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幅大明疆域图挂到朕的御书房内,着人小心看护,不得有失。”
待太监们把毛毯小心翼翼的卷起搬走后,德庆皇帝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赵俊臣今年的三件寿礼,一件比一件让人惊喜,德庆皇帝神色间的满意,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德庆皇帝应该发言回谢抚慰了。
而德庆皇帝打量了赵俊臣良久之后,却只是缓缓说了一句。
“俊臣你很好,深得朕心。”
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过多的夸赞,但语气神态间的认真,却任谁都能看的出来。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殿内众人皆是以羡慕嫉妒的眼光看向赵俊臣,如今形势分明,以这三件寿礼的分量,恐怕寿典过后不用多久,赵俊臣就会得到德庆皇帝的“回报”了。
而赵俊臣则是一副受宠不惊的模样,向德庆皇帝行礼道:“陛下过誉了,臣身为陛下臣子,为陛下尽些忠孝之心,也是应当的,值不得陛下特意夸赞。”
见赵俊臣如此谦逊,德庆皇帝脸上又是满意的点头。
接下来,朝中的勋贵百官向德庆皇帝呈献寿礼寿词的仪式还在继续,只是相比较赵俊臣送的那三件寿礼,后面那些人呈送的寿礼寿词不免黯然失色。
然而,经过赵俊臣的这三件寿礼,德庆皇帝接下来却是兴致颇高,虽说再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寿礼,但德庆皇帝依然满脸的笑意。
待寿典仪式终于结束之后,日头偏下,已是时近黄昏。
德庆皇帝兴致高涨之下,宣布百官留宫,与德庆皇帝一起赏灯同宴。
对于德庆皇帝的安排,百官自然拜谢不提。
………
却说当寿典终于告一段落之后,赏灯宫宴之前,德庆皇帝带着万民伞离去了,而殿内外的官员勋贵们,则有了一小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站了一下午时间,总需要解决一下身体的疲乏和生理问题。
而赵俊臣今天出尽了风头,在众人客套之间,也向着殿外走去。
只是,刚刚走了几步,就听一人高声唤道:“赵尚书还请留步。”
虽是高声呼唤,但声音中的虚弱意味,却任谁都能听得出来,总给人一种后力不足气喘吁吁的感觉。
赵俊臣停步,转身一看,却发现前些日子曾有一面之缘的七皇子朱和坚,正向他快步走来。
赵俊臣眉头一皱,刚才在太和殿为德庆皇帝庆寿的时候,他看的分明,这七皇子朱和坚一直和太子朱和堉站在一起,甚至两人送给德庆皇帝的寿礼,都是可合为一对的翡翠如意,还被德庆皇帝称赞为“兄弟二人同心同德”。
然而,此时太子朱和堉尚没离去,朱和坚如此明目张胆的与自己相见,难道就不怕引起太子朱和堉的不满?…
下意识的,赵俊臣向着太子朱和堉的方向看去,却见朱和堉此时正被一群勋贵宗室们围着,似乎注意到赵俊臣看来的眼神,转头与赵俊臣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满是冷意,待注意到向着赵俊臣走去的朱和坚之后,冷意却化为了无可奈何,以及让赵俊臣意外的兄弟情谊与信任。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七皇子朱和坚已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笑着拱手示意道:“见过赵大人,今日与赵大人相见,却是为了感谢赵大人前些日子送于我的那些贵重药材,大人当真是有心了。”
见朱和坚主动向自己说话,赵俊臣连忙回礼,道:“殿下无需如此,当日殿下身体有恙,下官正是亲见,送些药材表示心意,也是应该的。”
说话间,赵俊臣上下打量了朱和坚一眼,却见朱和坚的身高与朱和堉相似,只是瘦弱了许多,此时面色苍白,汗水直流,显然德庆皇帝的这次寿典,让他足足站了一下午,以他的身体,有些坚持不足也是应该的。
只是,虽然样子极为疲乏,但此时朱和坚神色间那谦逊有礼的善意笑容,却丝毫不变,眼神有些暗淡,但更多的还是深沉,似乎对自己的身体丝毫都不在意。
略略喘息了片刻后,朱和坚摇头道:“无论如何,都是赵大人的一片心意,我回谢一番也是应该的。”
赵俊臣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问道:“只不过,殿下如此与我相见,难道就不怕太子殿下怪罪?”
朱和坚又是摇头,神色间颇为认真,轻轻笑道:“我自幼就最重一个‘礼’字,既然收到了赵大人的礼物,就应该有所表示回谢,对于这些,太子他是知道的,又怎会怪罪于我?”
最重一个‘礼’字……
赵俊臣脸上的笑意愈加的意味深长,道:“原来如此,却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哪里哪里。”朱和坚摆手道:“不过,与赵大人相见,其实是我心中有一些疑惑,想要求教于大人。”
!d@T
uctxt……'UC電子书'正文结束'UC电子書'uctx…t…
。。
第七十三章。目的。
第七十三章。目的。
隐约猜到了些什么,赵俊臣缓缓问道:“哦?不知是何事,竟是连殿下也会心存疑惑?”
朱和坚双眼微眯,轻声问道:“父皇他再过些日子就要南巡了,而随着南巡的规制越来越大,朝中重臣怕是要大都要跟随而去,如此一来,在赵大人看来,在父皇南巡期间,又要由谁来镇守京城,代理国政?”
说到这里,朱和坚微微一笑,又说道:“据我所知,父皇他这些日子经常询问太子关于诸般国政的处理看法,这在之前可是很少见到的。”
赵俊臣并不在意,说道:“陛下离京,太子监国,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太子殿下如今虽说经验尚浅,声望也略有不足,但若是有老臣辅佐的话,想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朱和坚点头道:“确实如此,若是有首辅周大人帮衬着,那么自是万无一失,但赵大人怕是还不知道吧?前日父皇他召见内阁三位阁老商议国事,谈及南巡之事的时候,曾向三位阁老询问谁愿意与他一同南下?又有谁愿意辅佐太子镇守京城?原只是随意一说,因为首辅周大人德高望重,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人选,沈黄两位阁老也不会与他争,然而任谁都没想到的是,首辅大人竟是顺口就答应了要与陛下一同南巡,但陛下话已出口,也只能答应了。但如此一来,辅佐太子监国的人选,就只能在黄阁老与沈阁老之间选择了。”
顿了顿后,朱和坚脸上的笑意突然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深深的看了面色微变的赵俊臣一眼,轻轻笑道:“只是不知,黄阁老与沈阁老之中,到时究竟会由谁来辅佐太子?由他们来辅佐太子的话,不知能否像首辅大人那样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不过,太子他得到消息之后,倒是信心十足。对于此,赵大人你怎么看?”
话声落下后,朱和坚的神色间一如既往的谦逊有礼,但不待赵俊臣回话,对着赵俊臣点头示意后,就已是转身离去了。
赵俊臣的面色却有些阴沉,目送着朱和坚向着朱和堉所在的位置走去,然后看着他们兄弟两人站在了一起,相互间轻声说着些什么,似乎是朱和坚在向朱和堉说明刚才与赵俊臣见面前后的经过。
或许是事情就发生在朱和堉的眼前,或许是朱和堉对朱和坚的信任超乎想象,看朱和堉的神色,竟是没有丝毫的怀疑,只是有些埋怨,似乎不想让朱和坚与赵俊臣又太多的接触。
“当真是兄谦弟恭啊,既然如此,慢慢看下去也就是了……”
看到这般场景,赵俊臣突然一笑,轻轻的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间,同样转身离开。
当初赵俊臣之所以会送给朱和坚那么多贵重药材,就是为了给双方制造接触的机会,并趁机打探朱和坚的真实心意。
而朱和坚显然也明白赵俊臣的意思,今天借着答谢的机会,几乎是在太子朱和堉的眼皮子底下,几乎是没有任何隐藏,向赵俊臣表露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并向赵俊臣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
德庆皇帝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监国,而作为辅佐的内阁重臣,竟然不是周尚景!而是沈常茂、黄有容两人中的一个!
如此一来,固然不妙,以朱和堉的性子,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会有怎样的作为,赵俊臣不用过多动脑,就可以想到,定是趁机打压朝中各派系的势力,决不会让如此朝中各派系好过。甚至会趁机收罗赵俊臣等人的罪证也说不定。…
若是由周尚景辅佐,那么赵俊臣自然毫不担心,因为太子朱和堉是绝对斗不过周尚景的。而且周尚景近些年来为了避免德庆皇帝的过多猜忌,甚至有意识的压制自己门下派系的权势扩张,也不会趁着赵俊臣等人伴驾南巡的时候动太多手脚。
然而,也仅仅只有周尚景才有这般能耐了,换成沈、黄二人,先不说他们能不能独力压制太子朱和堉,对于这两人的眼光城府与隐忍能耐,赵俊臣就首先信不过,若是趁着德庆皇帝南巡之际,这两人趁机大肆扩张权势,其后又引起其他派系的反弹,混乱之下,恐怕反而会让太子朱和堉渔翁得利。
顺便的,因为朱和坚带来的消息,赵俊臣也大约猜到黄有容宴请自己与沈常茂、周尚景等朝廷重臣的目的了。
很显然,是为了谈判。
………
赏灯与宫宴结束之后,当赵俊臣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天色昏暗,时间已晚。
赵俊臣进宫的时候,带着数十辆马车而来,而离开的时候,却只带了四个大红灯笼。
这四个大红灯笼,乃是赏灯时德庆皇帝御赐的,上面有德庆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金色大字,分别为“忠”、“贤”、“良”、“臣”,联系到赵俊臣入朝为官以来的所作所为,可谓是讽刺至极。
或许,在德庆皇帝看来,赵俊臣能让他开心,能让他事事顺心,就足以当得起这四个字了。只是,当德庆皇帝把这四盏灯笼赐给赵俊臣的时候,太子朱和堉的脸色极为怪异,若不是顾忌着是德庆皇帝的寿辰,怕是要当众顶撞了吧?
这场寿典,由前从后,赵俊臣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在百官面前,赵俊臣也表现出了恰如其分的得意之情。
只是,当赵俊臣坐着轿子离开午门后,神色间的得意幸喜却全然不见,只是面无表情,眉头微皱,沉思着些什么。
赵俊臣思虑重重,倒不是因为朱和坚向他透露的那些消息,如今距德庆皇帝南巡还有大量时间,足够赵俊臣做很多事情了,即使最终太子监国,沈黄辅政,赵俊臣也有办法应对。
真正让赵俊臣顾虑的,却是如此重要的消息,竟然还需要朱和坚向他透露,若是没有朱和坚,这件事情赵俊臣还不只要被瞒多久。
坐到赵俊臣如今这个位置,并不怕出事,就算是天大的事情,也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却最怕出了事情后,自己却后知后觉,甚至是毫不知觉。
而现在,赵俊臣发现,自己竟是陷入了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