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深入了解一个产业,你才能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风险,惊人利润的背后,是渔民长年累月和大自然、市场不断抗争的艰辛历史。
在养殖场溜达了一圈,班杰明等人都购买了不少顶级大闸蟹,准备拿回海州送人,毕竟人都是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各种交际应酬都必不可少。
返回彩蝶山庄吃过午饭后,租用的大巴车就把同学们拉回了海州,此次同学聚会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此次聚会让他们相当满意,不过对于几个女生来说,萧风的‘自甘堕落’让他们颇为失望。
萧风并没有随车返回海州,而是继续在彩蝶山庄住了下来,他还有好多行动没有展开呢,就这样回海州,顶级大闸蟹的饲养大业还怎么展开?
送走返回海州的大巴后,萧风再一次回到鼎盛养殖场,在李鼎盛的带领下继续参观养殖场,对大闸蟹的养殖细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我说萧小子,你该不会是要饲养大闸蟹吧?”萧风的举动哪怕是反应再慢的人也察觉出来,李鼎盛最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以前来到养殖场参观的人形形色色,大部分是冲着大闸蟹的美味来的,像萧风这样究根问底的人,李鼎盛还没有见过。若不是想要涉及大闸蟹养殖这个产业,谁会无聊地打听各种细节?
“我倒是想,不过我们老家那边天气太冷,估计没辙!”萧风摇摇头,说道:“准备做点试验,不过估计没什么指望。”
这时候,萧风把银杏村的大概情况和李鼎盛说了说,尤其是镜湖地区的气候、水温等等关键因素,让李鼎盛帮着分析一下。
“这个就有点难办了!”李鼎盛陷入沉思,说道:“你们冬天的气温、水温等情况倒是和江南地区相差不大,就是夏天的水温太低,恐怕蟹苗生长速度不快,甚至有可能无法适应!”
作为大闸蟹养殖的专家,李鼎盛对于大闸蟹的生活习性很是了解,对于这个产业的分布范围也是了然于胸。目前也就是湘西洞庭湖附近有一些养殖场成功地饲养了大闸蟹,但是品质和阳澄湖地区仍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李鼎盛看来,除了水质、饲料以及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气候、水温。
对于萧风试图进军大闸蟹养殖产业的想法,李鼎盛倒也没有什么反对的立场,毕竟这几年以来,大闸蟹养殖超高的利润刺激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多一个萧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过看在杨毅的面子上,李鼎盛总要把大闸蟹养殖的各种关键因素和萧风说清楚,至于萧风听不听,那就不在他老李的考虑之中了。
萧风在鼎盛养殖场呆了三天,除了睡觉的时候返回彩蝶山庄之外,他连吃饭都混养殖场,简直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了。
临走的时候,萧风从鼎盛养殖场购买了一大堆顶级商品大闸蟹,全部转入包装完美的箱子之后,离开了阳澄湖。
李鼎盛看着绝尘而去的小货车,心里倒是有些感慨,挺喜欢钻研的年轻人,若不是他的家乡气候不太适宜大闸蟹养殖,说不定还真的有可能让他把这件事做成了呢。
不过,李鼎盛万万没有想到,在来年的秋天,一股来自于西南边陲的大闸蟹旋风即将席卷华夏,对大闸蟹产业造成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冲击。
回到海州之后,萧风抽空把所有的大闸蟹挪进了紫竹空间,并且根据公母按比例把一批大闸蟹放入了特别开辟的一个池塘内,让这些螃蟹在空间内自由生活。萧风还指望着这些螃蟹能够变成蟹种,在来年的时候为银杏村的特色养殖提供大量的扣蟹。
PS: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求一切!
【087章】 温馨氛围
从滇西县城下了大巴之后,扑面而来的清冷空气还有略显脏乱、嘈杂的小县城,顿时让萧风精神一震。
这几天在海州、姑苏城转悠了一大圈,虽说那儿是华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城市规划更完善,但是萧风却少了一种亲切感。无论其他的城市如何繁华、如何热闹,都无法取代滇西在萧风心目中的地位。
看着眼前穿着朴素却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人们,萧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镜湖景区发展好,以点带面,让家乡的人们过得更好。
“九哥,这里!”萧风还在伸懒腰呢,远远的就听见萧强的破锣嗓子。
“老板,老板!”还不等萧风反应过来,小红扑闪着翅膀落到了萧风的肩膀上。
“小红,今天怎么改口了?”萧风伸手抚摸了小红的翎羽,笑着问道。
“这几天大志尽是看香江的**片,这家伙觉得这样叫你有派头!”萧强疾走几步,靠上来说道:“九哥,你干嘛不让我去接你,坐大巴多麻烦?”
萧强刚拿到驾照没几天,正是开车瘾头最大的阶段,恨不能上个厕所都开车,这种感觉萧风也曾经体会过。原本他想开车到姚州机场接机,不过萧风却叫他在县城车站等着,让他颇为郁闷。
“没事,反正现在姚州市区到县城的大巴车半个小时一班,很方便的!”萧风摆摆手说道:“你又不是我的专职司机,农场还有那么多的事情!”
萧风一边解释,一边在心里想到,要让你到机场接,这几大箱子的大闸蟹我怎么弄出来?
离开阳澄湖的时候,萧风买了一大堆顶级的阳澄湖大闸蟹,有公有母,除了在紫竹空间的池塘内放养了一百多对种蟹之外,剩下的都是包装得好好的商品蟹。拥有紫竹空间这个作弊器的萧风,自然不会把这些大闸蟹进行航空托运,这样既费钱又麻烦。
萧风先是用紫竹空间把这些大闸蟹带到了姚州市区,找个机会拿了出来,再放在大巴上回到滇西。若是萧强去机场接他,这些动作可就没办法完成了。
兄弟俩寒暄了一下,就开始把萧风带回来的十几箱大闸蟹搬上了皮卡,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溜烟离开滇西县城。
回到银杏村的时候,已近黄昏,萧风的大闸蟹自然派不上用场,萧风决定在第二天做螃蟹大餐,也让家里人尝尝这种顶级美食的美妙滋味。
…………
一夜无话,当第二天清晨萧风在鸟雀们的叫声中醒过来的时候,罕见地没有觉得这些鼓噪的声音刺耳,倒反有点享受起来。
在海州、在姑苏,酒店的设施都很高档,舒适的床铺也很适合睡眠,但是萧风切无法找到在银杏村的轻松、自在,更没有贴近大自然的闲适感觉。
自从拥有紫竹空间之后,萧风的身体总会不由自主地对城市污浊的空气产生排斥反应,只有回到银杏村,他才会感觉到舒适。这也是从某个角度证明了,在天地灵气消散之后,修真界集体搬离地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吃过早餐后,萧风开始把包装箱里的大闸蟹取出来,放入大盆中,然后用掺杂了米酒的空间灵泉浸泡。
米酒可以刺激大闸蟹把体内的泥沙吐出来,而空间灵泉的浸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闸蟹的肉质,使得做出类的菜品味道更为鲜美。
除了准备一大盆的大闸蟹以外,萧风也准备了大量的食材,准备举行家族聚餐,也算是为萧家农场开始步入正轨庆祝一番!
知道萧风今天要在老宅举行家族聚餐,萧涛、萧强、萧大志等人自然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到老宅来帮忙。
现在,萧家农场范围内的池塘、湖泊、水利以及灌溉工程都宣告竣工,就等着往里面释放鱼苗;而萧风精挑细选的低矮牧草种子也已经播撒在农场的各个角落,它们将会在之后的日子里,为农场的家禽提供足够的饲料;至于农场的重头戏,果园的20万个树坑已经开挖完毕,就等着萧风联系的果苗运抵之后就可以种植了。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萧涛三人可谓是废寝忘食,雇佣了超过70万人次的人工,把一片荒山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农场的雏形,可谓劳苦功高。
事实证明,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萧涛三人中只有萧涛上过野鸡大学的大专班,萧强和萧大志只读了高中而已。但是,在萧风的支持下,他们三个人各自分工,团结协作,把萧家农场建设得井井有条。
这一个多月下来,原本对于让这三个年轻人执掌家族事业有所疑虑的家族老人纷纷改变立场,认为萧涛等人是农场最合适的管理者。
通过自己的努力,萧涛三人获得了族人以及员工们的一致认可,被认为是萧家农场的‘三驾马车’!
“老九,这鸡让我来杀就好,你到外边坐一下!”萧风刚从鸡舍里抓出一只野山鸡,刚刚赶到的萧涛一把抢过菜刀,把萧风推了出来。
“三叔公,这些蘑菇我来弄就好!”萧风刚想把一袋子松茸和羊肚菌清洗一下,就被小浩宇的母亲杨莉接了过去。
…………
在厨房转悠了一圈,萧风愣是没有找到下手的地方,大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联手把他赶出了厨房。
他们的借口都很一致,说萧风刚刚出差回来,旅途疲惫,厨房的事情就不劳烦他动手了,他只需要坐等吃饭就可以了。
无奈的萧风只能悻悻离开厨房,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三爷也就是萧强的父亲萧晋昊是银杏村乃至玉集镇有名的总铺师,论起厨艺比自己超出三条街。
既然这样,自己今天就坐享其成一把。
因为家族聚餐,老太爷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到银杏广场边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找人聊天、打麻将,而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一家老小忙活。
年过八旬的老太爷现在什么都看得开了,他和老太太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全家人每天都能够在一起,平安健康比什么都好。
当然了,老太爷的这个想法注定暂时无法实现,别的不说,他们的宝贝小儿子,萧风的老子就是个工作狂,要让他提前退休回到银杏村,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此外,虽然萧家农场已经开始进入正轨,但是不少孙儿、孙女还留在外地工作,这也是让老人家略感遗憾的地方。
老太爷已经在心里做好了计划,春节全家团聚的时候就要安排在外打工的小辈都回到农场工作,至于不想辞职的,则设法调回滇西地区。
正在和老太爷、老太太聊天的萧风可不会想到,在两位老人家的心里,正在下着一盘大棋呢。
从喧闹的海州返回银杏村,听着树上小鸟在歌唱,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和两位老人家聊聊天,萧风意识到,或许幸福就是这种感觉吧。
“姑姑!姑姑!”就在这时候,小浩宇过来拉住萧风的手,指着院子里的另外一个小孩。
萧风转过头一看,发现萧涛四岁的女儿萧彤彤正躲在母亲孙庆梅的背后,悄悄地看着小浩宇呢。
“四嫂,村子里的生活还算习惯吧?”萧风走到孙庆梅的跟前,笑着问道。
孙庆梅是萧涛的大学恋人,两个人毕业后都留在了春城工作,萧涛干起了销售,而孙庆梅在一家企业当会计。
这一次萧涛返回银杏村主持萧家农场的销售、采购事务,孙庆梅也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到了银杏村。
“村里的生活还算不错,就是没有幼儿园,彤彤只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