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55章

1852铁血中华-第355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住硝基炸药,轰轰几声巨响,房子就被整个炸塌。等烟尘稍微散开,空间豁然开朗,猛烈燃烧的火场中心完全暴露在大家的视线中。

    城内也没什么好肃清的敌人了,淮军已经都逃出阜阳城。有些不管不顾的只向着能够远离光复军的方向逃窜,还有一部分则以军官的车队为中心,他们很聪明的避开了大路,顺着其他小路向北边逃窜。

    两千多人分散在原野上也显得好大一片,却又显得慢慢吞吞。没过太久,两队骑兵就出现在城东门,两条蛟龙般的大队人马很快由二变四,对着散落的淮军开始了追击。仿佛被鞭子猛抽了一下,原本速度不够快的淮军立刻撒开腿狂奔。

    朱耀祖他们并没有着急,俗话说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步兵们如果没有接受过严酷的训练,跑不到十分钟就要“丢盔弃甲”。最多二十分钟,他们若是还想继续跑,就得把武器给扔了。拿捏住分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追击战不是突击战,敌人手里面没有武器,我们的伤亡就会小很多,大家要注意。”朱耀祖对身边的两位营长喊道。这不是朱耀祖第一次提醒大家,大队出发前他就已经讲过一次,而且这种训练也进行过多次。

    出发前的时候,朱耀祖抽出马刀。现在他已经把马刀插回刀鞘。一手端着骑枪,一手牵着缰绳,朱耀祖向着距离他最近的淮军士兵开了一枪。很显然,三百多米的距离上准头根本无法控制,子弹并没有击中敌人。然而在高头大马上的朱耀祖很清楚的看到,一些淮军已经扔下手中的武器,加快了逃窜的速度。

    十分钟之后,第一批淮军俘虏出现了。他们气喘嘘嘘的跪在地上,按照光复军宣传的内容那样高举双手。一部分骑兵下马把淮军收拢到一块平地上,骑兵们围着空地慢速巡逻。要不了太久,后续的步兵就能赶上来接管俘虏。

    二十分钟后,又是一批淮军加入了投降的行列。一切都如同战前所预料的那样简单。

    朱耀祖选择的道路上没有丢弃的武器,这种局面在逃往的战场上格外的显眼。“小心行事!”朱耀祖命道。

    光复军的模拟战中,步兵们有太多机会对骑兵进行反击。只要部队不畏死亡,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心态,追击的骑兵会遇到非常大的危险。在一次追击训练中,演练逃跑的一个营用埋设地雷,近距离使用开花弹,布下了口袋阵。结果追击的一个营的骑兵竟然被判为“损失惨重”,失去追击能力。硬是让那一个营的步兵损失重装备之后逃出生天。

    朱耀祖在演习后气的破口大骂演习评定部门瞎胡搞,可骑兵部队也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纵马追杀的时候的确有太多不可知的危险。

    骑兵们也是小心谨慎,光复军不管演练多少次,除了运气不好导致的伤亡,绝大多数“阵亡者”立刻就原地满状态复活了。真正的战争,伤亡就是真正的伤亡。再没有复活的可能。

    作为最精锐的侦察部队速度不快,他们一队队的互相掩护,遇到有可能遭到敌人伏击的地区,骑兵靠近之后还会下马侦查。追了四十多分钟,敌人终于确定了。有一股五百多人的敌军护卫着二十几辆大车在七八里前。

    果然,绕过了一个小山丘,就清楚的看到了敌人。敌人也瞅见了光复军的骑兵大队,竟然有一支队伍散到了路边埋伏起来,看来竟然是要断后。

    “奶奶的!”朱耀祖心里面大怒。每次演习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骑兵部队都要把心悬到嗓子眼了。可该死的淮军也来玩这套,朱耀祖的怒气更胜。他喝道:“绕过去!”

    淮军的将领看到追击的骑兵抛弃了大路,忍不住长长松了口气。那帮断后的家伙到底有多可信,淮军将领一点都没信心。保不准他们见到光复军大队骑兵逼近之后就投降了。光复军绕小道的话反倒没什么了。小道上有几道土坡,就淮军将领所知,骑兵根本翻不过去,他们另寻新路至少得一个时辰。这时候淮军将领早就跑到河边渡河了。过了河之后虽然还会有危险,至少就不用再畏惧敌人的骑兵追击。

    “快!快点跑!”淮军将领大声喊道。他庆幸自己准备做的早,把炮车上的大炮给取下来,把炮车改成了拖车。这炮车就是好啊,若是普通大车根本跑不了这么快。即便是能跑到这么快,随便一颠簸只怕就会出事。而炮车在马匹的拖动下跑了这么久,车上的装着财物的大箱子依旧稳稳当当。

    淮军将领开始为难了,过河的时候是不是把这些炮车也带上呢?不带的话运不了这么多的东西,不带的话逃命速度可就没这么快了。

    他的烦恼没维持半个小时,就听到旁边气喘吁吁的亲兵喊道:“大……大人,你看!”

    顺着亲兵手指的方向扭回头,淮军首领傻了眼,从他的角度就能看到那几道土坡。这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土坡,看着有点像是什么时候大水留下的。因为有百姓取土,所以坡度很陡,高度大概得有四五尺。淮军的骑兵根本就过不去。

    可从这个角度看下去,光复军的骑兵们如同从最远的那道土坡下冒出来的一样,马匹虽然费力,却硬是载着骑者登上了土坡。骑者们稍微调整了一下马匹,接着从同样很陡的另一面直冲下来。借着这股子冲劲,他们暂时消失在淮军的视野中,很快又从“地下冒了出来”。

    这不是一匹马,更不是几匹马,数百匹的战马就这样此起彼伏,如同一道巨浪,一道山洪,他们越过了淮军认为骑兵根本无法越过的地形,抄近路杀了过来。

    “他们骑的是马么?那么大个,难道不是骡子么?”淮军将领已经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的确,距离越近看的越清楚,光复军骑兵们的坐骑个头极为庞大,也只有傻大黑粗的骡子才能与之相比,可蠢笨骡子哪里有这样凶猛的速度与冲击力。对方骑兵的坐骑都有着健美的长腿,步伐优雅从容,又极具爆发力。跃上土坡的的时候两个前蹄紧紧扣住地面,后腿以极为优雅的姿势收起,竟然稳稳的在土坡上停住。这是生物力量与美的画卷,也是战场上死神一样的景象。

    “快!快走!”淮军将领原本骑着马在车队里面,现在他再也顾不了那么多,奋力用马鞭抽打着自己的坐骑开始向前。他的马鞍后面紧紧绑了一个皮口袋,里面都是小金元宝。即便是丢失了沉重的辎重,只有一口袋金元宝,他这辈子也不愁吃喝了。

    只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见识了光复军的骑兵之后,淮军将领觉得他的这匹“性格驯良”的坐骑根本不是在奔驰,而是在散步。

    军官们都差不多,他们做的准备也都一样。这世界上除了他们自己的命之外没什么是必须要保住的。抛弃了家眷、抛弃了细软、抛弃了部属。在将官以身作则之下,马匹后面绑着皮口袋的军官们带领着亲兵跟着将官加速逃命。那些拖着沉重炮车的队伍被他们抛在身后。

    一众女子的哭喊声随之响起,一众淮军军官的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们也在大队里面,看到她们的丈夫们撒丫子跑了,即便不知道后面追兵到底有厉害,她们也直觉的感受到自己被抛弃了。

    当双方的距离拉大到一里多里的时候,护送车马的淮军士兵也完全明白怎么回事。他们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有些人恍然不知所措,有些则干脆就砸开箱子,从里面拿了几锭大银,接着拽了令他们早就垂涎三尺的某位姨太太跑进了路旁的地里。这一带还没完全开垦成农田,草和芦苇长的老高,这几个机灵的家伙三窜两窜就不见了人影。

    其他人如梦方醒,他们有的只拿钱的,有的人钱也拿人也拿。原本还能勉强维持点纪律的队伍顷刻就做了鸟兽散。

    到了傍晚,朱耀祖有点垂头丧气的带着部队回到了阜阳城。他下令部队解决路上的淮军大队,导致主要七八个主要军官带着亲兵逃掉了。当然,他们的缴获也极为丰厚,五十几万两银子,大量的金银财宝古董字画。还有一众太太、姨太太和淮军军官的小崽子们。

    只有四五名狡猾的淮军带了些钱财与姨太太跑掉了。这种人也犯不上让朱耀祖花费巨大的兵力去搜索。只是想到这些龌龊家伙竟然人才两得,朱耀祖心里面就窝火。合着光复军打了这么一仗,竟然让这帮人得利了。

    不过朱耀祖毕竟年轻,等他压着大量的物资到了城门,看到已经完全解放的阜阳城,那点子不快立刻烟消云散。部队的损失微乎其微,淮军部队基本都被俘虏,那几条漏网之鱼能掀起多大浪来?

    军长也非常高兴。大家本以为淮军在阜阳城经营了十几年,论时间长短甚至比完全确立光复军的字号还早些,这阜阳城早就被他们打造的和铁桶一样。没想到淮军依旧如同水面上的青萍,不管看着到底有多大,不管他们是不是曾经覆盖了所有水面。一阵狂风骤雨就能让他们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留痕迹。

    淮军临走时候放的这把火更是给了光复军机会,光复军救火的行为让阜阳百姓交口称赞。而连长不顾自己生死,突入火海救出被困的孩子,更是在阜阳城中疯传。这种只有光复军才能做出的行动无疑超出了满清一朝中国百姓的常识。军队没有亲自放火就算是军纪极好,军队不趁火打劫,反倒帮助百姓救火,这就是仁义之师。至于军队不顾自己生死拯救素昧平生的百姓,这在道德上无疑是绝对标杆。

    即便只攻入阜阳城半天,阜阳城内已经完全平静下来。百姓们虽然还在观望,却没有了任何对抗。甚至对光复军有了一种好奇。

    这,可是好事!r1058
第176章 淮军挽歌 5
    蒙城的战斗进行的更彻底些,围攻蒙城的那个军只有一个骑兵团,军长只能放弃让骑兵部队追击而采取彻底包围。战斗两天结束,蒙城淮军从将领到士兵无一得脱。除了被围的宿州之外,淮北只剩涡阳与毫州两地还在淮军手里。局面对光复军非常有优势,淮军则到了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

    阜阳与蒙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江忠濬那里,他此时并没有感受到了危险,而是几乎能看到覆灭的必然。刘坤一原本只能寄希望于光复军只是相对宿州动手,现在他也如同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下来。两人瞅着地图,他们现在能做的选择不多,依靠所剩无几的城市与光复军打几场城市攻防战,或者与光复军来一场决定命运的野战。

    “要么咱们就救出大帅,然后去河南与曾国藩他们汇合?”刘坤一声音艰涩的建议道。

    的确,这也是一个办法。可江忠濬没有立刻回答,如果光复军的目的只是淮北,这么做还有意义。可光复军的目的真的只有这点么?侥幸从阜阳与蒙城逃出来的淮军禀报说,光复军动用了十万大军围攻两地。江忠濬并不相信这点,但是他认为光复军总共动用了十万人对付淮北还是比较靠谱的。

    实际上光复军出动了四个军,共72ooo人,在拥兵百万的光复军看来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