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废剑 >

第14章

废剑-第14章

小说: 废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没办法,157呆不下,只好通过一个公安部欣赏他的领导调去了那边。

  韦学文心里轻轻叹息:刘健人其实挺好,和自己还是浴血与共过的战友,但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啊!

  不过马俊波的这个日记本里还有件让韦学文很疑惑的事:这100多页日记几乎都没提到过自己的名字。按说马俊波和自己,于公于私,都有很多联系和交集。其他只要和他有过交道的157同事,几乎都在日记里面出现过(马俊波有点评人的爱好,虽然角度偏激),但怎么会唯独就不提自己名字?

  难道是他故意的?

  
  崔西第二天中午到邱志晖单位附近,在小街边上了韦学文的车,听完韦学文的看法后,点点头“那个锦记是一家比较有名的代理公司,我十年前刚做情报员的时候,在香港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这家公司打交道”

  “代理公司?代理什么?”

  “帮不方便出面的人买卖贵重物品。主要客户是香港本地的一些富商。这公司背景是英资的。回归前并不怎么有名,但在97年金融危机时因为帮很多有财务问题的富商处理古玩艺术品而一下做大了……我怀疑马俊波把做逃生业务的赃款都让这公司给洗过了”

  “怎么洗?”

  “买东西啊。一亿人民币以上,就算换成金子都好大一堆,只有换成一些宝贝才能把体积变小”

  韦学文想了想“你意思是……他可能真的买了画?”

  “有可能,也许是其他艺术品。这些东西死贵,要碰上所谓名品,一亿人民币也买不了几件”

  “那买了放哪?”

  “很多公司可以代管,拍卖行、博物馆,甚至锦记自己都可以代管”

  这种方式洗钱虽然很常见,但找锦记这种半地下的专业代理公司来运作就太聪明了。锦记就是靠为客户保密来赚钱的,他的客户名单和业务记录应该比瑞士银行都保护的好。除非你有办法完全灭掉这家公司,否则就算拿着法院签署的搜查令都没法动它。因为它是半地下的,法律手段有时对它完全无效(而对银行就一定有效)。而且锦记提供给客户的验证方式可以很私密,不像银行死板的用证件文书来校验身份(能很方便的作假)。比如崔西十年前在锦记就听说过有一富豪,约定的取货方式为除了律师陪同作见证外,还必须是一个血型为某某且多年前就切除了半边乳房的女人(他老婆),而且锦记的医生要当场抽血验身。这种校验就很难作假了。

  马俊波把钱交给锦记买画,一般人肯定会想到应该是方便跑路,可以消失的不留痕迹。但崔西还想到了另外一层意思:他可能在躲避同伙。毕竟总额超过一亿人民币,这么大的数额不太像他一个人能玩的,多半都有同伙。

  仅仅只是藏钱的话,马俊波这种特殊身份的人很容易做到把十来年间搞到的这些黑钱转移到不为人知的银行户头里,香港、新加坡、迪拜、瑞士这些地方的离岸银行都很有口碑。就算你认为连这些都不“安全”,那还有更隐秘的巴拿马、摩纳哥、处女岛等提供不记名甚至灰色的户头。马俊波不把钱放在这些地方,而选择和锦记打交道,不光方便自己随时消失,而且还可以防止被别人,尤其是被同伙得到“藏宝信息”。毕竟锦记是半地下的秘密公司。

  06年他在菲律宾神秘遇难,说不定就是因为在锦记洗钱被同伙知道后导致灭口。

  崔西在车上呆了两个小时,和韦学文把日记本里的所有重要线索大致理了一遍,然后分好了工:因为新加坡星展银行的保管箱被打开,崔西回国也被跟踪过,所以何先生多半已经知道熊哥反了水,那么他下一步绝对会加快追杀邱志晖的动作,韦学文就仍然负责24小时保护邱志晖,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抓机会和对方正面接触;而崔西回组织报道后暂时没什么事,停职学习实际上就是放长假,所以她现在有大把时间干老本行,继续负责找情报。

  当然,两个人肯定是分头行动的。他们在澳洲就是如此,各做各,有重要情况才碰头。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韦学文正在车上打盹,突然收到小胡的电话,带着哭腔“文哥,你能不能过来一趟,老钟……早上已经在北医大走了。我被他老婆关在公司里,刚才抽空跑出来的”

  韦学文很吃惊,立即给邱志晖打电话让她下班就在单位食堂吃饭,等自己回来了再走。闸了电话后马上开车往清河赶。

  在清河街边见到小胡才知道来龙去脉:老钟的老婆春节时带着两个弟弟从大连来了北京,先直接到西三旗把公司接管了,然后去北医大探听情况。听到老钟有可能重度瘫痪时,立即态度就起了变化,不愿意再动大手术,只让医生保守治疗。老钟当时头部还能动,精神也还有,但一和老婆说话就气得干呕,有几次都差点闭气死过去。小胡不让他们这么对老钟,被老钟两个妻弟拖到病房走廊里打了一顿。过了几天老钟慢慢就不行了,医生说人没了精神是挺不过去的。果然今天凌晨心跳完全消失,抢救一番后还是走了。

  韦学文点根烟抽了两口,把情绪控制住,然后转头问小胡“给我说老实话,你是不是和老钟有一腿?”

  小胡脸一下子红了,隔了好一会儿才点头“我还给他怀过孩子,但没保住……我其实不是他亲侄女,他二姐和我妈是结拜姐妹”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还没想过”

  “回湖北老家吧。北京这边你呆不下去,毕竟你跟老钟没名分。他老婆一闹大,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但我没钱,什么都没有了”

  “你以前管账,公司有多少资产清楚吧?钱的问题好解决!”

  接着两人开车去了西三旗公司里。韦学文把老钟老婆和两个妻弟叫到一起,当着小胡的面,让老钟老婆同意拿出300万现金把这事结了。这个数字不光是给小胡的,还有让小胡给湖北老家的老钟二姐带去的。但对方不同意,说没这个道理。韦学文冷冷的说“老钟一个人在北京把公司做到这么大,和你根本没关系。只让拿300万是便宜你,是考虑到毕竟孩子跟着你的”

  两个妻弟想动手。没想到韦学文一下掏出抢指着他们“下午三点之前把钱从银行取出来送到这里来!”

  最后对方没法,还是照办了。小胡又对韦学文说,那辆老雅阁以后别还给老钟老婆“这车是用我名字登记的,文哥,你留下做个纪念吧”

  把小胡送上飞机后,已经晚上七点。韦学文一个人蹲在首都机场的停车场上抽烟,默默流泪。他知道在老钟公司里掏枪出来很不适当,但当时他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想杀人。

  老钟是93年初离开157的。当时情况实际上很复杂,所谓的生活错误无非是和旁边总后某单位的一个女军官发生了关系。而这个女军官是离过婚的人,前夫一直在纠缠不休。结果一次就在宿舍里和老钟打了起来,女军官上身只戴了个胸罩跑下楼喊救命。后来那边保卫处把老钟扣了,让157的领导过去领人。曾仲英感觉很伤脸。组织内又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把这事当成攻击157的一个口实。黄诚当时是第一任书记,管生活有领导责任,也被这事连累挨了警告处分,跟着就调走去了其他局。曾仲英权衡利弊后,只好忍痛让老钟离队。

  老钟老家在湖北随州,是孤儿,只有一个二姐(没有血缘关系,实际是奶妈的孩子)在随州市郊的小镇上开旅馆。他16岁参军,第二年上广西前线,作为侦察兵立过一等功。后来提干,转业,在武汉进了公安系统。他是曾仲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徒弟,也是157刚成立时的20多个“曾家军”中唯一的公安民警。

  说句客观点的话,老钟离开157真的很冤。而且当时的情况让他只能选择辞职后留在北京,连回湖北继续当公安都不可能。因为157是人员构成特殊的绝密单位,像老钟这种离队的人,当时组织根本不可能让你完全脱离视线(所以他被枪击后仅仅几小时郭铮就知道了)。这其实就完全断送了个人前途,只能选择下海经商。

  韦学文和老钟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两个人在最初的几年都是同住一间宿舍。第一次拆装手枪,也是老钟拿了支五四手把手教的。甚至沈晶初次和韦学文见面,都是老钟开车(那时候只有他才买的起私车)去接的人。韦学文根本没想到老钟最后竟然会被自己连累而丢了性命,这实在太让人伤心了,无法接受。

  晚上接邱志晖回劲松后,韦学文一个人在厨房煮面吃。邱志晖看他脸色一直很阴沉,就进厨房问“怎么了?”韦学文声音沙哑的说“老钟去世了,在医院没挺过来”

  邱志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也感到很内疚,毕竟老钟是因为收留了他们才被对方枪击的。

  沉默了好一会儿,邱志晖慢慢走到韦学文背后,把手放在他右肩上,轻轻说“那你更不能放弃了”。韦学文点头“一定会为老钟报仇的!”

第十三节
第二天中午,韦学文十一点就到了玉渊潭。在里面东逛西逛,确认没人跟踪后,快步走到湖边一把空椅旁,坐下,等待。

  快十二点时,曾仲英来了。韦学文把马俊波的日记本递给她“重要的页码都做了记号”

  曾仲英坐下后,掏出老花镜戴上,一言不发的看了大概二十分钟,然后抬头问“你下一步打算干什么?”

  “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可能要等崔西那边看有没有新情况”

  曾仲英沉吟了一下后说“有两件事。第一,去找刘健,他很早就对马俊波怀疑,手里边也有一些现成的东西。他去公安部之前向我汇报过,但证据不太硬。我当时已经不能再主持工作,所以只好放下了。去让他帮帮你。第二,要把邱志晖保护好,不光因为她现在有危险;更重要的,这女孩子能够通天,关键时候可能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韦学文点头“嗯”

  “还有什么要说的?”

  “今天急着见面,其实是想告诉你件事……队长,老钟昨天早上在北医大走了”

  曾仲英眼睛里什么东西闪了一下,接着深深叹口气,望着湖面一言不发。

  韦学文感觉很难受,点烟抽。抽完起身“我先走了,您注意身体”

  
  东长安街上一栋高级写字楼,刘健的公司就在最顶上三层。从玉渊潭出来后,韦学文打电话给丁晓婷问到这个地址,立即就开车过来了。

  刘健在办公室里见到秘书带进来的韦学文,稍稍有点惊讶,但还是马上起身招呼“学文,你怎么来了?现在情况怎么样?”韦学文等秘书出去后,不动声色的关上门,坐下,和刘健谈了一下午。

  马俊波确实伪装的太好了,在死之前,几乎瞒过了157所有人。唯独刘健因为早就发现他一些反常行为,所以从90年代末就开始暗中调查。大致情况基本上摸清了:熊哥口中的“何先生”就是马俊波当兵时的侦查连长,广东人,80年代末转业回广州,然后去香港继承亲属遗产,就直接移民到了香港。后来在香港经商失败,开始搞武器走私,用卖军火的钱来炒楼。又被高人指点,成功躲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生意越做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