔大人想了想,年前少不得还要回去处理公务,只怕到时候抽不出时间办婚礼,年后倒是有些时间。

    赵老爷子笑着点点头。

    岳氏心里盘算起嫁妆的事情,就见外头有人说枣子胡同来人了。

    岳氏一听,笑着说道:“肯定是小姑子来了,说不得乔夫人也过来了。”

    赵元朗和乔之信二人亲自出去迎接。

    对于乔之信的做法,赵老爷子看着也是满意了几分。

    薛宁同乔悦两个人缩着脖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赵氏和乔夫人。

    互相见过礼之后,薛宁问岳氏:“舅母,表姐呢。”

    乔之信耳朵一动,就听岳氏道:“在屋子里呢,你们两个先过去。岳母等一下让人送了鹿肉过去,你们烤鹿肉吃,这天气怪冷的。”

    “可是表哥拿回来的那些鹿肉。”薛宁一听就馋了,看向赵元朗。

    赵元朗微笑道;“你先去妹妹那里吃着,放心,表哥给你留了一只后蹄等回去的时候带去给薛家祖母尝一尝。”

    薛宁欢天喜地地应了,等乔悦从乔之信身边回来,两个人就找了小丫鬟带路去了赵玉敏那里。

    “这孩子。”赵氏无奈地摇摇头。

    乔夫人笑道:“宁姐儿是个好的。”

    赵氏笑:“乔姐姐现在人逢喜事,看到什么可都是好的。”

    “那倒不见的。”乔夫人叹了一口气。

    赵氏突然想起什么似地,也有些沉默下来。

    岳氏感到奇怪,忙看向乔夫人。

    乔夫人朝乔大人看去,乔大人点点头。

    两人也不隐瞒倒是同众人说起乔家的事情来。

    乔大人是信安侯府的长子,母亲是信安侯的原配,按理来说长子该守在家里。可信安侯娶了继室之后,乔大人却只能被迫远离陶安。这乔家不好,按理来说乔大人可以求助于外租家,但坏就坏在信安侯后娶的妻子乃是乔大人的姨娘,也就是乔大人母亲的亲妹妹。乔大人的外祖父家对此表示缄默,奉行不管不问的原则。

    而那乔二爷就是继室为信安侯所生的孩子。

    对于两个都是亲外孙,乔大人的外家自然两不相帮。

    乔大人无奈只好从军拼搏,对于他的这个决定,信安侯破天荒的表示支持,很快地把乔大人从军需要的东西都办了下来,并很快把这个儿子送到了战场。

    等乔大人过去之后,才心底发寒,自己的父亲简直是要送自己去死。

    也幸好乔大人命不该绝,大功小功先后立了不少,随后娶了乔夫人。乔夫人是乔大人在军中一个上峰的女儿。

    因着这个缘故,信安侯夫人对乔夫人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等乔大人回了陶安之后,见乔夫人日日要去了信安侯夫人面前立规矩,几乎就是在受折磨,心生不平,但又对自己的父亲无可奈何,才找了门路去了外任,先后到处走着,去了曲阳做千正的时候正好认识了薛家四房的人。

    若不是如此……

    兴许这门婚事也不一定能成。

    赵元朗既然应下了妹妹这门婚事,自然也查到了乔家的家世,对于信安侯的那些人,赵元朗只是冷笑,但很快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那乔二爷也有儿子,只是……和眼前的乔之信一比,在赵元朗眼里简直就是个烂泥。那信安侯若不是个没脑子的,等赵乔两家结亲之后,总要好生掂量一番。赵元朗可不愿意自己护着的人被人欺负了去。

    这门婚事只怕最着急的还是信安侯夫人。

    那乔二爷脑子没那么好,只怕出来接人是信安侯夫人的意见。

    乔大人道:“我离开陶安之后,好些年也没有回了那府里。在陶安的一处宅子还是当年拖了管家过来买的,就想着日后有了落脚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