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求圣录-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待接引解释何为“两人一宝”,李扬便已从后世的传说中隐有所悟,只见他苦笑道:“道友所求的,莫非是截教多宝,阐教燃灯,还有二十颗定海神珠?”
接引和准提不由大吃一惊,在感叹李扬神通强悍的同时,随即点点头,证实了李扬所说。
见此情形,李扬只好告辞离去。
二十四颗定海神珠还好说,此刻的赵公明,已经因为李扬的关系,用落宝金钱的大功德斩出善尸,那套定海神珠对他来说,已非是不可或缺之物,但多宝和燃灯之事,可不是李扬能做主的。
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霉燃灯
() 昆仑山玉虚宫。
偌大的道场中,李扬、三清盘膝而坐,神情凝重无比。
一阵寂寂无声后,元始转身望向身旁的通天,沉声问道:“师弟,你真的要让多宝离开截教吗?”
通天点点头,悲声道:“道门没落,西方教大兴,乃天道大势,我等虽是天道圣人,但终究不是混元,如何能够逃脱天道算计?”
待通天话音落下,就连一向无为恬淡的老子,亦长长叹了口气。
见此情形,李扬不禁一阵感慨。
在后世读《封神》时,李扬一直以为《封神》中的人物、故事都是凭空虚构,想象而出,哪怕当他到达洪荒后,也只以为这是一个“虚幻”的神话世界,而非后世那个“地球”!
直到遭遇“大道转生”后,李扬才隐隐意识到,事情恐怕并非如此,而与蚩尤那次对战,终于让他看清一丝事实真相。
此洪荒不但是《封神》中那个洪荒,更与他rì后生活工作的那个“地球”在同一时空。
换言之,《封神》根本不是什么传说,而是真实的存在。
至于为何会有《封神榜》一书出世?李扬亦无法算出其中缘故,但有一点能够肯定,《封神榜》的那些故事也许是真的,但对三清一脉的道门,西方教,还有诸位圣人的描写,却是多有误解。
在后世的《封神榜》中,阐截二教之所以起了龌龊,除了理念不同外,更是为了在大劫中争道统、争气运,但李扬在修炼有成后,却深知这种说法可笑至极。
不论是三清,还是接引、准提,皆为天道圣人,又怎会不晓得道门即将没落,西方教即将大兴的天道大势?
以准提为例,在《封神榜》的原著中,他便能算出孔宣与西方教有缘,而八百年后的事实亦能证明,准提所算并无差错。
连准提都有这般能耐,三清又怎会算不出其中因果?
既然如此,那么道统和气运又有什么好争的?就算要争,也应该是和西方教争上一争才对。
虽然元始亦曾说过“截教门人多是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辈,不堪造就。”对截教多有贬损,但李扬作为通天的挚友,却知道这里面别有内情。
想当初,当老子成就天道圣人后,便已看破迷障,算出道门rì后的劫数所在。
其实,在紫霄宫分宝时,一切便已注定。
鸿钧作为洪荒的合道之人,一言一行皆有深意,在分宝时,他明明知道老子已有天地玄黄玲珑宝塔这件镇压气运之物,却偏偏又赐给他一件先天至宝——太极图,而通天,则获得了诛仙四剑和阵图。
那时,众人皆以为鸿钧厚爱通天,毕竟诛仙四剑威能无匹,非四位圣人齐聚不可破,也就是说,只要此宝在手,通天完全能够以一敌四。
可是当老子凭着立“人教”成圣后,三清这才恍然大悟,知晓了老师的真意。
诛仙四剑虽好,但因不是先天至宝,却是无法镇压气运,而三清想要成圣,偏偏需要立教,这么一来,诛仙四剑立刻就变得鸡肋无比。
要知道,量劫凶险无比,如无先天至宝镇压气运,结局绝对好不到哪去,诛仙四剑再厉害,又怎能强过天道算计?巫妖大劫中,妖族和巫族不同结局,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三清很容易就推算出,下一次量劫过后,道门必衰,而通天所立之教,则必遭天道算计,而不能善终。
很显然,当年紫霄宫分宝时,道祖便已算知一切。
而在知晓天道走势后,三清亦终于有了应对之策。
在未成就混元前,天道大势可顺不可逆,既然老师早已有所隐指,三清自然准备依言而行,虽然此举对通天多有不公,但为了道门的传承,也只能委屈他了。
作为三清之一,通天亦知晓老师的深意和两位兄长的难处,所以对成为应劫主角并无太多抵触。
不过通天向来刚强,并不愿意坐以待毙,毕竟此时的洪荒天道不全,万事万物皆有一线生机,龙汉初劫的龙凤二族可以苟延残喘,巫妖大劫的巫妖二族亦能保住最后的传承,他相信,他所立之教,定然也有一线生机!
所以通天所立之教才会以“截”字命名,为的就是能够截取到那一线生机。
这线生机不单单是截教的生机,更是整个道门的生机!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通天的确抓住了那道遁去的一,那线生机不是其他,正是李扬!
至于元始说的那些话,并非为了诋毁截教,而是为了绝掉大多数生灵想要拜入阐教的念头。
没办法,虽说巫妖大劫过后,巫妖当隐,人族当兴,但当元始跟通天立教时,人族才“小荷刚露尖尖角”,根本不堪大用。
放眼洪荒大地,依旧是妖族的天下。
三清皆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门三教中,截教必须大兴,否则人阐二教绝对无法在量劫中幸免。
无奈下,元始只好取此下策,将一众妖族修士“赶”入了通天的截教。
不得不说,此举的影响可谓是立竿见影,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妖族修士前往昆仑山自讨没趣。
只有一部分有心人,隐隐看出了端倪,元始一口一个出身,难掩对妖族的厌恶之情,但白鹤童子却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从未有过改变,如果元始真的对妖族成见甚深,又岂会如此?
………
而就在三清跟李扬各有所思时,燃灯道人亦在得到白鹤童子的传话后,急急赶到了玉虚宫。
说起来,燃灯的运气当真是奇差无比。
紫霄宫三次讲道结束后,燃灯为了躲避大劫,便委身于阐教,希望借助三清这三颗“大树”来消灾避难,有所成就。
但当西方教建立时,燃灯陡然心有所感,立刻意识到,西方教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可惜,那时的他已是阐教的副掌教,如果转身投入西方教,就算元始能够答应,他也定会被看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小人,从而脸皮尽失。
更何况,元始并未慢待于他,一个副掌教的身份,足见元始的诚意。
所以经过一番思量,燃灯仍旧选择留在了阐教。
但是从那以后,燃灯身上的倒霉事便接连不断。
按理来说,元始早已承诺,人皇之师这件既得名声,又得功德的“美差”,会交给燃灯。
可是谁能料到,眼见轩辕黄帝即将承位,燃灯的本命法宝,灵柩宫灯的灯芯居然开了灵智。
这却是让燃灯大惊失sè。
灵柩宫灯非同小可,乃是与太上老君的八景宫灯、女娲的宝莲灯、元始的七彩琉璃灯,并称于世的先天四大神灯,皆有不可思议的大威能。
更重要的是,燃灯早已算出,他想要斩出本我的执尸,这盏灵柩宫灯不可或缺,所以一旦让此灯的灯芯化形,他恐怕很难再斩出执尸。
没办法,燃灯只好将人皇之师这件“美差”让给了广成子,开始闭关炼化灵柩宫灯。
但令燃灯大失所望的是,千多年过去,灵柩宫灯的灯芯不仅没被抹掉灵智,反而愈发强韧,眼瞅就要化形而出。
燃灯作为上古大修士,岂会没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恐怕他命里合该有此一劫。
想通之后,他索xìng不再执着此事,而就在此时,白鹤童子前来传信,让他前往玉虚宫商议大事。
原本,燃灯并未太过在意此事,但是当他急急来到玉虚宫,见到三清还有李扬时,双眼不禁为之一缩。
那一刻,燃灯陡然意识到,接下来的事,恐怕远超他的预料。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文殊机缘
() “见过掌教,见过诸位道友!”
燃灯不敢怠慢,连忙朝在场诸人躬身使了一礼。
李扬等人一一还礼后,元始这才将通天所求之事讲给了燃灯。
很快,燃灯便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随即一阵沉默。
当燃灯沉吟不语时,李扬不禁眯眼望去,暗暗打量起来。
对于燃灯,李扬还是很好奇的。
在后世的那本《封神榜》中,燃灯的争议颇多,到了rì后的天朝,更是有好事之人,给他罗列出“十大罪状”。
不过随着在洪荒生活rì久,李扬深知《封神榜》的记载未必靠谱,就拿面前的燃灯来说,别看他相貌稀奇,容颜古怪,却是不折不扣的上古大修士。
对于这些上古修士,李扬从来不敢小看,要知道,洪荒不比后世,最重因果二字,如果不修德行,徒惹因果,难免在大劫中身化灰灰。
所以但凡能够从大劫中脱身的上古修士,除了根基深厚,福缘广大之辈外,几乎都是一心向道,很少插手俗事的世外高人。
很显然,燃灯就是后者。
而且李扬曾从白鹤童子那里知晓,燃灯加入阐教时,并没有对元始曲意逢迎,而是直言相告,此举乃是为了躲避大劫,以期能够斩尸证道,逍遥洪荒。
元始见其不但修为高绝,为人还很坦诚,这才将其收入教中,并委以副掌教的高位。
其实仔细想想便能明白,到了元始这种层次,神通早已通天彻底,想要算清燃灯的过往,实在不算太难,要知道,在后世应聘某某重要岗位时,还要被人家查的底掉,那么对于阐教的副掌教,元始又怎能不上心?
由此不难判断,如果燃灯真的那么不堪,元始绝对不会如此对他,至于人情颜面一说,那更是无稽之谈,以三清的修为和在洪荒的地位,只要他们心中不愿,又何须顾及他人颜面?
果然,燃灯在沉吟片刻后,对着元始躬身一礼,郑重说道:“掌教之言,贫道自当依从,不过阐教对贫道的庇佑之恩,贫道没齿难忘,所以希望掌教能够恩准,让贫道与教中诸人共度此次大劫,以偿还其中因果。”
听到燃灯所说,李扬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虽然凭着后世记忆,李扬已经知晓燃灯在封神大劫中并无大碍,但不论是三清,还是燃灯自己,却万万不会知道这个结果。
李扬深知,大劫一事已属天机,三清能够算出天道大势的走向便已是极限,至于其中的细节,除非鸿钧网开一面,否则就算李扬跟三清联手,也是无济于事