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石槿花开 >

第234章

石槿花开-第234章

小说: 石槿花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师爷,石公子为何没有随石大人进京?”
67、冉轶成的判断
    卢师爷闻言一愣,石槿柔没有随父进京本是他的主意,可眼下看到冉轶成眼中流露出的急切之情,他哪敢实话实说。



    于是,卢师爷巧妙答道:



    “石大人怕耽误了朝廷召唤,义安那里又有很多事情一时无法妥善处理,所以,石大人特意留石公子在义安善后,应该过几日石公子也就来了。”



    冉轶成不由抱怨道:“她小小年纪,又如何懂得善后?再说,就算家私再多,多雇几辆马车也就是了,有什么不好处理的?”



    卢师爷赔笑说道:“应该是生意上的事吧?你也知道,石公子在义安还有两处生意呢,一个是客栈,另一个是货场。”



    冉轶成不满地说道:“将生意盘给别人或者转给武岳侯府也就是了,她爹都位居三品了,那点儿每月收入几十两的生意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小家子气!”



    卢师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敢搭腔。



    冉轶成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对面之人既不是石原海,更不是石槿柔,他实在没必要将一股无名火撒在一个师爷身上。



    冉轶成抱歉一笑,说道:“卢师爷,卢公子也没来吗?”



    卢师爷回答道:“犬子留在义安帮怜掌柜安顿货场的事,另外石《无〈错《小说 m。QulEdU。coM大人有意让小人举家迁来京城,犬子和拙荆在家准备呢。”



    冉轶成说道:“那太好了,我正有一事要跟师爷商量呢。”



    卢师爷惶恐说道:“冉将军尽管吩咐就是了!”



    “是这样,我在义安养伤的时候,石公子曾托付冉某帮忙,为卢公子安排个吃官饭的差事,后来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没得空办理此事。如今冉某正是用人之际,我想让贵公子到冉某帐下做个参随,不知卢师爷意下如何?”



    卢文绍听罢,连忙给冉轶成深鞠一躬,感激说道:



    “冉将军好意,小人感激不尽!卢某叩拜冉将军!”说着,卢文绍便要跪拜。



    安心上前一步,搀住卢文绍,说道:“卢师爷不必多礼,若要感谢,你当感谢石公子才对,若非石公子一再坚持,我家将军忙于公务,又岂会在意这些小事,况且我家将军也说过,卢公子或许将来会考取功名,若现在随便谋了差事,耽误了学业,岂不害了卢公子?”



    卢师爷连忙又摆手又摇头地说道:“犬子顽劣,又如何懂得上进?冉将军不嫌犬子愚钝,有意提携,小人又岂能不知好歹?能在冉将军帐下做事,侍奉冉将军,是犬子莫大的荣幸,也是卢某家族的荣光!”



    冉轶成呵呵一笑,说道:“卢师爷不必如此夸张,卢公子在冉某帐下能不能有所作为,靠的是他自己,机会我给了,以后便看他自己的修为了。”



    “小人一定会时刻督促犬子上进的。”卢师爷最害怕冉轶成收回这个机会。



    冉轶成哈哈一笑,对安心说道:“想当初的义安‘三公子’,如今已有两个要进京了,剩下的那个,估计也快了!”



    安心好奇问道:“义安‘三公子’?”



    冉轶成点头调侃道:“两个石公子,外加一个卢公子,在义安县学之内,被那些学子们奉为义安‘三公子’。”



    安心“哦”了一声,不由嘿嘿笑了起来,随即他又想到了冉轶成的上一句话,于是问道:“世子也要来京城吗?”



    冉轶成点点头,肯定而又神秘兮兮地说道:“他一定会来的,而且他不想来也得来!”



    …………



    事实上,冉轶成的话的确一语成偈。



    太夫人本打算只是与侯爷进京为太后祝寿的,并没想让沈氏和石孝弘也一同进京。



    沈氏想攀附吴阁老的念头依然存在,太夫人心知肚明,如何防止沈氏趁机行事是必须要考虑的,所以,太夫人决定将沈氏和石孝弘留在义安。



    可是,太后的一封来信却让太夫人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太后在信中明确提出必须让石孝弘进京,至于原因,太后并未解释。太后的话便是懿旨,太夫人又如何敢抗旨不遵?既然石孝弘必须进京,那留沈氏一个人在义安,显然不妥,更何况沈氏的娘家本就在京城,亲家若追问起来,太夫人也不好解释。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太夫人、侯爷夫妇以及石孝弘,都进京为太后祝寿。



    …………



    石槿柔并非象冉轶成所说的那样是“小家子气”,她在和父亲商定后,之所以让父亲先行进京,并非是因为她要留下来处理府里和生意上的事。



    府里的事,她交给了秀荷、小怜打理、善后;而生意上的事,本来是她比较发愁的一件事,但太夫人将管事石全送给她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不单单是货场的事,就连客栈都可以放心交给石全打理了,当然,石槿柔并没辞退马掌柜,而是嘱咐马掌柜以后遇事,找石全决断就是了。



    石槿柔留在义安的真正原因是等人,等谁呢?等的是——丁忠。



    在父亲离开义安之后的第三天,丁忠回来了。



    他径直找到了石槿柔,两个人在石槿柔的小书房里密谈了半个时辰之后,一同说说笑笑地从小书房中走了出来。



    吃罢午饭之后,石槿柔将秀荷、小怜叫到自己的居室,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之后,让她们将自已的私人物品,包括那个楠木匣子和“小姐服饰”都打包装箱,最终整理成两个箱子,然后她又让张妈妈的儿子将这两个箱子拴缚在一匹马上。



    一切收拾妥当之后,石槿柔对秀荷、小怜说道:“你们在此安心等候消息,随时准备进京。”



    小怜不由问道:“小姐,我们什么时候会再见面啊?”
68、离开义安
    石槿柔想了想,说道:“少则五六日,多则十数天,水生一定会从京城回来的。水生回来之日,便是你们进京之时,至于我和丁伯何时进京,应该与你们抵京的日子前后相差不了两三天。”



    秀荷关切地说道:“小姐,您做的是大事,奴婢们不敢阻拦,又不能随时随地侍奉您的左右,只能祈求您一路平安,多多保重!奴婢们盼望着能与您早日相见!”



    石槿柔嘿嘿一笑,嗔怪道:“听你说得,好像咱们生离死别似的!秀荷姐放心吧,咱们很快便会见面的,好了,不多说,我们去找丁伯吧。”



    丁忠也已经收拾好了行囊,他的行囊异常简单,只是在背后斜跨了一个包袱,里面装些换洗的衣物。



    石槿柔等人来的时候,丁忠正与顾妈妈辞行,石槿柔将两个人彼此恋恋不舍的神情看了个一清二楚,于是她笑着对顾妈妈说道:



    “顾妈妈,只是暂时分别而已,等到了京城,我们会再相聚的。”



    顾妈妈腼腆一笑,连忙给石槿柔施礼请安。



    丁忠说道:“我已经收拾妥当,咱们随时可以出发。”



    石槿柔点点头,说道:“好,咱们现在就走!从后门出去,大家不要送出门口,就在这里道个别吧!*无*错*小*说 m。qulEdU。”



    于是,大家在石原海曾经居住过的院子里依依惜别,目送着石槿柔和丁忠牵马出了院子。



    …………



    石槿柔并未催马急行,她和丁忠一人一骑徐徐向义安城外走去,路上,不时有人和他们打着招呼,又问到他们去做什么的,石槿柔也只是回答去游山玩水。



    离开了义安县城,路上行人渐少,青鬃马不愧是千里良驹,虽然马背上拴缚着石槿柔的两个行李箱,但青鬃马依旧走得平稳轻松。



    每每骑上青鬃马,石槿柔便会想起冉轶成,可眼下,石槿柔再次想到冉轶成的时候,她的心里更多的不是思念和温馨,却是疑惑和猜忌。



    冉轶成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投靠了三皇子?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在与六皇子的接触当中,石槿柔知道六皇子是很少玩笑的,他既然在信里表达了对冉轶成的担心,那一定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在随后收到的冉轶成的亲笔信中,她也感觉出了不对,因为冉轶成对她,少了思念和眷恋,多了生分和疏离!



    “难道是因为父亲?父亲的官职超过了他,而他又知道父亲是反对我和他交往的,他退缩了?可不应该啊,父亲是文职,他是武将,父亲对他没有任何辖制啊!如果不是父亲,那是因为御林军吗?”



    想到此,石槿柔不由向丁忠问道:



    “丁伯,您和狄公子到京城的时候,可见到了安宁郡主?”



    “见到了,属下将您的意思转达给安宁郡主之后,安宁郡主甚是惊喜,说让您放心,她一定会将事情办妥的。同时,郡主也感谢您的美意,说您想得周全。”



    “那你们见到六皇子的时候,六皇子提到冉将军了吗?”石槿柔继续追问。



    丁忠疑惑地看了石槿柔一眼,回道:



    “小姐,您怎么了,在书房的时候属下不是已经向您禀报过了吗?”



    石槿柔一笑,说道:“当时我心里想事,你虽然说了,但我有些事漏掉了。”



    “哦,见到六皇子殿下的时候,他并未提到冉将军,只是问属下来京的目的,我将您的安排禀明了六皇子殿下,殿下当时只是感慨,说您的智谋如再世诸葛,其他就没说什么了。”



    石槿柔不无得意地呵呵一笑,说道:“从塘州董府开始,小柔信奉的便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筹划也好,安排也罢,最终能不能成功,还要看运气如何了!丁伯,路上耳杂,咱们到了地方再细说。走吧!”



    说罢,石槿柔双腿一夹,青鬃马轻嘶一声,顷刻奔跑了起来,速度越来越快,渐渐地由奔跑变为了奔驰!



    丁忠摇头轻笑,甩手一鞭,紧随石槿柔后面纵马疾驰。



    …………



    就在石槿柔、丁忠离开义安的同一天,武岳侯府太夫人、侯爷、沈氏和石孝弘也准备启程进京。



    一早起来,府里丫鬟、婆子和小厮们便忙碌起来,备马车的、搬行李的、准备生活起居用品的、服侍主子的,一片繁忙景象。



    侯爷亲自监督着,让人将侯府石窑特意为太后寿诞制作的各种精美瓷器搬上马车,另外还有进贡给皇上的、送给其他王公贵族的,各类精美瓷器、陶器,足足装满了三辆马车。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武岳侯府大门敞开,当先出来的是开道的马队,然后便是装载各类物品的马车,一辆、两辆、三辆……这些马车出来之后,便是太夫人、侯爷、沈氏和石孝弘的四辆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