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金菊 >

第34章

金菊-第34章

小说: 金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菊:“说宋江是投降派的是毛主席,你就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写。”
  万海:“妈妈,咱们三个人一个月工资加一块一百块钱,咱们省着点儿,给我买辆自行车,行不行?”
  方文桦:“不行!省钱买一架缝纫机。”
  金菊:“你们两个用不着争,别着急,用不了两年,自行车会有的,缝纫机会有的。”
  万海:“列宁说,面包会有的!”
  三个人笑了一阵子。
  31。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1972年春天,料峭春风吹得向阳坡地的小草渐渐发绿。一个新的生命——金菊的大孙子诞生了。这个新生命,使这个家庭充满阳光,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这个新生命就是金菊的一切。】
  方文桦妈妈来看外孙子。
  金菊:“亲家母,快看看,又白又胖。我现在除了睡觉,天天围着大孙子转,忙着洗、忙着晒、忙着煮奶、忙着喂水、忙着换尿布、忙着抱、忙着悠……你说也怪,一点都不累,一点都不烦,自己生孩子,从来也没有这么喜欢过。”
  姥姥:“隔辈人,分外亲嘛。来!让姥姥抱抱。真稀罕人。”
  方文桦母亲从悠车里抱起了外孙子,爱不释手,在孩子小脸上亲了两口。
  32。密山中学门前的林荫道上(日/外)
  金菊推着小孩车,悠闲地走着。嘴里哼唱着,“马儿呀,你慢些走啊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看个够……马儿呀,你慢些走,这一条林荫小道多清幽……”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金菊看看太阳,自言自语:“快晌午了,爸爸、妈妈要下班了,奶奶要回家做饭去了。”
  33。金菊家(傍晚/内)
  晚饭前。
  万海在逗儿子,说:“笑了!笑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突然哭了起来。
  奶奶撂下手里的活,跑了过来,说:“怎么了?(她轻轻地把万海推开)来,让奶奶看看,我的小宝贝……”孩子还是哭。
  方文桦走了过来,说:“还是让妈妈看看吧。”她接过孩子,抱在怀里晃了晃,孩子果然不哭了。打趣道:“怎么样!还是得妈妈呀。”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34。金菊家门外(日/外)
  方文桦父亲从兴凯湖钓鱼回来。路过金菊家门口。
  父亲喊道:“老金太太!快拿个大盆出来。”
  金菊:“干什么?”
  父亲:“装鱼。”
  金菊拿出一个大铝盆,问道:“才下汽车吧?”
  父亲:“是。你看看,兴凯湖的大鲫鱼,各个都有一斤多重。”说着他从槐条编的小嘴大肚鱼篓里拣出了十余条活鱼放到盆里。
  金菊:“这么多,吃不了了!这回又去了几天?”
  父亲:“就去了两天,鱼爱上钩,钓多了拿不回来。”
  金菊:“还没到家吧?快回家吧。”
  父亲:“看一眼外孙子就走。”
  35。金菊家(夜/内)
  【画外音:1974年年中,第二个孙子又出生了。金菊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忙得团团转,虽然一天到晚累得腰酸腿疼,心里甜滋滋的,心花怒放,心满意足。】
  睡觉前,儿媳妇和大孙子给老太太又是揉、又是捶,金菊在嬉闹声中进入梦乡。
  36。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光阴荏苒,一晃金菊退休三年。】
  工业科的同志给金菊送来一封信。
  工业科同志:“老金太太!来信了。”
  金菊:“哪来的?”
  工业科同志:“内蒙,你的大女儿万梅的来信吧?”
  金菊:“我看看,是。谢谢了。”
  37。金菊家(夜内)
  晚饭后。
  金菊:“你大姐从内蒙来信了,让我去她那住些日子。”
  万海:“妈妈是什么意见?”
  金菊:“我去。把大孙子也带去见见世面。”
  万海:“什么时候走啊?”
  金菊:“买票就走呗。”
  方文桦:“正好,还有一块布,我给你裁了、作一套新衣服。”
  【画外音:金菊领着大孙子,穿着儿媳妇给做的新衣服,坐火车去了内蒙。】

第廿四章 国丧儿殁跌入深渊
更新时间2007…12…28 14:56:00  字数:12511

 1。北京,椿树胡同(日/内)
  【画外音:金菊带着大孙子,乘火车从密山出发,首先到了北京。她还是想看看老同学阿曾】。
  金菊来到阿曾的工作单位椿树胡同。全国妇联接待室。
  金菊:“请问阿曾同志从衡水干校回来了吗?”
  接待人员:“回来了。”
  金菊:“我可以见一见她吗?”
  接待人员:“他在家养病,不来上班。”
  金菊:“她家在什么地方?”
  接待人员:“不知道。”
  金菊有些生气,提高了声调:“她是你们单位的干部,怎么连她家在哪都不知道呢!”
  由于她声音较大,惊动了隔壁的军代表,出来问道:“你有什么事情?”
  金菊:“我从东北来,上内蒙路过北京,到此特为看看我的老同学阿曾同志。”
  军代表:“你和她什么关系?”
  金菊:“同学关系。”
  军代表:“见她有什么事情?”
  金菊:“没有什么事情。我去北大荒十几年了,心里时常惦念她,就是想要看看她。”
  军代表:“她住在烤鸭店对面的楼上。”
  金菊:“哪个烤鸭店?”
  军代表:“王府井。”
  2。王府井帅府园楼(日/外)
  金菊来到帅府园楼门前。敲门。
  一位女同志开门,问道:“你找谁?”
  金菊:“阿曾。”
  开门人:“进来吧。”
  3。阿曾家(日/内)
  金菊跟随那位女同志走进会客厅。
  阿曾半卧在一个长沙发上,还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女同志坐在其他沙发上;正在闲谈。
  阿曾看见金菊进屋,十分意外地问道:“你怎么找来的?是从东北来的吗?”
  金菊:“是你们单位的军代表告诉我的。我是昨天到的。”
  阿曾:“你快坐下,(她示意给金菊开门的女同志给金菊倒水)先喝点水。”
  四个人正唠得兴起,见金菊坐下,就又接着唠了起来。
  一个人接着被打断了的话题说:“他们又让我交代和总理的关系。没法写呀,写什么呢?后来我就写跟总理参加宴会,我没吃饱……”说着,笑了起来。
  另一位站了起来,说道:“阿曾来客人了,我们走吧。”
  送走了客人,金菊观察着阿曾:瘦了,头发花白了,眼睛周围布满皱纹、脸色有些苍白,老了。精神仍很矍铄。
  阿曾:“那三个同志都是延安抗大的同学。前一段也遭了不少劫难。先说说你在东北怎么样?”
  金菊:“万岚在兴凯湖死后,我把他埋在了密山。我到密山之后,工作顺利。奋斗了几年,三个孩子都能够自立了。我想守在万岚的身旁,过个安稳的日子。不料想,文革来了。揪斗、劳动、插队、回城……,六、七年就过去了。插队回来我也到了六十岁了,申请退休了。”
  阿曾:“我可比你惨了。我不仅是专政对象,还被‘枪毙’过一次,当然是吓唬我,搞了一个假枪毙……。后来,我儿子去看我,见我病得快不行了,他给毛主席写封信;总理派人把我接回来了。在阜外医院治一阵子病,就到这里休养了。在北京能多住些日子吗?”
  金菊:“不,我看看你就走,去内蒙大女儿那里住些日子。‘外婆’徐特立现在该有九十六、七岁了吧?”
  阿曾:“1968年就病故了。连最后看他一眼都没做到。(两个人沉默一会儿)活到九十一岁,也算长寿了。就你一个人去内蒙?”
  金菊:“领着我的大孙子。我现在有两个孙子了。我很满足,也很幸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阿曾:“好啊!好!要活,就活他个痛痛快快!”
  4。内蒙万梅家里(日/内)
  【字幕:内蒙,1976年1月8日】。
  1976年1月8日,万梅家收音机播放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
  金菊听后,她大声喊道:“万梅!你听!这是真的吗?”
  万梅:“是,是真的。”
  金菊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浑身无力,瘫在床上。
  万梅:“妈!妈!你怎么了!”
  过了片刻,金菊捂着胸口,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说道:“没事,没事。就是冷不丁听了总理去世,有些受不了。没事了。”
  5。万梅家(傍晚/内)
  【画外音:地质队住在内蒙的一个偏远的小镇。人们都在等待着镇里会有什么悼念活动。大半天过去了,毫无动静。】
  万梅和金菊议论。
  万梅:“总理去世,总该有个纪念活动呀。”
  金菊:“是啊。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呀。”
  这时,门外有一个女人在喊:“万梅!出来一下。”
  她们在外面说了几句话,万梅又回到屋里。
  万梅:“妈妈,地质队的部分职工要开会悼念总理逝世。”
  金菊:“那是应该的。在什么地方?”
  万梅:“我出去和他们商量一下。”
  万梅匆忙地走了出去。
  6。职工住宅区(黄昏/外)
  夕阳西下,雪地上一片殷红。十几个职工在一个贴着周恩来照片的彩色印刷品的房山前,开追悼会。总理照片下摆放两个地质队家属自己做的花圈。
  参加追悼会的人们默哀五分钟。
  万梅读悼词。
  附近的老百姓看见这里悼念总理,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人。
  天黑的时候,贴着总理像的房山下堆满了花圈。单位的同志们在房山头扯了电灯,彻夜通明。这里成了大家悼念总理逝世的场所。
  7。万梅家(日/内)
  三月末。金菊打算回密山给万岚扫墓。她对女儿说:“清明节之前我要回密山,给你爸爸扫墓。”
  万梅:“什么时候走,我给你买火车票。”
  金菊:“明天吧,车票先买到北京。”
  8。北京站(日/外)
  清明节前夕。金菊走出北京站口,有些异样的感觉。
  9。北京,万岚侄女家(日/内)
  到了万岚的侄女家,金菊迫不及待地问侄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金菊:“街上的气氛有些奇怪,出什么事了?”
  侄女:“这几天工厂的工人、学校的学生,都到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为总理献花圈、写悼词;还有讲演、朗诵诗词的……”
  金菊:“今年四月四日是清明,我先不回密山了,咱们都去悼念总理吧。”
  10。天安门广场(清明/日/外)
  【画外音: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那里是诗的世界,花圈的海洋。金菊把能看的地方都看个遍。把自己感兴趣的诗词都抄录下来。】
  4月4日,金菊和侄女家里的人,上午来到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陈列一条巨型横幅:“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你!”横幅四周围满了花圈。纪念碑基座上竖着四条醒目的条幅,左侧为:“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右侧为:“碧血浇开革命花,红心已结胜利果。”天上有气球吊着的大标语;工人、学生队伍中高举着长长的横幅:“若有妖魔兴风浪,人民奋起灭豺狼。”
  金菊在一首写着诗词的大字报前停下,上面写着:“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