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围翠绕-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尽快地挑几个能帮手的丫头,实在不行去找华哥哥讨几个人来用,你自个儿就踏实地画图样子就是了,总不能一直指着我画。”沈可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画稿,都是她这几日陪着沈晞无事可做的时候画的,“最近订得多的基本都是中秋的首饰,我这儿画了些样子,这个之后最大的节日就该是重阳和过年了,你最近也该开始琢磨琢磨,以免有人要订你拿不出东西来。”沈可说着又从另一个袖子里掏出几张图样道:“这几套是我要的,你直接给华哥哥让他帮我打出来,工钱和成本你从店里直接算账给他就是。”
“是”姜秋易伸手接过两叠画稿,见沈可要打好几套的首饰,有的灵动活泼,有的沉稳大方,便知道她是要做了送人的,叠起来单独地收好,又翻看另外那一叠图稿,见大多是中秋为题的首饰,登时喜笑颜开,直道阿弥陀佛,“姑娘真是雪中送炭,奴婢正发愁这画稿要接不上了,这回总算是心里踏实了。”
沈可一边喝茶一边嘱咐道:“还是老规矩,你自个儿誊画一遍,把我给你的都毁掉不能留底。”
“姑娘放心吧,您走以后我就在这屋画,之后就全都浸在水盆里毁掉就是了。”姜秋易保证道。
“今个儿来其实是有桩正经事,店里的账目如今都是你在记,我寻思着如今生意已经做起来了,还是该请个专门的帐房先生来,各项账目也该弄得分明才是。”沈可的手指在桌面上下意识地轻叩着,“我寻思着店里的盈利,扣除了首饰的本钱、工钱还有店里请人茶点的花销之后,分作四份。当初这个店面和整个的装善都是华哥哥花的银子,我在店里给他分去三成的分红;你在店里又要画图又要照顾生意,我也给你两成分红,剩下的一半我取三成,余下的两成就暂且存进钱庄,以后铺子要修缮或是扩建什么的,咱们就不用再挪措本钱了。”
姜秋易听了以后,嘴巴张得老大,半晌才回过神来道:“姑娘,您是说,店里还有我的分红?”
“自然是有的你在店里要画样子还要管着店面,怎么可能没有你的分成?”这个分红的比例,沈可在家已经想过无数个方案,当初自己手里虽然拮据但还不至于租不起铺面,但是因为以后要靠着华家铺子的工匠和其他支持,所以才让华海安先借出本金,这样之后就名正言顺地用分红把他绑在自个儿的车上,而她自己提供的是想法和广告效应,但是在古代对此的认识并不到位,所以她也不方便直接将五成的利润都划归自个儿的名下,于是就提出存起两成的意思,左右存起来也还是自个儿管着,而且也算是铺子的流动资金储备。至于给姜秋易的分成,她也是经过一番犹豫的,两成的利润实在不是小数目,但是姜秋易老实本分而且心灵手巧,对自个儿的意思总是能很快地理解,对自己的要求也都能很好的落实,最重要的是她的画工和审美极有天赋,又是自梳女终身不嫁,实在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左思右想还是给她分了两成的利润。
这铺子之所以生意红火,最要紧的并不是首饰设计的巧妙或是包装高贵,而是因为太后的称赞,也不是别人能学得去的,所以她也并不担心。
原本沈可提出要请账房先生的时候,姜秋易心里还稍稍咯噔了一下,心道难不成沈姑娘不信任自己不成?但是后面听她这样说,登时就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眼圈立刻就红了,哽咽着推辞道:“姑娘对小的已经是恩同再造,哪里还敢再要什么分成,这实在是使不得。”
“给你就拿着,难不成不要我的分红,打算以后还要回去华家不成?”沈可见状打趣道,“都这么大的姑娘了,怎么还掉金豆豆,我可是会笑话你的”
“姑娘……”姜秋易抽出帕子拭干脸上的泪水,似乎还想要说什么。
沈可开口拦住她道:“好了,你以后多花心思多画图纸,就对得起我给你的分成了我虽然有空的时候也能画几张,但是以后还是要靠你做顶梁柱的,我不能把心思一直放在这上头,你平时也应该有选择地挑几个伶俐的丫头,最好能带出来一两个徒弟,不过也不能心急,最重要的是人有灵气儿,还要心术正当,你平时多留意观察着,慢慢踅摸就是了”
“姑娘放心,其实我瞧着楼下的初霜很是伶俐懂事,还识字懂礼,以后说不定能是个好帮手。”姜秋易擦干脸上的泪水,收拾好情绪,也开始说起正事。
“那个初霜啊……”沈可闻言微微沉吟,“那个人你多盯着点儿,我总觉得她有些不太对头,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咱们最近是异军突起,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跟华哥哥多联络些,对请回来的人也多摸摸底,拿不准的可以借着送首饰图样然后去告诉我,小心驶得万年船,莫要在自家屋里栽了跟头才是”
“姑娘教导的我都记下,以后一定小心行事。”姜秋易闻言颔首,“姑娘若是有事吩咐,就打发人来说要订首饰,我直接送图册去府上说话,想来会比姑娘来店里方便些的。”
章推的分割线
陶苏MM是老作者了,成绩也是很让小猫仰望的,新书火热出炉,亲们可以去收藏养肥了哦~
《鸾凤和鸣》——陶苏——简介:作为小村姑进城的将门千金,苏扶摇低调的外表下,是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不能让农妇出身的母亲被人踩在头上,也不愿让自诩美貌的妹妹作威作福。二小姐嫁入侯门,三小姐麻雀变凤,作为名声在外的大小姐,她该怎样风光出嫁?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找茬
从铺子里出来,沈可也没急着回家,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便让车夫驾车到城南那边店铺集中的地方去逛逛,正好添置点儿东西。
市集人多马车不好进去,沈可也不是那种摆谱做样儿的人,让书意给了车夫几个铜板,到小巷里的茶摊儿歇着,那边丢两个铜板除了上凉茶还给饮马。
车夫自然千恩万谢地去了,沈可领着丫头随意在街上闲逛,京城自然不必别处,各种铺面都收拾得齐整亮堂,鎏金大字的匾额高高地挂在门口,灯笼布幡挂得琳琅满目。绸缎庄首饰铺之类的沈可都没兴趣,但也还是都稍稍驻足问身后三个丫头:“可有什么喜欢想买的?”
剑萍和剑荷都连连摇头,说自个儿什么都不缺,书意跟沈可的时日长些,也知晓沈可的脾气,就也不装模作样,笑着说:“姑娘,奴婢想买面脂和胭脂,前头有胭脂铺子,咱们去瞧瞧可好?”
沈可闻言也有些好奇,家里用的胭脂水粉都是公中出钱买了分给各房女眷的,她还从未见过胭脂铺子是个什么光景,当下就点点头道:“那就去瞧瞧,若是有好的我也买些回去用。”
剑萍似乎比较了解京城的行情,看看前面的店招道:“那‘芳馥春’是京城最大的胭脂铺子,据说连宫里娘娘们用的胭脂水粉都是他家特制的,东西的确是极好的。”
听她似乎有些欲言又止,沈可微微一笑,有这样名头的店,东西极好怕是价钱更是极其贵的,只是不知与自己的首饰铺比起来,哪个更漫天要价一些。
书意见自家姑娘今个儿心情好,也跟着有些雀跃,笑着说:“既然是京城最好的,即便是买不起也得去瞧瞧,开开眼也是好的。”
“看上合用的买就是了,怕我付不起银子还是什么?”沈可跟她取笑道,“再说是胭脂水粉,又不是点心果子,买回去转眼就没了。”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走到“芳馥春”门口,已经有伙计很有眼色地迎出来躬身行礼道:“见过姑娘和几位姐姐,咱们店里胭脂水粉、螺黛面脂、香球香饼都是应有尽有,而且绝对都是精心制作,姑娘需要什么进来瞧瞧。”
“你这猴儿嘴皮子倒是伶俐;这几个钱拿去喝茶用吧”书意见沈可头前已经迈步进门,自个儿笑嗔了句,掏出十个一小串的铜板丢给那伙计,“我们姑娘喜欢清静,你老实跟着伺候就是,不问你话就歇会儿嘴。”
“得嘞”那伙计笑眯眯地将铜钱揣进袖子里,上前介绍道,“姑娘,店里北边儿一行都是各种面脂、澡豆、胭脂、水粉,东边儿是螺黛、唇脂,西边儿是各种香露和香饼香球,您随意看,小的跟着您伺候,有什么要问得您尽管开口。”
沈可对胭脂水粉的兴趣缺缺,听说有各种香露熏香,知道沈晞喜欢这些,虽然总是说不愿惯他这样的毛病,但是一遇见买香料的,却又忍不住想去帮他踅摸一二。于是就先朝西边走去,随意扫了几眼,都是些寻常得见的东西,不过是包装精致些,瞧上去高档些,倒是没引起什么兴趣,微微皱眉问道:“可有什么不常见的香料?”
“有,不过都是量少价高的,平日都不摆出来,姑娘若是有兴趣,请您移步楼上,小的叫管事来给您取。”那伙计忙上前答道。
“那先不急,先挑了其他在上去瞧。”沈可又在其他柜台前头随意瞧着,看着比铜钱稍大的一盒胭脂就要二两银子,自个儿在心里悄悄算计了一下,差不多等于在现代花两千块钱买一小盒眼影,的确是价钱不菲,但还达不到天价消费的程度,看来古代人还是比较厚道的。
寻思着快要到秋天,就拿了两盒面脂打算跟沈云氏每人一盒,又挑了象牙白的妆粉,水红和蜜色的胭脂,一支青色的螺黛,去看唇脂的时候却很惊喜地发现,竟有半透明的浅粉色。家里买的唇脂都是胭红色,她平素从来不用,全拿打赏下人,但也不知是不是跟她学样儿,屋里的丫头们也都拿蜜色的胭脂涂唇,不似沈钱氏屋里那些一个个血盆大口的模样,倒让她很是喜欢。这会儿瞧见这么清素颜色的唇脂,登时就觉得欢喜,连连问那伙计,得知不是稀罕物件,平常都能买到,才打消了买几盒回去囤积的念头。
她自个儿挑选好,又催促着几个丫头挑选,若不然她就随便买给她们,书意虽然见那价钱都很是吓人,可还是很欢喜地挑了盒浅桃红的胭脂,剑荷和剑萍拗不过也没人选了一样,最后沈可又上楼挑了两盒香料,心满意足地出了“芳馥春”。
斜对面就瞧见个书局,沈可登时就挪不动脚步了,书意察言观色知道自家姑娘的秉性,忙道:“姑娘,对面有书局,去瞧瞧可有新来的话本子,回去哄二爷用”
“你这丫头猴精猴精的”沈可抬手点点她的额头,脚下却也是没停顿,直接朝对面的书局走去。
剑萍似乎发现了什么,稍稍落后一步,扯扯剑荷的袖子耳语几句,二人便都警觉起来,将沈可和书意护在中间。
沈可开始也没觉得什么,瞧见名字陌生的书,就愿意抽出来瞧瞧,若是没兴趣就放回去,有兴趣就递给身旁的书意抱着,后来渐渐发现,自个儿每每放回去的书,都会立刻被另一只手抽走,有一回她还没来得及缩回手,那人的手就已经伸过来,若不是书意机灵挡了一下,怕是要被人握个正着。
即便她再不愿意在外面惹事的性子,这会儿也有些愠怒起来,扭头朝那手的主人瞧去,一时错愕,没想到竟是认识的人,荣王府的小王爷秦环。
“臣女见过小王爷”沈可从来都是礼数周全,不愿让人在这上头挑理指摘。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