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王洪秀全掌握了宗教上的权势,韦泽无法撼动。东王杨秀清掌握了行政与军事上的优势,韦泽同样无法撼动。就如同眼下韦泽麾下的三万部队。归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三人带领的一万三千太平军绝对忠于东王杨秀清。如果杨秀清下令他们与“叛逆”韦泽作战,三人是不会有任何含糊的。
即便是韦泽这一万七千部队里头,现在能够在韦泽指挥下对东王杨秀清发动进攻,并且完全不在乎太平天国,只忠于韦泽的力量,现在看只怕不到一万。剩下的七八千人对韦泽忠诚心远没有强烈到到能够与太平天国彻底决裂的地步。
既然如此,面对杨秀清强大的控制能,韦泽就完全处于劣势了。处于劣势就意味着不能主导政治与思想工作,韦泽想要推行工业化时代的思路,定然会引发大量的思想对立。若是韦泽上头还有东王杨秀清、天王洪秀全,韦泽的对立者很容易就会选择投奔这两个人。
正因为想到这些,韦泽才更不愿意在接到北伐军之后节外生枝。得到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的战斗力,对现在的韦泽没有任何影响。可若是三人万一死了,韦泽可就没办法向杨秀清交代。
“韦兄弟,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林凤祥没想到韦泽的想法,所以自然而然的生出了这样的念头。
“林大哥,你们原本也没有走过这条道,就让兄弟我带个路又能如何呢?”韦泽当然不敢说心里话,只能用别的话来敷衍一下。
林凤祥并非是个爱给人添麻烦的人,既然韦泽态度如此坚决,加上行军也的确需要耗费不少心力,有韦泽安排的话真的比较轻松。他也选择了支持韦泽的建议。
部队很快就开始南下,到了4月3日,韦泽的部队终于抵达黄河,一路上搜索船只,到了此时韦泽的部队有了千余只船,仅仅两天就过了黄河。
4月10日,韦泽的部队渡过了淮河,直奔滁州。
这一带是韦泽的地盘。此时韦泽已经得到了消息,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内,清军并没有发动任何进攻,整个皖中地区依旧是太平军的地盘。张应宸依旧在守卫滁州。韦泽要把部队带到滁州,目标就是扬州与镇江。在长江下游,天京、扬州、镇江三座城控制在太平军手中,林凤祥北伐前就在守扬州,他是先突破了扬州城外的清军包围圈才杀向北方。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清军此时已经腐朽到几乎无可挽的地步,林凤祥的胆略心胸也绝非一般优秀将领能够比拟。
韦泽要到滁州的原因就是,滁州距离江北大营很近。在这里休整的话,可以很快决定未来的作战方向。
可没等韦泽到滁州,杨秀清就命人送旨意韦泽。旨意里面要求韦泽把林凤祥、李开芳带到韦泽的庐州一带休整。在休整过程当中不仅要将两人的部队补足到三万人的规模,还要最大程度满足两人在武器上的需求。
看了命令之后,韦泽很怀疑自己手底下是不是有东王的密探。把林凤祥等三位丞相的部队从一万三千人补齐到三万人倒不是难事,给这三位补齐武器韦泽也并非办不到。不过一般的人在杨秀清这个地位上的时候,只怕不敢这么轻易下如此的命令。
林凤祥见到了公文之后愣住了,过了一阵他才说道:“韦兄弟,东王这么做是不是太为难你了。若是你觉得办不到,我们可以联名给东王上书。”
“那倒也不用。”韦泽笑道。反正给林凤祥等人的一万七千人完全可以是韦泽在皖中的五六万部队中素质不高的士兵。而热兵器自然是韦泽缴获的火绳枪,冷兵器就更容易。
渡过了刚看到命令时候的惊愕阶段,韦泽慢慢的想明白了一件事。东王杨秀清看似是对韦泽提出了挺苛刻的条件,实际上杨秀清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北伐部队要修正,有了北伐经验的部队也需要补充。不让齐王韦泽负责起此事,整个太平天国中又有谁能够负担的起呢?
而且从这个命令中,韦泽看出杨秀清此时已经没有了继续北伐的打算。至于这种态度是临时的还是被迫的,或者是偶然想明白的。韦泽都觉得松了口气。俗话说事不过三,只要不继续北伐,不去瞎折腾。今年在皖中自然能够稳定的再收一年的粮食。等到连着收了三年的粮食,皖中也就知道太平军是真的站住了脚跟,那时候对太平军的态度就会极大的不同。
ps:本来说这章早上六点发,提前一点表示下诚意吧r1058
第50章 东王的策略(二)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上的原因,当天京城出现在韦泽视野中的时候,韦泽感觉此次见到的天京城比上次见到的时候有生气的多。
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夺取天京城一年有余,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也围攻了天京城一年有余。江面上可以看到在天京城外战略要地上修筑的堡垒,以及堡垒中那些太平军的战士。见到韦泽的运量船队,战士们纷纷向船队挥手致意。看来经过这一年多的战斗,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船队刚到岸边,就已经有人做好了接粮的准备。天京城里头运粮本来也不归韦泽管理,韦泽懒得去干涉。更重要的是,韦泽身为王爷需要一身王爷的装束。对韦泽来讲,没有什么能比笔挺的大元帅军装更加称心如意的服饰了,戏服般的太平天国王爷衣服对韦泽未免太难受。
不过难受归难受,韦泽从来不会在这等事情上不注意。有人从船下跑上来,送上来三套衣服,“齐王,属下已经向东王禀报过,这三套衣服乃是东王送给三位丞相的袍服。”
太平天国的王爷与丞相都穿黄龙袍,样式乃是无袖盖窄袖一裹圆袍。自天王至指挥黄马褂都绣团龙,在前面正中一团绣职衔于其中。三位丞相原本倒是有比较简单的此类服饰,不过他们北伐时候这些衣服早就穿破了。
韦泽可不敢自己给丞相发朝服,所以提前派人向杨秀清申请朝服。三位丞相都换上崭新的朝服,又带上了帽子。
太平天国冠制,有喜庆朝会大事则戴盔,叫做角帽。天王和诸王角帽又叫做金冠。诸官角帽又叫朝帽。金冠用纸骨家制作,雕镂龙凤,粘贴金泊,冠前立花绣冠额一,如扇面式,花绣递分等差,中列金字王号。朝帽也是纸骨贴金制成,帽额中列职衔,其花绣也递分等差。
韦泽也好,三位丞相也好,都没有参加过这些具体的服饰制度制定工作,这些家伙都是东王给的,他们就老老实实的穿上。
韦泽受封齐王之时的那身行头就只穿过一次,然后就扔在他在庐州的齐王府中。这次拜见杨秀清,韦泽又把这衣服给穿上了。而且在韦泽的前头,警卫们高高挑起了一面大旗。与东西南北四王的四方形旗帜不一样,乃是三角形的黄绸旗,长宽八尺,红字,水红色边,上书“太平天国齐王韦”。
仅仅这面将旗打出来,就让整个码头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韦泽一行人身上。韦泽本人倒是不怎么出名,可这衣服上的字,脑袋上的冠是真的与众不同,他不时听到有人在询问,“那个就是齐王韦泽么?”
而林凤祥等人却是太平军中很出名的将领,道路两边不时有人向三人打招呼。在万众瞩目之下,韦泽四人人就到了城门口。
城门口的守城将领看来早就得到了命令,象征性的查验了韦泽等人的文书,守城将领立刻派人在前面开道,韦泽等人骑着马,向着东王府前进了。一行私人到了东王府前,立刻就有人带着他们进了东王府。进了大殿,就见杨秀清坐在龙案之后。
韦泽等人连忙跪倒,因为太平天国不许叩头,所以都是直挺挺的长跪。时韦泽已经有半年没见到东王杨秀清了,他正在看着杨秀清的时候,却听的身边的李开芳突然哭起来,“东王!属下回来了!”
杨秀清看来也挺激动,打下天京城没多久,李开芳等人就孤军北上。居高临下的看着韦泽等人一阵,杨秀清终于说道:“起来吧!”
四人站起身,杨秀清赐座。
韦泽对这通做派相当不喜欢,偏偏他也逃不开。幸好杨秀清此次会面主要想接见的对象乃是三位北伐的丞相。韦泽反倒不是主要对象,所以韦泽也能够在心里面想着其他的事情。
是不是在走神,大家都能看得出,正在韦泽盘算着如何征收粮食,如何征兵,如何攻打清军江北大营之时。韦泽突然听到杨秀清喊道:“韦泽,你却在想什么。”
抬起头,却见东王府内的众人都在看向自己,杨秀清那明亮的眼睛更是显得锐利。即便是被众人这样的围观,韦泽倒也没什么不安的感觉,他坦然答道:“东王,属下想的是如何征粮,向天京送粮。还有如何攻打清军江北大营之事。属下从北边回来没几天,很多庐州事物没能处理完毕。”
敢这么和杨秀清说话的人在太平天国中真的不多,很明显周围的东王府官员将领们都很有些意外的模样。但是韦泽坦然的看向杨秀清,一点都没有怯场的感觉,若是杨秀清此时问起具体内容,韦泽就能立刻说出个道道来。
盯着韦泽看了片刻,杨秀清突然笑出声来,“韦兄弟,你还是小孩子气!”
这话一出,气氛登时就缓和了不少。杨秀清稍显无奈的笑了笑,却命令韦泽等人进内堂说话。没有那么多文武,谈话的主要人物还是这五个人,气氛却宽松了不少。
杨秀清这次落座之后倒是先称赞了韦泽一番,“安徽向天京运粮很是及时,韦兄弟功劳不小。不过此次收粮的时候,韦兄弟能比去年征收更多粮食么?”
“属下所见,征收的粮食绝对不会比去年少。”韦泽立刻答道,“不过东王,属下觉得,真的想确保粮食不匮乏,只靠安徽是不行的。江浙、湖广素来盛产粮食。有俗话说,湖广丰,天下足。与江浙与湖广一比,安徽真是个穷地方。”
这话说的仿佛跟诉苦一样,实际上却是韦泽在向杨秀清陈述战略形势。杨秀清听完之后盯着韦泽看了片刻,脸色也逐渐郑重起来,“韦兄弟,那你觉得到底是先打湖广还是先打江浙呢?”
“那得看东王您是不是还要北伐了。”韦泽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杨秀清若是要北伐,韦泽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若是不北伐呢?”杨秀清答道。
“东王,若是我军暂时不北伐,那局面可就大好!”韦泽看很有机会推销自己的战略,他连忙掏出地图来送上杨秀清的桌案。
守江必守淮!乃是南朝的诀窍所在,能南北对峙的时候,淮河都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这点上韦泽非常清楚,三大战役中真正抵定局面的并非辽沈或者平津,而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当解放军的兵锋越过淮河直推进到长江的时候,国民党的失败就已经确定。
韦泽不敢引经据典,他只能说自己听一个试图求官的书生讲过这个问题。在这件事上,为了证明自己其实不懂行,文化知识比较薄弱,韦泽还编了个瞎话。说那时候他觉得那些书生们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