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00章

1852铁血中华-第300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后,一万多捻军遭到了三万湘军的包围。战斗打了两天,一万多捻军只有不到一千突围成功。其他部队被湘军全部围歼。

    打了大胜仗的湘军并没有就此志得意满的停步不前,趁着涡阳附近捻军所控制的庄子遭受了极大的青壮损失,湘军开始了猛追猛打。

    一直是努力抵抗的捻军村落围子竟然也出现了投降的情况,投降的结果只是让湘军的行动更加轻松。大量的儿童,年轻妇女被湘军贩卖给人贩子。也让湘军大大的赚了一笔。

    就在湘军逼近温悦薇所在的围子前,温悦薇已经带领家人以及愿意跟她走的部属南下。此时满清虽然也有所谓的“淮河防线”,可实际上这条防线并不存在。淮河既不宽也不深,虽然也能够起到点阻碍的效果,却远达不到天堑的水准。湘军、淮军、楚军只是在距离淮河有一定距离的北岸有驻防部队,可以随时对试图渡过淮河的光复军进行阻击,至少是知道光复军在做什么。

    所以南下渡过淮河并没有遭到什么强力阻截,此时是枯水期,温悦薇带着家人、族人、部下轻松的渡过淮河。

    光复军虽然没有准备北上,但是光复军组织度比淮军、湘军要高太多。这么数百人渡过了淮河立刻就被巡逻队给扣下来。

    温悦薇不生气,不害怕。她对负责审问的军官说道:“我们乃是捻军,十几年前还跟着齐王韦泽一起北伐过呢!”

    负责审问的军官没有参加过北伐,听这位自称捻军的女性如此吹嘘历史,他被气乐了。“都督领军北伐,我们倒是听说过。不过你说你参加了,难道就只知道韦泽都督一人么?”

    温悦薇笑道:“当然不止韦泽都督,我与雷虎也挺熟,如果这个人还活着的话,你总该知道吧?”

    一听温悦薇竟然说出淮河防线总司令雷虎的名字,负责审问的军官再也笑不出来了。温悦薇看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她从容说道:“若是你能帮我通禀,那就太好啦。毕竟我与雷虎十几年没见,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我。”r1058
第94章 捻军 6
    热门推荐:、 ;、 ;、 ;、 ;、 ;、 ;、

    “温悦薇……”雷虎听到这名字之后带着些疑惑的神色看了看党委书记徐开文。

    “就是那个女人。”徐开文确定了雷虎的想法。

    “她还活着呢!”雷虎的语气不是很友好,或者说是相当不友好。光复军历史上有几个极具标志性的案子。有迷恋上温悦薇的骑兵干部偷了地图给温悦薇,事后被发现。那位干部是雷虎非常青睐的大有前途的军官。就因为这件事而被砍了脑袋。而那次的事情最终确立了光复军军事法庭的建设。

    雷虎还记得那时候韦泽反复强调,光复军的军事法庭所使用的军法条文要经过光复军高级将领们们同意。而在1853年年底开始的两会上,韦泽公布的1854年的光复党内部工作之一,就是明制度。韦泽再次强调,光复党,新政府,中华民朝要遵纪守法,因为这些法律可是经过光复当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小撮人自己编出来的。

    看到了这段话,雷虎忍不住就想起了韦泽在光复军司法系统上的创建。当然,也忍不住想起了雷虎自己的失败。当年雷虎那么器重的家伙干出这等事,可是让雷虎丢了很大的面子。现在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温悦薇就这么出现了,雷虎当然不可能有任何的好感。

    但是雷虎毕竟不是以前那个小军帅,或者骑兵师师长。指挥着十万大军,承担着北方的安全重担。雷虎也没有什么报仇的心思。他问前来报告情况的秘书:“这个温悦薇是怎么回事?”

    秘书答道:“湘军在屠杀捻军,所以温悦薇带着捻军跑到淮河以南。我们的部队扣住他们之后,这个自称温悦薇的女人说,她认识韦泽都督,认识雷司令。所以才请雷司令能指派些人去验证一下这个女人是不是真的是那个人。”

    “十二年了,谁还能记得她长什么样。若不是我去年突然想起件旧事,调了以前的文件,她的名字我都记不起来。”雷虎很不爽的答道。托了光复军文早早就注重文档的福,雷虎调取资料的时候竟然很轻松的就得到了10年前的档案。这份十年前的军事法庭档案中有温悦薇的名字,这才让雷虎以及军区首长们得知了这个名字。

    雷虎连十二年前自己的部下谁与温悦薇有过接触都记不清楚了,更重要的是,十二年前的那帮革命功臣们若是没有犯过原则性错误,此时都是军队里头的中坚份子。军长、师长,那时候的一个普通士兵再不济现在差不多是团长了。这帮人分在解放区各地,雷虎怎么知道去哪里找到认识温悦薇的人。

    看雷虎很不高兴,秘书连忙说道:“雷司令,现在是政治部的同志听说湘军在与捻军大战,所以担心会出现大批捻军逃过淮河到我们这边的问题。我们当然担心这里面混杂了什么坏人。”

    雷虎想起这件事心里面就不爽,他为了尽快摆脱这件事,所以马上拿出了解决方法,“这件事让他们自己去审查,我不是不想帮忙,我是真的帮不上忙。对了,我能帮上的忙里头只有一个份案卷的抄件。你们可以用这个去核实一下这个温悦薇。”

    一个月后,在1855年3月1日,政治处处长在例行会议上提出了与此有关的问题,“到现在想来早就该有大规模脱逃到我们这边的捻军百姓了。可我们竟然没见到。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难道捻军向湘军投降了?”

    光复军的淮河防线某种意义上其实挺消极的,因为淮河北岸的几支部队都不是光复军所畏惧的。淮军、湘军、楚军,三支军队都有挺理性的领军者,这些理性的家伙有一个好处,他们知道自己不理性的行为必将遭到强力的反击。所以反倒可以对他们的理性给与一定的相信。

    现在的淮河防线部队真正要防备与镇压的反倒是南边,淮南要镇压地主、团练。以前太平军只短暂的控制过淮阴,韦泽脱离太平天国之后,太平军的林凤祥就从淮阴撤了出来。所以淮河以南的江苏大部都没有被光复军或者太平军控制的经历。此时这片土地上的地主士绅以及文人们根本不知道光复军的厉害,军事镇压在此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捻军不南下难道不是好事么?”军委有人问道。

    政治处处长说道:“我们不是要评价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我们不北伐,不等于以后我们就不北伐。现在知道捻军与敌人之间的事情,也为以后做个准备。”

    这个理由非常充分,所以侦察部队受命前去侦查情况。只去了三天,侦察部队就回来了。他们带回的消息非常震撼,“湘军占据了涡阳一带的所有村落,捻军的人不知去了哪里。其他地区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有捻军逃来这里的消息。”

    “湘军把涡阳的捻军杀光了?”政治处处长知道湘军屠过好几座城市,所以他还能大概想出这样的可能性。

    “如果是杀光的话,那只怕是湘军把涡阳一带的百姓给杀光了。”侦查部队的负责人在湘军屠城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军清除了涡阳匪患,此时各个围子已经开始种地了。”彭玉麟向曾国藩汇报道。

    湘军现在上下不到十万人,涡阳地区的所有土地都纳入湘军的手里之后,差不多就能让这不足十万的湘军吃饱肚子。军饷这等事情其实已经不太重要,早先跟着曾国藩的那帮湘军们自然忠于曾国藩。后来又跑来的几万人带来的“消息”中,光复军在两湖实施了大屠杀。凡是有参加湘军的家庭,都被光复军给杀光了。

    既然湘军自己搞血腥的屠戮,他们就非常能接受自己家人被光复军杀光的消息。土地被夺,不得不逃命的湘军对与光复军恨之入骨。加上被这帮人煽动的几万湘军士兵,曾国藩的部队倒是形成了极为统一的局面。

    杀光了涡阳地区的百姓,湘军终于能够确定,只要涡阳不丢,湘军的粮食就没了问题。此时摆在湘军面前的是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r1058
第95章 捻军 7
    1865年3月1日。新天京城长安城外的积雪还有些许残存。长安朝堂内的炭火盆把屋内烧的暖暖的。龙椅上坐着的洪秀全虽然脸上还是那种教主特有的神色,但是与洪秀全亲近的人都能看出来,洪天王其实是坐立不安的。两旁的文臣武将们性子深沉的是板着脸一言不,性子急躁的则是左顾右盼,手掌下意识的握紧又松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却又都不说话。隐藏着的情绪让整个朝堂处于一种奇怪的气旋中。

    终于,有女官快步走进朝堂,跪下禀告,“禀告天王,翼王到了!”

    洪秀全脸上露出了压抑不住的喜色,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女官身上。还有些人看了女官一眼,就忍不住向朝堂门口看去。

    “快让石兄弟进来!”洪秀全命道。

    女官起身走出去,很快,外面远远的传来了呼喊声:“宣翼王进殿。”

    此时所有人都看向朝堂大门,在所有人的瞩目中,翼王石达开大步走了进来。石达开从1857年“开始远征”,此时已经过去了8年,石达开从江西出,进攻浙江与福建,被左宗棠挡住之后又转而经过江西进入湖南。宝庆战役之后转而进入广西,后来又进入云贵,再入四川作战。

    这样的一番游走作战,在1864年的时候,洪秀全派遣的人终于联络上了翼王石达开。此时石达开攻打成都被骆秉章击败,不得不前往汉中。最终石达开终于服从了洪秀全的命令,“回师天京”。

    出天京,入天京。一晃就是八年,石达开离开的天京城是南京,现在的天京变成了长安。这种变化让太平军的老将们心中都生出一种唏嘘。

    不过没有人看不起石达开,大家都知道洪天王能够顺利离开南京抵达长安,完全是因为韦泽不愿意与太平军火并而已。在沿途之上,光复军给与了太平军诸多帮助。甚至允许太平军依旧换新的获取了新式的步枪。太平军用火绳枪改造的火帽枪,不管多破烂,光复军照样全部收了。换给太平军的是铸铁枪管,带刺刀的火帽枪。靠了这些武器,太平军才能在人生地不熟的西北纵横无敌。

    而石达开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完全靠自己在大西南奋战数年,以少敌多。清军硬是没能吃掉石达开的部队,还让石达开带领了上万人马抵达了长安。作为太平军最早的五王中硕果仅存的一个,作为太平天国中资历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一名领袖。大家的确认识到了石达开的能力。

    与完全脱离太平天国单干的韦泽不同,石达开虽然脱离天国,却从来都承认自己依旧是太平天国的一份子。所以对于石达开的归来,天国文武们都非常高兴。

    石达开也变了。1857年脱离天国的时候,石达开乃是风华正茂的26岁,现在他已经34岁了。时间在这位名将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意风的青年变成了从容不迫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