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泽完全能够理解杨秀清的心态,那毕竟是两万太平军精锐,杨秀清根本不可能坐视他们覆灭而毫无动摇。综合了杨秀清的三个内容,韦泽猜测杨秀清的想法是,既然韦泽完全忠于杨秀清,杨秀清就提醒韦泽,不要因为不注重太平天国的制度而犯下无意识的错误。
至于只是告诉韦泽西征与北伐的事情,估计一半是看在韦泽运粮的功劳上,不想立刻给韦泽加上那么多压力。另一半则是希望韦泽能够继续北进,尽可能的缩短与北伐军之间的距离。
韦泽已经确定了北伐军的命运,他所部北伐军最近,援救工作根本跑不了。想了想,韦泽突然又想明白了一件事,以杨秀清那雄主的气势,这么扭扭捏捏的给自己发了这么一篇公文,那根本的目的只怕是要韦泽赶紧进天京。
幸好征粮工作已经上了正规,部队训练以及防御体系也都上了轨道,韦泽倒不害怕会有特别幺蛾子的事情发生。他就带了卫队直奔天京城而去。
到了巢湖之后就有很通畅的水路,韦泽占据的合肥也是个水网密集的地方,行船比走陆路还是快很多。9月22日,韦泽就出现在东王府外。
说起来也挺悲哀的,太平天国占据了天京都快半年了,这是韦泽第一次跨进天京城。韦泽听说东王还搬了一次家,东王府从东门朝阳门内明故宫之侧,搬到旱西门以东,朝天宫以西的罗廊巷一带。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韦泽觉得自己的确应该亲自来这里看看。东王对韦泽的信任绝对不会毫无条件,从这点上来说,韦泽其实应该更早的到东王府来听听杨秀清的命令。
在韦泽求见之后,杨秀清并没有让韦泽等太久。东王府邸的确是看着气派,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韦泽觉得故宫看起来或许更加宏伟些。
“你每月还能运多少粮食过来?”杨秀清见到韦泽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韦泽先老老实实的施礼,这才答道:“一个月能送一两万石吧。”
一石120斤,一个月一两万石就是将近200万斤粮食。听了这个数,杨秀清总算是放了心。他笑道:“韦兄弟,做得好!”
韦泽并没有想玩什么恃宠而骄的事情,他正色问道:“东王,属下此次来有事想询问。若是属下到别的地方打仗,却不知道谁能接任属下打下的地盘。”
见杨秀清听了这话之后并没有任何惊讶,韦泽确定了杨秀清已经有了人选。
“韦兄弟可有什么人选?”杨秀清问道。
“东王你这就是开玩笑了,属下都认不全咱们太平天国里头的高官,怎么知道属下走了之后谁能派去安徽。属下想把在安徽的局面给东王说说。”韦泽答道。
皖中的根据地是太平天国仅次于皖南控制的根据地,但是韦泽估摸着皖中的动员以及税收只怕比皖南还会好些。任何太平天国的部队都不可能把几万人分散到乡间推行完粮纳税。也就韦泽能够下这么大的决心,做这么多的工作。
对自己建立安徽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构想,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韦泽也用毫不夸张的言辞对杨秀清讲述了一遍。杨秀清与韦泽都是太平天国中顶尖的人才,两人的讨论根本不牵扯别的废话,讨论内容完全围绕皖中的税收以及征兵体系该如何正常营运展开。
讨论完了之后,杨秀清说道:“韦兄弟,若是你到其他地方打仗,我觉得让秦日纲接替你最合适。”
“哦?”韦泽对秦日纲的印象是,在突出永安之后打了大败仗,在龙寮岭损失了数千太平军将士,从那之后秦日纲就没有能够独领一军。如此一个并不简单的体系,秦日纲这个败军之将能否经营好,这可是个问题。
然而杨秀清既然发话,韦泽自然不可能去否定。再说真的让他派出手下的大将来执掌安徽,韦泽还觉得心疼。在眼下的局面下,韦泽自己的心腹执掌安徽,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心腹给交出去,让杨秀清使用。韦泽对杨秀清的忠诚,建立在韦泽对杨秀清这个人代表的路线的忠诚,可远没有到要卖肝卖肾支持杨秀清的地步。
所以韦泽坦然答道:“谨遵东王旨意。若是东王安排秦日纲,那不妨就赶紧让秦日纲到安庆去,让他逐渐熟悉安徽的局面。”
“等韦兄弟你回安庆的时候,与秦日纲一起回去。”杨秀清下了决断。
“东王,此事既然已经完了,那属下就想说说打湖北的事情,属下或许能够出兵汉阳,不过现在属下的兵力,也就这点能耐了。毕竟属下得继续向北打,还得完粮纳税,为天京送粮食,若是让属下再打湖北,打武昌,属下实在是折腾不开。”韦泽开始谈西征的问题。
杨秀清笑道:“这个你倒是不用担心,我已经命翼王负责西征,你就好好的把皖中的事情弄好,尽快把这些交给秦日纲来办,却是不能缺了天京的粮草供给。”
“哦!”韦泽长长的出了口气,杨秀清不让韦泽四处出击,实在是让他解脱了极大的压力。“多谢东王!”韦泽向杨秀清道谢。
“哼哼!”杨秀清笑了一声,接着问道:“韦兄弟,你可否还忘记了什么?”
韦泽一愣,他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在杨秀清面前韦泽从来不装,他问道:“请问东王,属下还有什么忘记了?”
杨秀清带着戏谑的笑容说道:“你当时信誓旦旦的想当天官正丞相,没当上的时候还颇不高兴。打天京没有升你的官。你现在送来如此多得粮食,立下大功。对对升官的事情,你就没有什么想头么?”
“难道还能给我封个王当当?”韦泽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这么问道。
“有何不可?”杨秀清答道。
第30章 北伐(二)
韦泽封王的消息一度让韦泽的部下兴奋起来,只是作为当事人的韦泽对此的表现太过于冷淡,众将的这股子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
杨秀清给了韦泽前军第十一军到二十军的十个军的番号,韦泽的部队扩编的速度很快。为了给自己家里头混上一个军属的待遇,加上安徽这地方比较穷,投军也是个营生,所以大量安徽本地人前来投军。韦泽的部队就跟气球吹起来一样扩张到了五万人。
五万人编成了十个军,每个军五千人。第十一军作为教导军,第十二、十三、十四军三个军则是重点准备的三个军。
韦泽从来不会小看杨秀清的能耐,特别是这样的人杰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时,韦泽更是会小心。以韦泽从武昌一路杀到南京的功绩,加上这次运动粮食的功劳,又有压制了韦泽这么久的时间做铺垫,韦泽也不至于封王。
即便是把秦日纲在安徽分了韦泽一部分权限的理由加进去,也没有现在就给韦泽封王的道理。如果一定要深究其后的道理,韦泽觉得杨秀清只怕是已经觉得北伐的事情不妙。
但是制定北伐战略的毕竟是杨秀清,他不能在北伐军没有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命令北伐军回来。韦泽能够判断出北伐军遭到了惨烈失败,可杨秀清并不知道远隔几千里外的北伐军到底面对什么情况。再加上太平军一直打得都是没有后勤的流动作战,保不准几天前看着局面一团糟,然而清军露出一个什么破绽,被太平军抓住之后就能翻盘。
韦泽感到遗憾的是,即便是杨秀清这样的大英雄,在眼下的局面中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在总参谋部的会议上,韦泽带着总参谋部的诸将数次讨论了战略问题。得到的结果与杨秀清希望的截然不同。
“即便是北伐军攻克北京,满清朝廷也不会灭亡,他们可以退到很多地方去。反倒是北伐军不会丢下北京,肯定会选择固守,所以连最后的机动优势都失去了。当然这个预测的前提是北伐军能够攻下北京。就现在看,北伐军是做不到这点的。”
“为了援救陷入包围的北伐军,就必须派遣援军。援军只可能是我们的部队。”韦泽并不想隐瞒这点,而且隐瞒也没用。太平天国各军中最靠北的都是韦泽的部队。
韦泽认为,这次派遣援兵的目的是把北伐军接回来。既然如此,援军总指挥的职务若是比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更低的话,那是没办法号令全军的。这次封王的一大原因,只怕就是杨秀清希望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妨把野战军准备好,三个军一万五千兄弟,严加训练。以这样的精锐部队一路北上,才能救出部队之后安全南下。若是派出的都是弱旅,别说救人,只怕自己也得搭进去。”韦泽解释着自己为何要强化十二、十三、十四军的理由。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总参谋部里面进行第一次轮换么?”韦昌荣笑道。
理论上,总参谋部没过一段时间就得来一次人员调动。各级参谋们调动去各级军事指挥岗位。再从各级军事指挥岗位上调一批人到总参谋部来。只是这次的调动规模太大,十一军军帅是韦昌荣,十二军军帅柯贡禹,十三军军帅阮希浩,十四军军帅雷虎,十五军军帅胡成和。
十二军驻扎在庐州,十五军驻扎寿州,尽管这两支部队不太可能参与到北伐中去,可他们支撑了安徽战线的战略要点。至于一直外放的张应宸,此时已经是十六军军帅,他驻扎在滁州,直接面对满清江北大营。尽管丢失滁州对于整个安徽太平军影响有限,可韦泽也没有应付的心思。一旦张应宸能带领着十六军顶住来自清军江北大营的压力,在滁州坚持住。等韦泽北伐归来,就能以精锐部队与张应宸的十六军一起解决清军江北大营。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其他的部队中,第十七军十八军驻扎庐州一带,十九军驻扎在寿州。二十军现在驻扎在桐城,部队准备等秦日纲的实力发展起来,就逐渐向庐州退却。直到把庐州以南的地区全部交给秦日纲负责。
确定了战略之后,韦泽把政务工作交给在完粮纳税中表现出色的毕庆山,职务为省署专员。从九月下旬开始,部队就进行了全面的大练兵活动。
庐州是个好地方,韦泽在这一带终于弄到了硫铁矿。虽然以眼下的开采能力,整体的产量不大。但是韦泽并非要用硫铁矿冶铁炼钢。尽量把硫铁矿碾碎,通过高温加热,得到二氧化硫。军工厂已经有用硫磺制作硫酸的经验,即便如此,看着那黑乎乎的“工业硫酸”,军工厂也都傻了眼。
好在硫酸虽然颜色差点,品质倒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火帽需要的雷酸汞数量比较少,只要大量制作雷酸汞的时候按照步骤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
而且四次雷酸汞事故,炸死杀伤部队里头十几位颇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工厂里面痛定思痛,在韦泽提出的以iso9000为基础的质量控制条例下开始安全生产。大伙见过雷酸汞爆炸后血肉横飞的实验室,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性命,安全生产的推行基本没有遇到压力。反倒是众人对与化学的热情远超过韦泽的想象。韦泽干脆就把烧制玻璃的工作交给了兵工厂负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