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天宝风流 >

第204章

天宝风流-第204章

小说: 天宝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这样的准备也需要时间……对于唐离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需要时间,却并不意味着唐离就能否定哥舒翰这个奏本。若他果真如此作为的话,不仅将与视安禄山如寇仇的杨国忠生出嫌隙,且哥舒翰处也实在不好说话。与此同时,他也不希望将安禄山的叛乱时间一拖再拖,基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唐离最希望的结果就是注定要爆发的“安史之乱”能在他预定的时间点上爆发。
    而要达到这种预期效果,控制好时间,着同样就需要有一个能调节的节点,以前的唐离为寻找这样的节点可谓是煞费心机而不得,托天之幸的是,不管哥舒翰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来上这本奏章,但他这本奏章本身倒的确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节点。
    陇西兵力缺乏,而范阳近二十万精骑闲置不用,有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在,随后联合杨国忠及杨妃进言,再加上薛龙襄的建议,让玄宗同意批准哥舒翰的奏章当无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调兵时间的选择上,而这个具体的调兵时间也就是目前唐离得以调控“安史之乱”的节点。
    随着杨国忠的步步得势及对范阳的压制,再有了这样一份抽调三分之一军力的诏书,安禄山被逼起兵当是意料中事。但诏书中规定调拨军力的最后时间也必定就是安禄山起兵的具体时间。
    安禄山绝不肯将自己的六万人交给哥舒翰,但面对天子的调兵诏书,他若不肯奉召,其行为本身已是形同造反,但与唐离处境相同的是,他也需要时间,需要准备的时间,毕竟造反起兵不是个小事,二十余万人的调动,粮草的准备等等都需要时间,除非诏书中多给一天的缓冲时间,他就会用足一天作为起兵前的准备,当这个最后期限来临时,也就是注定不肯奉召的安胖子正式起兵之时,而唐离刚刚授意于薛龙襄的,就是定好这个时间节点,让这颗注定要爆炸的炸弹在预定的时间里炸响。
    当然,如此一来势必会给安禄山更多的有意识准备时间,但相对于收获来说,这的确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唐离心下虽然极是不愿,但他更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失”的道理。
    “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控制!”唐离的这句喃喃自语微不可闻。
    “公子,你说什么?”
    “没什么!”睁开眼来的唐离微微一笑道:“我是说好久不见国舅爷了,正该去看看他。”
    “公子你不是昨天……”在榛儿诧异的语声中,唐离起身施施然向书房外走去。
    ………………………………………………………
    适才的设想有许多环节都需要杨国忠的配合,正当唐离意欲前往宜春居时,刚走出书房的他抬头既看到了前面不远处那个熟悉的身影。
    “蝈蝈!”口中招呼,面露惊喜的唐离已快步迎了上去。
    见到唐离,蝈蝈也自高兴,只是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寒暄,二人刚一走近,她脸上绽出个微笑算是寒暄过后,便直入正题道:“少爷,正堂有几位客人等着见你,快走吧!”
    “客人?是谁?”
    “扬州并江南东道十三家最大海商的代表。”蝈蝈边走,边低声解释道:“赵老板上次回扬州募集钱财海船往新罗贸易,但收效甚微,开始我还道这些见惯了大世面的海商瞧不上这‘小生意’,谁知到昨天才知道,原来这些海商大贾竟是信不过赵阳明,非得亲自进京与少爷你面谈。”言之此处,蝈蝈又低声补充了一句道:“这十三家海商拥有的海船数量占我大唐海外贸易商船总数的七成还多,少爷你见面后要热情些才好。”
    正自瞌睡,天上突然掉下个大枕头,闻言之后唐离如何不喜,若有了这些人加盟。不说新罗参的贸易规模将大大扩张,甚至还有足够的力量自海路深入渤海湾,绕过榆关,北口关及范阳的势力范围,直接从契丹、室韦等族猎户手上收购上好皮货,这样一来,在人参及毛皮贸易两相交攻之下,不愁山记货栈不倒,失去了这最大宗的进项,安禄山募集来的那四万私军吃喝穿用……想到这里,唐离嘴角露出的笑容就分外灿烂。
    “都是财神爷,谁敢得罪他们!走,见见去!”回了蝈蝈一个笑容,唐离兴致高昂的率先前去。
    满面春风的走进正堂,唐离向那在坐的数十人拱手为礼的同时,已是和煦笑道:“未知诸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只看来人风仪,这些眼神雪亮的海商们已知这人必是驰名天下的状元郎唐离唐别情,而唐离初见面时的热情也让这些虽身资巨万但社会地位并不甚高的商贾们心下大生好感,当下忙着起身寒暄见礼不提。
    正自见礼的同时,就听旁边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妾身昨日到府拜见大人时,还见二夫人在担忧大人的风寒,今日一见大人却比当日离京时更为健朗,真是可喜可贺呀!”
    唐离应声看去时,却见说话的正是一身盛装的蓝钻佳人,恰在此时,身边的蝈蝈笑着补充了一句道:“少爷有所不知,蓝姐姐可是赵老板的二夫人,整个扬州无人不知的女掌柜,此次诸位贤达到京,全仗蓝姐姐居中接待,说来少爷可要好生谢谢蓝姐姐才是。”
    透过蝈蝈的语义,唐离才明白原来此次见面是由蓝钻佳人居中牵线,反倒是对她身为赵阳明二夫人的事实并不吃惊,老赵能把别情楼总店交给此人打理,唐离在与蓝钻佳人第一次见面时既知她与赵阳明的关系必定不浅,此时不过是印证了这一猜想而已。
    有蓝钻佳人居中,唐离与来客一一寒暄,他声名既大,心中又没有当时官员轻鄙商贾的执念,此番诚心结交,自然引来众商贾的一片赞叹,一时间堂中气氛热烈之极。
    这番叙述直持续了个多时辰方才结束,当蝈蝈看着那些商贾逐渐远去之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叹声说了一句道:“八成!真是便宜他们了,看他们临走时的样子,只怕现在都还笑的合不拢嘴!”
    “此事我另有打算!〃见蝈蝈的样子,唐离微微一笑道:”本钱,海船都是他们的,咱们一无所出而净分两成纯利,这还算少?若是一切顺利,像这般的大生意,只一年的红利就够咱一大家子吃用十来年,蝈蝈你心也太贪了些。“”什么一无所出?没有少爷走通鸿胪寺的关节,他们能做成这生意?没有少爷在后面支撑,他们敢跟山记货栈争这块肥肉?还有登州……“蝈蝈忿忿不平的说到这里,却见唐离只是一副笑模样的看着自己,顿时心气儿一泄,也是嗤的轻笑出声,含嗔笑道:”罢了,反正这也是少爷你的钱,爱怎地就怎地吧!“”怎么就是‘我的钱’,莫非……”见蝈蝈这笑模样妩媚的可爱,唐离正要再调笑几句,却听一阵粼粼的马车声传来,扭头看去时,却见小李相公的毡车正远远驰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 乱起〈十〉
    梅蕊居书房。唐离第三次端起茶盏,细细吹开里面的茶沫,小呷了一口茶水后,终于忍不住的轻唤了一声:“五叔!”
    听到这声轻唤,本自正出神看着唐离的李复道轻“噢!”一声回过神来,自失的一笑,端起茶水低头小呷的同时,随意的声音传来道:“别情可知某这一生最希望的是做什么?”
    自适才在梅蕊居见到李复道的车驾时,唐离便猜知他必是为安禄山之事而来,谁知这位正当红的小李相公进了书房后,要么就是看着自己不说话,而一说话就问出这样古怪的问题来。
    因不知他这话的来历,所以唐离也只是附和着答道:“听岳父大人说过,五叔毕生所愿乃是领军一镇,为朝廷守卫边疆。”
    “三哥!”闻听提到李林甫,李复道的脸上顿时涌起一抹浓浓的悲色,低头再呷了一口茶水后,才续又道:“三哥知我,可惜……”话说到一半,伴随着一声深长的叹息,李复道蓦然道:“说来,我这个五叔真是羡慕别情你啊!”
    “羡慕我?”闻言唐离一愣,待要再说话时却为李复道挥手所阻,“我自幼失亲,依傍三哥长大,跟着他一起吃过苦,挨过饿,直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三哥于我,虽名义为兄,其实也就是长兄如父。这许多年来,我已习惯遵从三哥安排行事。从进学到入仕,从各个职司的迁转直到今天的政事堂相公莫不是如此,只是我虽然极力想学着做三哥,却终究还是成不了他,成不了他……”声音越来越小,终归于沉默。
    听李复道所言,唐离也是心下唏嘘,眼前这位妻叔的经历倒也可叹,他如今虽然位极人臣,却始终不曾真正实现过自己的夙愿。其人政治才能本是中平,却不得不坐在政事堂相公这个火山口上饱受煎熬,他既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手腕机心能一统朝堂,而上要应付皇帝,中间还要与正逐渐窜起的杨国忠缠斗,于下还需要安抚李党中人的利益。这些纠缠在一起的事情对于这个一心想当统兵大将的人来说,必定是为难的很了。
    “陛下的手诏下来了,王洪胞弟凌迟处死,倒是王洪本人稍存体面,给药赐自尽!”低声说完这句话后又沉默了片刻,李复道才抬头看向唐离道:“我知道当日三哥曾有意栽培于你,我也知道你当初拒绝了,别情,五叔羡慕你当初拒绝时的勇气。”
    至此唐离才知道李复道今天如此异常的原因,只是他却不好再接王洪这个话头,起身离座端了茶瓯边给李复道续水,边自嘲的一笑道:“我只是知道岳父当初给我安排的那条路注定是走不通,所以才会拒绝。什么勇气不勇气是五叔谬赞了,既然侪身仕宦,又有谁不想更上层楼的?高的不说,只要我能有个六部的职司,想必也能说动杨国舅保下王大人一条命来。”
    李复道对唐离的话未置可否,静静将一盏茶喝完,略略发散了心中郁积的他脸色平静了许多。“陇西道的奏章我见了,在凌州守城战中哥舒节度将你的名字列在考功第一。我添笔往后挪了两位,纵然别情功大,但身为京畿官员,倒也不便与那些常年驻守边疆的武将们争功,这样处理,别情以为如何?”
    早在薛龙襄来时,唐离已见过这本奏章的副本,但看现在李复道的意思,分明是不相信哥舒翰奏章中为自己请功的那些内容,感情在这位宰辅的眼中,自己这个状元侄婿能上凌州一战的记功第一,只是缘自于他观风使的身份及恰好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出现在那个特定的地方。
    这事没法解释,唐离也不愿解释,说起来现在的李光弼还是他名义上的干妹婿,经此一战之后,吐蕃近期入寇的几率很小,将经过守城大战磨练的李光弼留在凌州倒真是可惜了,他本已也有意将李光弼调回京都,自然是他的功劳越大越好办事,想到这里,唐离淡淡一笑道:“五叔处理的妥当,说来这些个将领也真是不容易,就说凌州守城时,那军马使李光弼接连六日睡觉不超过十个时辰,身披十余创犹自亲自上阵杀敌,以区区不到六千人拖住吐蕃整整一牦牛部军力,如此赫赫战功,凌州守城功臣自然该是以他为第一!”
    “别情所言极是,李光弼凌州守城中战法或许稍有不妥处,但此人对朝廷的忠心却是毋庸置疑。更难得他是烈士之后,朝廷更宜体恤奖掖!”说到战事,李复道明显的高兴了些,说完李光弼,他又面带赞许之色的看向唐离道:“别情少年气盛的年纪能不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