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在别处 >

第3章

在别处-第3章

小说: 在别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他的,因为他爸告诉过他,出门在外,万事小心。物业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和中国门锁科技的发达,将房卡插入门把手上的一个凹槽处,门发出“滴,滴”两声便打开了。苏云当时便感慨科学发展之快,真为之而高兴。
  苏云住在十号楼的十七层,房牌号是1703。打开电子门会发现里面分为A B两室。门是木头做的,黄色的油漆,每室有四个床位,门外也分为两个洗漱池,两门中间的空地上摆着两个大圆柱体的物体,看过说明知道了这是热水器。房内有空调,床垫是席梦思的,床下有写字桌,旁边的衣柜和书柜是床的支撑点。坐在写字桌前有一种独立状态的感觉。苏云顿时感悟到宿舍与公寓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了。
  当晚,苏云躺在了自己的床上,感觉到一阵陌生,他的床是靠窗户的,外面嘈杂的声音随着空气飘进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同学住进来,确切的说是有人来过,只是忍受不了刺鼻的烟味和混浊的空气便草草离开了,为此苏云感到很不好意思,开始怀疑抽烟到底对于否,想到如果没有像他这样的烟民去支持中国烟草界的发展,中国的 GDP便会深受影响。为了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消费者的苏云能做的也只有将抽烟进行到底。

(1)第一章 章名(5)
第二天早上学校要求班主任召开班会,。把一些该说的说,该做的做。比如一些生活制度和学校规章条例等。更主要是让同学之间有个交流,认识的空间,不知道这是不是为日后谈恋爱而打基础。大学本不应该再称呼“管事”的为班主任,而称呼为辅导员,但是由于十多年的中国低等教育使得苏云一直以来改不了口。这也算是习惯问题吧。
  由于寂寞的思绪,陌生的环境,苏云当晚难以入睡。问题其实在于周公排斥他。故而当天姗姗来迟。
  教室里很热闹,苏云在最后一排找了个空位置坐下,便开始环顾周围的环境。没坐久便睡着了,这会周公不再排斥他了。稍后苏云被一个手的推力所惊醒,旁边一张陌生的面孔对着他说:老师叫你上去介绍一下自己。
  苏云以一种赶赴刑场的姿势上了讲台说:我叫苏云,中国人民,华夏血统。然后转身想走。
  苏同学,再多说两句吧。谈谈人生,理想。班主任在旁边说。
  苏云当时想着,毕竟是顶头上司,多少得给点面子,要不以后专给我39码的“鞋”穿就是自找麻烦了。于是接着说:我的爱好是做爱做的事,我的人生是追求和探索,谢谢。
  苏云说完从后门溜了出去,躲到厕所门口打算抽根烟提提神。对于刚才的话苏云想了想觉得越发可笑,自己怎么变的那么“高尚”起来了。
  对于抽烟者来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满口袋里没有一根香烟,而是满口袋里装着烟却没有一个火机。苏云开始苦恼起来,恨不得找根木棍就地钻木取火。
  抽烟呢?来,抽我的吧。一个操着浓厚的北京腔的人递给苏云一根烟。
  就这根烟,两人便算认识了。于是靠着暖气便聊来起来。
  此人叫赵得住,北京顺义人士,身材较胖。打增肥广告的话没有一点问题。带着一副银边小眼镜,看起开给人一种九十年代斯文人的感觉。
  后来,苏云发现一个道理:凶神恶刹的流氓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流氓是带着眼镜有了文化的。这种人就是典型斯文败类的写照。
  苏云在与他聊天中得知一个叫老孙的人。原名叫孙大海。跟老赵住一个寝室。由于来的匆忙,有些重要文件忘记带来,不得不搭飞机赶回家。看来有了飞机果然方便了许多。其实苏云一直就不敢坐飞机,这是有恐高症的缘故。苏云一直认为恐高其实就是怕死的表现。你一不怕死的种,恐哪门子的高。
  得知老孙今天下午便回来,老赵盛情邀请苏云一块去接机。苏云想想觉得也好,能一睹咱首都的飞机场也算是见了世面便答应了下来。
  出租车走在半路上,老赵不知道哪根筋跳动了一下,对司机说:师傅掉头!
  苏云感到老赵这一行为十分莫名其妙。还没来的急问老赵这是怎么会事,老赵便说:老孙那家伙肯定回来了。苏云没见他收到短信也没接到什么电话,既然那么肯定只好跟着走。
  楼道里一个大胖子的身影。这个胖子比起老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区别是有的,比如老孙脸大且粗糙;胖却是肥,不像老赵,起码还有点肌肉,还能谈的上魁梧;发型短却平,四四方方国字型,老赵头发短是短,相比之下还是能用飘逸来形容。
  老孙,你大爷的,我就想着你肯定回来了。老赵对着老孙大喊道。
  苏云面对着这个穿着大裤衩,一双拖鞋的老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套近乎显得没轻浮,不说话显得肯没文化修养。
  老孙竖起中指对老赵说:我操,哥早来了,就想你扑个空!
  我操你大爷的,好心当做“康师傅”。老赵乐呵呵的。
  苏云发觉他俩真适合去说相声,并且要走牛群,冯巩的那种风格,在吵闹之中博取到笑声。
  还好老赵没有忘记呆在一旁的苏云。于是把苏云介绍了一番,苏云觉得老赵的台词像是在介绍对象一样,让人觉得别扭。
  寒暄一阵后苏云对于老孙感觉到没有了拘束了。这完全是因为老孙幽默的功底,开起老赵的玩笑了没完没了,一发不可收。苏云说老孙是个挺开朗的人,老孙说他还是个挺开放的人,苏云说有多开放,老孙说他上衣都没有穿,难道这还不叫开放吗。
  大家的第一印象都很不错。这可能是臭味相投的缘故。几天之后,苏云受到诱惑后搬到了尽头的1701跟他们住一块了。从进门的那一刻,苏云的生活变得再也不一样了。也许这是他人生中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苏云是一直比较偏爱北方的,他是觉得这儿的人正直,纯朴,率真。并且北方的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真正发源地。苏云他爸也对他说过:求学不过秦岭 淮河,是学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学问。北方人的性格,苏云不仅局限于喜欢之内,就在这种喜欢的推动下渐渐的养成了一种与南方某种恶习所格格不入的“坏毛病”了。
  北方豪爽苏云最为向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男儿就当爽快,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这是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动。外面的世界虽然多彩,但也总是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洞。
  公寓旁边有一所北京某高校,所以旁边自然会有一条供学生们消费,生活,腐败的地方。时间长了,这些地方就演变为一条街道了,并且阵势不小。饭店一家接一家,各具特色,百味会聚。有川菜,粤菜,湘菜等一应俱有。大有百家齐放的形式。网吧在这条街起到很大作用,大大的增加了人口的流动量,使得晚上也是络绎不决。KTV一到晚上便生意红火,灯红酒绿的生活让学生们流连往返。主要是老板精通生意之道:凭借学生证享用5折优惠。这一优惠措施把那些有明星梦想的,想发泄,咆哮的的学生诱惑得蜂拥而至。可谓一种歌舞升平。这而还有不少提供学习的场所,比如某某培训班,某某组织协会。一到大好天气就有那些奈不住寂寞的人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展示,一般就是些字画,个性T恤,小泥人,竹编。北京风大,稍微不慎,纸飞墨洒。一些便急的人情急之下随手抓上一张百鸟图急匆匆的奔向厕所。出来时便抱怨:操,墨汁都还没干!

(1)第一章 章名(6)
当然,这种消费性场所怎么能缺少旅店、宾馆。老板们都是过来人。很是清楚那些莘莘学子们的心声。所以三小时的钟点房和午夜房项目也就随之出炉了。房间的价格当然也是随着条件的好坏而定的。这样一来就适合了各个阶层的学生的消费要求。这些供人“休息”的场所旁边难免会有些计生用品店。不知道这是告戒大家不要因为几块钱而花更多的钱的缘故还是有其他的缘故。由于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或者想寻求刺激,大家对这些店子都是视而不见。后来店子门口贴上了一则广告:聪明人会使两块钱节约几千块钱。杜蕾丝,杰士邦一度达到脱销的地步。
  进入宾馆的人一般只有两种人相配合着;男人,女人。如果有同性进去,不理解的路人肯定会叹口气,摇摇头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有鸿沟!
  晚上,一行三人,来到这条街道找下了一家饭店打算喝点酒,吃点肉。之所以选择这家店,完全是因为门口的大玻璃上写这几个大字:本店只接待中国人,恕不接待日本人!
  苏云进门的时候被人拦在外面。服务员怀疑苏云的身份。苏云说看我的身高像日本人吗。服务员想了下便放他进去了。一向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苏云今天居然被人拒之门外。心里不免有一种难过。苏云进门的时候开玩笑的说他是韩国人。服务员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苏云说,你们国家抗日情绪好高啊。苏云笑了笑说,没有中国高。
  整白的还是啤的。老孙一坐下眼睛就盯着酒柜没有离开过。身为山东的老孙果然有本质。
  我很随意。老赵坐下便有发不完的短信,打不完的电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业务多忙,日理万机似的。其实他也就是找了个像妈的女朋友。
  苏云听说北京的二锅头名扬四海内外。久仰大名不品尝下岂不是很遗憾。老板应声拿来一瓶“大二”。所谓大二就是用啤酒那么大的瓶子装满的。区别就在于容量上。二锅头分为牛拦山二锅头和红星二锅头。至于假酒商还能造出什么名字的二锅头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牛栏山二锅头偏受酒民的宠爱。
  第一次吃饭,难免得寒暄几句海阔天空的聊上一番。
  老孙拿来三个一次性的塑料杯,把酒均匀了后酒瓶差不多也就见底了。苏云虽说酒量不怎么好,但是绝非鼠辈。酒品看人品,丢人品不丢酒品。高中时候曾经为好朋友仗意“出口”,后来弄的酒精中毒,活活在医院里躺了几天。
  老孙吃过两口菜举起酒杯说:来,哥俩,干了。然后一杯二锅头从嘴巴里顺着喉咙流进了胃里。老孙打了个颤,夹了几口菜吃说,一杯二锅头,呛的眼泪流。马上回过了气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苏云当时心里便产生了几分敬意。二话没说拿起杯子一仰头,一口气干了下去。看着见了底的杯子,苏云说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喝酒。三个人每人一杯子,惟独苏云过了十多分钟开始感觉到头晕。苏云一喝到点子上说话舌头就容易打结,今天真他妈爽,能这样跟你们喝酒。打了个嗝然后把剩下的酒分了。又是一口起喝了下去。这会还没来的急说话,直接倒了下去。
  老孙第二天告诉苏云昨天是他一手把苏云扛了回来。其实电梯起到的作用还是巨大的,要不抗着120斤的肉上十七楼,可想而知,多么艰巨啊。老孙很不解的问苏云,你昨天晚上怎么一直笑个不停,躺在床上还摆个笑脸。真不懂你高兴个啥。苏云开玩笑的说这叫笑里藏刀。
  北京的秋初是感觉最好的。一切的气息让人感觉到那么的愉快,舒心。这样的气息是苏云所需要,期望的。
  学校门外,一条大马路,两边的梧桐树绿叶成荫。北京风大,风沙也大。北京的街道,房屋,人群,还有许巍的歌声。一切都像是梦境。苏云听着CD,漫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