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 >

第117章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第117章

小说: 戈壁水世界 (完结无乱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李大山和刘福就此事进行沟通的时候,刘福也被李大山的“大方”震惊了。现在一万多亩土地,就已经忙得福成公司上下团团转。如果管理五十万亩的牧场,不知道会忙成什么样子。但是刘福非常清楚,滩羊的繁殖速度太快,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地盘,还真装不下这么多家伙。而且一旦种群扩大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只的规模,要靠国内市场以及主动找上门的外国客商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有困难,但是也有机遇。和挑战。刘福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李大山的要求。而福成公司转交给集团公司以后,附近几个村子的股份问题也必须给予解决。最后,俩人一致商定,将福成牧场和丁零牧场相同面积的土地进行置换,重新办理土地登记。而超出面积的土地则属于集团公司,算是福成公司租借集团的资产,需要支付相关费用。刘福答应,等到开春,就会将公司全部搬迁到丁零牧场,单独建设管理大楼和职工宿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滩羊养殖扩大到存栏五百万头,出栏一千万头的规模。同时,刘福也将负责做通村民们的工作,确保置换工作顺利进行。
        如果像俩人商量的一样,福成公。司的业务量将会急剧增加,现在虽然有40多个牧业学校毕业的员工和120名日新村的村民,以及其他20多名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但是面对未来的工作任务,福成公司还需要大量招收专业人员,从事滩羊的繁育和管理工作。李大山知道,农场的养殖要求很高,肯定不能直接对外招聘。为此,李大山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牧业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经过专门培训后,到福成公司实习,合格者将被招聘为正式员工。另一方面,从附近村子中挑选养殖技术过硬,肯学善思能吃苦的村民,直接招聘为员工。当然,这些人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培训。李大山特别提醒刘福,要多关注丁零人中的优秀者,一则是丁零人确实对养殖很有天分,二是多些自己信得过的人,他对福成公司也放心些。
        而农场的另一重要资源——地热,。李大山准备开春时和灵石农场同步开发。楼坪村置换出来的土地以及其他购买的土地,只是像日新村的土地一样进行了治理和保护,一直都还没有利用。最初李大山是想利用地热开发休闲旅游,但是现在有了超级置换器,他很不喜欢自己的周围充满了陌生人,这样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所以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不过,地热资源非常难得,李大山还是想把它开发出来,用来改善全体员工的取暖设施,以及牛羊等牲口的圈舍环境。以后,还可以建造大规模的温室,种植热带花果或是用来做实验。反正以后,学校就在旁边,多给那些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环境总是好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出个让人惊喜的科研成果。
        没过多久,刘福就从附属村子里挑选了300名新员工。。这些人大多学习养殖技术较快,同时实践能力也比较突出,经过福成公司负责指导农民养殖的人员的认真挑选,再结合他们的养殖成果评选出来的。特别是丁零人表现尤为优秀,300人他们就占了100人左右,要知道整个挑选范围多达几千人,而丁零人不过600多人,其中还有几十个最优秀的村民在“化工厂”那边上班。对这个结果,李大山还是比较满意的,别村的人他不是很了解,但是从选出来的丁零人来看,都是平时表现比较好的村民,所以他还是很放心的。
        虽然冬天还没有过去,但是李大山已经在谋划灵。石农场的改造工作。由于那块土地非常贫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上级的任何关注。虽然有一万多人在那里生活,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很差,而且地域太过广大,所以境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可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没有投入过资金进行维护。很多设施都还是解放以后,在各级关心和支援下,广大农牧民无偿投工投劳建设起来的。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连接省道的两条公路,以及沿路而建的大寨渠。除了破旧不堪的公路还在发挥作用以外,大寨渠因为缺水目前已经完全废弃。
        为了方便日后的管理和养护,李大山觉得不仅。要全面整治维修现有的道路,而且还要按照布局大小,结合防沙林建设,合理增加机耕道。仿照以前东风村农场的模式,将灵石农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草场。当然,就是这样一个小草场的面积也要比东风村农场大很多。原有的道路维修全部由实验区政府负责,而新建道路则需要八鲤农场自己买单。由于这种机耕道并不要硬化,只是要施工机械修整路基,碾压平实,费用不是很高。不过,伴随着整个道路网络的输水管道建设和配套的灌溉设施则需要很大一笔开支。李大山短时期内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所以他准备分期实施这一工程。什么时候资金到位了,就开工建设,绝对不勉强自己,免得像以前一样把自己陷在其中。
        很快就到了春。天,前段时间大家一起商议的很多事情就开始付诸行动。实验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实施新镇建设计划。新镇的位置离八鲤农场并不远,就在丁零农场的东面,这里有很大一块荒地,大约十多万亩。以前由水渠灌溉的时候,这里的居民不少,但是水渠废弃以后,这里的土地也荒废了,居民都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也是李大山的建议,因为他可以免费为新镇提供水源,等到新搬迁的居民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以后再考虑收取一定的费用。对此,乔兴其很高兴的接受了。
        搬迁区的群众看到新镇已经开始建设,都兴奋起来,强烈要求学习养殖技术,为自己日后谋划一条生路。由于他们人员太多,当乔兴其找到李大山商量此事时,他也没有一口应下来,但是这个时候村民的积极性可以鼓励,不可以打击,最后李大山决定让每家出一个劳动力,统一参加由牧业学校举办的培训班。乔兴其为人爽快,只要事情办妥,他也没有矫情,立即表示这笔培训费由区政府支付。
        就在牧业学校和农场指导人员到搬迁区现场举办培训班的时候,八鲤农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按照李大山拟定的蓝图,灵石农场已经开始整修道路,八鲤湖旁边也开始请人打上几口深井,并开挖一口调节水塘。以后深井中抽出的水都灌到这个大水塘里面,供应灵石农场的主管道则从这个水塘中抽水,这种设计要方便很多,管理起来也便利。





    正文 第149章 让人疑惑的现象(一)
     更新时间:2011…3…29 16:51:38 本章字数:3180

        第149章  让人疑惑的现象(一)
        随着道路建设的进行,雇请的管道施工队也开始沿着道路同步铺设主管道。离八鲤农场近的地方按照规划开始铺设分支管网和灌溉系统,并栽种防沙林木,改善小区域的环境。虽然买地以后,李大山还有30多亿可以使用,而且置换器那边每天都在生产价值不菲的高纯度物质。但是他这次还是比较谨慎,仅仅是用去了20亿元,改造了大约50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就止步了。不是他舍不得,而且农场马上要引进日本和牛,这需要很大一笔钱。
        经过多方打探,八鲤农场上下已经知道,雌性和牛的价格为5—6万元每头,雄性和牛的价格为7—8万元每头,杂交小牛的价格大约是成年和牛的一半。而血统纯正的和牛价格更是高的出奇而且非常不容易购买到。不过李大山这次委托的一家代理机构倒是为李大山弄到了三头成年纯种和牛,每头的价格35万元,对此李大山表示可以接受。
        之所以能一次性弄到三头纯种和牛,不是因为李大山长得帅,而是八鲤农场的采购量实在是太大了。母牛3000头,公牛1000头,全要成年的,小牛一头也没有买,因此这批和牛的总价值超过2。4亿元。这家代理机构为了这笔超级巨大的业务,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澳大利亚那边的销售商也是为了拉拢这个大客户,将自己农场培育的三头成年纯种和牛贡献了出来。
        支付了一笔定金,经过繁琐而复杂的检验检疫,4000头日本和牛终于来到了八鲤农场。别的农场检测牲口可能要非常复杂一个过程,但是李大山却不用,只是顺着一路走,他就基本上了解了这些牛的基本状况。应该说,大部分牛都很不错,特别是三头纯种和牛更是健壮异常。但是李大山还是发现了十多头和牛体内气息杂乱、双腿隐隐有汗水的痕迹,恍惚承受不住它们庞大笨拙的身躯。李大山知道,这些牛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什么异常,但是只要养上一段时间,这些牛就会逐渐发病,甚至死掉。
        将这十多头牛挑了出来,李大山对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说道:“这些牛都是病牛,我不能接收。”见到对方惊愕的样子,他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我搞养殖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不信你可以运回去自己检测检测。这些牛发病不久,我想不是澳大利亚那边发货就是这样,很可能是沿途运输时,受了风寒或是什么的。”
        听了这话,那人也像是想起。了什么,接口说道:“哦……,我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回事儿。那天货轮到天津,和牛上岸检测,在检验当天,有一个圈舍的顶棚坏了,结果当天刚好就下了雨,里面的十多头牛都淋湿了。当时我也及时处理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些牛还是出了问题。不过,那天我已经和检验部门做了交涉,现在既然出了问题,我回去自然要找他们赔偿。”
        见对方认可了自己的意见,李大。山也就不多说了。扣除了病牛的钱以后,李大山和他到草原商业银行结清了货款,那人拿到了钱,就带着车队和手下回去了。不过,李大山的这一手可是羡慕死了农场的员工,大家都盯着病牛看,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看出任何不同来,一个个打心眼里佩服李大山的“养殖本领”。
        在准备迎接和牛的日子里,李。大山已经带领手下为它们在日新农场建好了圈舍和围栏。当然,现在这些体力活已经不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全部都是请周围的农民出工,农场员工只是负责指导而已。当这些和牛被带到日新农场,面对广阔草场上郁郁葱葱的牧草时,都发出了兴奋的吼叫声,像是喜欢上了它们的新家。不待李大山他们招呼,这些和牛就全部奔到草场上开始吃起草来。原来八鲤农场除了马鹿,饲养的动物价格都不是很高,员工不是很担心,但是当听说和牛的价格高达几万元一头时,大家都有些紧张,生怕自己饲养不好。现在看到这些和牛这么快就喜欢上了日新农场,也让三十多名经过特殊培训的农场员工松了一口气。
        虽然国外很多农场的和牛都只能小范围活动,实。施的是精细饲养,但是李大山不准备采用他们的那一套。他始终认为,动物只有在广阔的天地上自由的生长,才能确保生产出最优质的肉类。目前和牛里脊肉在欧美的价格是每200克100多美元,一些特别柔软的和牛肉的价格比这更高。李大山饲养和牛的目标就是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
        刚引进和牛的日子里,李大山一直都在八鲤农场。这边照看它们,置换器那边只有李春花一个人操作。过了半个月,李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