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跃进农场的大门已经锈迹斑斑,但是宽达五米的两扇大门仍然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里面守门的老人使劲的推开大门,就像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农场里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好像人才刚刚离去。办公楼、住房、篮球场、仓库、晒场、牲口圈等生产生活区域的设施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并没有大的损坏。应该是当年修建质量很好的原因,不然二十年的日晒雨淋、风吹雪压,早就成腐朽一片了。
李大山本来心里就存了一点期盼,看到这些建筑物,他几乎可以确认这里就是海市蜃楼幻境里面的景象。自己本来还想有时间的话去西北各地找找,没想到这个农场竟然就在草原市,而且就在自己农场的备选地址之中。李大山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该他的,任何人也夺不走,而且正在那里等着他的到来。
从大门就直接走到了这片农场最重要的区域。但其实生产生活区是单独用砖石围墙围起来的,要到农场还要经过一道铁门。走出铁门,李大山等人见到了和自己那引以为豪的小小农场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直接印入眼帘,在荒原中间,竟然还有一座小山!从荒原的沙漠化程度基本上可以看出,那一块原来是种的粮食,那一块原来是放牧用的。而其中一些低洼点的地方以前可能就是水塘,只是岁月变迁,已经干涸了。
李大山对荒原中间的小山“非常熟悉”,而且很敢兴趣,因为这小山虽小,但却是海市蜃楼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地貌特征了,这样的环形山坡在草原市这样的地方其实很少见。
而且越是往前面走,李大山越是觉得山坡那里存在着比较浓密的水灵气。为了一探究竟,李大山决定过去看一看。投资方要看,这些市里面的领导当然同意,一行人坐上汽车,向小山开去。
在车上,李大山向柯局长打听那里的情况:“柯局,这里怎么有座小山啊?”
“这山本来就一直在的。而且农场赖以生存的水源就在这小山中。”
见李大山露出好奇的表情,柯局长又解释道:“当然不是在山里面了。而是整个小山围起来的地方原来就是一个大湖泊,面积在二千亩以上。但是气候变迁,这里的干旱情况越来越严重,湖泊也就消失了。唉,可惜了一个好农场啊,当初这里可是有五六百农场员工,每年生产的粮食和牲畜数量也非常大,算是草原市的一个重要的粮仓和牧场。”
李大山听了情况也觉得不可思议。既然当年那么大的湖泊,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呢?自己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奇遇,现在一遇到问题,李大山就会想各种奇奇怪怪的可能性。而且现在说是没水了,但是自己已经感觉到了很强烈的水灵气。难道这地底下有什么古怪,不仅吸收了水分,还阻碍了当地人打井找水?
一想到这个可能,李大山就兴奋不已。自己的异能虽然不算强大,但是对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而且能感知水灵气。等到没人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利用打井的井眼下到地下,看看下面到底怎么回事,顺便把地下水引上来。但是这个事情现在不能急,要等到自己拥有这个农场的拥有权以后才能实施。不然贸贸然引出了水,这里就变成了一块宝地,自己就不可能买得到了。上天既然向他暗示这里的场景,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看到、来到这里。至于为什么,那就是他现在不可能知道的了。
李大山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大家一起下车,爬上五十米高的小山,查看曾经的大湖泊。小山坡度并不大,就像人工修建的水库堤坝,以前就修有石梯,大家很容易就爬上去了。整个小山就像是喷发过的火山口,切口非常整齐,并成圆形把整个干湖泊完全包围住。干湖泊除了高出地面的五十米以外,下面还低于地面十到三十米。由于已经没有水了,整个湖底像锅底一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时,李大山也可以肯定,水灵气就来自这湖底,不过灵眼却不在中间最深的地方,而是在离湖底最深处一百米左右的南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他没有参与过打井找水,也就不知道当年是怎么一个情况。
于是他又问柯局长:“柯局,以前打井是在什么位置呢?”
柯局长回忆了一下答道:“嗯……,我记得有一次就在湖底最低的那里。那次我们单位也出了些经费,我也来了。但是那天打井打到四十米的样子就怎么也打不下去了,钻头也打坏了,不知道下面是岩石还是什么其他坚硬的东西。”
李大山了解了情况,知道下面一定有水,但是因为什么缘故从地面消失了。随意打听了其他的情况,得知跃进农场现在属于草原市所有,并不归长风县管辖,李大山更加放心了,不过他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倾向,只是面色沉静的和大家一起到处看了看,然后就一同回了草原市区。
回来的路上,正好要经过罗平区的兴路镇,那里也有一个备选地址。李大山在柯局长的邀请下,也答应去看看。虽然自己已经定下了目标,但是现在不能暴露,而且柯局长的一番好意也不忍拒绝。
兴路镇的这片戈壁滩呈不规则状,有少量地表起伏,中间就有一些小型水塘。但是这附近农民的住房星星点点,如果要征地,搬迁就要费上不少时间和精力,李大山觉得没有必要沾惹这些麻烦,哪怕当地政府全力支持也不行,毕竟政府官员不可能天天陪你。只要领导一走,那些不满意的农民还是要闹,那样自己就没有办法安心生产了。
对着柯局长的介绍,李大山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听到,但是没有表态。柯局长也就知道李大山不是很满意这里,于是长话短说,又看了一会,就回城去了。
另外一个地方的土地权属更加复杂,李大山连看一看的心情都没有,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李大山也没有要求去格格县的五宫镇。他现在就等着先要黄教授去套套底,然后与何书记、古市长商议,把事情定下来。
大家一起吃了中饭,就都散了。李大山等人也就回了家。
刚刚到家,李大山就问黄教授:“黄爷爷,你能不能找人打听到跃进农场的出让底价?”
“怎么?你对那个地方感兴趣?”黄教授和李春花同时开口。
“我不同意你选那里。没有水不说,哪里面积太大了,上次你就是因为摊子铺的太大造成了经营困难,现在可不能再犯错了。”李春花从财务的角度告诫道。
“嗯,春花说的有道理。哪里地方是不错,但是没有水,而且面积那么大,需要的购买资金和后续开发资金非常大。你虽然有四千多万,但是我认为远远不够。”李贺也发难了。
李大山见三人一起反对自己,只得耐心解释:“你们只是看到不好的一面,没有想到它好的一面。那里是市里面直管,产权明晰,买卖方便,而且搬进去就可以开始建设,不需要修房子、栽树,这样可以节省几年的时间。而且只要我手上的钱能够买到农场,我就有办法找到水。一旦有了水,我相信草原市的银行甚至不用市里面打招呼,就能把钱贷给我。那样,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生产。你们想想,那么大的一片地,可以出产多少好东西啊?”
“你真能在哪里找到水?你要知道,那里可是去了不少专业打井队都失败而归。”黄教授对情况了解的最多,最仔细。
“你们也不仔细想想,我当年是怎么在东风村的那片戈壁滩上找到水的。”李大山得意的说道。
确实,大家都知道,李大山也没有请专家,也没有请风水大师,就是自己手指一指:“就在这里挖。”结果那里就挖出了水,而且还源源不断的往上冒,把整个鱼塘都装满了水。
“难道他的手指是金手指?不对,应该是水手指才对。”李春花已经开始胡思乱想,并且暗暗打量李大山的双手,似乎想看出什么不同来。
“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找到水的,而且这个也是你的一个特殊本领,也不用和我们多解释。只要你确信你能在哪里挖出水来,我就豁出这张老脸,直接去找我那学生,求他便宜点把那块地卖给你。”黄教授觉得李大山的很多行为很神奇,养狼养猎隼,喂出的黄河鲤比野生的还好吃,产量还高的惊人。要说他是个平常人,恐怕黄教授连自己也说服不了。但是李大山自己不说,黄教授也就不问。而且这样的本领确实奇怪,很难让人相信不说,还容易引来麻烦。黄教授现在对这个干孙子非常喜爱,当然不会做出让他难堪的事情。李春花对他一片痴心,李贺全家的幸福都压在了李大山的身上,他们俩更不会泄露他的事情。
第二卷 觅地再起 第033章 正式签约
更新时间:2009…11…18 11:14:14 本章字数:3090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黄教授真的把事情说下来了。
何书记咋一听到李大山要买跃进农场,也感到不可思议。但因为涉及到人家的商业秘密,不好过问选址的具体原因。反正人家要买,你又愿意卖就行了,问多了反而坏事。不过对于交易的具体价格,何书记显然是早就和古市长商量了几块地的保底价格,所以对自己的老师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一亩地二千元,包括农场现有设施、设备,包过户。这个价格对于一般的地方的土地来说,已经便宜的不像话了。但是对于戈壁滩来说,其实并不便宜,看来这个价格包括了地面建筑等的折价。说到实质问题,何书记一点也不让步。黄教授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为了自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这个价格也不能说高,但关键的是李大山只有五千万,而买这个地方要六千万,还有一千万的资金缺口。
听到这个消息,李大山也感到很头痛。对于交易的价格,他也考虑过,对于何书记的这个报价,能够接受,但是他没有这么多钱!原来李大山认为自己还是算有点钱了,但是现在才买地就把自己掏空了,看来还得多挣些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发展。
李大山和其他几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李大山马上和草原市政府签约,购买这个国有农场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所有权,价格可以再谈一谈,但是六千万也可以接受。不过李大山在签约之时只能付给草原市政府三千万元,约定在两个月之内付清余款。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付款,李大山将承担所有违约责任。可以说,这个办法非常冒险,完全建立在李大山能够找到足够多的水源这一前提下。但基于李大山的坚持和大家对他的信任以及李大山负责全部投资这几个因素,大家选择了继续支持他冒险。
何书记知道李大山答应了当地政府的报价以后,开始相信李大山是真心想留在草原市发展,因为李大山已经决定把所有的资金投到这块因为缺水而荒弃的农场。何书记原本对李大山的印象就不错,现在看他投资这么有魄力,更加欣赏这个才二十八岁的年轻老总。何书记觉得,虽然在交易价格上没有办法再作让步,但是在日后的发展上可以提供一些政策上的照顾和倾斜。
不过,何书记的这一政策让步,日后却让李大山节省了数亿元的税收开支,何书记每每回忆起这些细节都要捶胸顿足,惋惜不已,认为这是他行政决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其实,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